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病条辨》对《伤寒论》承气汤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晗睿 谢婷 +1 位作者 崔健 王庆国 《中医药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3-5,共3页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中,《温病条辨》对承气汤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温病下法的特色,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伤寒论》承气下法的基础上,以《...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中,《温病条辨》对承气汤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温病下法的特色,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伤寒论》承气下法的基础上,以《温病条辨》12个承气汤方为代表的温病承气下法继承了《伤寒论》的理论精神,并在扶正祛邪、固护津液等方面有了深入的阐述和发挥,充分体现了《温病条辨》对《伤寒论》承气下法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伤寒论》 承气汤 发挥
下载PDF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对伤寒学的贡献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星平 肖莹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6,共2页
方有执力主错简重订,认为伤寒应以六经为纲,六经则以太阳为纲,而太阳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将风寒中伤营卫之说提到整个伤寒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来认识,深刻地提示了伤寒病的发病、传变、转归的规律,这是对伤寒学的发挥。
关键词 方有执 《伤寒论条辨》 伤寒学
下载PDF
《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关系的观点
3
作者 李平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49-550,共2页
目的:考证《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的观点。方法:采用搜集资料、检索、归纳整理的方法。结果:《黄帝内经》是在世界医学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人体质现象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后条辨》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此理论有所... 目的:考证《伤寒论后条辨》重视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的观点。方法:采用搜集资料、检索、归纳整理的方法。结果:《黄帝内经》是在世界医学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人体质现象的医学著作。《伤寒论后条辨》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对此理论有所发挥创新。结论:《伤寒论后条辨》有关体质方面的研究,对现代中医病因学、诊断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后条辨 黄帝内经 景岳全书 医学源流论 生物学 疾病传变 先天禀赋 体质因素
下载PDF
白虎汤四大症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苏俊雄 宋俊生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白虎汤的主证为"热渴汗出脉洪大"之四大症,然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四大症应治以白虎加人参汤,且四大症与《伤寒论》中对白虎汤证的描述有不符之处。文章从《伤寒论》及《温病条辨》原著进行比较,得知对于"应以白虎加... 白虎汤的主证为"热渴汗出脉洪大"之四大症,然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四大症应治以白虎加人参汤,且四大症与《伤寒论》中对白虎汤证的描述有不符之处。文章从《伤寒论》及《温病条辨》原著进行比较,得知对于"应以白虎加人参汤治四大症"的主张,需从张仲景及吴鞠通对人参功效的认识进行分析;白虎汤四大症的提法,是总结于《温病条辨》,因此与《伤寒论》所述之症状有别,然因两者病机相同,故可异病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汤 伤寒论 温病条辨
下载PDF
从《温病条辨》看吴鞠通对《伤寒论》半夏泻心汤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鑫辉 朱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5-7,共3页
本文通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关于半夏泻心汤化裁方的研究,探讨其对《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应用的继承与发展。吴鞠通在继承张仲景学术思想基础上,汲取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方药精华,结合自己临床感悟,将半夏泻心汤化裁后用以治疗... 本文通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关于半夏泻心汤化裁方的研究,探讨其对《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应用的继承与发展。吴鞠通在继承张仲景学术思想基础上,汲取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方药精华,结合自己临床感悟,将半夏泻心汤化裁后用以治疗温病,扩大了治疗范围,丰富了具体治法,升华了应用理论。吴鞠通遣方用药,随病证而变,随立法而出,移步换形,用药灵活,精细恰当,为后人深入领悟应用《伤寒论》经方提供了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鞠通 温病条辨 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中医外感热病理论溯源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兴 杜晓刚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32-235,共4页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主要症状为发热,同时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其他证候类型的一类疾病群。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各类疾病。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黄帝内经... 中医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外邪,主要症状为发热,同时在病变过程中出现各种其他证候类型的一类疾病群。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各类疾病。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黄帝内经》作为第一个里程碑奠定了中医外感热病学理论基础。张仲景《伤寒论》的问世便是第二个里程碑。明清时期温热病学说的成熟则为第三个里程碑,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温病条辨》。这期间中医对于外感热病诊断和治疗一直在不断完善,从刚开始认为其病因为"伤寒之类也",到论述狭义伤寒和广义伤寒的区别,从六经辨证的出现、完善到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从《黄帝内经》《伤寒论》时出具系统化的伤寒治疗体系,到明清时期温病独立成科。中医学基本思想为辨证论治,近年来各种亚型流感频发,中医可以在明确致病因素前采用对症治疗,解决了西医治疗的后发性缺点,在疾病的初起阶段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论》 《温病条辨》 中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