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Understanding of Channel Patterns and Facies Models of the Shallow Lake Delta Facies of Fuyu Oil Reservoir in Songliao Basin,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LI Yanping CHEN Shumin +3 位作者 SONG Yongzhong ZHANG Erhua SHEN Jiagang ZHENG Jianb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96-609,共14页
In the Fuyu Reservoir of Songliao Basin, there occur a series of well-developed peculiar shallow lake delta facies, which can be divided to such three ones as the upper delta plain subfacies, the lower delta plain sub... In the Fuyu Reservoir of Songliao Basin, there occur a series of well-developed peculiar shallow lake delta facies, which can be divided to such three ones as the upper delta plain subfacies, the lower delta plain subfacies, and the delta front subfacies. Among them the upper delta plain subfacies mainly grows proximal distributary channels; the lower delta plain subfacies mainly grows distal ones. The entire Fuyu Reservoir has mainly developed 7 kinds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patterns: proximal/ distal meandering type distributary channels, proximal/distal low-sinuosity type distributary channels, proximal/distal straight type distributary channels, and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 Among these patterns,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meandering type distributary channels have bigger thickness of point bar and better sorting and low content of mud; moreover, they are the major reservoirs and occur in the bottom of Quan-4th member. The sandbars of the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s have higher mud content, and serve as the poorer reservoirs, and mainly occur in the top of Quan-4th me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yu Reservoir shallow lake delta lower delta plain proximal/distal distributary channels
下载PDF
Cretaceous Sandbody Characters at Shallow-Water Lake Delta Front and the Sedimentary Dynamic Process Analysis in Songliao Basin,China 被引量:6
2
作者 CAI Xiyuan ZHU R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78-1494,共17页
Based on the abundant information from drilling, cores, and logging,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size of rivers and lakes, climate changes and the lake level's fluctuation on the sandbodies at shallow-water delta fr... Based on the abundant information from drilling, cores, and logging,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size of rivers and lakes, climate changes and the lake level's fluctuation on the sandbodies at shallow-water delta front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the sedimentary dynamic processes are analyzed. The interwell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sandbodies and their planar distribution revealed from the hydrodynamic features of the development wells are integrated during the analys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llow-water delta included flat topography and uniform subsiding rate. The delta plain was connected smoothly with the wide delta front and predelta, without the three-fold structure of topset, foreset, and bottomset as defined in the Gilbert Delta Model. Because of the weak fluvial effect and the lake energy is strong, the small and scattered shallow-water delta is destroyed by the scouring-backwashing, coastal current, and lake wave, resulting in the coastal sheet deposition. As the fluvial effect became stronger and the lake energy became weaker, the shape of the shallow-water deltas transferred from sheets to lumps and then bran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level fluctuation shallow-water delta sedimentary dynamics Songliao Basin China
下载PDF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
3
作者 徐振华 邓航 +3 位作者 吴胜和 岳大力 刘钰铭 李庆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8-1351,共14页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分为分流沙坝型和指状沙坝型2类河-坝组合类型,前人多关注扇状的分流沙坝型与鸟足状的指状沙坝型的前缘砂体,而对多个指状沙坝组成的树枝状沙坝关注不足,其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尚不清楚。以鄱阳湖日帽洲三角洲为...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分为分流沙坝型和指状沙坝型2类河-坝组合类型,前人多关注扇状的分流沙坝型与鸟足状的指状沙坝型的前缘砂体,而对多个指状沙坝组成的树枝状沙坝关注不足,其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尚不清楚。以鄱阳湖日帽洲三角洲为例,综合卫星地图、探地雷达、浅钻孔、沉积数值模拟数据,揭示了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的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研究认为,树枝状沙坝是由多个相互分叉、交汇的指状沙坝拼接而成,呈现“河在坝上走”的河-坝组合关系,其间发育分流间湾。根据规模差异,树枝状沙坝内的分流河道可分为主支分流河道与侧支分流河道,主支分流河道的宽度大、数量少,多发育于近源端并延伸至沙坝末端,分布于沙坝中部;侧支分流河道的宽度小、数量多,多分布于前缘两侧与末端。树枝状沙坝的形成与细粒、黏性、高排量河流供给相关,细粒与黏性沉积物促进了稳定天然堤的加积与指状沙坝的形成,高排量导致了分流河道的分流与决口,从而形成树枝状的指状沙坝。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储集层的侧向连通性较差,优势储集层位于指状沙坝中部,为分流河道砂体与近岸河口坝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浅水三角洲 树枝状沙坝 鄱阳湖 日帽洲三角洲 沉积数值模拟 探地雷达 沉积构型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坝上河-滩坝微相组合特征——以柴北缘南八仙油气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为例
4
作者 张振铎 姚宗全 +2 位作者 穆波宇 涂加沙 潘品百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2-955,共14页
为了深入评价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油气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砂体的油气勘探前景以及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目标,在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特征、泥岩颜色、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综合分析,再结合单... 为了深入评价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油气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砂体的油气勘探前景以及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目标,在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特征、泥岩颜色、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综合分析,再结合单井相及连井相对比,精细刻画出南八仙油气田下油砂山组坝上河-滩坝微相组合沉积特征,并剖析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新近系下油砂山组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并主要发育坝上河-滩坝微相组合;坝上河可分为以河为主式、对称式和以坝为主式3种类型,并随着河流作用由强到弱,湖水阻力由弱到强,组合逐渐由以河为主式演变为对称式进而演变为以坝为主式;滩坝区别出有滩无坝及滩坝共生2种类型,其中有滩无坝的远岸滩砂发育规模较小,分布范围局限且较为零散,滩坝共生的近岸砂体面积较大呈席状分布,远岸砂体多孤立呈土豆状分布。最后,根据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沉积相模式,研究区的水下分流河道、周边的坝上河复合砂体及近岸滩坝是主要的优势储层。研究可为油气田下一步挖潜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河 滩坝 微相组合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 下油砂山组 沉积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两类三角洲沉积机理探讨 被引量:79
5
作者 何义中 陈洪德 张锦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发育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两种类型的三角洲。这两类三角洲与经典的三角洲模式不同的是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分别构成了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发育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两种类型的三角洲。这两类三角洲与经典的三角洲模式不同的是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分别构成了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的骨架砂体 ,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控制石炭二叠系两类三角洲发育的主要是河流类型、地形坡度、水体深浅、不同水体密度差及河流沉积作用和湖泊的分散作用等。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曲流河水系 ,沉积物较细 ,地形坡度平缓 ,喷流机制为似等密度流 ,水体密度较大 ,以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为主 ;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主要发育于网状河水系 ,沉积物较粗 ,地形坡度较小 ,喷流机制属高密度流 ,水体密度较小 ,湖泊分散作用较强 ,沉积作用相对较弱。根据两类三角洲的特征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沉积模式 ,并指出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的平原相带呈透镜状或带状分布的分流河道砂体是有利的勘探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 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 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 沉积特征 成因机理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294
6
作者 邹才能 赵文智 +7 位作者 张兴阳 罗平 王岚 刘柳红 薛叔浩 袁选俊 朱如凯 陶士振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3-825,共13页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对现代典型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中、新生代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的地质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与认识:①...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最重要的勘探目标。通过对现代典型湖盆浅水三角洲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中、新生代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的地质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进展与认识:①在分析浅水三角洲形成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按照供源体系、湖水深度及三角洲前缘倾斜坡度将湖盆三角洲分为9种成因-结构类型;②建立了毯式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指出末端分流河道及末端决口扇是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微相类型;③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砂体大面积分布的形成条件,指出敞流湖盆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有重要控制作用;④湖盆中心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流及密度底流砂体等牵引流成因砂体,也发育洪水浊积扇及滑塌浊积扇等重力流成因砂体;⑤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三级层序界面对岩性(成岩)圈闭的发育有重要控制作用,三角洲平原带层序界面上覆叠置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本文研究成果希对坳陷湖盆沉积学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能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湖盆中心 坳陷盆地 敞流湖盆 鄂尔多斯盆地 鄱阳湖 岩性圈闭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头台地区扶余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29
7
作者 柳成志 辛仁臣 王刚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8-70,共3页
利用岩心、薄片、粒度分析以及测井等资料,通过详细研究泥岩的颜色、岩石的结构、沉积构造、沉积韵律以及垂向沉积序列等特征,认为头台地区扶余油层主要发育有湖泊相和浅水湖泊三角洲相。湖泊相中又可区分出滨湖亚相和浅湖亚相;浅水... 利用岩心、薄片、粒度分析以及测井等资料,通过详细研究泥岩的颜色、岩石的结构、沉积构造、沉积韵律以及垂向沉积序列等特征,认为头台地区扶余油层主要发育有湖泊相和浅水湖泊三角洲相。湖泊相中又可区分出滨湖亚相和浅湖亚相;浅水湖泊三角洲相中又可区分出水上平原亚相和水下平原亚相。不同沉积相、亚相及微相都有独特的测井响应。探讨了本区扶余油层沉积演化规律,按砂层组建立了沉积模式。浅水湖泊三角洲水上平原亚相和水下平原亚相中分流河道砂体,空间规模大,且含油性能好,是扶余油层有效储层砂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沉积微相 三角洲 沉积特征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湖岸线控砂 被引量:123
8
作者 李元昊 刘池洋 +2 位作者 独育国 王秀娟 黄锦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受西北沉积体系控制,沉积期构造背景稳定,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大量的岩心观察表明,煤线、植物叶片、根系、虫孔、沉积构造等浅水环境标志广泛分布,反映了沉积时水体较浅(数米至十余米)...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主要受西北沉积体系控制,沉积期构造背景稳定,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大量的岩心观察表明,煤线、植物叶片、根系、虫孔、沉积构造等浅水环境标志广泛分布,反映了沉积时水体较浅(数米至十余米)。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沉积微相。与典型的河控三角洲不同,其沉积相带分布范围宽广,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在平面上平缓相接,无明显的转折。其中,三角洲前缘可进一步细分为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长8油层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延伸较远,规模较大,具有顺河道方向局部厚层砂体呈坨状分布、垂直河道方向坨状砂体围绕湖盆呈环带状展布的特征,这种砂体展布特征主要受湖岸线位置控制,即湖岸线控砂,与拗陷湖盆坡折带控砂特征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延长组 长8油层组 浅水三角洲 湖岸线控砂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49
9
作者 王鹏 赵澄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青海油田三大产油气区之一。该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E3)到下油砂山组 (N12 )地层中 ,前人认为此地层主要以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为主。对该地区的地面、井下岩性和岩相进一步研究表明 ,自下干柴...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青海油田三大产油气区之一。该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E3)到下油砂山组 (N12 )地层中 ,前人认为此地层主要以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为主。对该地区的地面、井下岩性和岩相进一步研究表明 ,自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滨—浅湖滩坝亚相和湖泊三角洲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三系 滨-浅湖滩坝亚相 湖泊三角洲相 碎屑岩储层 沉积相 特征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9
10
作者 韩晓东 楼章华 +2 位作者 姚炎明 杨卫东 蔡希源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5-313,共9页
本文在充分利用开发检查井全井段取芯 ,研究沉积微相类型的基础上 ,结合密集开发井网的动态资料 ,分析了各种砂体在井间的连通性与平面上的分布规律 ,系统总结了地形、河流与湖泊大小、气候演化与湖面升降对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动力学过... 本文在充分利用开发检查井全井段取芯 ,研究沉积微相类型的基础上 ,结合密集开发井网的动态资料 ,分析了各种砂体在井间的连通性与平面上的分布规律 ,系统总结了地形、河流与湖泊大小、气候演化与湖面升降对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动力学过程及其前缘砂体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三角洲 浅水三角洲 沉积动力学
下载PDF
BZ34油区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吴小红 吕修祥 +2 位作者 周心怀 李建平 加东辉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6,40,共6页
渤海海域明下段浅水三角洲砂体在渤中、渤南地区广泛发育.以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为例,从构造演化、微体古生物、沉积构造、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分析BZ34油区存在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地质依据.分析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知:浅... 渤海海域明下段浅水三角洲砂体在渤中、渤南地区广泛发育.以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为例,从构造演化、微体古生物、沉积构造、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分析BZ34油区存在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地质依据.分析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知:浅水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新构造运动形成和改造了晚期圈闭,并决定了圈闭的最终定型,圈闭的形成与浅水三角洲储层形成时期一致;新近纪以来凹陷主力源岩生烃峰期与新构造运动同步耦合,晚期走滑伴生断层沟通了烃源,并且是研究区良好的油气输导体系,这促成了BZ34区油气的晚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Z34油区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沉积模式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琳璞 王宁 于成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3-57,62,共6页
利用岩心、薄片、粒度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对乌南油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沉积模式进行研究,同时结合重矿物、砂岩百分含量资料进行物源分析。确定鸟南油田下油砂山组主要发育洪水-漫湖相、浅水湖泊型三角洲相及风暴岩沉积相,并总结了其沉积... 利用岩心、薄片、粒度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对乌南油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沉积模式进行研究,同时结合重矿物、砂岩百分含量资料进行物源分析。确定鸟南油田下油砂山组主要发育洪水-漫湖相、浅水湖泊型三角洲相及风暴岩沉积相,并总结了其沉积相模式。通过对各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的研究,结合物源方向和特征分析砂体微相演化特点及分布规律,对砂体预测和储量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漫湖相 浅水湖泊型三角洲 风暴岩相 沉积模式 物源分析 下油砂山组 乌南 油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恩平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巧珍 陈峰 +2 位作者 杨香华 舒誉 吴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32,共8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恩平组广泛发育浅水湖泊,然而长期被认为是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模式。通过岩性组合、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古生物组合、地球化学指标、砂岩粒度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论证了在惠州凹陷恩平组沉积时期湖盆广阔平缓,湖泊淤...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恩平组广泛发育浅水湖泊,然而长期被认为是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模式。通过岩性组合、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古生物组合、地球化学指标、砂岩粒度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论证了在惠州凹陷恩平组沉积时期湖盆广阔平缓,湖泊淤浅,陆源供应充足,证实了在这种沉积背景下,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该体系具有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极其发育,而河口坝等反旋回序列不发育等特征,该体系的提出揭示了研究区断拗转换期湖盆广、薄煤层发育、砂体分布广、沉降速率高、碎屑颗粒粗等沉积特色,与前人探讨的惠州凹陷恩平组的沉积面貌完全不同,为惠州凹陷古近系的勘探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恩平组 浅水湖泊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蛟 杨东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8-243,共6页
通过连续取芯井的岩芯观察,以及录井、测井、古生物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原有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馆陶组仅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指出馆陶组上段不仅发育辫状河、曲流河等河流相,还发育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氧化型浅水湖泊... 通过连续取芯井的岩芯观察,以及录井、测井、古生物资料,运用沉积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原有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馆陶组仅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指出馆陶组上段不仅发育辫状河、曲流河等河流相,还发育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氧化型浅水湖泊沉积体系,分析了浅水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特征和微相划分,并将湖相沉积模式应用于孤岛油田馆上段小层对比和寻找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孤岛油田 馆陶组 浅水三角洲 浅水湖泊 沉积特征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类型、特征与沉积动力学过程分析 被引量:71
15
作者 楼章华 袁笛 金爱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1-215,共5页
通过充分利用开发检查全井段的取芯资料,结合开发井的水动力资料,系统总结出地形、河流与湖泊大小、气候变化和湖面升降对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动力学过程.浅水三角洲前缘平坦、开阔.三角洲平原上的分... 通过充分利用开发检查全井段的取芯资料,结合开发井的水动力资料,系统总结出地形、河流与湖泊大小、气候变化和湖面升降对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动力学过程.浅水三角洲前缘平坦、开阔.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发育很有特色的水下分流河道,且在湖面频繁波动过程中,河流、波浪和沿岸流的冲刷作用对沉积物的分布起到重要作用,导致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不同程度的席状化.随着气候变得潮湿,湖面相对稳定,季节性、周期性湖面波动的频率、幅度也减小,水动力对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改造和席状化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浅水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 湖平面升降 砂体席状化 沉积动力学 砂体类型
下载PDF
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诗奇 朱筱敏 +1 位作者 王瑞 金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93-104,共12页
油气勘探实践证明,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对我国多个陆相湖盆的系统研究,发现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大量发育于坳陷盆地中,同时断陷盆地萎缩期也可发育。沉积体系特征受地形条件、水体深度、沉积基准面... 油气勘探实践证明,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对我国多个陆相湖盆的系统研究,发现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大量发育于坳陷盆地中,同时断陷盆地萎缩期也可发育。沉积体系特征受地形条件、水体深度、沉积基准面升降旋回、物源供给、气候变化及盆地构造运动6大因素控制。以岩性、垂向沉积相组合、古生物、地震及测井4种浅水三角洲识别标志,将其分为6种成因-结构类型:冲积扇供给物源,发育于断陷湖盆初始裂陷期及前陆湖盆初始形成期的毯式、吉尔伯特式浅水扇三角洲;辫状河供给物源,发育于坳陷湖盆初始形成期的短轴两侧、前陆湖盆和断陷湖盆萎缩充填期的缓坡背景下的毯式、吉尔伯特式辫状河浅水三角洲;曲流河供给物源,发育于坳陷盆地的毯式、吉尔伯特式曲流河浅水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陆相湖盆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湖泊水位对三角洲前缘主要砂体类型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剖面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邱隆伟 杨保良 +4 位作者 张阳 师政 王晔磊 田美荣 隋淑玲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9-950,共12页
通过露头剖面研究,能够从二维或三维角度直观地了解沉积实体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岩层间接触关系等地质信息,对于三角洲砂体展布规律预测以及地下储集层地质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湖相浅水三... 通过露头剖面研究,能够从二维或三维角度直观地了解沉积实体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岩层间接触关系等地质信息,对于三角洲砂体展布规律预测以及地下储集层地质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湖相浅水三角洲露头剖面为例,在沉积微相的研究基础上,主要针对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席状砂等微相,统计单砂体宽度及厚度,分析砂体间接触关系,总结砂体展布规律。研究认为,对于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两类砂体而言,与湖泊低水位期相比,高水位期砂体宽厚比较大;在湖泊水位一定的条件下,随着距物源变远,A/S值增加,砂体宽厚比增大。受湖泊水位及距物源远近不同A/S值影响,剖面中发育拼接式、切叠式和孤立式3种砂体叠置样式,从拼接式向孤立式A/S值变大,砂体间连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浅水三角洲 湖相 露头 水位 砂体叠置关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段沉积相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武春英 韩会平 +1 位作者 康锐 尹弘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7-86,共10页
依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沉积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相对天然气成藏富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沉积期自北向... 依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沉积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相对天然气成藏富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沉积期自北向南依次发育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相,亚相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湖和浅湖,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滨湖砂坝、滨湖泥湾和浅湖泥湾;各微相在空间上相互叠置,复合加积;各微相水动力条件的差异造成微相在沉积物成分和组构上各异,导致其成岩作用不同;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处密集形成相互叠置的大面积骨架砂体,构成区内主砂带,成为天然气优质储集层,是有利勘探相带;沉积相明显控制优质储集层的分布,进而影响着天然气的富集成藏。总之,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微相是砂岩优质储集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滨浅湖 分流河道 石盒子组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现代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砂体形态特征——以洞庭湖和鄱阳湖为例 被引量:45
19
作者 尹太举 李宣玥 +2 位作者 张昌民 朱永进 龚福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7,166,共7页
以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照片平台为基础,对现代洞庭湖和鄱阳湖河口沉积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砂体发育特征。洞庭湖东、西湖区环境差异明显,发育5处规模较大三角洲,三角洲特征各异,其中西洞庭三角洲沉积砂体最为发育。潘阳湖基本东西分隔... 以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照片平台为基础,对现代洞庭湖和鄱阳湖河口沉积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砂体发育特征。洞庭湖东、西湖区环境差异明显,发育5处规模较大三角洲,三角洲特征各异,其中西洞庭三角洲沉积砂体最为发育。潘阳湖基本东西分隔,以西部湖区沉积为主,特别是赣江三角洲砂体面积占整个湖区面积的7成以上。两湖中现代浅水三角洲砂体有两种展布形式,一种是连片展布砂体,主要发育于西洞庭和西潘阳湖中,尤以赣江三角洲最为典型,而另一种以枝状孤立砂体为特征,以东洞庭草尾-蒿竹河三角洲和潘阳湖西河三角洲为代表。前者三角洲平原发育,砂体连片分布,主体成因为分流砂坝。后者枝状、条带状分布,不具备广阔的平原相带,主体是天然堤沉积。通过对其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主要受控于河道推进过程中的沉积稳定程度,而这可能与河流的沉积物构成及水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现代沉积 砂体形态 洞庭湖 鄱阳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1砂层组双坡折带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昌勇 张懿 +5 位作者 林世国 郑荣才 魏亚琼 王海红 侯长冰 苟幸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岩性解释,对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岩石组合特征、沉积构造、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确定镇原地区长8~1砂层组主要发育一套具双坡折带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岸线在坡折带之上数十千米范围内频繁迁移。... 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岩性解释,对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岩石组合特征、沉积构造、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确定镇原地区长8~1砂层组主要发育一套具双坡折带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岸线在坡折带之上数十千米范围内频繁迁移。坡折带主要根据测井资料和沉积构造特征进行识别。镇原地区长8~1砂层组坡折带主要受基底断裂控制,其成因与盆地西、南缘强烈的火山喷发和构造活动有关。长8~1沉积期研究区可划分为第一坡折带之上的台型平原(前缘)、双坡折带之间的中部斜坡和第二坡折带之下的下部斜坡3个地貌单元,这一古地貌特征控制了湖侵期和湖退期砂体在不同相带的分配模式。靠近物源一侧的台型平原(前缘),湖侵期砂体较为发育,而在湖退期则以泥、粉砂岩为主;离物源较远的中部斜坡相带,湖侵期砂体较薄,而湖退期发育较厚并且优先堆积于第一坡折带附近;远离物源的下部斜坡相带,任何时期内砂体都很少发育;枯水期,湖岸线迁移至第一坡折带附近,坡折带附近的砂体,可能因波浪和沿岸流的搬运和改造而具有"沿岸砂坝"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坡折带 湖岸线 长8油层组 镇原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