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朝鲜王朝时期山台傩礼的变迁 被引量:4
1
作者 廉松心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朝鲜王朝前期,在各种庆典及迎接中国使臣的仪式上都要举行盛大的山台傩礼。但自“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之后则逐渐衰退下去,到后期,演变为民间的傩礼都监系统戏。《奉使图》中移动式“曳山台”的出现,为朝鲜山台傩礼变迁史的研究提... 朝鲜王朝前期,在各种庆典及迎接中国使臣的仪式上都要举行盛大的山台傩礼。但自“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之后则逐渐衰退下去,到后期,演变为民间的傩礼都监系统戏。《奉使图》中移动式“曳山台”的出现,为朝鲜山台傩礼变迁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对韩国戏剧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山台傩札 《奉使图》 戏剧艺术
下载PDF
湘西傩堂戏的传承与社会属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廷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7,共4页
湘西傩堂戏源于中原汉族的傩堂戏,曾经历了傩祭傩仪傩舞傩戏的演变历程。流入湘西后,受到当地土家族、苗族民间习俗和民族艺术的熏陶及影响,在传承的过程中产生流变并打上“湘西”的烙印,其民俗性、宗教性独具特色,是湘西旅游文化中一... 湘西傩堂戏源于中原汉族的傩堂戏,曾经历了傩祭傩仪傩舞傩戏的演变历程。流入湘西后,受到当地土家族、苗族民间习俗和民族艺术的熏陶及影响,在传承的过程中产生流变并打上“湘西”的烙印,其民俗性、宗教性独具特色,是湘西旅游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正被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堂戏 传承 民俗性 宗教性 旅游文化
下载PDF
试论傩的文化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靖霞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44-46,共3页
傩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化现象,是早期人类狩猎运动的产物。从文化的产生与人类功利的辩证关系来看,傩从产生之初发展到傩文化体系的众多形态,它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里。探寻傩的起源乃至傩的整个历史发展轨迹,对于我... 傩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化现象,是早期人类狩猎运动的产物。从文化的产生与人类功利的辩证关系来看,傩从产生之初发展到傩文化体系的众多形态,它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从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里。探寻傩的起源乃至傩的整个历史发展轨迹,对于我们揭示傩的本质、研究傩的文化价值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化 宗教 戏剧 价值
下载PDF
先秦傩戏史料考辨——略论秦傩形态
4
作者 刘怀堂 《运城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4-18,共5页
有学者认为春秋之《鲁论》"献"祭、秦代"磔狗御蛊"和"行到邦门"等几则史料,反映的是从春秋至秦时期的傩戏。笔者认真研读史料后发现:一是"献"不是"傩";二是秦代"磔狗御蛊"... 有学者认为春秋之《鲁论》"献"祭、秦代"磔狗御蛊"和"行到邦门"等几则史料,反映的是从春秋至秦时期的傩戏。笔者认真研读史料后发现:一是"献"不是"傩";二是秦代"磔狗御蛊"和"行到邦门"两则文献均为温和的祭祀巫仪,不是以武力驱赶的巫仪,至少在先秦时期不属于傩戏范畴。由春秋而秦,驱鬼形态置换了方相傩形态,并成为秦之傩戏主要形态,其原因与王朝更替和秦之暴力有关,这一形态随着秦之灭亡而消解于后世(东汉)的大傩仪之中,成为后世傩仪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傩戏史料 驱鬼
下载PDF
湘西民间音乐的交响化——以谭盾《地图》中《傩戏与哭嫁歌》为例
5
作者 孙寅舟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6-98,共3页
对作曲家谭盾作品《地图》的第一乐章《傩戏与哭嫁歌》,从作者及其作品背景简介、傩戏与哭嫁歌介绍、作品的主题及其变奏法、作品的音响层次与力度对比、配器法等五个方面予以分析,旨在阐述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是如何实现湘西民... 对作曲家谭盾作品《地图》的第一乐章《傩戏与哭嫁歌》,从作者及其作品背景简介、傩戏与哭嫁歌介绍、作品的主题及其变奏法、作品的音响层次与力度对比、配器法等五个方面予以分析,旨在阐述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是如何实现湘西民间音乐交响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湘西民间音乐 《傩戏与哭嫁歌》 交响化
下载PDF
戏在巫傩之中:中国多民族傩戏发生原理再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彭福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0,共7页
中国境内诸多民族举行的傩祭,整合了说唱、面具、音乐、舞蹈等元素,形成了表达宗教虔诚、交流生活经验、传承生产知识和寄托理想情趣的傩戏。因此,理解中国多民族的傩戏的发生,理应回到傩祭场域。巫师表演傩戏,从驱邪逐疫转向酬神娱人兼... 中国境内诸多民族举行的傩祭,整合了说唱、面具、音乐、舞蹈等元素,形成了表达宗教虔诚、交流生活经验、传承生产知识和寄托理想情趣的傩戏。因此,理解中国多民族的傩戏的发生,理应回到傩祭场域。巫师表演傩戏,从驱邪逐疫转向酬神娱人兼容,是从宗教性表演酬神逐疫转向舞台展演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其中,面具想象建构了宗教神祗,形塑和固化角色形象;音乐和舞蹈在说唱基础上,实现事神娱人的汇融,提高了傩戏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发生原理
下载PDF
湘西北民间原始宗教巫傩信仰——“辰州愿”考析
7
作者 田小雨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9-10,共2页
辰州愿是湘西北澧水流域鲜为人知的巫教傩仪,供奉坛神,属土家傩中的"上傩"(高傩)。还辰州愿神秘、奇特,是傩仪向傩戏过渡的"准傩戏"或"前傩戏",填补了湘西地区傩文化从傩祭到傩戏过渡的空白,使湘西地区... 辰州愿是湘西北澧水流域鲜为人知的巫教傩仪,供奉坛神,属土家傩中的"上傩"(高傩)。还辰州愿神秘、奇特,是傩仪向傩戏过渡的"准傩戏"或"前傩戏",填补了湘西地区傩文化从傩祭到傩戏过渡的空白,使湘西地区傩文化发展呈现出一条上下连贯的完整锁链,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仪 辰州愿 坛神 准傩戏 土家族
下载PDF
傩戏文化研究
8
作者 陈月娥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15-116,共2页
傩,最早产生于黄帝时代的中原地区,最终形成并完善于先秦时期,是由人类最初最原始狩猎驱赶鬼怪的巫舞仪式演变而来,是罕有的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珍贵瑰宝。傩戏,来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起源于宋... 傩,最早产生于黄帝时代的中原地区,最终形成并完善于先秦时期,是由人类最初最原始狩猎驱赶鬼怪的巫舞仪式演变而来,是罕有的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珍贵瑰宝。傩戏,来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起源于宋元南戏,多以涂面化妆或假面表演为主要艺术特点,以民间驱鬼逐疫、辟邪祈福为表达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傩 载歌载舞 驱邪逐鬼 生命本体
下载PDF
空间互适共生视角下黔北傩戏永续传承体系的重构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苏翔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0,共5页
空间环境孕育和成就了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在地文化沉淀下来后,则成为环境的象征符号并反作用于空间环境。在设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空间和环境中新的活动、形式乃至构成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生发的土壤,观照少数民... 空间环境孕育和成就了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在地文化沉淀下来后,则成为环境的象征符号并反作用于空间环境。在设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空间和环境中新的活动、形式乃至构成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生发的土壤,观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特征,尊重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文脉与当地空间环境交互的特点,才能使黔北傩戏的活力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在开辟新的黔北傩戏传承思路时,应当以当代黔北傩戏的发展需求为要义,创造一个满足当代人对以黔北傩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深交互、产生需求的环境,利用当代媒介环境的需求来启发社会活动,并塑造与人的需求、文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环境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视角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傩戏 空间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