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伤之下的温暖底色——叶赛宁诗歌《我不叹惋,不呼唤,不哭泣……》的艺术特色
1
作者 王晓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5-11,共7页
抒情诗《我不叹惋,不呼唤,不哭泣……》(1921)是叶赛宁精神危机初期的代表作,该文拟从音韵色彩、布局谋篇、抒情言志、文本间联系四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创作理念,发掘诗歌的艺术内涵。诗歌以抒情之... 抒情诗《我不叹惋,不呼唤,不哭泣……》(1921)是叶赛宁精神危机初期的代表作,该文拟从音韵色彩、布局谋篇、抒情言志、文本间联系四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创作理念,发掘诗歌的艺术内涵。诗歌以抒情之“我”为话语主体,立足过去与现在的时间维度,诠释了春天与秋天、青春与苍老(心灵苍老)、生与死的对立主题。全诗音韵和谐优美,主题鲜明突出,抒情之“我”经历了自我安慰、不满现状、追忆青春、妥协祝愿的心绪转变,在哀伤的基调下铺陈了温暖的底色,以真挚的情感引发读者共鸣。诗人的创作灵感源于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1842),所成之诗又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生活的故事》(1945—1963)、路遥《平凡的世界》(1986)中留有印记,足见诗歌隽永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赛宁 《我不叹惋 不呼唤 不哭泣……》 20世纪俄罗斯诗歌 诗歌艺术特色 叶赛宁精神危机 文本间联系
下载PDF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的“钟声意象”——谨以此文纪念拉赫玛尼诺夫诞辰150周年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兆润 《北方音乐》 2023年第2期19-30,共12页
相比19世纪许多俄罗斯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对钟声入乐的迷恋更为强烈,这源于作曲家幼年和少年时期作为“钟乐权威鉴赏家”的祖母的引领和对教堂钟声深刻的赏听体验以及对祖国深沉的爱恋。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的“钟声意象”... 相比19世纪许多俄罗斯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对钟声入乐的迷恋更为强烈,这源于作曲家幼年和少年时期作为“钟乐权威鉴赏家”的祖母的引领和对教堂钟声深刻的赏听体验以及对祖国深沉的爱恋。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的“钟声意象”已经被俄罗斯学者广泛关注并认知。文章主旨不在于对其音乐中的“钟声意象”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分析,旨在以管窥豹,提示诠释者和研究者能在教学、演出实践和学术活动中关注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显性或者隐匿在谱面下的这一重大的意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音乐 “钟声意象”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类学的学术分野——基于史禄国“云南调查事件”的分析
3
作者 徐义强 王连鑫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42,共13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人类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人类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尚未达成真正一致的理解。在中国人类学史上,1928年史禄国主持的云南调查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学术活动和历史事件。当下之学界对史禄国的认识尚模糊,对其“云南调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人类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人类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尚未达成真正一致的理解。在中国人类学史上,1928年史禄国主持的云南调查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学术活动和历史事件。当下之学界对史禄国的认识尚模糊,对其“云南调查事件”的判断亦属苛刻有余、难称公允,且没有根据史禄国本人研究脉络和当时国内对于人类学学科的认识来加以“理解式的同情”。其背后反映了学人之间学术纷争以及学科理解上的分野,由此也可一探当时人类学范式的多重叠加。对于史禄国在滇之成绩的不同评价,体现了傅斯年与顾颉刚和其他学人对于人类学的不同理解:傅斯年重在人类学,而顾颉刚偏重民俗学;在评价标准上,傅斯年是明白体质测量的意义的,而顾颉刚等依然坚持文字式的研究报告。史禄国、杨成志的云南调查已成为中国人类学百余年历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范例,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极佳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史 史禄国 杨成志 顾颉刚 云南调查
下载PDF
汉藏—高加索超级语系:斯塔罗斯金的论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艳 李葆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174,共7页
20世纪80年代,斯塔罗斯金提出独树一帜的"汉藏-高加索超级语系假说",他从词汇、语音、形态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证。但论证材料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义多形、语义分化松散导致比较空间过大;历史背景未及考虑、文献引用时有失误;对... 20世纪80年代,斯塔罗斯金提出独树一帜的"汉藏-高加索超级语系假说",他从词汇、语音、形态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证。但论证材料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义多形、语义分化松散导致比较空间过大;历史背景未及考虑、文献引用时有失误;对应词项没有严格依据语音对应要求等。与沙加尔的汉藏-南岛语系假说相比,二者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不过,在假说纷纭的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要使其假说得到学界认可一时还难以做到。这并不意味着假说就被否定,因为除了传统假说的影响力之外,新假说的认可需要持久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比较语言学 斯塔罗斯金 汉-高语系假说
下载PDF
走向内心成圣——试析托尔斯泰作品人物谢尔盖神父的多重转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傅星寰 杨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07-511,共5页
托尔斯泰的《谢尔盖神父》开篇即是主人公命运的戏剧性转变,从此"转变"便作为中心题旨贯穿全文的始终。小说中,谢尔盖神父经历了两次身份转变:一是由军官到神父,二是由神父到普通人。身份的转变伴随着其精神的蜕变,是他由注... 托尔斯泰的《谢尔盖神父》开篇即是主人公命运的戏剧性转变,从此"转变"便作为中心题旨贯穿全文的始终。小说中,谢尔盖神父经历了两次身份转变:一是由军官到神父,二是由神父到普通人。身份的转变伴随着其精神的蜕变,是他由注重生命的外在形式逐渐回归到建构内在信仰的过程。在整个"转变"中,谢尔盖神父经历了为一己的动物的人而生活、为人世间的光荣而生活、为上帝而生活的人生三境界,完成了不断超越客体化生存窠臼逐渐走向内心成圣的艰辛历程。以主人公谢尔盖神父从身份到信仰的多重转变为切入点,深度剖析其不断"虚己"的精神历程,从而把握作者渗透其中的"托尔斯泰主义"之"道德的自我完善"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尔盖神父 转变 内心成圣
下载PDF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配器风格 被引量:4
6
作者 范哲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34,共13页
拉赫玛尼诺夫的三部交响曲应是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包括俄罗斯学派在内的西方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作为柴可夫斯基的继承人,拉赫玛尼诺夫始终在创作中体现着他对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观念甚至是风格上的认同,... 拉赫玛尼诺夫的三部交响曲应是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包括俄罗斯学派在内的西方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作为柴可夫斯基的继承人,拉赫玛尼诺夫始终在创作中体现着他对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观念甚至是风格上的认同,并将之发扬光大,而他的这种征象在交响曲创作中表露得最为明显。本文以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为实例,从分析、归纳这部作品的配器风格入手,来揭示他的创作中这样一种看似拘谨、刻板,实则深沉、热情的本质,以及精湛的技法中透出的音乐思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第二交响曲》 配器风格 基本色调 穿插色调 音色对比
下载PDF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的钢琴定位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琼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的钢琴在其整体构成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钢琴的写作显示出造型、动机、复调、独立、钢琴化等特点,又具有强化补足和深层揭示两大功能,使钢琴与人声的关系更多的显示出主导性,从而使我们将其定位为“声部”。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艺术歌曲 写作特点 功能 定位
下载PDF
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有关的一些特点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文章主要对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 .33的体裁、整体布局、钢琴处理及演奏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通过具体的谱例及表格更直观的反映出这套练习曲的特色和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的音乐风格 ,使我们对这套练习曲有更清晰。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音画 练习曲 音乐性 标题性 画面性 分解和弦 立体化
下载PDF
音乐表演专业“音乐分析”教学二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4,共10页
文章是作者根据"第三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基于作者为"音乐表演"专业开设的两门有关"音乐分析"的课程,通过两个课例,强调音乐分析应服务音乐表演、应真正成为作家作品和表... 文章是作者根据"第三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基于作者为"音乐表演"专业开设的两门有关"音乐分析"的课程,通过两个课例,强调音乐分析应服务音乐表演、应真正成为作家作品和表演者之间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音乐分析 音乐表演 [俄]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ilievich Rachmaninoff 1873-1943) 艺术歌曲《春潮》op.14 no.11 [美籍奥地利]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 《钢琴组曲》op.25第一乐章
下载PDF
关于郑张尚芳、白一平-沙加尔和斯塔罗斯金三家上古音体系中的所谓“一部多元音”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蒸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13,共13页
本文主要探讨上古音体系中"一部多元音"的问题,分为以下八个部分:一、当代两大对立的上古音韵部构拟体系;二、郑张尚芳、白一平-沙加尔、斯塔罗斯金三家的上古音韵部构拟体系;三、论关于上古韵部中的所谓"一部多元音&qu... 本文主要探讨上古音体系中"一部多元音"的问题,分为以下八个部分:一、当代两大对立的上古音韵部构拟体系;二、郑张尚芳、白一平-沙加尔、斯塔罗斯金三家的上古音韵部构拟体系;三、论关于上古韵部中的所谓"一部多元音"说评价的两个标准;四、论王力解决上古重韵问题的原则与方法;五、论李方桂解决上古重韵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六、王、李二家解决上古重韵若干方法之商榷;七、郑张尚芳、白一平-沙加尔、斯塔罗斯金三家解决上古重韵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八、从什么角度看所谓"一部多元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音 一部多元音 郑张尚芳 白一平-沙加尔 斯塔罗斯金
下载PDF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组曲《讽刺》的分析与演奏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因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8-131,121,共5页
文章分从主题材料、结构、织体、力度和厚度等细部元素入手,对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组曲《讽刺》进行音乐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钢琴演奏技术,阐述了在演奏这部作品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普罗科菲耶夫 《讽刺》 分析 演奏
下载PDF
论奏鸣曲式的异化发展——以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正君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奏鸣曲式是西方专业音乐作品中结构组织最为复杂的曲式类型,并在古典主义时期"奏鸣-交响套曲"的首乐章中形成了典型的奏鸣曲式程式。然而,随着作曲家们对自身个性的追求,这一经典曲式的组合原则在具体音乐创作过程中常常被突... 奏鸣曲式是西方专业音乐作品中结构组织最为复杂的曲式类型,并在古典主义时期"奏鸣-交响套曲"的首乐章中形成了典型的奏鸣曲式程式。然而,随着作曲家们对自身个性的追求,这一经典曲式的组合原则在具体音乐创作过程中常常被突破。文章以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中国作曲家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从曲中表现出来的曲式组合原则入手,揭示二者的结构思维与组合逻辑,剖析其创新之处,并寻找其曲式结构与传统奏鸣曲式的联系,进而肯定它们对20世纪音乐创作中曲式结构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鸣曲式 异化发展 普罗科菲耶夫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下载PDF
俄罗斯新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述评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静娟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64-67,共4页
新现实主义是21世纪初俄罗斯当代文学的一个主要流派,代表作家主要有谢尔盖·沙尔古诺夫、罗曼·先琴、扎哈尔·普里列平等人,它反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力图恢复俄罗斯古典现实主义面向社会现实问题的传统,同时又努力体... 新现实主义是21世纪初俄罗斯当代文学的一个主要流派,代表作家主要有谢尔盖·沙尔古诺夫、罗曼·先琴、扎哈尔·普里列平等人,它反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力图恢复俄罗斯古典现实主义面向社会现实问题的传统,同时又努力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现实主义 传统 谢尔盖.沙尔古诺夫 罗曼.先琴 扎哈尔.普里列平
下载PDF
论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Op.21)的情感体验与艺术表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霞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文章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Op.21)的分析,挖掘其作品的内在情感,并以此提出演唱者在进行艺术表现时应注意的演唱技术环节。
关键词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艺术歌曲(Op.21) 情感体验 艺术表现
下载PDF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套曲《瞬间》的五条创作主线及其演奏处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丹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5-175,共11页
文章以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套曲《瞬间》为研究对象,结合普罗科菲耶夫在《自传》中总结自己的创作活动发展历程问题时提出的5条创作主线,揭示了该作品在风格上和创作手法上蕴涵的5个艺术创作特征,具体表现在古典主线、创新主线、托卡塔主... 文章以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套曲《瞬间》为研究对象,结合普罗科菲耶夫在《自传》中总结自己的创作活动发展历程问题时提出的5条创作主线,揭示了该作品在风格上和创作手法上蕴涵的5个艺术创作特征,具体表现在古典主线、创新主线、托卡塔主线、抒情主线和谐谑主线等5个方面;并从演奏的思维视角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探讨了在乐曲演奏时应当如何表现其5个艺术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科菲耶夫 钢琴套曲 瞬间 艺术创作特征 古典主线 创新主线 托卡塔主线 抒情主线 谐谑主线 表现特征 演奏处理
下载PDF
谈列文的两个哥哥——谢尔盖和尼古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3-58,共6页
列文的两个哥哥——尼古拉和谢尔盖在《安娜·卡列宁娜》中是两个有着特殊作用的人物。作家塑造这两个人物,把家庭的思想扩大到社会,为这部百科全书性质的作品增添了必要的内容。谢尔盖代表了当时的那些理智上向往变革而忘记了生活... 列文的两个哥哥——尼古拉和谢尔盖在《安娜·卡列宁娜》中是两个有着特殊作用的人物。作家塑造这两个人物,把家庭的思想扩大到社会,为这部百科全书性质的作品增添了必要的内容。谢尔盖代表了当时的那些理智上向往变革而忘记了生活的实际运动和它的真正要求且缺乏行动的知识分子;尼古拉代表了俄国当时一些逐渐走向人民,但由于自身的局限始终无法走进人民中间而自甘堕落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是俄国社会变革时期的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宁娜 列文 尼古拉 谢尔盖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上古诗歌中的异调通押
17
作者 王冲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当代的学者们一般根据《切韵》中的押韵规则来推导古代诗歌的押韵规律,认为相同的声调以及相同的元音及韵尾是押韵的必要条件。但是将这一原则运用到上古诗歌中时,就会遇到异调通押等难以解释的问题。实际上,上古时期并没有产生声调,异... 当代的学者们一般根据《切韵》中的押韵规则来推导古代诗歌的押韵规律,认为相同的声调以及相同的元音及韵尾是押韵的必要条件。但是将这一原则运用到上古诗歌中时,就会遇到异调通押等难以解释的问题。实际上,上古时期并没有产生声调,异调通押只是一种正在进行中的离散式音变,是一种不同韵尾的互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调通押 声调 韵尾 上古音 斯塔罗斯京
下载PDF
关于“是对位还是复调”的再讨论
18
作者 赖朝师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专业复调音乐教学在中国不到百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之前以"对位法"、"赋格"为课程名称,之后改用"复调音乐"延续至今。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要恢复它原来的名称,但许多学者则认为这是时代和学科发展的... 专业复调音乐教学在中国不到百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之前以"对位法"、"赋格"为课程名称,之后改用"复调音乐"延续至今。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要恢复它原来的名称,但许多学者则认为这是时代和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学界展开了多年的关于课程名称问题的大讨论。本文针对杨勇教授的"是对位还是复调"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见解,主旨是进一步思考我国复调音乐教学及其学理的研究。站在复调写作技术教学的发展角度,以全国"三次复调学术会议"为基点,在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欧美、苏俄复调音乐教学体系的形成总是与它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结合,而我国复调音乐课程体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位法 赋格 复调音乐 可动对位 塔涅耶夫
下载PDF
苏联时期文艺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的评价变迁
19
作者 栗亮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3-66,共4页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时期 叶赛宁 文艺评论 变迁
下载PDF
诗文与影像的高加索——俄罗斯经典《高加索的俘虏》:从文学到电影的比较
20
作者 王静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高加索的俘虏》是俄罗斯的文学经典,经过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的创作、改写后,当代俄罗斯电影导演谢尔盖.波德洛夫又一次进行了改编,背景为车臣战争,把重点放到了对俄罗斯当代精神的审视上,超越了前代版本。
关键词 《高加索的俘虏》 普希金 托尔斯泰 谢尔盖·波德洛夫 俄罗斯电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