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between Ophthalmologists and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Screening of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with Oblique Flashlight Test 被引量:1
1
作者 Yusoh Nuriyah Xue-tao Ren +2 位作者 Li Jiang Xi-pu Liu Yan-hong Zo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greement between ophthalmologists and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detecting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with oblique flashlight test. Methods Totally 425 subjects were given an eye examination in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greement between ophthalmologists and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detecting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with oblique flashlight test. Methods Totally 425 subjects were given an eye examination in a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Th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of each subject was examined by one ophthalmologist and two trained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one nurse and one non-professional health worker) using oblique flashlight test.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weighted kappa statistic. Results Among the enrolled subjects,148 (35%) were male and 277 (65%) were female. Good agreement was noted in all the three observer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phthalmologist and the nurse showed a kappa statistic of 0.42 for both eyes (P<0.001). The kappa statistic was 0.54 and 0.52 for right and left eyes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ophthalmologist and the non-professional health worker (P<0.001). As for agreement between the nurse and the non-professional health worker,the kappa statistic was 0.49 and 0.38 for right and left eyes,respectively (P<0.001). Conclusion The oblique flashlight test may be used as an applicable tool by trained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for screening of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nd play a role in blindness prevention in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UCOMA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oblique flashlight test
下载PDF
Analysis on Reasons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fter Glaucoma Surgery 被引量:3
2
作者 Suzhen Nie 《Eye Science》 CAS 2011年第2期99-101,共3页
Purpose: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fter glaucoma surgery,and explore effective treatments correspondingly. Methods:A total of 183 glaucoma patients. (218 eyes).underwent trabeculectomy,and shal... Purpose: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fter glaucoma surgery,and explore effective treatments correspondingly. Methods:A total of 183 glaucoma patients. (218 eyes).underwent trabeculectomy,and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s were observed after surgery.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and appropriate approaches were employed accordingly. Results:Postoperatively,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occurred in 42 eyes. (19.3% ).Among those, 24 eyes. (57.1% ).had excessive filtrations,8 eyes (19.0% )showed delayed anterior chamber formation,5 eyes (11.9% )presented with choroidal detachments ,4 eyes (9.5% )displayed conjunctival flap leak ages,and 1 eye (2.4% )had ciliary block. Most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after appropriate treatment. Conclusion: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can b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reasons, mainly by excessive filtration. We should actively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ymptom and try to avoid its oc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原因 治疗 手术 切除术 脉络膜 过滤 显示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热系统——岩浆囊与隐伏高温地热资源
3
作者 张健 范艳霞 +1 位作者 褚伟 何雨蓓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77,共21页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晚新生代中心喷发式复合型层状火山,全新世以来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喷发,与深部岩浆热扰动活动相关的构造地震、地表形变、温泉气体组份等均显示该火山仍可能再次喷发,是我国东部潜在的高温地热资源区。长白山天池火山周...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晚新生代中心喷发式复合型层状火山,全新世以来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喷发,与深部岩浆热扰动活动相关的构造地震、地表形变、温泉气体组份等均显示该火山仍可能再次喷发,是我国东部潜在的高温地热资源区。长白山天池火山周边地下水十分丰富,具有形成高温水热活动的岩浆囊热源。为探索地壳浅层隐伏的高温地热资源,本文在野外考察基础上,利用地热学方法,计算了该区地层结构与热状态,分析了地表下的火山地热系统。结果表明: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下2 km深处的温度在66—110℃之间,12 km深处的温度在313—417℃之间;该区居里面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为12.7 km,居里点温度为375℃,其中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中心和望天鹅火山喷发中心为居里面上隆区;在人工地震基底速度约束下,通过沉积地层重力反演发现,在约3.5—5.5 km深度处存在密度梯级高压带,该高压带与12 km深度处的岩浆囊之间的区域是形成隐伏高温地热资源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天池火山 浅层地热结构 沉积层密度梯级高压带 岩浆囊 高温地热资源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anterior chamber angle changes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swept-source OCT 被引量:3
4
作者 Qian Zheng Man Hu +2 位作者 Zhang-Liang Li Ping-Jun Chang Yun-E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1年第10期1527-1532,共6页
AIM:To assess the changes of anterior chamber angle in patients with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s(IOL)implantation,based on anterior segment swept-source optical co... AIM:To assess the changes of anterior chamber angle in patients with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s(IOL)implantation,based on anterior segment 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SS-OCT)measurements.METHODS:This was a p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sixty eyes of sixty case were scheduled for cataract surgery with normal intraocular pressure(IOP).Based on 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and gonioscopy findings,the ey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of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nd narrow angle(SAC group,30 eyes);and group of normal anterior chamber group with wide angle(NAC group,30 eyes).Measurements of ACD,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iris volume(IV),lens vault(LV),angle opening distance(AOD),angle recess area(ARA),trabecular iris space area(TISA),and trabecular iris angle(TIA)were conducted in each group before and 3mo after surgery.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axial length(AL),corneal curvature,corneal diameter,intraocular pressure,and IV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except for the LV(P=0.000).ACD and ACV were prominently larger in the NAC group than the SAC group 3mo after operation(3.69±0.38 vs 3.85±0.39 mm,P=0.025;161.37±19.47 vs 178.26±20.30 mm3,P=0.002).AOD750,ARA750 in nasal and inferior quadrants,TISA750 in all quadrants except temporal,and TIA750 in all quadrants in SA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in NAC group after operation(all P<0.05).CONCLUSION:Cataract surgery can deepen anterior chamber and increase the width of anterior chamber angle in Chinese subjects,but the angle related parameters including AOD750,ARA750,TISA750,TIA,TISA750,and ACV in patients with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nd narrow angle do not reach the normal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hamber parameters PHACOEMULSIFICATION shallow anterior chamber anterior segment 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下载PDF
浅埋偏压多洞室隧道洞口段施工力学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宇亮 卢思达 +3 位作者 杨果林 张沛然 帅建国 付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20-4731,共12页
对浅埋偏压多洞室连拱+小净距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时,隧道衬砌支护结构极易发生破坏,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为此,依托某浅埋偏压四洞并行公路隧道群实体工程,对动态施工下多洞室隧道群洞口段初衬及二衬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进行全过... 对浅埋偏压多洞室连拱+小净距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时,隧道衬砌支护结构极易发生破坏,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为此,依托某浅埋偏压四洞并行公路隧道群实体工程,对动态施工下多洞室隧道群洞口段初衬及二衬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进行全过程现场监测,研究不同施工工序下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后行隧道开挖对邻近先行施工完成隧道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偏压浅埋侧车行洞初衬钢拱架在中隔墙搭接处变形最大,相比于隧道周边围岩,车行洞连拱间夹岩更不稳定;受地形偏压的影响,左、右车行洞呈明显的非对称受力特征,东、西侧人行和非机动车共用隧道非对称受力变形特征不显著;左车行洞(浅埋侧先行洞)初衬整体受力大于右车行洞(深埋侧后行洞)整体受力;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存在“超前扰动效应”,浅埋侧隧道完成支护后,深埋侧衬砌偏压效应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洞室隧道群 浅埋偏压 施工力学特性
下载PDF
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引流管结扎技术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丽 陈晓莉 +1 位作者 但玉娇 徐智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4-1389,共6页
目的:评估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引流管结扎技术在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05/2022-01本院眼科中心进行AGV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78例7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AGV植入术组(43眼,使用四环单... 目的:评估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引流管结扎技术在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05/2022-01本院眼科中心进行AGV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78例7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AGV植入术组(43眼,使用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对引流管进行结扎)和传统AGV植入组(35眼,不使用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对引流管进行结扎)。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 1、2wk, 1、6mo眼压,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 1、2wk, 1、6mo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组间各时间点眼压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wk,改良AGV植入术组和传统AGV植入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5%和23%(P<0.05)。术后6mo,改良AGV植入术组总体成功率为98%,传统AGV植入组为89%(P>0.05)。结论:AGV植入术中采用四环单结调整缝线结扎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单结 可调整缝线 青光眼阀 浅前房
下载PDF
浅埋废弃人防洞室稳定性探究
7
作者 许涛 王伟华 +2 位作者 尚彦军 曹小红 杨成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26-629,共4页
针对浅埋废弃人防工程存在的失稳隐患,以哈密市某浅埋废弃人防工程为依托,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人防洞室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数值模型确定洞室支护系统薄弱关键点及围岩应力、位移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选取人防工程典型加固方式回填加固... 针对浅埋废弃人防工程存在的失稳隐患,以哈密市某浅埋废弃人防工程为依托,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人防洞室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数值模型确定洞室支护系统薄弱关键点及围岩应力、位移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选取人防工程典型加固方式回填加固进行二次建模,对比自然工况应力释放区应力及位移变化,确定其有效性。通过现场荷载实验和物理模拟试验,建立数值分析-定量荷载试验-理论计算研究模型,实现数值模型误差修正,充分考虑地域、地质、衬砌结构形式、人防工程埋深等因素对地下人防工程稳定性评估影响,确定地表加载条件下变形预警阈值,达到浅埋废弃人防洞室稳定性研究目的,提出一种废弃人防工程围岩及支护系统稳定性评价的解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人防洞室 浅埋 数值模拟 应力 变形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
8
作者 林惠山 高新博 +2 位作者 廖韵如 柳瑶 林明楷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S01期29-33,共5页
60岁男性,因“左眼胀痛12天,右眼胀痛5天”来诊。患者发病数天前曾用双手反复拍打头面部,无其余眼病史、用药史和全身疾病史。最佳矫正视力:右眼HM/眼前,左眼0.1;眼压:右眼4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4.3 mmHg。双眼角膜水肿,前房... 60岁男性,因“左眼胀痛12天,右眼胀痛5天”来诊。患者发病数天前曾用双手反复拍打头面部,无其余眼病史、用药史和全身疾病史。最佳矫正视力:右眼HM/眼前,左眼0.1;眼压:右眼4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4.3 mmHg。双眼角膜水肿,前房极浅(中央前房深度=1.5 CT;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CT),房角全周关闭,虹膜萎缩,青光眼斑,晶状体混浊。诊断为双眼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悬韧带松弛),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右眼由于药物治疗无效,先行前房穿刺术快速缓解眼压。随后,双眼均行周边虹膜切除术+经平坦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张力环植入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双眼手术后前房明显加深;右眼术后眼压需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才能控制,左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讨论体会:双眼青光眼同时急性发作伴前房极浅的患者,应考虑继发因素的存在;若眼压保守治疗后无法控制,在排除恶性青光眼的前提下,可考虑急性期先行前房穿刺术控制眼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有助于术中加深前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前房极浅 前房穿刺术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丽珍 卢向红 何关坤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16-617,共2页
目的 总结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 155例 (198眼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情况、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51例 (67眼 )术后发生浅前房 ,发生率为 3 3 8%。浅前房 67眼中发生在术后第 2~ 3天者 49眼 (73 1% )。其... 目的 总结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 155例 (198眼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情况、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51例 (67眼 )术后发生浅前房 ,发生率为 3 3 8%。浅前房 67眼中发生在术后第 2~ 3天者 49眼 (73 1% )。其中房水引流过畅 51眼 (76 1% ) ,脉络膜脱离 12眼 (17 9% ) ,结膜瓣漏 3眼 (4 5% ) ,恶性青光眼 1眼 (1 5% )。结论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 ,其最常见原因是房水引流过畅 ,大多数浅前房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术后浅前房 并发症 手术方法 白内障摘出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瑞 赵志和 +1 位作者 李岩 戴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04-70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0例1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治疗观察。结果:患者160例1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0例1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和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治疗观察。结果:患者160例18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33眼,发生率为17.65%,其中1眼发生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治愈。在160例小梁切除术中,我科开展了5例6眼术毕向前房内注入适量透明质酸钠以预防术后浅前房,其中1例双眼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右眼发生广泛后弹力层脱离经前房注气3次治愈,左眼脱离范围小于1/3未做处理。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时,手术要轻巧,操作要精细,以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下载PDF
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伊恩晖 张德秀 +1 位作者 王懿 赵宏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4例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检查须行滤过手术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1例43眼,巩膜瓣可调整缝线...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4例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检查须行滤过手术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1例43眼,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小梁切除术组(观察组)33例44眼,比较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视野和晶体混浊程度;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结果: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野和晶体混浊程度较术前无进展征象;两组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简单有效、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可调整缝线 前房注气 小梁切除术 低眼压 浅前房
下载PDF
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冯梅艳 潘岳松 +2 位作者 梁远波 孙霞 王宁利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评价传统小梁切除术和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及提高长期眼压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1~2007)、OVID(1971~2007)、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1971~2007)和中国知网... 目的评价传统小梁切除术和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及提高长期眼压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1~2007)、OVID(1971~2007)、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1971~2007)和中国知网(CNKI,1971~2007),收集有关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交叉核对,而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341只眼。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RD=–0.23,95%CI(–0.31,–0.14),P<0.00001];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RD=–0.15,95%CI(–0.27,–0.02),P=0.02];但在长期眼压控制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95%CI(–0.37,0.10),P=0.27]。结论现有资料表明可拆除缝线可以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但对长期眼压的控制并不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目的评价传统小梁切除术和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及提高长期眼压控制方面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71~2007)、OVID(1971~2007)、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1971~2007)和中国知网(CNKI,1971~2007),收集有关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交叉核对,而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341只眼。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术中应用可拆除缝线技术可明显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RD=–0.23,95%CI(–0.31,–0.14),P<0.00001];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RD=–0.15,95%CI(–0.27,–0.02),P=0.02];但在长期眼压控制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95%CI(–0.37,0.10),P=0.27]。结论现有资料表明可拆除缝线可以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功能性滤过泡成功率,但对长期眼压的控制并不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可拆除缝线 浅前房 滤过泡 长期眼压控制 META分析
下载PDF
透明质酸钠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君 张雪梅 刘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注透明质酸钠,以降低术后眼压和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29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前房注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32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注透明质酸钠,以降低术后眼压和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29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前房注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32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未注透明质酸钠。结果观察组术后浅前房4眼,占12.50%;对照组术后浅前房16眼,占47.05%,2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术后眼压被控制正常范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前房注透明质酸钠,可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并且眼压控制效果与前房未注透明质酸钠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晓宇 胡小曼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637-638,共2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5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本组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15眼,占23%。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5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本组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15眼,占23%。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经过保守或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d内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30mo,眼压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应术前注意控制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手术操作准确,可减轻浅前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前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旭光 彭辉灿 +1 位作者 杨杰 尹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460-1461,共2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手术后浅前房发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小梁切除术手术患者182例308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及处理方法。结果: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38例42眼(13.6%),其中引流过畅21眼、脉络膜脱离17眼,结膜瓣渗漏2眼,恶性青光眼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手术后浅前房发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小梁切除术手术患者182例308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及处理方法。结果: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38例42眼(13.6%),其中引流过畅21眼、脉络膜脱离17眼,结膜瓣渗漏2眼,恶性青光眼2眼,33眼行保守治疗(78.6%),7眼行前房重建术,1眼行结膜瓣修复,1眼行晶状体摘除术及玻璃体抽吸术。结论: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最常见原因为脉络膜脱离及房水引流过畅,大多数浅前房通过非手术治疗,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前房穿刺术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巍 高伟 +2 位作者 刘森玉 陈小海 王先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00-201,共2页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术对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 94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 2组 ,A组 4 0例 4 8眼 ,采用小梁切除术并于术中行前房穿刺术及术毕前房注入 BSS以形成前房 ;B组 4 0例 4 6眼 ,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 ,不...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术对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 94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 2组 ,A组 4 0例 4 8眼 ,采用小梁切除术并于术中行前房穿刺术及术毕前房注入 BSS以形成前房 ;B组 4 0例 4 6眼 ,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 ,不行前房穿刺术 ,使其术后前房自然形成。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眼压等情况。结果  A组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为 8.3% ,B组浅前房的发生率为 39.9% ,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前房穿刺术对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穿刺术 预防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术后 青光眼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晶状体摘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立信 王智鹏 +2 位作者 姚瞻 史伟云 温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晶状体摘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小梁切除术联合同一切口的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 6眼 ,术后平均随访 16个月( 12~ 18个月 )。结果 ...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透明晶状体摘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小梁切除术联合同一切口的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2 6眼 ,术后平均随访 16个月( 12~ 18个月 )。结果 眼压由术前 ( 2 9 82± 7 82 )mmHg降至术后 ( 13 94± 5 76 )mmHg ,其中 88 4 6 %的患眼不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即可将眼压控制在 2 1mmHg以下 ,5 0 %的患眼术后裸眼视力在 0 5以上。术前眼轴均值为 ( 2 2 6 6± 0 96 )mm ,晶状体厚 ( 4 86± 0 2 2 )mm ,前房深度 ( 2 35± 0 2 8)mm ,术后前房深度 ( 4 10± 0 37)mm。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对照组。结论 对明显有晶状体增厚、浅前房以及短眼轴特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三联手术较单纯小梁切除术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治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晶状体摘出 浅前房 晶状体增厚 短眼轴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原因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谢维 姚淑玲 +2 位作者 许长城 车千里 李玉虹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 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原因 ,以减少浅前房的发生。方法  2 92例 (345只眼 )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和虹膜根切术 ,对其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发生浅前房共 6 9只眼 (2 0 % ) ,其中低眼压性浅前房 6 5只眼 (... 目的 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原因 ,以减少浅前房的发生。方法  2 92例 (345只眼 )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和虹膜根切术 ,对其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发生浅前房共 6 9只眼 (2 0 % ) ,其中低眼压性浅前房 6 5只眼 (94 .2 % ) ;(2 )在低眼压性浅前房病例中 ,眼压≤ 5 m m Hg者 6 0只眼 (92 .3% ) ,眼压在 5~10 mm Hg者 5只眼 (7.7% ) ;(3)在低眼压性浅前房中脉络膜脱离者 4 8只眼 (73.8% ) ,其它原因 17只眼 (2 6 .2 % ) ;(4 )在低眼压性浅前房病历中 ,术前房角开放≤窄 者 4 6只眼 (70 .8% ) ,≥窄 者 19只眼 (2 9.2 % )。结论 高滤过、低眼压、房水动力学改变是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最初的基本原因 ,而脉络膜脱离则是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滤过术 低眼压性浅前房 原因 虹膜根切术 小梁切除
下载PDF
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俞晓艺 赵岐 林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088-2090,共3页
目的:对白内障合并浅前房的患者,前瞻性的采用非接触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联合晶状体混浊测量仪(OLM)检查进行分型,观察并研究手术及激光治疗的干预性效果及时机。方法:随机收集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106例128眼。根据前房深浅... 目的:对白内障合并浅前房的患者,前瞻性的采用非接触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联合晶状体混浊测量仪(OLM)检查进行分型,观察并研究手术及激光治疗的干预性效果及时机。方法:随机收集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106例128眼。根据前房深浅分为轻度浅前房和高危浅前房。依据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轻度混浊、中度混浊、重度混浊。部分患者接受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或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随访2a的眼部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情况等。结果:未手术组轻度浅前房和高危浅前房患者随访2a内的前房深度进行性变浅,眼压进行性升高(P<0.05);随访2a内,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进行性加重,晶状体重度混浊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浅于晶状体轻、中度混浊的患者(P<0.05),同时,眼压高于晶状体轻、中度混浊的患者(P<0.05)。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2a内的高眼压发生率(4.9%)低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1.3%)(P<0.05);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后的中央前房深度深于术前(P<0.05),也深于未接受手术者(P<0.05);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后的眼压低于术前(P<0.05),也低于未接受手术者(P<0.05);手术后不同程度浅前房患者的视力都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术后高危浅前房组患者的视力低于轻度浅前房组患者(P<0.05)。轻度浅前房患者,激光治疗后1a的眼压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浅前房患者,激光治疗后1a的眼压高于术前(P<0.05)。结论:IOLmaster联合OLM检查能够客观评估白内障合并浅前房的患者的病情变化,确定手术时机。及早进行白内障手术是治疗此类患者的关键所在,但对术者要求较高,激光治疗远期疗效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浅前房 非接触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晶状体混浊测量仪 超声乳化 激光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的发生与眼解剖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含军 熊新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1-382,385,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眼解剖因素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之间的关系。方法术前A超测量拟接受小梁切除手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4例(24眼)的中央前房深度(D)、晶状体厚度(L)和眼轴长度(A),并计算中央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的积与晶... 目的探讨部分眼解剖因素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之间的关系。方法术前A超测量拟接受小梁切除手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4例(24眼)的中央前房深度(D)、晶状体厚度(L)和眼轴长度(A),并计算中央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的积与晶状体厚度的比值(D.A/L)。根据Spaeth分类法和术后浅前房的形成时间进行分组,如患者Ⅲ度浅前房持续1d以上,Ⅱ度浅前房持续5~7d以上需手术介入者,归入浅前房组(10例10眼);其他患者术后浅前房在7d内恢复正常者则归入正常组(14例14眼),统计分析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眼轴长度:浅前房组(20.90±0.98)mm较正常组(22.43±0.95)mm短,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央前房深度:浅前房组(2.51±0.33)mm较正常组(2.28±0.18)mm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晶状体厚度:浅前房组(4.52±0.38)mm较正常组(4.90±0.30)mm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参数D.A/L分别为:浅前房组(11.74±2.33)mm和正常组(10.44±0.9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轴短可能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的发生有关,提示术前进行眼轴长度测量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前房深度 晶状体厚度 眼轴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