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红颈天牛触角、口器及跗节感器的超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伟薇 谢广林 王文凯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1-295,共15页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利用ImageJ软件测量,观察并获取了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雌雄成虫触角、口器及跗节感器的长度、数量和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雌雄成虫触角均发现有感器类型5型17亚型,即刺形感器8亚型、锥形感器5亚型、...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利用ImageJ软件测量,观察并获取了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雌雄成虫触角、口器及跗节感器的长度、数量和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雌雄成虫触角均发现有感器类型5型17亚型,即刺形感器8亚型、锥形感器5亚型、毛形感器2亚型、耳形感器以及B9hm氏鬃毛各1亚型。雌雄成虫口器均分布有感器类型6型10亚型,即刺形感器2亚型、锥形感器4亚型、毛形感器、钟形感器、板形感器以及B9hm氏鬃毛各1亚型。雌雄成虫跗节表面均有感器类型3型6亚型,即刺形感器3亚型、锥形感器2亚型以及毛形感器1亚型,且雌雄虫间各部位感器无性二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颈天牛 触角 口器 跗节 感器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寄生蜂螟蛉盘绒茧蜂成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文 何朋阳 +2 位作者 刘同先 靖湘峰 张世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5-1116,共12页
【目的】探明农业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中国本土寄生性天敌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深入探究螟蛉盘绒茧蜂各类感器的功能和嗅觉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目的】探明农业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中国本土寄生性天敌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深入探究螟蛉盘绒茧蜂各类感器的功能和嗅觉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螟蛉盘绒茧蜂雌的雄成蜂触角感器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螟蛉盘绒茧成蜂雄成蜂触角鞭节各亚节呈长念珠状,雌成蜂触角的端部5节呈短念珠状;雄成蜂触角长度显著大于雌成蜂的。雌雄成蜂触角上共发现了分泌孔和11种感器,分别为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板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钟形感器、鳞形感器、芽孢形感器、腔形感器和柱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板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具有2种亚型。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是螟蛉盘绒茧蜂触角上的主要感器,分布广,数量多;腔形感器只在梗节上成对分布;柱形感器仅在雄成蜂鞭节上发现;芽孢形感器为茧蜂科昆虫中首次发现。【结论】螟蛉盘绒茧蜂雌雄成蜂触角共有11种感器,多于其他已报道茧蜂的触角感器,其中芽孢形感器为茧蜂科昆虫中首次报道,推测它们可能在寄主定位和搜寻配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蛉盘绒茧蜂 成蜂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
3
作者 魏可 王小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 ]触角是昆虫最重要的嗅觉器官,触角感受器是昆虫嗅觉识别的最小形态学单元。为了明确多种林木蛀干类吉丁虫和天牛的重要天敌白蜡吉丁肿腿蜂的触角感受器种类和形态。[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雌雄蜂触角及其感受器超微结构进... [目的 ]触角是昆虫最重要的嗅觉器官,触角感受器是昆虫嗅觉识别的最小形态学单元。为了明确多种林木蛀干类吉丁虫和天牛的重要天敌白蜡吉丁肿腿蜂的触角感受器种类和形态。[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雌雄蜂触角及其感受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类感受器在不同性别成蜂触角上的分布规律和数量。[结果 ]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呈膝状,雌雄蜂触角均为13节,包括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雄蜂触角显著长于雌蜂。在雌雄蜂触角上共发现7类11种感受器,包括2种刺形感器、3种毛形感器、1种锥形感器、1种板形感器、2种栓锥形感器、1种腔锥形感器和1种鳞形感器。雌蜂触角上存在10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I型和II型、锥形感器为其特有。雄蜂触角上存在8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III型为其特有。毛形感器I型、锥形感器、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I和II型)和腔锥形感器各自数量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一致,而其余类型感受器的数量在不同个体间不等。在雌雄蜂共有的感器类型中,刺形感器I型、栓锥形感器I型在雌蜂触角上的数量较雄蜂更多;而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II型在雄蜂触角上的数量较雌蜂更多;腔锥形感器的数量在雌雄蜂之间相同。毛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表面有微孔,是典型的化学感器。[结论 ]本研究解析了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发现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均存在典型的性二型现象,这些结果为后续研究该寄生蜂的化学通讯机制和雌雄蜂的嗅觉行为差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角 感受器 扫描电镜 寄生蜂
下载PDF
中国黄蚜小蜂属二新种(膜翅目:蚜小蜂科) 被引量:3
4
作者 任辉 《Entomotaxonomia》 1988年第Z2期219-223,共5页
本文记述了在园林害虫天敌普查中从蚧虫内饲养出的我国黄蚜小蜂属Aphytis Howard两新种。模式标本存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1、樟雪蚧黄蚜小蜂Aphytis chionaspis Ren,新种(图1—8) 雌:长0.75—1.05毫米。体黄色。头部复眼紫红色。触角柄... 本文记述了在园林害虫天敌普查中从蚧虫内饲养出的我国黄蚜小蜂属Aphytis Howard两新种。模式标本存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1、樟雪蚧黄蚜小蜂Aphytis chionaspis Ren,新种(图1—8) 雌:长0.75—1.05毫米。体黄色。头部复眼紫红色。触角柄节淡黄色,鞭节微暗色。头、胸、腹部刚毛淡褐色。小盾片后端缘中部黑褐色。胸部腹板暗色、叉状纵干黑褐色。翅透明,前翅翅基片下方一短的横条骨片褐色。缘脉与亚缘脉连接处之下方暗色,后缘褶淡褐色。前足跗节暗色;中、后足胫节、跗节暗色;后足腿节腹缘淡色。产卵管淡褐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ytis biological control crenulae sensillum.
下载PDF
东北大黑鳃金龟嗅感器超微结构 被引量:20
5
作者 孙凡 胡基华 +1 位作者 王广利 彭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5-681,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成虫触角嗅感器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其嗅感器集中于触角鳃片上,着生在表皮内陷形成的凹腔里。嗅感器包括锥形感器和板形感器两种,锥形感器根据锥体形状的差异可...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成虫触角嗅感器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其嗅感器集中于触角鳃片上,着生在表皮内陷形成的凹腔里。嗅感器包括锥形感器和板形感器两种,锥形感器根据锥体形状的差异可分为4种类型,板形感器根据盘体形状的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嗅感器表皮为单壁,壁上具有微孔和孔道微管。嗅感器内神经元的数目并不一致,1 ~3个不等。雄性触角鳃片的长度长于雌性触角鳃片,并且雄性触角嗅感器的总数远远多于雌性,其中雄性板形感器的数目与雌性差异不大,但雄性锥形感器的数目却远远的多于雌性,几乎是雌性的9倍。由此推测锥形感器是感受性信息素的感器,而板形感器用于感受植物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黑鳃金龟 嗅感器 超微结构 雌雄差异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三种夜蛾成虫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娜 魏劲松 +2 位作者 党露 王建波 花保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77-884,共8页
为确定不同种类夜蛾口器及其感器在超微结构上的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烟夜蛾H.assulta(Guenée)和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3种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 为确定不同种类夜蛾口器及其感器在超微结构上的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烟夜蛾H.assulta(Guenée)和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3种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重要农业害虫雌、雄成虫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夜蛾雌、雄成虫口器感器类型均无明显差异。棉铃虫和烟夜蛾口器感器在类型和形状上十分类似,均具有毛形、锥形和栓锥形感器;喙管末端的栓锥感器粗、密,棱纹明显。银纹夜蛾口器感器与两种铃夜蛾区别明显,除上述3类感器外,还具有腔锥形感器;其喙管末端的栓锥感器细、疏,棱纹不明显。结果显示口器感器可用于夜蛾的分类及亲缘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科 棉铃虫 烟夜蛾 银纹夜蛾 感器 口器 喙管 超微形态
下载PDF
3种赤眼蜂雌蜂触角上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弓淑芬 戴华国 +1 位作者 许月华 符文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59,共5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 (T .confusum)及松毛虫赤眼蜂 (T .den drolimi)雌蜂触角上感器的外部形态 ,比较其感器的数目和着生位置。发现了镰刀形感器背面的特殊形态 ,并确定了其功能。确定... 用扫描电镜观察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 (T .confusum)及松毛虫赤眼蜂 (T .den drolimi)雌蜂触角上感器的外部形态 ,比较其感器的数目和着生位置。发现了镰刀形感器背面的特殊形态 ,并确定了其功能。确定了位于触角端部的单孔毛形感器为味觉器。 3种赤眼蜂棒节腹面的镰刀形感器数目及棒节背面板形感器的形态和嗅孔密度存在差异 ;玉米螟赤眼蜂的坛形感器与其他 2个种在形态上也具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赤眼蜂 拟澳洲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 雌蜂 触角 感器
下载PDF
云南木蠹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燕 杨茂发 +3 位作者 杨再华 张恒 黄吉勇 余金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4,171-174,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云南木蠹象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木蠹象成虫触角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7个亚节组成。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脚形感器、芽形感器、端指... 利用扫描电镜对云南木蠹象雌雄成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木蠹象成虫触角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7个亚节组成。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脚形感器、芽形感器、端指形感器和腔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端指形感器的数量较多;此外,雌成虫触角还有双芽形感器,雄成虫触角上还有耳形感器。与端指形感器、脚形感器、双芽形感器结构相同的感器在鞘翅目已有的研究资料中还未见报道,是新发现的昆虫触角感器。对云南木蠹象触角不同种类感器的形态、分布以及雌雄间触角感器的分布和数量差异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木蠹象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棉铃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77
9
作者 王桂荣 郭予元 吴孔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79-1482,共4页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棉铃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 70~ 82节鞭节组成 ,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 ,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以下 5...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棉铃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 70~ 82节鞭节组成 ,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 ,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以下 5种感器 ,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感器 ,各种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在触角表面存在表皮隆起结构 ,特别是在中部和基部 ,表皮隆起形成了明显的三角棱形刺状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 ,棉铃虫触角上起嗅觉作用的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均由表皮壁、鞘细胞、感受器淋巴液和感觉神经细胞树突等结构组成。它们的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区别 :毛形感器表皮壁较厚、表皮壁上的亲脂性孔道数量很少而且毛形感器中的神经树突通常有 1个或少数几个 ,而锥形感器的表皮壁很薄、表皮壁上的亲脂性孔道以及锥形感器中的神经树突的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大豆蚜触角嗅觉感器结构及其功能 被引量:59
10
作者 杜永均 严福顺 唐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豆蚜Aphisglycines各型触角上嗅觉感器的细微结构,结合触角电位记录,发现大豆蚜有翅孤雌生殖蚜对萜烯衍生物的感受部位在第6节原生感器上,而萜烯烃类则在第5节原生感器上,两原生感器都对绿叶气味...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豆蚜Aphisglycines各型触角上嗅觉感器的细微结构,结合触角电位记录,发现大豆蚜有翅孤雌生殖蚜对萜烯衍生物的感受部位在第6节原生感器上,而萜烯烃类则在第5节原生感器上,两原生感器都对绿叶气味和芳香类起嗅觉反应。末端2节上还有其它化学感器对植物气味起反应。因此,各型对植物气味的感觉部位在末端2节上。各型对报警信息素的作用部位主要在第6节原生感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蚜 嗅觉感器 触角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小菜蛾幼虫头部化学感觉器电镜扫描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魏辉 杨广 +2 位作者 王前梁 侯有明 尤民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4-437,共4页
对幼虫头部进行电镜扫描,发现头部下方有一对3节的触角,其端节及第2节上具有感觉器,主要为栓锥形感觉器和锥形感觉器;外颚叶端部边缘和外颚叶侧壁有感觉器,主要为栓锥形感觉器和锥形感觉器;下颚须2节,端节侧壁有2个板形感觉器,端节端部... 对幼虫头部进行电镜扫描,发现头部下方有一对3节的触角,其端节及第2节上具有感觉器,主要为栓锥形感觉器和锥形感觉器;外颚叶端部边缘和外颚叶侧壁有感觉器,主要为栓锥形感觉器和锥形感觉器;下颚须2节,端节侧壁有2个板形感觉器,端节端部有8个栓锥形感觉器;在两下颚间和下唇后方有锥形感觉器群,下唇须上有栓锥形感觉器和锥形感觉器各一个,在吐丝器前方还有—对锥形感觉器.同时通过对鳞翅目幼虫的化学感觉器、感觉细胞和感觉谱进行讨论,探讨小菜蛾化学感觉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形态 化学感觉器 电镜扫描
下载PDF
小地老虎雌蛾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向玉勇 孔丹丹 +1 位作者 刘同先 张世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40-1347,共8页
【目的】为了解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雌蛾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小地老虎雌蛾触角及5龄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受器。【结果】小地老虎雌蛾触角上共分... 【目的】为了解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雌蛾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小地老虎雌蛾触角及5龄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受器。【结果】小地老虎雌蛾触角上共分布有5种类型的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锥形感器。5龄幼虫头部呈椭圆形,口器下口式,为咀嚼式口器,头部可见触角、单眼、蜕裂线、刚毛、唇基、额、上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下唇须及吐丝器等结构;触角上着生1个毛形感器和4个锥形感器;上颚分布有1个毛形感器和1个刺形感器;在下颚及下颚须上共分布有3个毛形感器、3个刺形感器、4个锥形感器和1个栓锥形感器;下唇须上有1个栓锥形感器和1个锥形感器;吐丝器前方两侧有1对刺形感器。【结论】小地老虎雌蛾触角上的感受器比幼虫头部的多,推测雌蛾利用它们来完成寄主植物和产卵环境选择;幼虫口器附肢上的感受器具有味觉和嗅觉功能,幼虫利用它们判断食物的种类和适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雌蛾触角 幼虫头部 感受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松墨天牛成虫头部感受器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22
13
作者 宁眺 刘拥军 孙江华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6-571,共6页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成虫头部存在 1 1种感受器。触角有 8种 ,下颚须和下唇须有 6种。栓锥感受器Ⅰ型、毛形感受器Ⅰ型及刺形感受器为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共有。触角特有栓锥感受器Ⅱ型、毛形感受器Ⅱ...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成虫头部存在 1 1种感受器。触角有 8种 ,下颚须和下唇须有 6种。栓锥感受器Ⅰ型、毛形感受器Ⅰ型及刺形感受器为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共有。触角特有栓锥感受器Ⅱ型、毛形感受器Ⅱ型、锥形感受器以及柱形感受器Ⅰ型和Ⅱ型。下颚须及下唇须特有钟形感受器、坛形感受器和板形感受器。松墨天牛成虫触角感受器在种类、数量和分布上存在性别差异 ,雌雄虫的下颚须和下唇须感受器数量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颚须 松墨天牛 触角感受器 成虫 触角 数量 头部 下唇 观察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两种桑天牛卵寄生蜂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树香 李继泉 +3 位作者 黄大庄 金幼菊 李明 杨元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7-373,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同属的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和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的触角感器,对这两种寄生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及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雌雄两性触角之间的差异做了比较。结果发现,在...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同属的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和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的触角感器,对这两种寄生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及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雌雄两性触角之间的差异做了比较。结果发现,在两种寄生蜂的触角上着生着6种感器,分别为指形感器、板状感器、毛形感器、坛形感器、刺形感器、蒲姆氏鬃;两种桑天牛卵寄生蜂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模式在种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种内雌雄个体间差异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桑天牛卵寄生蜂的寄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卵啮小蜂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钟海英 张珏锋 +1 位作者 李芳 陈建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目的】为明确二化螟不同寄主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对上述结构的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方法】选择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为研究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两种群梗节具2个刺... 【目的】为明确二化螟不同寄主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对上述结构的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方法】选择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为研究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两种群梗节具2个刺形感器、3个锥形感器;上唇具6对刺形感器;上颚切齿叶具7个端齿,基外侧具2个刺形感器;轴节和茎节各具1个刺形感器;外颚叶具3个锥形感器、2个刺形感器和2个栓锥感器;下颚须侧缘具1个指形感器;下唇须端部有1个刺形感器。两种群间鞭节和下颚须感器数目存在差异:茭白种群鞭节具1个栓锥感器和2个锥形感器,水稻种群则具1个栓锥感器和1个锥形感器;茭白种群下颚须具5个锥形感器和3个柱形感器,而水稻种群具4个锥形感器和4个柱形感器。在感器长度上,茭白种群部分龄期幼虫的部分刺形感器(分布于梗节、轴节、茎节)、锥形感器(分布于梗节、下颚须、外颚叶)、栓锥感器(分布于鞭节、外颚叶)显著长于水稻种群的相应感器。茭白种群(1~5龄)的部分柱形感器(分布于下颚须)、3~5龄幼虫部分刺形感器(分布于外颚叶)显著短于水稻种群的相应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口器 触角 感器 超微形态
下载PDF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善干 马淑芳 +1 位作者 付宏兰 陈德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2,共5页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蛾 触角 毛状感受器 细微结构
下载PDF
小菜蛾绒茧蜂触角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广 魏辉 尤民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小菜蛾绒茧蜂Cotesiaplutellae的触角,发现主要感受器毛状感受器和板状感受器的数量较大;雌雄蜂的触角感受器在数量和分布上有所不同.
关键词 小菜蛾 小菜蛾绒茧蜂 触角 感受器 超微结构 寄生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咖啡灭字虎天牛触角和足感器的形态与分布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政 孙世伟 +4 位作者 孟倩倩 刘爱勤 桑利伟 苟亚峰 高圣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97,共6页
咖啡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olat是咖啡树的重要害虫,其以幼虫钻蛀为害木质部的特点造成防治十分困难。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新羽化的咖啡灭字虎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前足感器类型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虫触角呈线... 咖啡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olat是咖啡树的重要害虫,其以幼虫钻蛀为害木质部的特点造成防治十分困难。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新羽化的咖啡灭字虎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前足感器类型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虫触角呈线状,共11节,可分为3部分:柄节、梗节和鞭节(9亚节)。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共有5类,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栓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其中刺形和锥形感器各有3个亚型,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和分布均有差异。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栓锥形感器为雄虫所特有。前足为步行足,感器共有3类,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其中刺形感器有5个亚型,雌、雄成虫足感器无性二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灭字虎天牛 触角 前足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越北腹露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振飞 吴伟坚 梁广文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1-434,共4页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tonkinensisWill.触角的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蝗蝻和成虫触角均分布有以下6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锥形感器有长、短...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tonkinensisWill.触角的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蝗蝻和成虫触角均分布有以下6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锥形感器有长、短锥之分,腔锥形感器有Ⅰ、Ⅱ型之分。芽孢形感器、盾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只限于蝗蝻的触角。成虫触角鞭节末端长锥形感器数量多于蝗蝻;而蝗蝻触角鞭节末端短锥形感器数量多于成虫。成虫触角从第9节开始,蝗蝻触角从第11节开始锥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的数量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北腹露蝗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环境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观察 外部形态 毛形感器 锥形 蝗蝻 成虫
下载PDF
2种胡蜂头部和触角表面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常明山 蒋学建 +3 位作者 吴耀军 邓艳 罗辑 赵鹏飞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59,共7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平唇原胡蜂和黑盾胡蜂2种胡蜂头部表面和触角感器,以掌握其头部的额区、唇基、颚区、触角支角突以及触角柄节、梗节和鞭节的感器类型和分布情况,同时利用间距值测量了2种胡蜂单/复眼的OOD、IOD长度和比例,并描述...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平唇原胡蜂和黑盾胡蜂2种胡蜂头部表面和触角感器,以掌握其头部的额区、唇基、颚区、触角支角突以及触角柄节、梗节和鞭节的感器类型和分布情况,同时利用间距值测量了2种胡蜂单/复眼的OOD、IOD长度和比例,并描述其形态。结果表明,平唇原胡蜂头部表面有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毛形感器Ⅲ、刺形感器、腔形感器、锥形感器计6种感器类型,单眼3个,OOD︰IOD为1.1-1.8,复眼呈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计3种形状,触角柄节和梗节有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刺形感器计3种感器类型,触角鞭节有刺形感器、板形感器、B GA289 hm氏鬃毛、钟形感器、腔形感器、芽形感器、毛形感器Ⅲ计7种感器类型。黑盾胡蜂头部表面有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毛形感器Ⅲ、刺形感器计4种感器类型,单眼3个,OOD︰IOD为0.6-1.1,复眼呈六边形,触角柄节和梗节有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刺形感器计3种感器类型,触角鞭节有刺形感器、板形感器、B GA289 hm氏鬃毛、钟形感器、腔形感器、芽形感器、毛形感器Ⅲ计7种感器类型。胡蜂头部和触角感器类型的多样化可以为胡蜂准确通讯提供保障,而单/复眼的特殊结构也可以为不同时段飞行活动提供感光和成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唇原胡蜂 黑盾胡蜂 头部感器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