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就及发展思路
1
作者 朱学彦 胡曙虹 张仁开 《科技智囊》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总结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就,对新形势下持续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持续...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总结当前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就,对新形势下持续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持续快速推进,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营造创新生态、优化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影响力尚有不足、一流科研机构和顶尖科研人才缺乏、领军型企业数量少、创新网络枢纽功能亟待提升等挑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未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发展思路及对策、措施的进一步思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少干扰、强服务、审慎监管的创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 建设 成就 发展思路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思路
2
作者 张仁开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3-8,共6页
科技创新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上海深入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提升科创中心策源功能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上海科创中心更好地汇聚配置高端优质... 科技创新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上海深入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提升科创中心策源功能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上海科创中心更好地汇聚配置高端优质要素、化解科技重大风险挑战、加快提升科创策源功能,进而促进创新价值实现。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上海科创中心发展也面临一些瓶颈制约,主要表现为缺乏引领卓越创新的领军企业、企业创新能力亟须提升,缺乏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供给、创新体制机制亟须完善,缺乏包容草根创新的社会环境、创新文化氛围亟须营造。进一步加强科创中心建设要有全新的思路,应牢牢把握“强基、健体、提质、增效”4个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科创中心 科技创新 上海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科创中心建设研究
3
作者 彭愉 胡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235-238,共4页
深入考察了绵阳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科创中心建设在自然资源、科研、产业及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并从创新与高质量双轮驱动顶层设计、建设种业强市保障农产品供给、政策激励促进成果转化以及内部人才... 深入考察了绵阳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科创中心建设在自然资源、科研、产业及人文环境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并从创新与高质量双轮驱动顶层设计、建设种业强市保障农产品供给、政策激励促进成果转化以及内部人才培育外部人才引进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中心 现代农业带 成渝经济圈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参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动因与路径
4
作者 周文伟 马东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26,共15页
随着全球科技博弈驶向深水区,世界各国科技创新战略愈加突出高等教育布局。高等教育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我国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被赋予更大责任。从发展动因来看,高... 随着全球科技博弈驶向深水区,世界各国科技创新战略愈加突出高等教育布局。高等教育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我国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被赋予更大责任。从发展动因来看,高等教育社会发展适应性的自我寻求、大国竞争与城市转型发展的有效因应推动高等教育参与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实践路径来看,高等教育通过构筑人才的蓄水池、培育原始创新源头、推动产学研用创新,推动打造人才生态高地、科学活动中心、产业创新高峰,对接着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不同战略定位。面向未来,上海高等教育需要发挥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广阔支撑腹地,推动形成科技创新共同体,反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上海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生态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构建全球知识管道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5
作者 王亮 项欢欢 胡晓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2,共5页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浮现,创新研发活动日渐统合。作为网络组织中创新资本最为集聚的地方,节点城市成为全球创新网络构建的主要支撑载体,创新型城市应如何探索出一条能够集聚创新资源、参与国际创新活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的有效路径,...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浮现,创新研发活动日渐统合。作为网络组织中创新资本最为集聚的地方,节点城市成为全球创新网络构建的主要支撑载体,创新型城市应如何探索出一条能够集聚创新资源、参与国际创新活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的有效路径,显得至关重要也迫在眉睫。文章以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基于全球管道一本地蜂鸣理论,通过梳理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的现状和挑战,探索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及其运作方式对于构建以地方为中心、由点及面的全球知识管道的价值体现。通过国内外两端的实体机构协同,搭建“哑铃式”资源平台,打造“多中心一基地”的模式,可实现全球创新网络中创新资源的“全球管道”和“本地蜂鸣”的最佳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国际科技合作 全球管道 本地蜂鸣 科技创新中心
下载PDF
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新思路研究——基于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6
作者 何碧显 韩晶 康俊生 《标准科学》 2024年第7期84-88,共5页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科创中心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其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各国竞相追求的目标。在我国,科创中心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传统的科创中心建设模...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科创中心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其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各国竞相追求的目标。在我国,科创中心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传统的科创中心建设模式往往存在资源分散、创新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本文从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理论视角出发,在对科创中心概念内涵和本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凝练出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研究得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机制,为推进科创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科技创新 协同发展 科创中心
下载PDF
高等教育如何促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基于日本政府科学技术发展相关政策的分析
7
作者 孙涛 高慧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7,共10页
日本建成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高等教育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日本政府通过制定全面而系统的科学技术政策,引导和支持高等教育促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根据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的阶段划分,其高等教育促进世界重要... 日本建成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高等教育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日本政府通过制定全面而系统的科学技术政策,引导和支持高等教育促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根据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的阶段划分,其高等教育促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进程可以划分为国立大学领衔引进和移植国外科技制度、高等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凸显、大学成为科技发展和创新的主阵地三个阶段。在政策指引下,日本高等教育主要通过推进产学官合作、培养研究型人才、提高教育和人才国际化水平等路径促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两级分化趋势加剧、功利主义盛行等问题。有鉴于此,完善顶层设计,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科研环境和人才待遇,警惕和防范可能出现的高校两级分化趋势加剧、功利主义盛行等问题,是日本高等教育促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人才中心 创新高地 科学技术政策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机理、风险解构与实施路径
8
作者 陈亮 袁满 陈泽寅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7,共12页
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区域或国际创新要素频繁交融与可持续发展的轴心地带,离不开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高等教育以自主知识体系为起点,以人才培养实践为中介,以主动服务社会发展为终点,形成赋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耦合逻辑。高等... 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区域或国际创新要素频繁交融与可持续发展的轴心地带,离不开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高等教育以自主知识体系为起点,以人才培养实践为中介,以主动服务社会发展为终点,形成赋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耦合逻辑。高等教育基于跨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基础,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发展智慧,组织跨界合作的发展框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的善治系统,勾勒出其赋能科技创新中心的机理。在实践中,面对教条主义办学体制、优绩主义教育模式、知识社会不确定风险等限制,我国应搭建超学科创新联结框架,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构筑战略人才力量孵化器,持续打造有组织创新高地;淬炼多螺旋知识生产链,颠覆式创新科教融汇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参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实基础、实践路径及未来展望
9
作者 兰媛 伍绍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世界各国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科创中心形成区域多极化的趋势成为必然。北京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是其... 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世界各国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科创中心形成区域多极化的趋势成为必然。北京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是其核心优势,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园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发现高校三大功能的发挥是北京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三条重要实践路径。未来,北京高校在立足三种实践路径的基础上,仍需不断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科研平台、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的功能,加快推动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高等教育 大学科技园
下载PDF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路径探究
10
作者 涂粤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1,共6页
研究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运营实施路径与创新突破路径可以极大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运营成效。通过政策研究、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2015年开始的优化整合后,自身定位越来越聚焦;... 研究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运营实施路径与创新突破路径可以极大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运营成效。通过政策研究、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2015年开始的优化整合后,自身定位越来越聚焦;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例,在建设运营过程中,更应该结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考核指标要求,以满足国家战略亟需为目标,同时发挥所依托的建设单位特点,汇聚智力和技术优势,集中攻关“卡脖子技术”。此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纽带,要从对接国家战略要求、做好创新链承前启后工作出发,依托标准和机制建设,打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态与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建设运营实施路径 创新突破路径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来自东京湾区的经验
11
作者 黎泓燕 吕霁月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9,共13页
日本东京湾区是国际四大湾区之一,高等教育作为创新主体在其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高等教育积极发挥自身功能,通过人才培养、科研产出以及区域服务等措施深度契合东京湾区发展需求,推动东京湾区走向科技创新发展。另一方... 日本东京湾区是国际四大湾区之一,高等教育作为创新主体在其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高等教育积极发挥自身功能,通过人才培养、科研产出以及区域服务等措施深度契合东京湾区发展需求,推动东京湾区走向科技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积极与区域内其他创新主体合作互动,通过紧密完整的产学官合作机制,发挥高校的潜力与优势,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再配置,为东京湾区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东京湾区高等教育成功助力东京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相应启示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湾区 高等教育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下载PDF
高层次青年海归科技人才发展状况及政策优化研究——以上海为例
12
作者 薛琪薪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4期11-20,共10页
在全球科创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高层次青年海归科技人才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基于2022年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调研和访谈数据,筛选其中的高层次海归科技人才并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事业发展、生活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调研发现,... 在全球科创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高层次青年海归科技人才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基于2022年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调研和访谈数据,筛选其中的高层次海归科技人才并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事业发展、生活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调研发现,高层次青年海归科技人才在价值观念上积极向上,在事业发展上信心充足,在生活适应上融入城市,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但在科研资助、平台支持、科技攻关等人才政策方面还存在改进空间,在人才激励、人才评价、学习交流等工作机制方面仍需完善,在工作生活平衡、家庭住房、子女教育等人才服务方面还需提升。最后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创中心城市 高层次人才 海归科技人才 发展状况 人才政策
下载PDF
新时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比与展望——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杨洋 伊彤 《科技智囊》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研究目的]统筹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技中心建设,是立足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内在需求,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研究方法]在北京召开的“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北京... [研究目的]统筹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技中心建设,是立足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内在需求,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研究方法]在北京召开的“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发展重点及政策措施等进行交流研讨。通过对专家观点的梳理,对比了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和实践特征。[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立足新时代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形势,提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发展的愿景和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 会议综述
下载PDF
技术要素市场助推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
14
作者 刘然 杨迪菲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技术要素市场作为健全创新体系的有效抓手与实现创新资源配置的主体,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武汉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出发,结合技术要素市场在创新能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功能,分析... 技术要素市场作为健全创新体系的有效抓手与实现创新资源配置的主体,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武汉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出发,结合技术要素市场在创新能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功能,分析了技术要素市场在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实际作用。最后从赋权改革、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完善湖北省技术要素市场、助推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要素市场 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ROTI和AATR的测地型GNSS接收机监测北半球高纬度区域电离层闪烁准确性分析
15
作者 赵东升 张雪礼 +5 位作者 崔双雷 王潜心 李冠青 李龙江 李宸栋 张克非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1264,共14页
当前,第25个太阳周期已进入强活跃时期,能引发大量电离层不规则体,进而对使得穿行其中的GNSS信号产生电离层闪烁。这已成为影响GNSS全球稳定导航定位服务的重要干扰源。对全球电离层闪烁进行广泛且全面的监测是消除闪烁对GNSS干扰的重... 当前,第25个太阳周期已进入强活跃时期,能引发大量电离层不规则体,进而对使得穿行其中的GNSS信号产生电离层闪烁。这已成为影响GNSS全球稳定导航定位服务的重要干扰源。对全球电离层闪烁进行广泛且全面的监测是消除闪烁对GNSS干扰的重要前提,然而传统电离层闪烁监测接收机(ISMR)分布有限,无法满足闪烁全球监测需求;测地型接收机分布广泛,但从其低采样数据中提取的闪烁因子缺乏新太阳周期长时序监测数据验证,导致其闪烁监测可靠性存疑。为此,本文基于近3 a新太阳周期测地型接收机数据,以ISMR提供的闪烁因子为参考,从代表性空间天气事件闪烁响应、日闪烁发生率、闪烁持续时间概率分布、闪烁日发生规律及其随极昼、极夜、地磁指数的特征变化等方面,对比研究了两种测地型接收机电离层闪烁因子(即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率指数ROTI和沿弧段电子含量变化率指数AATR)监测北极高纬度区域电离层闪烁的准确性,并给出了ROTI和AATR在高纬度区域判断闪烁发生的经验阈值。结果表明,ROTI和AATR均能较为准确探测到地磁扰动、太阳活动等因素驱动的区域电离层闪烁,并能有效表征电离层闪烁统计学上的日变化规律,但两种闪烁因子不能准确区分闪烁和电离层电子密度梯度变化,导致在电子密度梯度变化剧烈期间存在较高虚警。该研究成果可为准确选择区域电离层闪烁监测因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电离层闪烁 相位闪烁因子 测地型接收机
下载PDF
控制中心火灾报警系统的实践思考
16
作者 张孟尧 任怡青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9期147-149,共3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区域报警系统和集中报警系统可参考案例较多,实际应用广泛,同时系统联动控制简单;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用较少,系统较复杂,且消防控制室多,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困难。...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区域报警系统和集中报警系统可参考案例较多,实际应用广泛,同时系统联动控制简单;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用较少,系统较复杂,且消防控制室多,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困难。文章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已建成的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为例,对该系统建设过程及后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为其他同类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下载PDF
国内外科创中心建设的标准化启示及路径
17
作者 韩晶 何碧显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3期60-64,共5页
本文立足于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作为,通过对国外科创中心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科创中心建设的有效经验和启示,针对我国科创中心建设的现状,推演我国科创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路径和建议。
关键词 国内外 科创中心 标准化 启示及路径
下载PDF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2
18
作者 毕娟 董丽丽 《科技智囊》 2023年第12期28-35,共8页
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都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目前北京已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此基础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于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都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目前北京已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此基础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分析其原因,包括创新要素之间缺乏联动、各项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等,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几方面建议,包括聚焦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强创新链引领产业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完善区域创新发展机制等。要实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原始创新策源地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创新要素
下载PDF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一轮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强 敦帅 李佳弥 《科学发展》 CAS 2023年第4期5-15,共11页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一轮发展要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按照“四个面向”“四个新”“四个第一”的工作要求,以“筑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战略思维,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基础培育、创新条件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构...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一轮发展要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按照“四个面向”“四个新”“四个第一”的工作要求,以“筑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战略思维,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基础培育、创新条件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和创新体系能力形成,加快构筑新阶段上海创新发展的战略优势,加快实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级,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 新一轮发展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新玲 高凯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4-112,共9页
为整合港澳资源、给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提供政策建议,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等相关理论,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主要构成要素着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据此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 为整合港澳资源、给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提供政策建议,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等相关理论,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主要构成要素着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据此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制约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4种实践模式,即新兴产业聚合模式、研发机构聚合模式、大学园区聚合模式、区域平台聚合模式。最后,提出加强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合作方式,厚实创新人才基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平台优势,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等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科创中心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实践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