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search on Shanghan Zabing Lun Prescrip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1
作者 Junsheng Song Hongyu Liu Mengmeng Han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6年第12期769-784,共16页
Objective: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search to acquire the dominant prescriptions of Shanghan Zabing Lun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meanwhile to fully dig the value of classical prescri... Objective: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search to acquire the dominant prescriptions of Shanghan Zabing Lun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meanwhile to fully dig the value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Method: Firstly, we searched and collected the literatures from last three decades in CNKI, Wanfang and VIP databases, which are about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treating endometriosis. Then, by screening all the literatures, we obtained the clinical research literatures and individual case reports. Finally, we went through the internal quality of the two categories of literatures to get the dominant prescriptions. Results: 22 Shanghan Zabing Lun prescriptions have be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research and case literatures, Guizhi Fuling Wan is the prime prescription to treat endometriosis with high quality and high frequency. Conclusions: Through evidence-based medic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 it can be seen that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presents a certain tendency that Guizhi Fuling Wan, Wenjing Decoction and Dahuang Zhechong Wan have good clinical effect treating endometriosis and their syndromes are well matched with the symptoms of endometriosis in the present clini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ghan Zabing lun ENDOMETRIOSI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Guizhi Fuling Wan
下载PDF
《伤寒论》英译问题研究
2
作者 张存玉 陈锋 +1 位作者 胡丽萍 王珊珊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03-107,共5页
基于《伤寒论》6个全译本,从语言、文化、译法三个方面探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中医典籍翻译工作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语言方面,译本存在因译者对原文术语理解不准确、编辑排版不细致等原因导致的疏漏;在文化层面,主要表现为漏... 基于《伤寒论》6个全译本,从语言、文化、译法三个方面探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中医典籍翻译工作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语言方面,译本存在因译者对原文术语理解不准确、编辑排版不细致等原因导致的疏漏;在文化层面,主要表现为漏译一些术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在译法方面,主要涉及音译依赖和文化过滤不足。建议今后组建跨学科翻译团队和平台克服以上问题,使中医典籍英译真正起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英译本 误译 音译 文化过滤 中医药文化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伤寒论》厥阴病证治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艳杭 韩景波 +2 位作者 吴姗姗 陈卿倩 张以昆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伤寒论》中记载了厥阴病篇的概念、立症、病机及主方治疗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体系,为厥阴病之厥阴证相关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厥阴病的主症是胃脘疼痛、知饥不欲食、食后吐、渴欲饮水、气逆、腹泻或大便次数多... 《伤寒论》中记载了厥阴病篇的概念、立症、病机及主方治疗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体系,为厥阴病之厥阴证相关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厥阴病的主症是胃脘疼痛、知饥不欲食、食后吐、渴欲饮水、气逆、腹泻或大便次数多;病因是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病机是寒凝阳郁;治疗厥阴病主要采用寒热并用、通理气血、攻补兼施等综合论治方法,以当归四逆汤、乌梅丸、吴茱萸汤为主方,同时结合举验案说明厥阴病的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厥阴病 病因病机 治则
下载PDF
真武汤君药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荣宗 朱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炮附子五味药物组成,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是100首经典方剂中的佼佼者。此方配伍精当,疗效显著,历代医家均有应用,然对其君药之归属,历代医家均有不同...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炮附子五味药物组成,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是100首经典方剂中的佼佼者。此方配伍精当,疗效显著,历代医家均有应用,然对其君药之归属,历代医家均有不同观点,或以单味药为君,或以多位药为君。文章从《伤寒论》源流出发,以张仲景相近时代的古籍为主要参考,以《伤寒论》条文为据,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真武汤以茯苓为君药,对指导临床辨证和选方用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伤寒论 君药 茯苓
下载PDF
经典名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关键信息考证与现代临床应用分析
5
作者 畅明德 吴林纳 +5 位作者 钟凯 庞稳泰 曾丽蓉 邵琳琳 阚湘苓 张涛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14-22,共9页
从药味组成、药物剂量、组方原理、基原炮制、主治病证、现代临床应用、剂型制法、煎服法等方面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进行分析考证。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牡蛎、甘草、瓜蒌根(天花粉)7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少阳枢机不利导... 从药味组成、药物剂量、组方原理、基原炮制、主治病证、现代临床应用、剂型制法、煎服法等方面对柴胡桂枝干姜汤进行分析考证。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桂枝、干姜、黄芩、牡蛎、甘草、瓜蒌根(天花粉)7味药组成,用于治疗少阳枢机不利导致的寒热往来、疟疾等,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疾病。该方药物用量与《伤寒论》基本一致,建议参考剂量为柴胡110.40 g,瓜蒌根55.20 g,桂枝、黄芩各41.40 g,干姜、甘草、牡蛎各27.60 g;以水2400 mL,煮取1200 mL,去药渣,再浓缩至600 mL,每次温服200 mL,每日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 历史沿革 临床应用 《伤寒论》 文献考证
下载PDF
《覆载万安方》的《伤寒论》柴胡剂研究
6
作者 李瑶 张涛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018-1022,共5页
《覆载万安方》为日本镰仓时代中医代表性医籍,作者梶原性全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纳入大量中国唐宋医籍,成为日本继《医心方》后具代表性的汉方医学全书。通过文本检索发现《覆载万安方》中含有柴胡的方剂共96首,其中纳入4首《伤寒论》... 《覆载万安方》为日本镰仓时代中医代表性医籍,作者梶原性全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纳入大量中国唐宋医籍,成为日本继《医心方》后具代表性的汉方医学全书。通过文本检索发现《覆载万安方》中含有柴胡的方剂共96首,其中纳入4首《伤寒论》柴胡剂,分别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及柴胡加芒硝汤。通过梳理《覆载万安方》中柴胡剂相关文献,并结合《伤寒论》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可以发现梶原性全运用柴胡剂重视方证相对,灵活加减化裁,重视煎服法且关注到剂量的问题。通过整理文献发现《伤寒论》在日本镰仓时代流传并不广泛,梶原性全没有亲阅《伤寒论》,最后分析《覆载万安方》中引自各医籍的《伤寒论》柴胡剂内容,探讨《覆载万安方》对当今柴胡剂及《伤寒论》研究的文献学意义及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载万安方》 柴胡剂 《伤寒论》
下载PDF
《伤寒论》甘草应用特点分析
7
作者 朱正望 党雪 +2 位作者 朱平生 车志英 苗明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分析张机(字仲景)《伤寒论》中含甘草方剂的用药特点,为甘草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伤寒论》中含甘草的方剂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药物进行频数、功效分类、性味归经、用量等的... 目的:分析张机(字仲景)《伤寒论》中含甘草方剂的用药特点,为甘草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伤寒论》中含甘草的方剂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药物进行频数、功效分类、性味归经、用量等的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在纳入的全部方剂中,累计出现频数最高的中药分别是甘草(70次,100.0%)、桂枝(36次,51.4%)、大枣(35次,50%)、生姜(32次,45.7%)、芍药(25次,35.7%),功效分类以补虚药(146次,52.3%)、解表药(81次,29.0%)最常见,药性主要集中在温(130次,46.6%)、平(86次,30.8%),药味以甘(169次,44.4%)、辛(122次,32.0%)最为常见,归经以脾经(219次,24.1%)、肺经(207次,22.7%)为主;甘草的用量以二两(45次,64.2%)为主,太阳病篇(56首,67.4%)使用含甘草的方剂最多;通过对含甘草的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6种。结论:《伤寒论》中张机使用甘草以太阳病为主,常搭配补虚药、解表药,甘温补虚,辛温发散,多使用桂枝汤方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甘草 用药特点 关联规则
下载PDF
基于经方医学理论探析张仲景芍药的应用
8
作者 苏晶 崔巍 +3 位作者 徐巧丽 刘真如 汪子涵 赵德喜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9期998-1001,共4页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有芍药的方剂共55首,从芍药最简方,加减芍药方,芍药最大量方,同类方剂综合分析等方面探讨芍药用药规律。芍药属阳明经药,主养血活血,调和营卫,清热,缓挛急,止痛,止利,利小便,通大便等。芍药与不同药物的配...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有芍药的方剂共55首,从芍药最简方,加减芍药方,芍药最大量方,同类方剂综合分析等方面探讨芍药用药规律。芍药属阳明经药,主养血活血,调和营卫,清热,缓挛急,止痛,止利,利小便,通大便等。芍药与不同药物的配伍组方,发挥作用不同,只有明确芍药功用,同时掌握常用配伍意义,临证时方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经方理论
下载PDF
姚靖运用六经辨证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经验剖析
9
作者 张致睿 于息明 +1 位作者 王佳娣 姚靖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942-945,961,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认为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刺激,导致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微小血管并发症。中医称之为“消渴内障”,其病因病机主要与脾肾两虚有关,姚靖将《伤寒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认为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刺激,导致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微小血管并发症。中医称之为“消渴内障”,其病因病机主要与脾肾两虚有关,姚靖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认为该病应首辨阴阳、表里,明确其定性和定位,进而应用经方从该病六经归属进行治疗,将六经辨证的用药思想与疾病的辨证论治相结合,精准辨证,主张以全身证候所体现的六经归经为主要切入点,从而达到周身平衡,目病得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伤寒论 六经辨证
下载PDF
《伤寒论》少阳与脾胃关系之探析
10
作者 张子恒 冯珂 纪立金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2期51-54,共4页
少阳与脾胃关系密切。少阳相火温煦推动全身脏腑和精气血津液的运行,脾胃为“本”与“枢”,脾提取饮食中的津液精华不断补充人体精气,脾升胃降既推动了脏腑气机运动,又能制约脏气太过。脾胃气化和枢转过程对少阳相火的生发与不耗散、敷... 少阳与脾胃关系密切。少阳相火温煦推动全身脏腑和精气血津液的运行,脾胃为“本”与“枢”,脾提取饮食中的津液精华不断补充人体精气,脾升胃降既推动了脏腑气机运动,又能制约脏气太过。脾胃气化和枢转过程对少阳相火的生发与不耗散、敷布畅达等运行有重要影响,而同时少阳相火对脾胃的阳气起到了支持作用,推动了脾胃中枢的枢转运行。脾胃化生的营卫充斥于表里之间,流布于三焦上下,而少阳又是营卫出入的枢纽。在发病机制上,脾胃虚弱容易引起少阳病,脾胃的状态能决定少阳病的传变和预后。少阳病变也会影响脾胃状态,若少阳邪结,邪气郁在表里之间不能透达而成压力,这种压力容易内迫阳明造成喜呕,甚至干呕不能食。脾胃不健则少阳病更甚,少阳郁结又反过来影响脾胃功能,形成恶性循环。研究还发现《伤寒论》观察到的少阳病与脾胃病的病愈时辰在六气上相关。研究通过梳理中医经典《伤寒论·少阳病篇》,探究少阳与脾胃在发病机制上的相关性,提示临床在治疗少阳病的同时不能忽视脾胃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少阳 脾胃 气化 相火
下载PDF
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探析
11
作者 徐凤凯 贾瑞婷 +1 位作者 陈晓 朱爱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析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特点。[方法]以归纳总结古籍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的方法,对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源流、代表方剂、启示意义等三方面进行探析,并举验案以作示例。[结果]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起源于张仲景,传承... [目的]探析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特点。[方法]以归纳总结古籍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的方法,对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源流、代表方剂、启示意义等三方面进行探析,并举验案以作示例。[结果]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起源于张仲景,传承发展于葛洪、释僧深、谢士泰、孙思邈等,有补肾治虚之功。《深师方》乐令黄芪汤可疗虚劳里急,《删繁方》肾沥汤可疗骨极虚寒。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丰富了《黄帝内经》中“调以甘药”的理论内涵,体现了《黄帝内经》中“劳者温之”的治疗法则,扩大了《伤寒论》中“可与不可”的选择范围。所举验案辨证属骨痹病和腹痛病,以乐令黄芪汤加减,疗效显著。[结论]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可补肾益精血以疗虚损,可复营卫之气而济百病,对临床复杂性虚损病证的辨治极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中汤 肾沥汤 伤寒论 黄帝内经 深师方 删繁方
下载PDF
寒温统一论视角下的脾胃病证治
12
作者 张毅堃 陆星瑶 胡鸿毅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382-1385,共4页
寒温统一论是外感热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论,临床提倡寒温结合治疗。外邪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因素,伤寒温病皆可致脾胃病的发生,且内伤脾胃病亦可由外邪久治不愈引起,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故寒温统一论中的治疗法则亦可运... 寒温统一论是外感热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指导理论,临床提倡寒温结合治疗。外邪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因素,伤寒温病皆可致脾胃病的发生,且内伤脾胃病亦可由外邪久治不愈引起,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寒热虚实错杂。故寒温统一论中的治疗法则亦可运用到脾胃病的治疗当中。本文结合伤寒、温病经典,从脾胃生理病理出发,总结寒温统一论辨治下的脾胃病治法,归纳为“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清宣祛邪”三大方面,兼顾脾胃病治疗中阴阳特征、气机升降、邪正关系,并通过现代生理学、药理学研究阐释寒温统一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疑难脾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寒温统一论 伤寒论 气机 温病 辛开苦降
下载PDF
基于《神农本草经》探究《伤寒论》茯苓量效规律
13
作者 李岩珂 马源 +3 位作者 王杨 罗绍东 研智 张文风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神农本草经》与《伤寒论》均为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用药多继承于《神农本草经》之功效。从《伤寒论》张仲景对茯苓的临证应用可知,张仲景深得《神农本草经》中茯苓功效之要义,并在其基础上多有发挥。互参《神农本草经》与《伤寒论》经... 《神农本草经》与《伤寒论》均为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用药多继承于《神农本草经》之功效。从《伤寒论》张仲景对茯苓的临证应用可知,张仲景深得《神农本草经》中茯苓功效之要义,并在其基础上多有发挥。互参《神农本草经》与《伤寒论》经文,将《伤寒论》中茯苓量效规律总结为3个层次:二两(31.2 g)及以上茯苓主利水化饮,平胃降气以伐水邪;一两至一两半(15.6~23.4 g)茯苓主利尿理气,健脾宁心以安心神;一两(15.6 g)及以下茯苓主健脾渗湿,通利三焦以散津液。将3个茯苓量效层次中蕴含的仲景对痰饮疾病的论治思想总结为温阳气,以标本兼顾;利小便,以通阳安神;存津液,以顾护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伤寒论》 茯苓 量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冷炎教授运用经方辨证组合治疗腹痛医案四则
14
作者 徐玲玉 王汉 +3 位作者 邹文爽 代鹏 徐浩 冷炎 《中医康复》 2024年第4期62-64,共3页
腹痛病因复杂,迁延难愈,长期影响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伤寒杂病论》具备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经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效如桴鼓。“经方辨证组合”治疗策略是冷炎教授尊崇并大力倡导的学术思想,是其对《伤寒杂病论》“方证对应”思... 腹痛病因复杂,迁延难愈,长期影响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伤寒杂病论》具备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经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效如桴鼓。“经方辨证组合”治疗策略是冷炎教授尊崇并大力倡导的学术思想,是其对《伤寒杂病论》“方证对应”思想理论的凝练与拓展。笔者共整理冷炎教授辨治腹痛的临证治验四则:急性胰腺炎案、糜烂性胃炎案、结肠脾曲综合征案、重度营养不良伴胃下垂案,总结其临证辨治思路与方法,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腹痛 医案 冷炎 《伤寒论》
下载PDF
浅析《伤寒论》论治心悸规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朵 唐海波 刘菊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心悸是指心中悸动、惕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黄帝内经》虽未明确提及心悸病名,但已认识到宗气外泄及感受邪气是其病因病机。至汉代,张机(字仲景)提出心悸病名,并于《伤寒论》中记载数十条关于心悸病证的条文。张机从病因病机... 心悸是指心中悸动、惕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黄帝内经》虽未明确提及心悸病名,但已认识到宗气外泄及感受邪气是其病因病机。至汉代,张机(字仲景)提出心悸病名,并于《伤寒论》中记载数十条关于心悸病证的条文。张机从病因病机、诊断鉴别及遣方用药等方面论治心悸,对心悸的认识较为完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斟酌《伤寒论》原文,不难发现张机立论心悸不过三者,或虚或饮或为误治。其因于“虚”者,立足于心之生理特点,“心主血”且“为阳脏而主通明”,心悸或由发汗不当、损伤阳气,或为心脾不足、气血亏虚,阳气与阴血的匮乏必然使得心无所主则见悸动不安;因于“饮”者,或为脾肾阳虚、水饮上犯,或为少阳受邪、三焦气化不利,邪气内舍于心,扰动心神,故使心悸而发;另有因于“误治”,或吐或下,易至津液耗伤,徒伤正气,而使邪气内陷,心神不守,悸动不安。据其病机的不同,张机组建桂枝甘草汤、真武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茯苓甘草汤等宁心止悸方药,探其遣方用药规律亦有迹可循,一者桂枝甘草汤为温阳止悸基本架构;二者善用茯苓利水止悸。其组方不外乎从虚实两端立论,虚则补之,实则泄之,方药所用极简,对后世心悸的治疗极具阐发意义。故文章从张机立论出发,探析其对于心悸的认识,并从《伤寒论》所遣方药分析心悸诊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伤寒论》 诊治
下载PDF
赵青春教授基于张机学术思想论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16
作者 李同平 赵青春 陈亚奇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3期92-95,共4页
赵青春教授是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治疗方面经验丰富。赵青春教授精研张机(字仲景)“阳微阴弦”理论、“保胃气”思想及《黄帝内经》中“胃络通心”理论,首次提出“阴弦... 赵青春教授是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治疗方面经验丰富。赵青春教授精研张机(字仲景)“阳微阴弦”理论、“保胃气”思想及《黄帝内经》中“胃络通心”理论,首次提出“阴弦”病位在“心下”,治本之方为“人参汤”。他还指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标实“痰浊瘀血”贯穿始终。他确立了以“温通心脾阳气,通痹化痰祛瘀”为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法,并创制了“通痹化浊汤”,以人参汤、桂枝甘草汤温通心脾阳气,瓜蒌薤白半夏汤、当归芍药散化痰祛瘀。此法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获得了较好疗效。文章结合案例介绍赵教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伤寒论》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从中医古籍文献探讨湿热病的诊疗思路
17
作者 张冉冉 郭晓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1期50-53,共4页
古代文献中,湿热病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其治疗可见于多种疾病当中。临床发现,综合运用六经辨证与三焦辨证等论治湿热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根据湿热病的临床表现,结合《伤寒论》中湿热病证和《温病条辨》中“湿温”“暑温”“伏... 古代文献中,湿热病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其治疗可见于多种疾病当中。临床发现,综合运用六经辨证与三焦辨证等论治湿热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根据湿热病的临床表现,结合《伤寒论》中湿热病证和《温病条辨》中“湿温”“暑温”“伏暑”等内容,探讨湿热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思路。文章认为素体脾胃虚弱、外感湿热病邪是湿热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内外合邪、标本同病,治疗时应以清热利湿为主,重点在“给邪以出路”。因此在湿热病的诊疗中,根据临床表现,需明辨病邪来源、病变部位以及疾病传变,从而确定治法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病 《伤寒论》 《温病条辨》 六经辨证 三焦辨证 临床诊疗思路
下载PDF
浅述《伤寒杂病论》对白血病治疗的启发和应用
18
作者 陆婉琪 李峻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后人称为“方书之祖”,其所提倡的辨证思维体系广泛运用于临床上各种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对改善肿瘤及其并发症亦有显著疗效。白血病作为一种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同...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后人称为“方书之祖”,其所提倡的辨证思维体系广泛运用于临床上各种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对改善肿瘤及其并发症亦有显著疗效。白血病作为一种病情重、进展快、病死率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同时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文章归纳总结《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白血病的各种思路及具体的经方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伤寒杂病论》 经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浅析干眼的治疗
19
作者 吴应林 温礼志 彭乐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1期2150-2153,共4页
干眼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仅次于屈光不正。干眼的主要症状为眼部的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及视力波动等,其中以眼部干涩为最主要症状。干眼,中医属于“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症”范畴。中医经典对干眼多有论述,与其相关的包... 干眼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仅次于屈光不正。干眼的主要症状为眼部的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及视力波动等,其中以眼部干涩为最主要症状。干眼,中医属于“白涩症、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症”范畴。中医经典对干眼多有论述,与其相关的包括《素问》中的津液学说,《灵枢》的经络学说,《伤寒论》中的六经传变思想,《温病条辨》中“燥属小寒”思想及《温热论》中对“风温”“湿温”的论述。不同经典中的理论思想对干眼的临床治疗均有指导意义。此文基于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温热论》,结合临床系统阐述与干眼相关的不同学说体系,以兹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涩症 干眼 《黄帝内经》 《伤寒论》 《温病条辨》 《温热论》
下载PDF
《金匮要略》成书新考——兼论宋以前整理者对张仲景原文的增改
20
作者 包伯航 刘辰鑫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09-818,共10页
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 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为:北宋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是一部以张仲景著述为主体,经宋以前历代整理者增、删、校、改,成书于唐以后的医学著作;《金匮要略方》是北宋校正医书局在《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校订而来的,初刊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其成书年代为北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金匮玉函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王洙 北宋校正医书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