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se and Sensibility:The Erotic Triangle in Shakespearean Sonnets
1
作者 舒畅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8期201-203,共3页
The male-female-male relationship is a recurrent theme in William Shakespeare's sonnets. In Eve Sedgwick's influential queer study book Between Me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Male Homosocial Desire, she first int... The male-female-male relationship is a recurrent theme in William Shakespeare's sonnets. In Eve Sedgwick's influential queer study book Between Me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Male Homosocial Desire, she first interpreted the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model of erotic triangle. On the basis of Sedgwick's theory, the triangle relationship in the Sonnets is analyzed—Shakespeare constructs an erotic triangle where males by identifying, cooperating, and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maintain their homosocial bond upon heterosexual but misogynous desires towards a female. The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reflects Shakespeare's struggle vis-à-vis a Renaissance literary theme: rationality versus passion, with the former mounting over the l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tic triangle homosocial bond shakespearean sonnets rationality versus passion queer study
下载PDF
仿《古诗十九首》译莎翁商籁十九首
2
作者 刘晓艺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45-63,共19页
莎翁商籁以五步抑扬格为基本韵律格式,如中国旧诗一般,对格律也有着“诗律伤严近寡恩”的要求。译者从一位格律诗人的创作体验出发,仿风格苍凉的五言古风《古诗十九首》,偶取《子夜歌》句意,在语风、韵律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中诗元素,以归... 莎翁商籁以五步抑扬格为基本韵律格式,如中国旧诗一般,对格律也有着“诗律伤严近寡恩”的要求。译者从一位格律诗人的创作体验出发,仿风格苍凉的五言古风《古诗十九首》,偶取《子夜歌》句意,在语风、韵律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中诗元素,以归化审美为鹄的,试验性翻译了19首莎士比亚商籁。本组商籁中,新译的有10首(第28、29、30、44、57、60、64、71、81、109首),余则取自译者的中英双语旧体诗文译文集《昔在集》,略有改动;英文原文以新剑桥版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翁商籁 翻译 《古诗十九首》 五言 古风 归化审美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范志慧 张成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8-142,共5页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他的诗歌代表作《十四行诗集》,将当时英国的十四行诗创作推向顶峰,被誉为莎士比亚体。国内译介莎翁十四行诗的学者专家不胜枚举。本文从国内十四行诗的三个全译本中,选择了其中的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他的诗歌代表作《十四行诗集》,将当时英国的十四行诗创作推向顶峰,被誉为莎士比亚体。国内译介莎翁十四行诗的学者专家不胜枚举。本文从国内十四行诗的三个全译本中,选择了其中的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从其语言,标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 翻译理论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summer”意象的翻译 被引量:6
4
作者 白立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2-127,共6页
意象imagery是诗歌的灵魂。“夏天”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英国读者对“summer”这个意象的感受与中国读者对“夏天”的感受并不相同。同一意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译者需要慎重处理。
关键词 意象 "夏天"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翻译 诗歌
下载PDF
伊丽莎白时代的三大十四行诗集 被引量:4
5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100,共9页
回顾十四行诗的起源和历史,简述十四行组诗的特点和传统,分析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锡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文学品质和艺术成就。任何民族成熟的诗歌都有其严谨的格律,用中... 回顾十四行诗的起源和历史,简述十四行组诗的特点和传统,分析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锡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文学品质和艺术成就。任何民族成熟的诗歌都有其严谨的格律,用中文翻译英语十四行诗也应该保留原诗的格律和韵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十四行组诗 伊丽莎白时代 爱星者与星 小爱神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中译文韵式
下载PDF
爱的内涵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演变 被引量:2
6
作者 屈荣英 宁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爱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变化。同性朋友之间的爱在不同时期内涵不同,男女之爱与同性之爱纠缠不清,总体表现为同性精神之爱、对爱友的敬爱与痴迷、肉欲之爱、出于爱的谅解及诗人对自身美德的热爱。爱的内涵在...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爱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变化。同性朋友之间的爱在不同时期内涵不同,男女之爱与同性之爱纠缠不清,总体表现为同性精神之爱、对爱友的敬爱与痴迷、肉欲之爱、出于爱的谅解及诗人对自身美德的热爱。爱的内涵在十四行诗中的演变,反映了莎士比亚进步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十四行诗 同性精神之爱 敬爱与痴迷 肉欲之爱 爱的谅解
下载PDF
罗伯特·弗罗斯特传统十四行诗研究
7
作者 徐新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1-55,共5页
弗罗斯特的传统十四行诗,主要继承了意大利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和英国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传统。本文重点分析弗罗斯特两首典型的传统十四行诗《相逢又分离》和《最佳速率》,揭示弗罗斯特十四行诗继承传统又超越前人,融现代于传统的诗... 弗罗斯特的传统十四行诗,主要继承了意大利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和英国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传统。本文重点分析弗罗斯特两首典型的传统十四行诗《相逢又分离》和《最佳速率》,揭示弗罗斯特十四行诗继承传统又超越前人,融现代于传统的诗歌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十四行诗 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
下载PDF
三类十四行诗的语言学比较分析
8
作者 曾艳 《贺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3-57,共5页
对三类主要的十四行诗进行语言学比较可知,三类十四行诗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主题的层面和韵律感的层面。它们都拥有各自不同的节奏韵律和描述主题的方式。
关键词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 斯宾塞十四行诗 节奏的韵律
下载PDF
纵帝王屈尊就我,不与换江山--莎士比亚第29首十四行诗赏析
9
作者 卢小军 《英语研究》 2012年第3期34-37,68,共5页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歌颂友谊和爱情为主要内容。第29首十四行诗就是一首歌咏友谊的经典之作。本诗主要写出了诗人从消极到振奋,从忧郁到欢喜,从自卑到自豪的心路变化历程,并热情赞美了爱友,讴歌了友谊的崇高与伟大,宣扬了真、善、美...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歌颂友谊和爱情为主要内容。第29首十四行诗就是一首歌咏友谊的经典之作。本诗主要写出了诗人从消极到振奋,从忧郁到欢喜,从自卑到自豪的心路变化历程,并热情赞美了爱友,讴歌了友谊的崇高与伟大,宣扬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即爱的理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不仅让人陶醉于甜美的诗句,更让人为他真诚、自然的友情所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赏析 语言艺术
下载PDF
意英十四行诗的传承与创新——以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为例的对比分析
10
作者 孙悦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19年第3期58-61,共4页
威廉·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作品经久不衰、声望享誉全球。他的154首抒情十四行诗以文艺复兴时期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于友谊爱情、时间人性、社会变迁的理解与表达。文章通过文本细... 威廉·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作品经久不衰、声望享誉全球。他的154首抒情十四行诗以文艺复兴时期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于友谊爱情、时间人性、社会变迁的理解与表达。文章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诗歌的形式、主题及语言等方面探讨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传统意大利十四行诗的传承发展与颠覆创新,指出其巨大贡献并为该作品的诠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英十四行诗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传承与创新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研究文献综述
11
作者 张坚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6-38,57,共4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与他的戏剧作品一样璀璨夺目,影响深远。上世纪80年代国内学术界有大量专家学者对其研究,出现了大量的论文。本文侧重将国内学者1990年至2011年对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的主题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爱情伦理主题 时间主题
下载PDF
“易变的镜子”——论莎氏商籁体组诗中理想的自我
12
作者 胡茂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3-59,共7页
本文旨在通过莎氏商籁体组诗中的几个他者影像来确立诗中频繁出现的第一人称"我"的身份,进而撩开其神秘的面纱,并由此揭示文学世界以及现实世界中自我身份探求的含义与价值。结合拉康镜像理论中的同形确认和异形确认两种分类... 本文旨在通过莎氏商籁体组诗中的几个他者影像来确立诗中频繁出现的第一人称"我"的身份,进而撩开其神秘的面纱,并由此揭示文学世界以及现实世界中自我身份探求的含义与价值。结合拉康镜像理论中的同形确认和异形确认两种分类方法,本文在主体"我"与"美男子"、"玻璃瓶囚徒"和"深肤色女子"的相对关系中对"我"进行同形确认,在"我"与"时间"和"歌赋"的相对关系中对主体进行异形确认,进而发现第一人称"我"试图为自己建立一个理想的虚幻世界,并以该世界里的几个他者影像为介质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理想的自我"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氏商籁体组诗 理想的自我 原初形态 同形确认 异形确认
下载PDF
达菲诗歌中的莎士比亚印记
13
作者 周洁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2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英国前桂冠诗人卡罗尔·安·达菲擅长通过诗歌创作致敬经典,其十四行诗及自由体抒情诗中均有莎士比亚印记。她的十四行诗以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为主。她早期最受读者欢迎的《祷告》只是形式上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贴近,诗歌《安妮&... 英国前桂冠诗人卡罗尔·安·达菲擅长通过诗歌创作致敬经典,其十四行诗及自由体抒情诗中均有莎士比亚印记。她的十四行诗以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为主。她早期最受读者欢迎的《祷告》只是形式上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贴近,诗歌《安妮·海瑟薇》、十四行诗组诗《狂喜》则在形式、主题及变体的创新上都能看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影响。她以莎士比亚为题创作的十四行诗及在新冠肺炎疫情书写中对莎士比亚创作的暗指则表达了她对莎士比亚的赞美和羡慕。达菲诗歌中的莎士比亚印记表明莎士比亚的诗歌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卡罗尔·安·达菲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