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mated Segmentation of Left Ventricle Using Local and Global Intensity Based Active Contour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被引量:3
1
作者 G.Dharanibai Anupama Chandrasekharan Zachariah C.Ale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EI CSCD 2018年第6期673-688,共16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n improved region based active contour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based method for accurate segmentation of left ventricle (LV) from multi-slice cine short axis cardiac magnetic reso...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n improved region based active contour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based method for accurate segmentation of left ventricle (LV) from multi-slice cine short axis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es. Intensity inhomogeneity and weak object boundaries present in MR images hinder the segmentation accuracy. The proposed active contour model driven by a local Gaussian distribution fitting (LGDF) energy and an auxiliary global intensity fitting energy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endocardial boundary detection. The weightage of the global energy fitting term is dynamically adjusted using a spatially varying weight function. Dynamic programming scheme proposed for the segmentation of epicardium considers the myocardium probability map and a distance weighted edge map in the cost matrix. Radial distance weighted technique and conical geometry are employed for segmenting the basal slices with left ventricle outflow tract (LVOT) and most apical slice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alidated on a public dataset comprising 45 subjects from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s (MICCAI) 2009 segmentation challenge.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good endocardial and epicardial contours detected is about 99%, average perpendicular distance of the detected good contours from the manual reference contours is 1.95 mm, and the 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detected contours and the reference contours is 0.9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between the ejection fraction measurements from manual segmentation and the automated method are respectively 0.9781 and 0.9567, for LV mass these values are 0.9249 and 0.8554.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reveal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clinical parameters determined manually and those estimated using the automat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left ventricle ENDOCARDIUM EPICARDIUM myocardium segmentation active contour dynamic programming.
原文传递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角度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丽 高东梅 +4 位作者 宋军 冯海艳 王迪 倪璐佳 董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9-162,共4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旋转角度,探讨STI评价CHF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31例CHF患者(CHF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二维高帧...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旋转角度,探讨STI评价CHF患者左室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31例CHF患者(CHF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二维高帧频图像,测量各节段的旋转角度(Rot),各平面的内膜(endo-rot)、外膜(epi-rot)、平面旋转(bulk-rot)及跨壁扭转(mural-tor)峰值。结果:CHF组各节段的Ro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HF组各平面的内膜、外膜、平面旋转及跨壁扭转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HF组左室整体扭转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HF患者左心室短轴各平面及各节段的扭转角度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二维STI能够准确测量HF患者左室短轴各平面及各节段的扭转角度,敏感评价CHF患者心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心力衰竭 左心室 心肌 扭转运动角度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多尺度ASM和非刚性配准的4D-CT左心室分割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兴家 王明会 +3 位作者 李骜 闵捷 董利娜 冯焕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9-325,共7页
64排及以上多层螺旋CT(MSCT)能提供含有时间信息的四维CT成像数据,可用于动态心、肺等功能的分析.为此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多尺度ASM和非刚性配准的分割方法,从心脏MSCT四维数据集中提取左心室腔和心肌.该方法根据MSCT层片间的特点,采用改... 64排及以上多层螺旋CT(MSCT)能提供含有时间信息的四维CT成像数据,可用于动态心、肺等功能的分析.为此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多尺度ASM和非刚性配准的分割方法,从心脏MSCT四维数据集中提取左心室腔和心肌.该方法根据MSCT层片间的特点,采用改进的特征点标记方法对收缩末期的左心室进行形状建模,在基于改进的模型定位和搜索算法基础上,运用多尺度ASM算法实现三维数据集上的分割.通过互信息量的Demons非刚性配准方法,利用膨胀末期的分割结果实现对其余心相上的左心室配准分割.在256排MSCT四维心脏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对血腔的分割结果和手工分割结果的平均相似度在95%以上,心肌的平均相似度在8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 分割 4D-CT ASM 心肌 非刚性配准
下载PDF
用改进的耦合水平集方法从MSCT中分割左心室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兴家 董利娜 +2 位作者 李传富 范亚 冯焕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4-499,共6页
新型的多层螺旋CT(MSCT)能提供含有时间信息的四维CT成像数据,可用于动态心、肺功能的分析,但如何从中自动或半自动地精确分割出心脏和肺等器官是研究成功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耦合水平集自动分割方法(ICLS),从心脏MSCT数据集中... 新型的多层螺旋CT(MSCT)能提供含有时间信息的四维CT成像数据,可用于动态心、肺功能的分析,但如何从中自动或半自动地精确分割出心脏和肺等器官是研究成功的关键。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耦合水平集自动分割方法(ICLS),从心脏MSCT数据集中精确提取左心室腔和心肌。根据层片间的结构连续性,自动定位并获取左心室腔的粗轮廓,作为水平集的初始化轮廓,同时,将腔粗轮廓和左心室先验知识融合到耦合水平集中,自动获取左心室内外膜的精确边缘。在8例256层MSCT三维心脏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I,CLS模型对血腔的分割结果和手工分割结果的平均相似度在95%以上,心肌的平均相似度在90%以上;分割结果的三维表面重建验证了ICLS方法提取出的左心室具有良好的各向同一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 分割 耦合水平集 心肌 多层螺旋CT(MSCT)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心肌淀粉样变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晶 毕文静 +2 位作者 任卫东 肖杨杰 郭亚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心肌淀粉样变(CA)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旋转和扭转角度,探讨STI评价CA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CA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4.80岁。30例健康志愿者,其...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心肌淀粉样变(CA)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旋转和扭转角度,探讨STI评价CA患者左心室旋转和扭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CA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4.80岁。3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54.85岁。采集C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常规超声左心室短轴图像,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E峰)、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峰)、收缩期S波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E波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A波峰值速度(Am);采用STI测量各平面的内膜下心肌旋转(endo-rot)、外膜下心肌旋转(epi-rot)、平面旋转(bulk-rot)及跨壁扭转(mural-tor)峰值。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lv-tor)峰值。结果 CA组同对照组比较,E/Em明显增高(23.04±6.21 vs 7.82±1.19),E波速度下降时间、Sm、Em、Am明显减低[(143.20±43.32)ms vs(201.46±14.99)ms,(4.68±1.02)cm/s vs(7.74±0.86)cm/s,(4.08±1.80)cm/s vs(11.15±1.44)cm/s,(4.11±1.41)cm/s vs(8.23±1.05)cm/s],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E/A增高(1.79±1.54 vs 1.27±1.11),A减低[(0.51±0.16)m/s vs(0.68±0.06)m/s],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组各平面的endo-rot、epi-rot、bulk-rot及mural-tor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A组lv-tor角度峰值[(5.93±1.96)°]显著低于对照组[(8.75±1.4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A患者心功能受损,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发生变化,左心室短轴各平面endo-rot、epi-rot、bulk-rot、mural-tor及lv-tor角度均显著减低,示二维STI能够从短轴各平面心肌旋转和扭转运动的角度更准确及敏感反映CA患者心肌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心肌淀粉样变性 左心室 心肌 旋转运动 扭转运动
下载PDF
左心室造影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艳飞 潘焕军 +2 位作者 李雅 尹博英 宋砾娜 《西部医学》 2013年第11期1662-1663,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10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前被误诊为冠心痛的5例NV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为冠心病的NVM患者共5例.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 目的 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10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前被误诊为冠心痛的5例NV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为冠心病的NVM患者共5例.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1例患者冠脉可见散在斑块;1例患者第一对角支中段节段性狭窄60%;1例长期吸烟患者可见弥漫性斑块,狭窄40%左右.结论 心脏彩超是介入术前不可忽略的常规检查;心电图明显ST-T改变,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性改变的患者应进行左心室造影除外N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 造影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脏彩超
下载PDF
正常儿童左室心肌的应变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小斐 于明华 +3 位作者 虢艳 刘特长 张丽 黄慕仪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7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正常儿童左室心肌应变率在各节段、室壁之间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100例正常儿童按年龄分为4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分别测定左室心肌室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各节段的应变率参数并分析。结果1~9岁儿童... 目的探讨我国正常儿童左室心肌应变率在各节段、室壁之间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100例正常儿童按年龄分为4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分别测定左室心肌室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各节段的应变率参数并分析。结果1~9岁儿童左室心肌各室壁收缩期和舒张晚期应变率由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递减,心尖与基底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14岁儿童收缩期、舒张早期应变率在各室壁、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应变率各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儿童左室心肌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率在各室壁、节段的分布随年龄增长逐渐趋向一致,不同性别儿童左室心肌应变率各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儿童 心肌 应变率 左室
下载PDF
左心室超声造影在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莉 牛红梅 +3 位作者 郑磊 崔鹤仙 刘增辉 张彦春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A01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使用左心室超声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为疑似心肌致密化不全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左心室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差异... 目的研究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使用左心室超声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为疑似心肌致密化不全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左心室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 13例患者经左心室超声造影后获得确诊,左心室超声造影下于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的心内膜边界清晰显示的比例显著优于常规二维超声(P<0.05),发现致密化不全的阶段显著更多(P<0.05),同时左心室超声造影下在收缩末期的非致密心肌与致密心肌厚度比值显著比常规二维要高(P<0.05)。结论对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诊断时,运用左心室超声造影能够获得更加精确的诊断结果,可以有效地对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致密化不全 左心室 超声造影 二维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正常人心肌内几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袁翼华 杨耀晨 张显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采用日立180—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20例健康人心脏各部位心肌内的Mg^(2+)、Ca^(2+)、Zn^(2+)、Cu^(2+)等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Mg^(2+)、Zn^(2+)的含量以左心室最高,Mg^(2+)/Ca^(2+)、Zn^(2+)/Cu^(2+)以及K^+/Na^... 本文采用日立180—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20例健康人心脏各部位心肌内的Mg^(2+)、Ca^(2+)、Zn^(2+)、Cu^(2+)等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Mg^(2+)、Zn^(2+)的含量以左心室最高,Mg^(2+)/Ca^(2+)、Zn^(2+)/Cu^(2+)以及K^+/Na^+的比率也是左心室最高,Ca^(2+)的含量以右心房最高。Cu^(2+)的含量右心房、右心室均高于左心室,前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金属元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短轴二维应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娟丽 李尔萃 +1 位作者 张红梅 高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114-3116,共3页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短轴节段不同形式的运动进行分析,评价其左室功能.方法:应用STI技术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短轴基底段及心尖段心室节段径向应变(RS)、圆周方向应变(CS).根据心肌梗死后左室...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短轴节段不同形式的运动进行分析,评价其左室功能.方法:应用STI技术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短轴基底段及心尖段心室节段径向应变(RS)、圆周方向应变(CS).根据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的程度,分析RS、CS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梗死段RS值较正常组减低、CS值较正常组增高.结论:STI能够评价左室短轴各个方向运动,心肌梗死后梗死段短轴各方向应变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肌梗死 左室短轴二维应变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内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11
作者 韩卉 牛朝诗 +3 位作者 胡宗福 陈孝龄 严中亚 宗仁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打孔区心肌内微血管构筑的形态特征.结果:较小微动脉密集成簇,螺旋形走行;毛细血管丰富;微静脉系汇集形式似“根须”样外观.结论:微动脉的形... 目的:为临床应用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打孔区心肌内微血管构筑的形态特征.结果:较小微动脉密集成簇,螺旋形走行;毛细血管丰富;微静脉系汇集形式似“根须”样外观.结论:微动脉的形态特点有利于将来自心腔的血液逆流回心肌,增加心肌肉血管的长度和血容量,对缺血心肌具有营养和灌流作用.此外,对心肌内微循环的自动调控装置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血管成形术 微血管构筑 激光手术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电磁脉冲诱导大鼠左心室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12
作者 李宝丰 任东青 +3 位作者 郭国祯 陈蓓 章莹 夏虹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辐照对大鼠左心室肌组织的生物效应。方法:10只雄性同窝SD大鼠随机分为辐照组与正常对照组2组,每组5只。在锥形平板GTEM小室内对辐照组大鼠进行EMP辐照,EMP辐照参数为:场强2...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辐照对大鼠左心室肌组织的生物效应。方法:10只雄性同窝SD大鼠随机分为辐照组与正常对照组2组,每组5只。在锥形平板GTEM小室内对辐照组大鼠进行EMP辐照,EMP辐照参数为:场强200 k V·m-1,脉冲前沿3.5 ns,脉宽14 ns,重复频率1 Hz;正常对照组进行假辐照。辐照后18 h取大鼠左心室肌,提取RNA,经反转录后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动物来源c DNA探针,c 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08条,表达增强的有51条,其中功能已知或部分已知的11条,占22%;表达减弱的有57条,其中功能已知或部分已知的15条,占26%。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代谢、神经递质、肌肉收缩、凋亡、应激等方面。其中蛋白激酶C、热休克蛋白70、辅酶Q10、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5-羟色胺受体2C、锌指蛋白10、干扰素γ、雄激素调节蛋白、雌激素调节蛋白等可能在EMP对大鼠心脏生物学效应方面起重要作用。结论:EMP辐照可诱导大鼠左心室肌组织多个基因特异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大鼠 心肌 基因芯片 表达
下载PDF
基于斑点追踪测量二尖瓣环位移法的心肌顿抑犬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评价
13
作者 孙鹏涛 黄伯湘 +2 位作者 陈其城 杨乐平 沈嫱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测量二尖瓣环位移(MAD)法评价心肌顿抑犬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延迟变化。方法制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分为长顿抑组(阻断45 min)、短顿抑组(阻断15 min)和假手术组(不阻断),对阻断前,再灌注即...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测量二尖瓣环位移(MAD)法评价心肌顿抑犬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延迟变化。方法制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分为长顿抑组(阻断45 min)、短顿抑组(阻断15 min)和假手术组(不阻断),对阻断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0、30、60、90 min的二尖瓣环位移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再灌注即刻,长顿抑组的EMAD1、EMAD2、EMADm及EMADm%值均低于结扎前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顿抑组的EMAD2、EMADm及EMADm%值均低于结扎前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90min时长顿抑组EMAD1值低于短顿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斑点追踪测量MAD法可准确、便捷评价心肌顿抑犬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延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 二尖瓣环位移 左心室 收缩功能 顿抑心肌
下载PDF
应变率成像对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形变能力的定量研究
14
作者 谢小斐 于明华 +4 位作者 虢艳 黄慕仪 刘特长 张丽 苏玲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定量研究我国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应变率参数及其随年龄变化的特点。方法正常儿童92名,按年龄分为4组,应用GEVivid7超声仪及Q-analyze软件分别对各组儿童左心室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及前、后室间隔心肌各节段进行应变率定量分析。... 目的定量研究我国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应变率参数及其随年龄变化的特点。方法正常儿童92名,按年龄分为4组,应用GEVivid7超声仪及Q-analyze软件分别对各组儿童左心室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及前、后室间隔心肌各节段进行应变率定量分析。结果前3组(1~9岁)儿童左心室心肌应变率在各节段的分布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4岁组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呈均衡分布。结论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应变率随年龄增长逐渐趋向一致,10岁后分布模式与成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儿童 心肌 应变率 左心室
下载PDF
依布利特对兔左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跨壁异质性的影响
15
作者 孙家安 王洁 +4 位作者 齐书英 彭育红 丁超 何振山 李俊峡 《华北国防医药》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依布利特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利用酶解的方法分离出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体重2.0~2.5kg)心外膜、心内膜和中层心室肌细胞。将各层细胞按处理试剂分为正常对照组、依布利特A(10-7mol/L)组、依布利特B(10-6mol/L)... 目的探讨依布利特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利用酶解的方法分离出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体重2.0~2.5kg)心外膜、心内膜和中层心室肌细胞。将各层细胞按处理试剂分为正常对照组、依布利特A(10-7mol/L)组、依布利特B(10-6mol/L)组。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各层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活性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间的中层心肌细胞INa电流I-V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依布利特组的心内膜下细胞INa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布利特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依布利特两组心外膜下细胞INa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A、B组间无差异(P>0.05)。依布利特两组与对照组中层心室肌细胞ⅠNa稳态失活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心内膜下细胞ⅠNa稳态失活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依布利特两组间的心外膜下细胞ⅠNa稳态失活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布利特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依布利特两组与对照组内、中、外3层比较ⅠNa失活后恢复曲线在45、95和145ms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两组间各层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布利特使ⅠNaI-V曲线及ⅠNa峰值电流密度下降,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后再恢复时间延长,且高浓度依布利特对心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依布利特 心肌 左心室 钠通道
下载PDF
应用心肌分层应变及做功技术评估长期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菲 潘纯 +3 位作者 吴燕妮 唐潮 冯胜 朱静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利用心肌分层应变及心肌做功技术对长期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进行研究,评估其在长期腹膜透析下的心功能变化。方法:选择长期规律进行腹膜透析且经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 目的:利用心肌分层应变及心肌做功技术对长期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进行研究,评估其在长期腹膜透析下的心功能变化。方法:选择长期规律进行腹膜透析且经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的尿毒症患者14例,测量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利用二维斑点追踪及心肌分层应变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ystolic strain,GLS)及内膜层、肌层和心外膜层3层心肌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ongitudinal peak systolic strain,LS),并结合血压得出左心室心肌整体做功参数,共同评估左心室心肌功能,随访5年并比较腹膜透析5年前后相关数据变化。结果:规律腹膜透析5年后,尿毒症患者LVEF改变无统计学差异;GLS在四腔心切面明显减低(P=0.018),并从心内膜减低至心外膜(LS心内膜层P=0.029,LS肌层P=0.017,LS心外膜层P=0.004);心肌整体做功参数以整体无用功(GWW)升高为主(P=0.048),整体有用功(GCW)、整体做功指数(GWI)及整体做功效率(GWE)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规律腹膜透析5年的尿毒症患者,其左心室整体心肌功能尚保持稳定,但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进一步受损,主要体现在后间隔和侧壁的各层心肌,心肌做功以GWW升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心肌分层应变 心肌做功 长期腹膜透析 左心室功能
下载PDF
99Tcm-TF心肌灌注显像联合99Tcm-HL91乏氧显像评价SMI患者的存活心肌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卓豪 牟兴宇 +1 位作者 卢彦祺 付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1期1822-1826,共5页
目的探讨 99Tcm-替曲膦(TF)心肌灌注显像联合 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99Tcm -HL91)乏氧显像对评估隐匿型冠心病(SMI)患者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62例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SMI患者,通过两日法行99Tcm-T... 目的探讨 99Tcm-替曲膦(TF)心肌灌注显像联合 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99Tcm -HL91)乏氧显像对评估隐匿型冠心病(SMI)患者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62例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SMI患者,通过两日法行99Tcm-TF心肌灌注显像及99Tcm-HL91乏氧显像,并根据结果将SMI患者分为:正常组、心肌存活组、无心肌存活组。同时计算3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单因素分析组间LVEF值。结果 62例SMI患者中正常组12例,LVEF值(69.16±12.36)%;心肌存活组38例,LVEF值(58.69±19.61)%;无心肌存活组12例,LVEF(34.16±13.27)%,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示正常组与心肌存活组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正常组与无心肌存活组、心肌存活组与无心肌存活组LV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左室心肌梗死后无存活会导致心功能减低,并通过两种显像剂联合应用可以检测心肌存活情况。结论 99Tcm-TF心肌灌注显像联合99Tcm-HL91乏氧显像可以从多方面同时观察心肌状态,判断SMI患者心肌活性,对SM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后续治疗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未配备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科室进行心肌梗死区域心肌活性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乏氧显像 隐匿型冠心病 左室射血分数 心肌存活
下载PDF
苯那普利拉对高血压所致左心室重构及舒张顺应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明秋 吴金义 +3 位作者 云庆军 薛英贤 王凌燕 张慕兰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50-451,共2页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拉(洛汀新)对高血压所致左心室重构及舒张顺应性变化的影响。方法:50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Ⅰ组(治疗组)30例,给予洛汀新10 m g/d,Ⅱ组(对照组)20例,给予硝苯吡啶30 m g/d,治...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拉(洛汀新)对高血压所致左心室重构及舒张顺应性变化的影响。方法:50例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Ⅰ组(治疗组)30例,给予洛汀新10 m g/d,Ⅱ组(对照组)20例,给予硝苯吡啶30 m g/d,治疗6个月后,测定左心室室壁厚度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由2394±479/1425±133 k Pa 降至1835±218/1221±134 k Pa( P< 001),左室后壁厚度由125±25 m m 降至112±23 m m ,室间隔厚度由126±28 m m 降至110±22 m m ( P均< 001),二尖瓣前叶 E F 斜率( E F V)由120±23 m m /s 升至150±40 m m /s, 左室舒张末压( L V E D P)由157±041 k Pa 降至135±020 k Pa( P 均< 001)。而对照组,除血压有显著下降外( P< 001),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 均> 005)。结论:洛汀新不但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且可逆转左室肥厚,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左室舒张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拉 高血压 心肌重构 左室舒张顺应性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李芳 张海鹰 《海军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多种方法阐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西门子-512或飞利浦DH11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2例心肌呈致密化不全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探索。结果 12例患者中9例患者全心扩大,主要为左心室... 目的多种方法阐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西门子-512或飞利浦DH11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2例心肌呈致密化不全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探索。结果 12例患者中9例患者全心扩大,主要为左心室心尖、侧壁受累,左心室整体功能减低,LVEF(20±10)%。3例患者心脏大小正常,左心室整体功能正常,左心室心尖部受累较轻。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病年龄及症状差异较大,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筛查及指导临床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而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声学造影对NVM更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致密化不全 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
下载PDF
基于T-Snake模型的超声左心室心肌分割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艳红 倪东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3年第1期7-11,21,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T-Snake模型的超声图像中左心室心肌分割的新方法。首先,将自适应加权中值算法引入基于窗口的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方法,有效滤除超声图像中的斑点噪声;其次,根据心脏短轴截面心肌近似成圆形这一先验知识,将图像从笛卡尔坐标转... 提出一种基于T-Snake模型的超声图像中左心室心肌分割的新方法。首先,将自适应加权中值算法引入基于窗口的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方法,有效滤除超声图像中的斑点噪声;其次,根据心脏短轴截面心肌近似成圆形这一先验知识,将图像从笛卡尔坐标转换到极坐标,提高后续分割方法的鲁棒性;最后,在传统T-Snake模型基础上,增加具有自适应特性的膨胀力和区域能量,可有效提取弱边界和不连续的边界,实现左心室心肌内外轮廓的自动分割。对模拟图像和临床数据进行的实验证明,自动分割结果的平均相对差异度小于5%,平均相对重叠度高于90%,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割 超声 左心室心肌 T-Snake 基于窗口的各向异性扩散滤波 先验知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