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Geology and Chronology of Shear Zones along the Shangdan Suture in Qinling Orogenic Belt,China:Implications for Late Mesozoic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of East Asia
1
作者 Falak Sheir Wei Li +6 位作者 Le Zhang Basil Alabowsh Liuqing Jiang Li Liang Sainan Gao Shair Baz Umar Ashraf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76-393,共18页
The Shangdan suture zone(SDZ)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QOB)is a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East Asia tectonic evolution.The SDZ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convergent processes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Block(NCB)and South... The Shangdan suture zone(SDZ)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QOB)is a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East Asia tectonic evolution.The SDZ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convergent processes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Block(NCB)and South China Block(SCB).In the Late Mesozoic,several shear zones evolved along the SDZ boundary that helps us comprehend the collisional deformation between the NCB and SCB,which was neglected in previous studies.These shear zone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 continent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formation and geochronology of two shear zones distributed along the SDZ,identified in the Shaliangzi and Maanqiao areas.The shear sense indicators and kinematic vorticity numbers(0.54–0.90)suggest these shear zones have sinistral shear and sub-simple shear deformation kinematics.The quartz’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c-axis fabric analysis in the Maanqiao shear zone(MSZ)revealed that the MSZ experienced deformation under green-schist facies conditions at∼400–500℃.The Shaliangzi shear zone deformed under amphibolite facies at∼500–700℃.The^(40)Ar/^(39)Ar(muscovite-biotite)dating of samples provided a plateau age of 121–123 Ma.Together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data,our results concluded that QOB was dominated by compressional tectonics during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Moreover,we suggested that the Siberian Block moved back to the south and Lhasa-Qiantang-Indochina Block to the north,which promoted intra-continental compressional tecto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ling orogenic belt shangdan suture zone shear zone Late Mesozoic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east Asia TECTONICS
原文传递
东秦岭商丹带北侧新元古代埃达克质花岗岩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2
2
作者 裴先治 王涛 +2 位作者 丁仨平 李勇 胡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2-381,共10页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北侧的商南花岗岩体和吊庄花岗岩体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岛弧花岗岩特征。这些岩石富Na2O(3.54%~5.52%)、贫K2O(0.75%~3.46%)、Na2O/K2O比值为1.09~6.16,SiO2含量>56%(61.84%~74.57%),Al2O3含量变化于13.41%~19....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北侧的商南花岗岩体和吊庄花岗岩体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岛弧花岗岩特征。这些岩石富Na2O(3.54%~5.52%)、贫K2O(0.75%~3.46%)、Na2O/K2O比值为1.09~6.16,SiO2含量>56%(61.84%~74.57%),Al2O3含量变化于13.41%~19.01%,多数≥15%,MgO含量均小于3%(0.65%~2.41%),Mg#为43.87~66.12,低Y(<18×10-6,为1.90×10-6~18.4×10-6)和Yb(<1.9×10-6为0.27×10-6~2.27×10-6),Sr含量高(350×10-6~830×10-6),多数大于400×10-6,Sr/Y比值在25.29~216.71之间,大于20~40;LREE富集,HREE亏损,多数La/Yb比值>20(47.60~110.93),(La/Yb)N>20(32.09~99.13),不显Eu异常或有弱的Eu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Ti)相对亏损。同位素组成表明,花岗岩体具有相对低的143Nd/144Nd比值(0.512127~0.512134),与商南松树沟蛇绿岩的143Nd/144Nd比值(0.512651~0.512917)比较接近,εNd(t)为正值(+1.23~+2.51),暗示源岩以N-MORB为主。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壳俯冲MORB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相似,表明这些晋宁期的花岗岩类可能属于埃达克质岩。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花岗岩 地球化学 洋壳俯冲 古岛弧 新元古代 商丹地区 东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232
3
作者 黄典豪 吴澄宇 +1 位作者 杜安道 何红蓼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多年来一直是矿床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建立的铼-锇同位素定年实验室,为研究钼矿床的形成时代提供了新的手段。因辉钼矿是最主要的含铼矿物之一,且基本上不含普通锇,其中... 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多年来一直是矿床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建立的铼-锇同位素定年实验室,为研究钼矿床的形成时代提供了新的手段。因辉钼矿是最主要的含铼矿物之一,且基本上不含普通锇,其中所含 ̄(187)Os是由 ̄(187)Re衰变而来,故放射成因 ̄(187)Os的积累是矿物年龄及铼含量的函数,本文采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东秦岭钼矿带中几个不同类型的大型钼矿床的Re-Os年龄:黄龙铺碳酸岩脉型钼(铅)矿氏的Re-Os年龄为印支期,其余的斑岩型钼矿床和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的Re-Os年龄均为燕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床 同位素 年龄
下载PDF
东秦岭虎豹河砾岩砾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成立 孟庆任 +1 位作者 于在平 张国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5-119,共5页
东秦岭虎豹河砾岩为复成分砾岩层。砾岩中火成岩砾石显示了LILE中等富集,丰富变化不大,Bb(Ta)有一定亏损,Th/Ta比值高(>10),并具有来自岛弧演化不同阶段的两个岩浆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主要受消减物质... 东秦岭虎豹河砾岩为复成分砾岩层。砾岩中火成岩砾石显示了LILE中等富集,丰富变化不大,Bb(Ta)有一定亏损,Th/Ta比值高(>10),并具有来自岛弧演化不同阶段的两个岩浆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主要受消减物质影响,且地壳物贡献不大的岛弧钙碱性岩浆的成因特征。综合其它地质事实,这套砾岩是早古生代晚期,其北侧主要物源供给区的岛弧进入到由初始弧向成熟弧过渡演化阶段时,由于洋内岛弧与华北大陆块体发生弧—陆碰撞,在弧前盆地内形成的局部小型沉积裙,并非由于强烈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而形成的磨拉石沉积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 地球化学 断裂带 构造意义 砾石
下载PDF
大巴山南侧城口油苗点油源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翟常博 郜建军 +2 位作者 黄海平 吕俊祥 王东燕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6,共5页
通过对出露于大巴山前缘一系列逆冲断层带上的液态油苗与秦岭南缘及邻区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油苗点碳同位素与下古生界烃源岩抽提物碳同位素较为接近,与二叠系烃源岩抽提物差异较大,反映油苗点的油与下古生界亲缘关系较好。... 通过对出露于大巴山前缘一系列逆冲断层带上的液态油苗与秦岭南缘及邻区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油苗点碳同位素与下古生界烃源岩抽提物碳同位素较为接近,与二叠系烃源岩抽提物差异较大,反映油苗点的油与下古生界亲缘关系较好。但质谱分析表明,油苗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却与二叠系烃源岩更为相似。结合研究区的构造—沉积演化史、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史研究认为:油苗点油源来自于二叠系烃源岩,在运移充注过程中混入了下古生界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苗 烃源岩 油源对比 下寒武统 二叠系 南大巴山 东秦岭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及两侧的大地构造旋回与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治亮 程喆 +2 位作者 徐旭辉 何明喜 郭占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中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的盆地群经历了5大构造旋回。中条(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区形成了冀辽、豫陕、徐淮坳拉槽。晋宁运动后,随着Rodinia古大陆解体,隶属于原特提斯洋系的秦岭—大别洋逐渐形成,扬子和华北克拉通边缘... 中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的盆地群经历了5大构造旋回。中条(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区形成了冀辽、豫陕、徐淮坳拉槽。晋宁运动后,随着Rodinia古大陆解体,隶属于原特提斯洋系的秦岭—大别洋逐渐形成,扬子和华北克拉通边缘经历了从大陆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加里东中期运动(中奥陶世中期)后从伸展体制转为聚敛体制,俯冲—碰撞山系与聚敛型盆地相间的格局形成。加里东晚期或海西早期,早期分离的陆块重新拼合,泥盆纪总体为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晚二叠世,南部部分地区形成了小规模裂谷群,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后转为挤压体制,它们经历了拼贴—碰撞—压榨的过程,并于侏罗纪末燕山主幕达到极致。白垩纪以来,形成了陆内伸展—走滑—弱挤压为主的盆地群,盆地再次被以伸展、走滑方式肢解。5大盆地旋回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盆地原型及组合,形成了条件迥异的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纵向上构成了8套成藏组合。受构造演化和热体制控制的有效烃灶和有效保存是研究区成藏富集的主控因素。南北两侧盆地形成了众多勘探领域,除已建成油气工业生产基地的南襄、江汉新生代盆地外,北侧地区包括洛—伊晚古—早中生代残留盆地、太康残留盆地、周口叠加复合盆地、信阳复合盆地等,造山带内部的有南襄盆地深层的古生界,南侧地区包括江汉平原区前第三纪复合盆地、宜昌—当阳古生代的改造型残留盆地、鄂东南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大洪山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盆地原型 大地构造旋回 南华北 中扬子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秦巴山区东部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奎锋 胡启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499-4501,4512,共4页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卫星红外云图资料等,通过天气学分析及动力诊断分析对2009年7月10~11日安康、商洛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两槽一脊"的环流背景下,高原上低槽东移,副...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卫星红外云图资料等,通过天气学分析及动力诊断分析对2009年7月10~11日安康、商洛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两槽一脊"的环流背景下,高原上低槽东移,副高维持在长江地区以及低层多低涡活动等是产生暴雨的主要环流形势;低层"人"型切变有利于水汽在暴雨区堆积,水汽通量在700 hPa表现好但聚集程度微弱,850 hPa雨区附近水汽剧烈辐合,弥补了水汽输送较弱的不足;高层辐合较弱,但850 hPa强辐合层产生的上升运动十分有利于将水汽输送到高层;暴雨落区附近K指数维持在36℃以上,大值出现时间比强降水发生时间提前,提前时间与80℃θse高能轴出现时间有关;TBB云图表明雨区上空锋面云系中不断有对流单体生成与消失,配合上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从而产生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环流特征 过程分析 秦巴山区东部
下载PDF
东秦岭地区纤维状海泡石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初步分析
8
作者 章少华 王禄田 张巍 《建材地质》 1993年第2期2-7,共6页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结合室内测试数据,简述了东秦岭地区纤维状海泡石矿床的一般特征,初步分析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如含矿建造、围岩条件、控矿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因见解。
关键词 海泡石矿床 矿化 地质条件 纤维状
下载PDF
东秦岭卢氏地区构造控矿的地球化学判据 被引量:8
9
作者 杨荣华 孟宪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卢氏地区位于华北陆块与秦岭构造带结合部,具有独特的成矿构造地质背景,已发现矿床、矿点百余处。东秦岭中生代斑岩钼矿及相关的脉型铅锌矿具有明显断裂控矿特征,在断裂的交汇部位、断裂膨大处或拐折处通常可形成大矿和富矿。在卢氏地... 卢氏地区位于华北陆块与秦岭构造带结合部,具有独特的成矿构造地质背景,已发现矿床、矿点百余处。东秦岭中生代斑岩钼矿及相关的脉型铅锌矿具有明显断裂控矿特征,在断裂的交汇部位、断裂膨大处或拐折处通常可形成大矿和富矿。在卢氏地区这种构造控矿特征得到地球化学判据的支持,水系沉积物测量表明,钨、钼、铅、锌等地球化学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清晰的分带和明显的浓集中心都与区域断裂构造系统有着密切的相依关系。这种钨钼铅锌异常的空间分布成为良好的构造找矿标志,并可为本地区及中国东部进一步开展此类矿床找矿勘查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断裂构造控矿 东秦岭卢氏地区
下载PDF
东秦岭钼多金属成矿带蟒岭矿集区南部晚侏罗世埃达克岩的厘定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岐明 赵江林 +4 位作者 陈清敏 王强 高勇浩 杜彪 张栓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7-1320,共24页
东秦岭钼矿带蟒岭矿集区南部侏罗系华阳村组底部出露一套粗面英安岩,对其进行LA-ICP-MS锆石定年,测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50.92±0.70)Ma(95%置信度;MSWD=0.19),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类似于中国东部燕山... 东秦岭钼矿带蟒岭矿集区南部侏罗系华阳村组底部出露一套粗面英安岩,对其进行LA-ICP-MS锆石定年,测得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50.92±0.70)Ma(95%置信度;MSWD=0.19),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石类似于中国东部燕山期C型埃达克质岩,表现为高硅(w(SiO2)=59.75%~60.97%)、铝(w(Al2O3)=15.84%~16.01%)、钾(w(K2O)=3.74%~3.89%)、锶(w(Sr)=286×10-6~338×10-6),高Sr/Y比值(20.85~24.53),低镁(w(MgO)=2.37%~2.66%)、镱(w(Yb)=1.30×10-6~1.50×10-6)、钇(w(Y)=13.3×10-6~15.4×10-6),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10.27~12.25),具有弱的正Eu异常(1.21~1.37),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Sr、U、K富集,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地壳加厚的构造背景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相当于含10%的石榴子石角闪岩相。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侏罗世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构造已经发生构造体制的转换,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地壳加厚,加厚的基性下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并沿构造薄弱带上升,喷发形成该套粗面英安岩,可能代表了燕山运动B幕的岩浆事件。综合研究认为,华阳村组粗面英安岩与调查区内多金属成矿关系作用不大,由于形成了特殊的具有埃达克岩性质的岩石,势必引起下地壳的折沉作用,随着拆沉作用的持续进行,地壳减薄导致周围软流圈地幔上涌,含有Mo、Cu等成矿元素的岩浆沿着构造薄弱地带侵入就位,并在上升过程萃取了围岩中的Pb、Zn、Ag、Au等成矿元素,形成调查区内蟒岭含矿斑岩体、蟒岭西侧含矿小斑岩体以及同期的黄家沟-上铺子一带脉状铅锌银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埃达克岩 锆石U-Pb年龄 成矿意义 蟒岭矿集区 东秦岭钼矿带
下载PDF
西秦岭东部地区区域成矿带划分及找金方向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晓隆 杨礼敬 +2 位作者 马佩文 窦润吾 李锁成 《黄金》 CAS 2003年第10期10-13,共4页
通过综合分析西秦岭东部地区的金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环境 ,划分了 8个成矿亚带 ,总结了找金方向及找矿标志 ,进而筛选了柴家庄—太阳寺区等 4处找矿靶区。总结了找矿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指出该区找矿成败的关键是找矿思路 ... 通过综合分析西秦岭东部地区的金成矿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环境 ,划分了 8个成矿亚带 ,总结了找金方向及找矿标志 ,进而筛选了柴家庄—太阳寺区等 4处找矿靶区。总结了找矿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指出该区找矿成败的关键是找矿思路 ,而各种方法的有机配合是找矿成功的重要因素 ,大胆采用高质量钻探或坑探工程验证是找矿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背景 矿带划分 找矿方向 找矿标志 靶区优选 西秦岭东部
下载PDF
东秦岭商丹地区刘岭群浅变质沉积岩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峰 裴先治 +6 位作者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陈有炘 王盟 刘成军 李宗耀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19-2531,共13页
传统意义的刘岭群广泛分布于南秦岭北缘地区,由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其一直被视为揭示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南秦岭构造带和北秦岭构造带汇聚过程的重要窗口.丹凤-商南-西坪地区的刘岭群较山阳-柞水地区的刘岭群变质程度深且变形复杂,分... 传统意义的刘岭群广泛分布于南秦岭北缘地区,由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其一直被视为揭示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南秦岭构造带和北秦岭构造带汇聚过程的重要窗口.丹凤-商南-西坪地区的刘岭群较山阳-柞水地区的刘岭群变质程度深且变形复杂,分别被称为刘岭群浅变质沉积岩系和刘岭群沉积岩系以示区分.山阳-柞水地区的刘岭群沉积岩系据可靠的古生物化石证据被划归为中泥盆统或上泥盆统,而商丹地区的刘岭群浅变质沉积岩系则无可靠的时代证据,被划归为下古生界.通过对商丹地区浅变质沉积岩系中的石榴二云母石英片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研究,获得碎屑锆石年龄谱介于2 598~390 Ma,2个主要峰值年龄段分别为~1.0~0.6 Ga和~0.5~0.4 Ga,3个次要峰值年龄段分别为~2.6~2.3 Ga、~1.71~1.60 Ga和~1.3~1.2 Ga.综合本次及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刘岭群浅变质沉积岩系和沉积岩系物源具有双源性,南、北秦岭构造带均为其提供重要物源;商丹地区刘岭群浅变质沉积岩系最大沉积时限为~390 Ma,该地层最可能形成于中晚泥盆世;刘岭群沉积岩系和刘岭群浅变质沉积岩系可能为同时代沉积物,后期经历不同构造变形,形成于前陆盆地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商丹地区 刘岭群浅变质沉积岩系 碎屑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