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鄯善油田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 被引量:45
1
作者 刘林玉 曲志浩 +2 位作者 孙卫 岳乐平 朱玉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43-446,共4页
根据碎屑岩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X-衍射资料,分析了鄯善油田中侏罗统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得出了碎屑岩中的自生粘土矿物分为伊/蒙混层、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4种基本类型;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与碎屑岩的碎屑组分有着密切的... 根据碎屑岩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X-衍射资料,分析了鄯善油田中侏罗统碎屑岩中的粘土矿物特征。得出了碎屑岩中的自生粘土矿物分为伊/蒙混层、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4种基本类型;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与碎屑岩的碎屑组分有着密切的关系;粘土矿物是影响鄯善油田碎屑岩物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碎屑岩 物性 油田 类型
下载PDF
鄯善油田裂缝特征及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9
2
作者 岳乐平 张莉 +1 位作者 吴诗平 朱永贤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59-64,共6页
通过野外节理裂缝的观测,钻井岩心裂缝的古地磁定向与倾角测井裂缝解释,分析了鄯善油田构造应力场,得出鄯善油田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位主要为N30°—40°E,N30°—50°W,为一对NE、NW向共轭断裂。... 通过野外节理裂缝的观测,钻井岩心裂缝的古地磁定向与倾角测井裂缝解释,分析了鄯善油田构造应力场,得出鄯善油田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位主要为N30°—40°E,N30°—50°W,为一对NE、NW向共轭断裂。高角度缝和垂直缝为主。鄯善构造带是近南北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为近SN向的主压应力模式,形成油田内一系列近SN向正断层,以及测量的NE、NW向共轭断裂。鄯善油田储层断裂是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通过倾角测井椭圆井径曲线分析等方法判别的鄯善油田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约140°。人工压裂的裂缝方位理论上当为140°,它与320°方位的构造缝如果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应力场 裂缝 测井 油田
下载PDF
鄯善油田油井腐蚀结垢原因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舒福昌 程行海 +3 位作者 陈平 王富年 刘德基 邓生辉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对采出水水质、垢样/腐蚀产物检测和结垢饱和指数计算,分析了鄯善油田油井腐蚀结垢原因,并优选了缓蚀剂和防垢剂的种类和投加量。结果表明,油井腐蚀结垢并存,腐蚀产物为FeS和FeCO_3,垢成分为CaCO_3;结垢的主要原因是CO_2分压降低;... 通过对采出水水质、垢样/腐蚀产物检测和结垢饱和指数计算,分析了鄯善油田油井腐蚀结垢原因,并优选了缓蚀剂和防垢剂的种类和投加量。结果表明,油井腐蚀结垢并存,腐蚀产物为FeS和FeCO_3,垢成分为CaCO_3;结垢的主要原因是CO_2分压降低;而腐蚀的原因为采出水Cl^-含量高、矿化度高、在井底条件下pH值低以及S^(2-)促进腐蚀和垢下腐蚀等;优选出的HCA-5C缓蚀剂和WCSI-2防垢剂,能有效防止油井腐蚀结垢,当HCA-5C缓蚀剂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N80钢的腐蚀速度不大于0.076 mm/a;当WCSI-2防垢剂加量为20 mg/L时,其防垢率不小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油井 腐蚀 结垢 防护
下载PDF
冲积扇相储层沉积微相分析——以吐哈盆地鄯勒油气田第三系气藏为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古莉 于兴河 +3 位作者 万玉金 杜秀芳 帅勇乾 闫伟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2-86,共5页
在岩芯观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从单井相分析入手,并通过连井对比将剖面扩大到全区范围,详细研究了吐哈鄯勒油气田第三系气藏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重点分析了主要产气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认为本区第三系鄯善... 在岩芯观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从单井相分析入手,并通过连井对比将剖面扩大到全区范围,详细研究了吐哈鄯勒油气田第三系气藏储层的沉积微相类型,重点分析了主要产气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认为本区第三系鄯善群属冲积扇扇中亚相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是辫状水道和漫溢(可见扇中泥石流和辫流砂岛)。通过分析测试发现,天然气主要分布于扇中辫状水道中,其次是漫溢微相,因此,在研究区储层埋藏浅和年代新的情况下,天然气优先进入砂层厚度相对大和储集物性相对好的扇中内侧前缘辫状水道微相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沉积微相 天然气分布 鄯善群 鄯勒油气田 吐哈盆地
下载PDF
新疆鄯善油田三间房组的小层对比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林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32,共8页
油层的小层对比是油田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新疆鄯善油田侏罗系三间房组为陆相沉积地层 ,作为油气储集层的砂层在平面分布上连续性较差 ,依据常规地质资料进行小层对比较为困难。笔者在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的小层对比过程中 ,将油田开... 油层的小层对比是油田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新疆鄯善油田侏罗系三间房组为陆相沉积地层 ,作为油气储集层的砂层在平面分布上连续性较差 ,依据常规地质资料进行小层对比较为困难。笔者在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的小层对比过程中 ,将油田开发的动态资料和三间房组的沉积韵律特征结合起来 ,较为可靠地研究了该区三间房组小层的连续性、砂体的分布边界及砂体的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间房组 小层对比 油田开发 陆相沉积地层 侏罗系
下载PDF
吐哈盆地鄯善油田侏罗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志龙 燕烈灿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9年第6期416-420,共5页
通过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均一温度的分析,结合地层埋藏史和油气演化史研究了鄯善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研究表明,鄯善油田七克台组-三间房组油藏和西山窑组油藏均有两期油气充注过程,但前者成藏时间稍早于后者。
关键词 吐哈盆地 鄯善油田 侏罗系储层 流体包裹体 特征 成藏过程
下载PDF
MMH钻井液实验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平全 王先文 李国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7-60,共4页
MMH和XY-27为主配制的钻井液,在吐哈油田鄯善地区应用,完成了第一口试验井S519井,成功地解决了齐古组及上部地层因地层胶结性差,渗透性好和泥岩水化分散膨胀引起的缩径、掉块,坍塌等井下复杂情况。
关键词 油田 钻井液 实验
下载PDF
MMH钻井液在吐哈鄯善油田的现场应用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8
作者 梁大川 王平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7,共5页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MMH钻井液的配方。对MMH钻井液的性能进行了评定,考察了体系组成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该体系的抑制和流变性等问题,室内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MMH钻井液的抑制性与防塌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悬浮...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MMH钻井液的配方。对MMH钻井液的性能进行了评定,考察了体系组成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该体系的抑制和流变性等问题,室内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MMH钻井液的抑制性与防塌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悬浮和携砂性能,能满足鄯善油田上部地层钻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泥浆 油气田 配方
下载PDF
鄯善油田三间房油藏开发技术及效果
9
作者 袁昭 于家义 +1 位作者 杨立恒 何淑华 《吐哈油气》 1999年第4期38-42,96,共6页
针对低孔特低渗油田,在开发过程中调整挖潜难度较大,暴露出不同于中高渗油田的开发特点,为寻求处理好各种矛盾的政策界限和技术途径,达到改善低渗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本文以鄯善油田三间房油藏为例,根据其主要开发... 针对低孔特低渗油田,在开发过程中调整挖潜难度较大,暴露出不同于中高渗油田的开发特点,为寻求处理好各种矛盾的政策界限和技术途径,达到改善低渗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本文以鄯善油田三间房油藏为例,根据其主要开发特点及规律,总结了油井整体压裂、强化注采系统、分层注水、开发层系调整等所做的工作,评价了所取得的效果,对低孔特低渗油田合理高效开发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低渗透油气藏 油田开发 技术 效果
下载PDF
鄯善油田中含水期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
10
作者 于家义 邵明记 饶大骞 《吐哈油气》 2000年第1期40-43,95,共5页
鄯善油田已进入中含水期开发阶段,低含水期的技术政策界限已不适应油田目前开发形势。本文运用采油工艺原理、矿场统计法对油田主力区块的注采压力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并结合油田开发现状,对油田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控制界限进行了研究... 鄯善油田已进入中含水期开发阶段,低含水期的技术政策界限已不适应油田目前开发形势。本文运用采油工艺原理、矿场统计法对油田主力区块的注采压力系统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并结合油田开发现状,对油田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控制界限进行了研究,为鄯善油田今后的开发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中含水期 注采压力 开发调整
下载PDF
吐哈鄯善油井蜡和CQ-2型固体防蜡剂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作滋 任建科 +1 位作者 刘贞祥 宋茂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本文报道了吐哈鄯善油田油井蜡的系统分离、组份鉴定结果,根据该蜡特点研制了CQ-2型系列固体防蜡剂。
关键词 采油井 防蜡剂 清蜡 修井
下载PDF
鄯善油田七克台与三间房组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雷 张宝庆 +1 位作者 崔志蕊 姜营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9期127-129,共3页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是进行沉积、储层和构造等研究的基础。本文以区域地质概况和丰富的钻井、测井资料为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采用"旋回对比、逐级控制"的原则,对鄯善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进行了精细化的地层划分与...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是进行沉积、储层和构造等研究的基础。本文以区域地质概况和丰富的钻井、测井资料为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采用"旋回对比、逐级控制"的原则,对鄯善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进行了精细化的地层划分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七克台 三间房 层序 地层
下载PDF
鄯善油田三间房组下油组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志蕊 娄生瑞 王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9期122-123,共2页
本文在沉积单元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通过测井相分析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识别出鄯善油田三间房组下油组为扇三角洲沉积,对测井相模式进行了划分,在确定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基础上,确定了三件房组下油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探讨了研... 本文在沉积单元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通过测井相分析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识别出鄯善油田三间房组下油组为扇三角洲沉积,对测井相模式进行了划分,在确定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基础上,确定了三件房组下油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探讨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展布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取得的认识对该区勘探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类型 鄯善油田 扇三角洲
下载PDF
鄯善油田J_2S油藏东区优化注采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玉成 赵志龙 袁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6-88,共3页
以鄯善油田J2S油藏东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及目标函数,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研究成果,编制了不同开发技术措施的4种三十余个调控方案,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指标预测。确定了实现目标函数(即注采系统优化... 以鄯善油田J2S油藏东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及目标函数,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工程研究成果,编制了不同开发技术措施的4种三十余个调控方案,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指标预测。确定了实现目标函数(即注采系统优化)的实施方案,并完成单井、单层的配产配注。该成果提供的调控措施1995年在现场逐步实施,明显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注采系统 油田 多油层砂岩油藏
下载PDF
单井动态相渗曲线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伟峰 马鸿来 +3 位作者 王作进 房育金 杨永霞 肖永华 《吐哈油气》 200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研究储层在注水开发条件下油水两相流动状况,揭示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油水运动规律,是评价油藏开发状态、预测油藏开发趋势、制定油藏开发政策的基础。应用油田开发及测试资料,提出并建立了单井动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曲线的变化形态较... 研究储层在注水开发条件下油水两相流动状况,揭示不同含水饱和度下油水运动规律,是评价油藏开发状态、预测油藏开发趋势、制定油藏开发政策的基础。应用油田开发及测试资料,提出并建立了单井动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曲线的变化形态较好反映了实际油藏条件下油水两相渗流特征。通过划分对比不同渗流类型,分析制约油井生产的主要因素,评价油层性质变化特征,探讨并采取相应的增产措施,有利于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渗透率 含水饱和度 曲线形态 渗流特征 低渗透储层 鄯善油田
下载PDF
鲁克沁稠油富集带油层特征及试油工艺技术浅析
16
作者 张斌 曹建路 李旭芳 《油气井测试》 1998年第2期43-44,77,共3页
鲁克沁稠油富集带具有高凝固点、高粘度、高密度和低含蜡“三高一低”的特点。油藏深,排液开采较为困难。为了对其进行试油,经过反复试验,决定选用轻质油作为作业液和降粘液,在降粘排液技术方面选定单管自然恢复测液面求产的方法,... 鲁克沁稠油富集带具有高凝固点、高粘度、高密度和低含蜡“三高一低”的特点。油藏深,排液开采较为困难。为了对其进行试油,经过反复试验,决定选用轻质油作为作业液和降粘液,在降粘排液技术方面选定单管自然恢复测液面求产的方法,选用正压射孔工艺,以氮气作为介质,在地层中产生大量微细裂缝,增加导流能力,加之两次覆盖射孔,增加渗流孔道。实践证明,该射孔-完并(传输射孔-探液面-取原始油样-稠油热洗-MFE测试-封堵)的稠油试油技术较为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稠油 储集层描述 试油
下载PDF
鄯善油田提压增注试验方案研究
17
作者 陈莉娟 孟会琴 李君芝 《吐哈油气》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针对鄯善油田目前注水能力低,并且井口提压没有余地的情况。通过注采系统评价,研究了注采压力系统适应性,注采能力变化,进行了井层的注水分类评价,论证了进行提压增注试验的必要性。立足主力区块,确定了在西Ⅰ、东Ⅰ两个区块顶部进行提... 针对鄯善油田目前注水能力低,并且井口提压没有余地的情况。通过注采系统评价,研究了注采压力系统适应性,注采能力变化,进行了井层的注水分类评价,论证了进行提压增注试验的必要性。立足主力区块,确定了在西Ⅰ、东Ⅰ两个区块顶部进行提压增注试验,多角度确定了提压下限值,界定了不同吸水层合理注水强度,并编制了提压增注试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注采系统 注采能力 提压下限值 提压增注
下载PDF
新疆鄯善油田S3砂层组高频旋回的识别与划分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余波 伊海生 +2 位作者 张军 文军 吴驰华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1-56,共6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同一时期沉积的小层砂体,即单砂体,是油气开发的基本单元,也是储集层沉积旋回研究的主体。小层的划分和对比多以地层中出现的砂体为参照,而砂体在空间的分布通常是变化的,这就增加了小层划分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自然...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同一时期沉积的小层砂体,即单砂体,是油气开发的基本单元,也是储集层沉积旋回研究的主体。小层的划分和对比多以地层中出现的砂体为参照,而砂体在空间的分布通常是变化的,这就增加了小层划分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应用滑移窗频谱分析技术,通过鄯善油田多口井的对比分析,在三间房组S3砂层组识别出了6个旋回界面,5个高频旋回。旋回界面的出现与旋回波长的频谱峰特征突变界面相对应,而旋回波长受沉积物沉积速率的控制,与地层中岩性的变化以及砂体的发育没有直接关系,这解决了以岩性为标志划分油层的诸多问题。旋回的厚度在几米至十几米之间,与小层的沉积旋回级别十分接近,而且由沉积速率突变识别出的旋回界面在区域内具有等时性,划分出的高频旋回也可进行横向上的对比,可作为油田小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地质参数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频谱分析 自然伽马曲线 高频旋回 小层划分与对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