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素斑品种菁松的茶斑限性定向转育
1
作者 廖鹏飞 李琼艳 +7 位作者 罗顺高 刘敏 朱红涛 李继娅 白红英 陈海佺 范永慧 董占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2-1040,共9页
为在家蚕现行素斑品种菁松的幼虫发育早期进行雌雄性别鉴别,实现雌雄分养分缫差异化利用目的,用普斑限性品系云蚕7A的雌与茶斑品系Cb的雄杂交后,再分别与现行素斑品系菁松A、菁松B杂交,其后代连续数次回交素斑亲本后自交,结合分类选择... 为在家蚕现行素斑品种菁松的幼虫发育早期进行雌雄性别鉴别,实现雌雄分养分缫差异化利用目的,用普斑限性品系云蚕7A的雌与茶斑品系Cb的雄杂交后,再分别与现行素斑品系菁松A、菁松B杂交,其后代连续数次回交素斑亲本后自交,结合分类选择进行个体和蛾区选择淘汰,将云蚕7A的普斑限性基因和Cb的茶斑基因转入现行素斑品种菁松中,定向转育得到菁A茶限和菁B茶限。结果表明:转育过程中,幼虫斑纹分化成颜色与形状易于分辨的茶斑与非茶斑2种类型,转育得到的菁A茶限和菁B茶限幼虫在3龄初期就会呈现茶斑颜色深浅明显不同的分化,能准确分辨雌雄,其虫蛹率分别为96.91%和96.40%,全茧量分别为1.62 g和1.56 g,茧层率分别为23.78%和23.26%,经济性状与其轮回亲本的差异较小,表现出健康好养、茧质优良等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创建特殊性状的育种材料、差异化利用雌雄蚕,以及降低雄蚕种繁育成本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普斑限性 素斑 茶斑限性 定向转育
下载PDF
家蚕限性褐圆斑品种实用化研究初报 被引量:3
2
作者 高贵田 朱勇 +1 位作者 张京国 代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6-259,共4页
以优良现行家蚕品种夏芳、871、317、873改良中系限性褐圆斑LC310,回交4代,再用顶交法测定配合力,组配了一对限性褐圆斑实用品种夏芳限×LN010。该品种中系为限性普斑,日系为限性褐圆斑,杂交种为限性褐圆斑,易于进行早期雌雄鉴别。... 以优良现行家蚕品种夏芳、871、317、873改良中系限性褐圆斑LC310,回交4代,再用顶交法测定配合力,组配了一对限性褐圆斑实用品种夏芳限×LN010。该品种中系为限性普斑,日系为限性褐圆斑,杂交种为限性褐圆斑,易于进行早期雌雄鉴别。鉴定结果表明其一代杂交种生产性能良好,雄蚕茧全茧量2.00 g,茧层量0.536 g,茧层率26.77%,万蚕收茧量18.99 kg,万蚕茧层量5.07 kg,死笼率1.47%;茧丝长1 324.58 m,解舒丝长1 018.86 m,解舒率76.92%,鲜茧出丝率22.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限性褐圆斑 雌雄鉴别
下载PDF
家蚕棘形茶斑与菱纹茶斑关系的遗传学研究
3
作者 沈以红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试验用实验遗传学方法研究了棘形茶斑(L^(ca))和菱纹茶斑(L^c)之间的关系,确认L^(ca)对L^c为显性。至此,L复等位基因群各基因间的显隐关系确定为L^(ca)>L^c>L>十~L。从基因的致死作用看,L^(ca)和L^c之间有互补作用。
关键词 家蚕 棘形茶斑 菱纹茶斑 遗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