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on Yield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of Summer Maize in Shajiang Black Soil Area
1
作者 Yongfeng XING Changmin WEI +7 位作者 Guoli CHEN Weimeng XU Wanyou SONG Guizhi LI Wenwei ZHOU Yanwei WAN Enzhong ZHOU Weifang L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24年第2期72-74,共3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field application effect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on summer maize in Shajiang black soil area by simultaneous sowing and fertilization, and explore the ap...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field application effect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on summer maize in Shajiang black soil area by simultaneous sowing and fertilization,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scope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mechanism,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fertilizer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Methods] With maize variety Beiqing 340 and sulfur-coated urea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five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s were set, namely, control (C0), slow-release nitrogen 70 kg/hm^(2) (C70), slow-release nitrogen 140 kg/hm^(2) (C140), slow-release nitrogen 210 kg/hm^(2) (C210) and slow-release nitrogen 280 kg/hm^(2) (C280). The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 were 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nified standard. [Results] With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increasing, the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organ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fter tasseling stage of maiz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ertilizing amount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210 kg/hm^(2)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the best fertilizing amount for summer maize in Shajiang black soil area.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fertilizer reduction,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mmer maize in Shajiang black soi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shajiang black soil Summer maize Nitrogen metabolism YIELD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钱泳其 熊鹏 +4 位作者 王玥凯 张中彬 郭自春 邵芳荣 彭新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砂姜黑土黏闭僵硬问题突出,耕作是改良其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试验基地,采集免耕(No-tillage,NT)、旋耕(Rotarytillage,RT)和深翻(Deepploughing,DP)处理的原状土柱(高20cm,直径10cm),利用X射线CT扫描技术... 砂姜黑土黏闭僵硬问题突出,耕作是改良其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试验基地,采集免耕(No-tillage,NT)、旋耕(Rotarytillage,RT)和深翻(Deepploughing,DP)处理的原状土柱(高20cm,直径10cm),利用X射线CT扫描技术和ImageJ软件等对土壤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处理,定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孔隙度、孔径大小分布、孔隙形态特征、网络特征以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免耕相比,旋耕和深翻下土壤的大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92.7%和261.1%(P<0.05);与旋耕相比,深翻下土壤大孔隙度增加了23.4%;(2)相较于免耕,旋耕和深翻显著增加了土壤孔隙的水力半径、紧密度、分形维数和全局连通性(P<0.05),显著降低了各向异性程度和欧拉数(P<0.05),土壤饱和导水率得到显著提升,且深翻的改良效果总体优于旋耕;(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与除水力半径外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均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连通性最大孔隙度的相关性最高(r=0.833**,P<0.01)。综上所述,深翻扩大了土壤孔隙的水力半径,改善了连通性,提升了复杂程度,从而构建了相对良好的土壤孔隙形态和网络结构,提高了导水能力,消减砂姜黑土结构性障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深翻 CT扫描技术 孔隙结构 饱和导水率
下载PDF
基于sCARS的淮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建模
3
作者 高迎凤 赵明松 +2 位作者 于芝琳 赵治东 王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55-263,共9页
为确定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土壤有机质(SOM)最佳反演模型,探寻最佳特征波长筛选方法,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利用原始光谱进行倒数对数(Log(1/R))、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包络线(CR)、一阶微分(FDR)处理,采用稳定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sC... 为确定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土壤有机质(SOM)最佳反演模型,探寻最佳特征波长筛选方法,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利用原始光谱进行倒数对数(Log(1/R))、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去包络线(CR)、一阶微分(FDR)处理,采用稳定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sCARS)筛选特征变量,对比分析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相关系数法(|r|≥0.47)和显著性水平法(p≤0.01)所得结果,建立SOM含量的偏最小二乘(PLSR)模型,并对比精度差异。结果表明:(1)全波段范围内,SOM含量与原始光谱呈极显著负相关,与Log(1/R)光谱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NV光谱相关性明显增强。CR和FDR光谱与SOM含量呈不同程度的正负相关性。(2)对比全波段,CARS和sCARS算法能够有效去除光谱冗余信息,筛选得到特征波段数目仅占全波段的1%~5%。筛选后模型精度更高,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1.8。(3)相比于CARS算法,sCARS算法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筛选到的特征波段主要分布在800~850、1850~1900、2050~2500 nm区域。(4)Log(1/R)-sCARS模型精度最佳,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提升了0.08和0.28,RPD值为3.05,对SOM含量预测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砂姜黑土 光谱变换 sCARS筛选 偏最小二乘模型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砂姜黑土抗压强度研究
4
作者 王蓓蓓 闫征南 +1 位作者 史宇亮 杨延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1-86,共6页
以砂姜黑土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泥炭、沙子和过磷酸钙3种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抗压强度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以期为砂姜黑土地区土壤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改良剂对降低土壤抗压强度影响效应的主次... 以砂姜黑土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泥炭、沙子和过磷酸钙3种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抗压强度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以期为砂姜黑土地区土壤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改良剂对降低土壤抗压强度影响效应的主次顺序为泥炭>沙子>过磷酸钙,沙子和过磷酸钙的交互作用显著。抗压强度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根据Design Expert 12给出的最优组合,即泥炭77.72 g·kg^(-1),沙子61.91 g·kg^(-1),过磷酸钙2.63 g·kg^(-1)的添加量时,有效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容重,(1.24±0.03)g·cm^(-3);孔隙度,53.01%±2.36%;黏粒,24.8%±0.64%;粉砂粒,38.37%±1.22%;砂粒,36.83%±1.51%),此时土壤的抗压强度最低266.67 kPa,比对照砂姜黑土的抗压强度降低了53.62%,有效降低土壤抗压强度后具有良好的整地作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抗压强度 响应面法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改性煤矸石对砂姜黑土物理结构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5
作者 殷奥杰 张世文 +2 位作者 周思雨 胡睿鑫 陈方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5-1814,共10页
为了探究改性煤矸石对砂姜黑土胀缩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将煤矸石破碎为3种水平(0~2、2~5、5~8 mm),并将其分别在3%氢氧化钠溶液(75℃)和5%盐酸溶液(70℃)中浸泡保温2 h获得碱改性煤矸石和酸改性煤矸石,对煤矸石改性前后结构进行... 为了探究改性煤矸石对砂姜黑土胀缩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将煤矸石破碎为3种水平(0~2、2~5、5~8 mm),并将其分别在3%氢氧化钠溶液(75℃)和5%盐酸溶液(70℃)中浸泡保温2 h获得碱改性煤矸石和酸改性煤矸石,对煤矸石改性前后结构进行表征。以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析改性煤矸石对土壤容重(ρb)、总孔隙度(φ)、微观孔隙参数、收缩特征及有机碳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改性、酸改性煤矸石添加后ρb较对照(不添加煤矸石处理)显著降低25.60%~38.69%、26.19%~35.71%,较煤矸石处理降低1.57%~5.50%、0.85%~2.36%;φ较对照分别提高44.34%~67.02%、45.38%~61.88%,较煤矸石处理分别提高1.34%~3.84%、0.65%~2.19%;土壤微观孔隙体积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微观孔隙平均直径增大;土壤线性伸展系数整体趋势为对照>5~8 mm煤矸石>2~5 mm煤矸石>5~8 mm酸改性煤矸石>5~8 mm碱改性煤矸石>0~2 mm煤矸石≈2~5 mm酸改性煤矸石>2~5 mm碱改性煤矸石>0~2 mm酸改性煤矸石>0~2 mm碱改性煤矸石,收缩率整体变化趋势与土壤线性伸展系数一致。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3.19%~328.88%、98.23%~470.50%、100.00%~279.90%、85.88%~347.53%。随煤矸石粒径增大,ρb与碳组分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线性伸展系数与收缩率呈上升趋势。结构方程表明,土壤胀缩性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累积的关键因素。综上,酸、碱改性煤矸石添加均能降低土壤ρb、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及胀缩性,增加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碱改性改良效果总体优于酸改性,小粒径优于大粒径,因此得出淮北地区比较科学合理的砂姜黑土改良措施是添加0~2 mm碱改性煤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煤矸石 砂姜黑土 物理结构 有机碳组分
下载PDF
被孢霉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秸秆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65
6
作者 宁琪 陈林 +4 位作者 李芳 张丛志 马东豪 蔡泽江 张佳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腐生真菌被孢霉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丰度很高,为土壤碳及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成员。然而目前关于土著被孢霉在秸秆分解过程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较少。采用常规平板稀释法从长期施用有机肥的红壤和砂姜黑土中分离真菌菌株,将... 腐生真菌被孢霉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丰度很高,为土壤碳及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成员。然而目前关于土著被孢霉在秸秆分解过程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较少。采用常规平板稀释法从长期施用有机肥的红壤和砂姜黑土中分离真菌菌株,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序列与基因库(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较,鉴定出了两株被孢霉菌株,即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和长孢被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a)。通过设置盆栽试验,每盆土接种10 g菌剂,研究两株被孢霉对秸秆降解过程中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中,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高山被孢霉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了29.0%,长孢被孢霉处理下土壤有效氮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5.5%和81.3%。在砂姜黑土中,与对照相比,被孢霉菌株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速效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以及β-葡萄糖苷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两株被孢霉在红壤中抑制了秸秆的降解,并显著改变细菌群落组成。而在砂姜黑土中,被孢霉菌株促进了秸秆降解,且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不大。在红壤中,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导致接种处理和对照之间细菌群落差异贡献最大的类群。本研究为土著被孢霉在农业土壤中秸秆分解和养分转化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孢霉 秸秆降解 土壤肥力 细菌群落 红壤 砂姜黑土
下载PDF
秸秆促腐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77
7
作者 马超 周静 +4 位作者 刘满强 郑学博 崔键 李辉信 康炳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5-921,共7页
通过2年的小麦-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秸秆(FS)、化肥+秸秆+腐秆剂(FSD)、磷钾肥减施20%(按P2O5和K2O计,与F比较)+秸秆+腐秆剂(F4/5SD),通过分析作物收获后土壤耕层养分、活性有机碳和微生... 通过2年的小麦-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化肥+秸秆(FS)、化肥+秸秆+腐秆剂(FSD)、磷钾肥减施20%(按P2O5和K2O计,与F比较)+秸秆+腐秆剂(F4/5SD),通过分析作物收获后土壤耕层养分、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计算土壤不同形态碳素有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等,探讨秸秆促腐还田对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3.0%、4.6%和10.7%,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增加12.0%和11.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30.6%;(2)秸秆促腐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7.4%、40.5%和12.4%,土壤活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分别增加12.0%、9.5%和51.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102.3%;(3)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碳素有效率等的相关性较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有显著提高。可见,秸秆促腐还田较常规秸秆还田更利于提高沿淮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中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即使减施磷、钾肥20%,该措施的增肥和培土效果也不会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秆剂 土壤养分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砂姜黑土
下载PDF
苏北地区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分布及其食物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61
8
作者 金亮 李恋卿 +2 位作者 潘根兴 吴新民 廖启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9,共7页
2004年在对苏北地区6个县市(丰县、沛县、铜山、睢宁、楚州和东海)采用网格法采样的基础上,随机选择了该区域2种主要土壤类型上98个土样及其上所产水稻籽粒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其中的Cu、Zn、Pb、Cd... 2004年在对苏北地区6个县市(丰县、沛县、铜山、睢宁、楚州和东海)采用网格法采样的基础上,随机选择了该区域2种主要土壤类型上98个土样及其上所产水稻籽粒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分别测定了其中的Cu、Zn、Pb、Cd、Cr、N i、As和Hg 8种重金属的全量。分别以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地区背景值为参照依据,分析评价了所研究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大米的重金属安全水平,并进一步依据USEPA和WHO推荐的RfD值,结合我国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评估了该地区土壤所产大米对人体的重金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总体上符合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要求,属于总体未明显污染土壤;不过,黄潮土上所产大米中N i以及砂礓黑土上所产大米中N i、Pb含量存在超出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现象。依据USEPA的RfD值计算所得结果表明,供试地区所有土壤上所产大米中As、Cr具有明显的食物安全风险,部分地区的大米中Cd存在风险,由于Cd/Zn比值较低,因此基本上仍属安全。为了进一步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一方面需要制订更严格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地区 土壤-水稻系统 重金属 暴露风险 土壤环境质量 食物安全 黄潮土 砂礓黑土
下载PDF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旱涝(渍)害与水土关系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义丰 王又丰 刘录祥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9-176,共8页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三大低产土壤之一 ,有近 2 /3分布于淮北平原。该土壤自动调节水分的能力差 ,易旱 ,易涝 ,易渍 ,并且常常是这三种灾害交替发生。砂姜黑土的土壤特性对于该区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使农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为挖...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三大低产土壤之一 ,有近 2 /3分布于淮北平原。该土壤自动调节水分的能力差 ,易旱 ,易涝 ,易渍 ,并且常常是这三种灾害交替发生。砂姜黑土的土壤特性对于该区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使农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为挖掘该土壤的生产潜力 ,促进中低产田的改造 ,本文就砂姜黑土的发育、区域特殊的环境条件 ,与旱涝渍害的形成关系机理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该土壤的整治改造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平原 砂姜黑土 水土关系 渍害 形成机理 旱涝灾害
下载PDF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10
作者 曹承富 孔令聪 +4 位作者 张存岭 赵斌 赵竹 张耀兰 杜世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73-1077,共5页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较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同一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基础肥力产量(不施肥时的产量)较单施化肥的高2 715.0 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和沉降值均呈正相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确保优质小麦保优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基础肥力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青华 高尔明 +6 位作者 马新明 王红灿 孙治安 尹飞 刘斌 任键 王琪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8-93,共6页
采取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潮土与砂姜黑土两种土壤类型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潮土玉米根系在前期生长发育较好 ,长度、干重及活力较高 ,后期衰减时间较早 ,但幅度较小 ,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 0~ 2 0cm土... 采取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潮土与砂姜黑土两种土壤类型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潮土玉米根系在前期生长发育较好 ,长度、干重及活力较高 ,后期衰减时间较早 ,但幅度较小 ,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 0~ 2 0cm土层 ,下扎较浅 ,深层根量较少 ;砂姜黑土玉米根系在中后期生长发育较好 ,且根系长度、干重及活力增降幅度较大 ,整个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均 ,下扎较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砂姜黑土 玉米根系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与玉米生长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马新明 高尔明 +4 位作者 杨青华 王小纯 姚向高 王丽娟 焦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施入砂姜黑土后,具有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这一效果随粉煤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强。粉煤灰处理具有增加玉米叶面积系数,促进根系下扎和根系发育的功能,并以60... 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施入砂姜黑土后,具有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这一效果随粉煤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强。粉煤灰处理具有增加玉米叶面积系数,促进根系下扎和根系发育的功能,并以60×103kg·hm-2处理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改良 粉煤灰 砂姜黑土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7
13
作者 朱敏 郭志彬 +2 位作者 曹承富 郭熙盛 杨剑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3-1700,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文以砂姜黑土长期(30年)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和酶活性测定方法,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变化,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系...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文以砂姜黑土长期(30年)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和酶活性测定方法,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变化,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长期不施肥和撂荒处理,施肥管理可有效提升5-10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总氮,总磷;此外,相比不施肥、撂荒、猪粪+化肥和牛粪+化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和无机肥配施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土壤微生物的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和土壤酸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使用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真核微生物丰度显著增加,土壤酸度的变化可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降低氨氧化古菌数量。牛粪处理的多种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强,其他施肥处理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无机肥(化肥)和有机肥(猪粪或牛粪)的配合使用对于保持土壤微生物丰度和活跃的土壤酶活性十分重要。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和土壤速效养分的关系,探讨长期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可能性,以期为评价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土壤肥力水平高低提供有效的指标,从而为促进土壤良性循环提供科学依据和较好的施肥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实验 施肥模式 砂姜黑土 微生物丰度 酶活性
下载PDF
我国砂姜黑土土种的系统分类归属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李德成 张甘霖 龚子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3-629,共7页
本文根据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变性土诊断标准,对我国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区(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的砂姜黑土所有土种进行了系统分类归属判别。结果表明:总共的54个土种中(安徽、河南、江苏... 本文根据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变性土诊断标准,对我国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区(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的砂姜黑土所有土种进行了系统分类归属判别。结果表明:总共的54个土种中(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13、20、6和15个),34个可以划归为变性土(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7、16、5和6个),合计面积228万hm2(安徽、河南、江苏和山东各131万、59万、24万和14万hm2);26个砂姜黑土土种可划归为砂姜钙积潮湿变性亚类,8个为钙积潮湿变性土,其余属于雏形土或盐成土。对砂姜黑土的系统分类应该主要依据其黑土层的特性,而砂姜的存在与否只是决定亚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变性土 土种 系统分类
下载PDF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麦田生态因子及重金属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新明 王小纯 +2 位作者 丁军 高尔明 杨青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10-614,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麦田生态因子及Cd、Cr、Pb、Hg和As残留的影响 .结果表明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比重 ,减少土壤粘粒含量 ,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渗透系数 ,提高耕层地温 ,促进土壤微生物...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麦田生态因子及Cd、Cr、Pb、Hg和As残留的影响 .结果表明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比重 ,减少土壤粘粒含量 ,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渗透系数 ,提高耕层地温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转化 ;土壤含水量高时具有散湿作用 ,土壤含水量低于 10 %后 ,具有保墒作用 ;在粉煤灰用量为 6× 10 4~ 18× 10 4kg·hm-2 的条件下 ,土壤及小麦子粒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量远低于国际污染标准值 ,即在此范围内 ,施用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是安全可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砂姜黑土 生态因子 残留 土壤改良 麦田 重金属残留
下载PDF
砂姜黑土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青华 高尔明 马新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87-593,共7页
采取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砂姜黑土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玉米单株根系干重及活力在吐丝后 15d达到最大 ,而后逐渐降低 ,根系总长度及干重最大日增量在大喇叭口~吐丝阶段 ;不同类型根系及不同层次节根... 采取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砂姜黑土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玉米单株根系干重及活力在吐丝后 15d达到最大 ,而后逐渐降低 ,根系总长度及干重最大日增量在大喇叭口~吐丝阶段 ;不同类型根系及不同层次节根长度、干重和活力动态变化趋势不同 ,层位愈高 ,根系长度、干重及活力愈大 ,且增降幅度愈强 ,在整个单株根系中 ,气生根占主导地位。玉米根系78%以上集中于 0~ 2 0 cm土层中 ,由上而下 ,根系分布逐渐减少 ;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 ,土壤上层根系衰减较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玉米 根系 生长规律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孔令聪 曹承富 +2 位作者 汪芝寿 陈爱萍 张存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 ,不同肥料组合间差异较大 ,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 (但同时必须重视K素的投入 ) ,土壤速效钾...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 ,不同肥料组合间差异较大 ,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 (但同时必须重视K素的投入 ) ,土壤速效钾仅全部施用有机肥处理有所增加 ,单施N、P化肥处理下降最多 ,至 15年后下降2 5 .8%。长期未施肥处理 (对照 )碱解氮变化最大 ,较试验前下降 2 6 .5 % ,其他养分指标变化较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产量前期不及单施化肥处理 ,中后期则反之。砂姜黑土基本生产力随种植时间延长而渐降 ,土壤对秋粮大豆或玉米的供肥能力高于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砂姜黑土 土壤肥力 生产力 化肥 有机肥 配方施肥 作物产量
下载PDF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氮肥施用量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传龙 郭熙盛 +1 位作者 王文军 武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27-2534,共8页
【目的】探讨土壤无机氮含量对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施用氮肥与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该轮作制高产优质安全的氮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0、90、180、270、... 【目的】探讨土壤无机氮含量对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施用氮肥与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该轮作制高产优质安全的氮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0、90、180、270、360、450kg·ha-16个施氮水平在两种无机氮含量土壤上春甘蓝、玉米、冬甘蓝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甘蓝水溶性糖、Vc、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供试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影响第一季春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土壤无机氮含量高,春甘蓝最大施氮量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对后茬冬甘蓝影响减弱,表明土壤无机氮变化活跃,只对当季作物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当地习惯施氮量高出甘蓝获得最大产量施氮量的1.8~3.2倍,已引起地下水NO3--N的富积。施氮量和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含量均影响甘蓝氮肥利用率,甘蓝套玉米有利于高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氮肥用量低时(用量在90kg·ha-1以内时),可同时提高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氮肥用量进一步提高时,甘蓝产量还可进一步提高,但品质下降;当氮肥用量过高时,则甘蓝产量品质均下降。因而在生产上要获得优质蔬菜产品,需要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结论】土壤无机氮含量与当季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和氮肥利用率密切相关。砂姜黑土氮肥后效明显,甘蓝与玉米轮作能提高高氮处理氮肥利用率。氮肥用量影响甘蓝产量和品质,要获得较好品质的蔬菜,必须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轮作制 氮肥用量 砂姜黑土
下载PDF
不同品种磷肥运筹对砂姜黑土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宏斌 王晓波 +3 位作者 蒋光月 房运喜 郭志彬 何传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0期209-212,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砂姜黑土生产能力、缓解土壤酸化和防止磷流失导致面源污染,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用量和不同品种磷肥对砂姜黑土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2O5用量为90 kg/hm2时,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铵、钙镁磷肥... 为了进一步提高砂姜黑土生产能力、缓解土壤酸化和防止磷流失导致面源污染,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用量和不同品种磷肥对砂姜黑土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2O5用量为90 kg/hm2时,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磷酸二铵、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分别比不施磷肥处理玉米增产20.8%、4.8%、5.7%、18.1%。施用钙镁磷肥玉米增产效果最大,并与砂姜黑土传统习惯施用的磷肥品种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处理玉米产量达显著差异。供试土壤钙镁磷肥肥料效应方程为y=22.073x-0.1027x2+5537.4,由此方程可获得最高玉米产量钙镁磷肥(P2O5)用量为107.5 kg/hm2,因钙镁磷肥碱性,用量过高会影响土壤其他养分有效性而降低玉米产量。由此得出,钙镁磷肥是砂姜黑土玉米进一步增产新的施肥技术,其增产机理和施用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玉米 磷肥品种 钙镁磷肥
下载PDF
干旱与渍涝对砂姜黑土玉米根系干重变化及其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青华 高尔明 马新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31,共4页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the dynamic of root dry weight and its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with the method of root cutting collection in shajiang black soil. The result showed that root dry weig...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the dynamic of root dry weight and its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with the method of root cutting collection in shajiang black soil. The result showed that root dry weight and its distribution were largely affected by drought and waterlogging,especially the later. During a drought,root dry weight of maize per plant was higher, and the time of root dry weight increase and decrease were earlier, the speed of roots spreading into deep soil were quicker and many roots were distributed in deeper soil layer. While during a waterlogging, the result was contrary to the ab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砂痿黑土 根系干重 根系分布 干旱 渍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