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形相融双翼共振:孔子“尽善尽美”之艺术观
1
作者 梁晓萍 王林婷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22,F0002,共8页
“尽善尽美”是孔子对“美”“善”关系的深刻体认,也是其艺术伦理思想的经典表达,体现着辩证哲学的理性智慧。“美”与“善”字源相连,演变殊异。春秋中叶后,“美”的审美意义逐渐消解,转而向伦理之“善”靠拢。孔子将“美”与“善”... “尽善尽美”是孔子对“美”“善”关系的深刻体认,也是其艺术伦理思想的经典表达,体现着辩证哲学的理性智慧。“美”与“善”字源相连,演变殊异。春秋中叶后,“美”的审美意义逐渐消解,转而向伦理之“善”靠拢。孔子将“美”与“善”区分开来,使审美活动具有了“善”的伦理指向,这一思想在儒家文化中得到有效传承和深度阐发,并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思想的有机组成。鸾歌凤舞的《韶》乐是“尽善尽美”的典范之作,其在艺术形式与内容上均实现了“美”与“善”的有机融合,成为后世艺术伦理研究的重要文本。孔子美善统一的艺术理论思想受到后世学界的广泛认可,其道德与审美相结合的观点,不仅反映了其对于艺术学的深刻洞察,也为美学和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阐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尽善尽美 《韶》乐 艺术伦理
下载PDF
清代释奠乐县中的鼓
2
作者 李莉 《艺术探索》 202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清代释奠乐县采用中和韶乐,其中革鼓为建鼓和搏拊。建鼓又称楹鼓、应鼓。曲阜阙里文庙在明清仍一直应用源自宋元的一些旧乐制,其中乐县主要体现为革鼓的多样性。足鼓,为四足小鼓,古籍中小鼓也称应鼓。搏拊在地方古制典籍中显示有古今两... 清代释奠乐县采用中和韶乐,其中革鼓为建鼓和搏拊。建鼓又称楹鼓、应鼓。曲阜阙里文庙在明清仍一直应用源自宋元的一些旧乐制,其中乐县主要体现为革鼓的多样性。足鼓,为四足小鼓,古籍中小鼓也称应鼓。搏拊在地方古制典籍中显示有古今两种,而鼗鼓也有两种,其中一种实为搏拊。清代地方释奠乐县灵活采用古制,应用了一些不属于中和韶乐的革鼓,体现了对于“三礼”记录的礼乐器的追溯和尊崇。礼乐遵循古制,清代士大夫阶层仍有这样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释奠 革鼓 中和韶乐
下载PDF
《穆天子传》“广乐”考辨
3
作者 罗瑞霞 《艺术探索》 2023年第5期108-114,共7页
“广乐”在《穆天子传》中出现八次,是周穆王巡行天下主要演奏的音乐。“广乐”真意,注家历来颇有歧见,两种主要的观点:广乐为六代四夷之乐;广乐为神仙之乐。细勘《穆天子传》中广乐八见的前后事迹,梳理穆王奏乐的经过与目的,可知广乐... “广乐”在《穆天子传》中出现八次,是周穆王巡行天下主要演奏的音乐。“广乐”真意,注家历来颇有歧见,两种主要的观点:广乐为六代四夷之乐;广乐为神仙之乐。细勘《穆天子传》中广乐八见的前后事迹,梳理穆王奏乐的经过与目的,可知广乐是盛大绵长的乐章,并非泛指六代四夷之乐,亦非神仙之乐。广乐其源应在“启宾天”传说,而广乐其身,应即《韶》乐。广乐、《韶》乐,均指盛大至美之乐章,不同于《韶》乐被儒家赋予的理想色彩,广乐在《穆天子传》中,是令穆王耽溺频奏的音乐,而并未附着太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乐 《穆天子传》 《韶》乐
下载PDF
韶乐探源:苗蛮文化对中原早期文明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宋会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28,共7页
古今学界都认为韶乐是中原早期发明的礼乐制度 ,与处在蛮荒地区的苗蛮文化并无关系。但根据可靠文献 ,隋置韶州得名于韶石 ,韶石得名于韶乐 ,可知粤北地区的古文化当与韶乐有联系。如果进一步探索 ,先秦文献所载帝舜奏韶乐的传说和夏启... 古今学界都认为韶乐是中原早期发明的礼乐制度 ,与处在蛮荒地区的苗蛮文化并无关系。但根据可靠文献 ,隋置韶州得名于韶石 ,韶石得名于韶乐 ,可知粤北地区的古文化当与韶乐有联系。如果进一步探索 ,先秦文献所载帝舜奏韶乐的传说和夏启舞九韶的“天穆之野”都在今湘南、粤北的南岭地区 ,韶关石峡遗址出土的 6人舞蹈实物显示这一地区的先民早在 5 0 0 0年前左右就对乐舞情有独钟。因此 ,韶乐当是中华文明初期南北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是南方苗蛮文化对中原早期文明的形成作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乐 韶石 帝舜 文明起源
下载PDF
韶乐·乐教与美育——《韶乐》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仲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85,93,共4页
舜帝制《韶乐》,是与"乐教"的需要相联系的。通过《韶乐》等乐教手段来宣传德性、德行、德治的理念,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人格,进而使"天下大服",达到"以德治国"的目的。以"乐教"作... 舜帝制《韶乐》,是与"乐教"的需要相联系的。通过《韶乐》等乐教手段来宣传德性、德行、德治的理念,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人格,进而使"天下大服",达到"以德治国"的目的。以"乐教"作为人格培养的手段,也正是今天的审美教育所应该继承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乐 乐教 美育 中和之美 人格培养
下载PDF
论韶文化的概念与区域文化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宋会群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以"韶石"为代表的丹霞红岩自然美和以善美和合为核心精神的韶乐人文美,在韶关地区被有机地结合。韶乐、韶石、韶州成了这一地区最响亮的文化标识。在历代政府和士人的大力倡导下,并基于近两千年的地方行政区划和自然环境特殊... 以"韶石"为代表的丹霞红岩自然美和以善美和合为核心精神的韶乐人文美,在韶关地区被有机地结合。韶乐、韶石、韶州成了这一地区最响亮的文化标识。在历代政府和士人的大力倡导下,并基于近两千年的地方行政区划和自然环境特殊性,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韶文化。探讨韶文化的精神内核、结构和内容、自然特征和文化特征,并用区域文化的理论解释韶文化确立的原因与过程,有利于对韶文化的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文化 韶乐 韶石 韶州
下载PDF
武王《武》乐及其文化渊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国安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8-155,共8页
在武王《武》乐应该与《大武》乐区别对待,《逸周·世俘》是考订《武》乐的可靠线索。《武》乐乃系由三成万舞、《诗·大雅·大明》等乐歌三章编配而成,初步揭示了《武》乐与商代万舞、《韶》乐舞之间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周乐 万舞 韶乐 《武》乐 文化渊源
下载PDF
东夷乐舞源流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富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上古东夷民族的图腾乐舞滥觞于传说的少昊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到“五帝”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山东龙山文化时代)后期,乐正夔协助帝舜整理和发展传统乐舞,以东夷乐舞为主体而综合创立《韶》乐,遂成... 上古东夷民族的图腾乐舞滥觞于传说的少昊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到“五帝”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山东龙山文化时代)后期,乐正夔协助帝舜整理和发展传统乐舞,以东夷乐舞为主体而综合创立《韶》乐,遂成为后世王官乐舞的总源头。春秋战国之际,东夷故地的鲁国和齐国仍然完整地保存着《韶》乐。秦汉以后,《韶》乐古曲始渐次失落,但直到近世,曲阜孔庙祭孔时所用大型乐舞仍存留着《韶》乐和《韶》舞基本模式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乐舞 源流 '风'乐 <韶>乐
下载PDF
虞舜乐文化零证 被引量:11
9
作者 许兆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31,共7页
中国上古乐文化源远流长。文献中存在较多关于帝舜与乐的记载,是探讨中国上古乐文化的重要资料。帝舜本人及其父、祖都精于乐律,种种材料表明,有虞氏在原始社会末期及文明社会早期应长期承担乐官一职。经过帝舜的改造,源自上古帝喾时期... 中国上古乐文化源远流长。文献中存在较多关于帝舜与乐的记载,是探讨中国上古乐文化的重要资料。帝舜本人及其父、祖都精于乐律,种种材料表明,有虞氏在原始社会末期及文明社会早期应长期承担乐官一职。经过帝舜的改造,源自上古帝喾时期的古乐《韶》成为五帝乐舞中最重要的一部,历夏、商、西周,至春秋晚期仍然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虞氏 乐文化
下载PDF
韶乐对朝鲜半岛雅乐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会群 《韶关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对韶乐的起源及主要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韶乐发明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传承至隋代以前结束,隋代以后宫廷的文舞还保留着韶乐主要因素;同时,韶乐与朝鲜半岛宫廷雅乐具有密切关系,后者所用乐器、道具、乐舞风格等都受到了韶乐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韶乐 文舞 朝鲜乡乐 朝鲜雅乐
下载PDF
韶乐源流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会群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5-12,共8页
系统研究韶乐的起源及其在历代的流变和主要特征;韶乐发明于原始社会末期,约传承至隋代以前结束,但是隋代以后宫廷的文舞仍保留着韶乐主要因素。
关键词 韶乐 文始 凯容 文舞 源流考
下载PDF
齐风和韵——谈《韶》乐及齐国宫廷乐舞的音乐特点
12
作者 刘青 满园园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53-55,共3页
《韶》乐来源于帝的《九招》,经过不断的发展,齐《韶》成为春秋时期齐国音乐文化发展水平的杰出代表,孔子的"尽善尽美"更是对齐《韶》的高度赞誉。齐《韶》作为齐国宫廷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场面宏大、优美典雅、刚毅庄重、... 《韶》乐来源于帝的《九招》,经过不断的发展,齐《韶》成为春秋时期齐国音乐文化发展水平的杰出代表,孔子的"尽善尽美"更是对齐《韶》的高度赞誉。齐《韶》作为齐国宫廷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场面宏大、优美典雅、刚毅庄重、欢快愉悦、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和音乐跌宕起伏,也成为齐国宫廷乐舞的音乐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国 《韶》乐 音乐特点
下载PDF
齐韶与祭孔乐舞
13
作者 王福银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2期39-40,62,共3页
祭孔乐舞是迄今为止中国仅存的雅乐舞,而《韶乐》又是中国历代王朝所尊崇的雅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两者在我国雅乐发展历史中同样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艺术发展的规律,任何艺术的新生作品都必须或必然是建立在继承文化传... 祭孔乐舞是迄今为止中国仅存的雅乐舞,而《韶乐》又是中国历代王朝所尊崇的雅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两者在我国雅乐发展历史中同样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艺术发展的规律,任何艺术的新生作品都必须或必然是建立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祭孔乐舞的诞生虽然远离《韶乐》流传盛行的西周,但是,《韶乐》的内容和形式却深深影响着中国历代雅乐的制作和发展。作为中国雅乐分支的孔庙乐舞,对《韶乐》的传承也必定有历史的必然和血脉的联系。因此毋庸置疑,现存的祭孔乐舞成为当下我们寻找古《韶乐》历史面貌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实物资料。而通过研究发现,两者之间不仅有关而且渊源久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乐 传承 祭孔乐舞
下载PDF
嵇康父子与山涛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祖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2,共4页
嵇康和嵇绍父子俩,都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音乐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节点。他们虽然同处于魏晋时代,但他俩的生世截然不同。一个是魏晋玄学名士,一个是晋王朝的忠臣。父亲死于晋朝的刀下,儿子为保护晋王而献身。嵇康父子俩的生... 嵇康和嵇绍父子俩,都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音乐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节点。他们虽然同处于魏晋时代,但他俩的生世截然不同。一个是魏晋玄学名士,一个是晋王朝的忠臣。父亲死于晋朝的刀下,儿子为保护晋王而献身。嵇康父子俩的生世,折射出魏晋时代政治社会交替下文化不相容的残酷性。而山涛,既骗取了名士的清誉,又获得了朝廷重臣的实利。他对嵇康的死和嵇绍的生都产生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和影响。魏晋时期的人物,嵇康父子和山涛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 历史研究 嵇康 嵇绍 山涛
下载PDF
乾隆特磬、编磬与中和韶乐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建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以美国芝加哥等地收藏的乾隆二十六年特磬和二十九年编磬,与国内的一些藏品加以比较,并结合文献记载予以分析,可知在乾隆二十六年,中和韶乐增用特磬和镈钟。清代有特磬和编磬两种磬制。特磬与镈钟对应,以大小来设计音高,二者都是随月用... 以美国芝加哥等地收藏的乾隆二十六年特磬和二十九年编磬,与国内的一些藏品加以比较,并结合文献记载予以分析,可知在乾隆二十六年,中和韶乐增用特磬和镈钟。清代有特磬和编磬两种磬制。特磬与镈钟对应,以大小来设计音高,二者都是随月用律,其意义重在礼仪;编磬与编钟对应,以厚薄来设计音高,并按十二律编排,可以旋宫转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特磬 编磬 中和韶乐
下载PDF
北宋乐署与金词演唱
16
作者 董希平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6期68-75,共8页
教坊、钧容直、云韶部等乐署是管理宋词表演活动的重要官方机构,也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推手。北宋乐署不仅作用于宋词,靖康之变后,北宋乐署人、物大量被掳掠北去,在三个方面影响了金词创作演唱的发展:乐署器物、人员大量入金,提升了金词演... 教坊、钧容直、云韶部等乐署是管理宋词表演活动的重要官方机构,也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推手。北宋乐署不仅作用于宋词,靖康之变后,北宋乐署人、物大量被掳掠北去,在三个方面影响了金词创作演唱的发展:乐署器物、人员大量入金,提升了金词演唱的物质条件,填补了金国若干歌舞应用领域的空白;北宋教坊歌词名篇和曲调大量入金,参与到金词创作演唱之中,对金词发展起了引导作用;招乐伎歌舞以佐酒侑觞的宋乐署运作传统,亦被金词继承,为金词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乐署 金词演唱 教坊 云韶部
下载PDF
浅析客家音乐风格的形成
17
作者 许菱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1,共5页
客家音乐风格除了追溯至舜时代的纵向历史承袭,更有韶乐、本土音乐、中原汉乐等横向区域音乐文化的交汇。丰厚的文化积淀、鲜明的地理特性,成就了客家音乐特色,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音韵相溶的客家音乐文化特色。
关键词 客家音乐 汉乐 韶乐 区域音乐 风格
下载PDF
《韶乐》的政治伦理命意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文君 廖小芒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5,共6页
《韶乐》乐舞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乐"成人"的社会功能和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政治伦理原则。在当今社会,重拾《韶乐》的艺术追求与政治理论功用正是重新建构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当代音乐文化生活、建... 《韶乐》乐舞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乐"成人"的社会功能和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政治伦理原则。在当今社会,重拾《韶乐》的艺术追求与政治理论功用正是重新建构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当代音乐文化生活、建设生态化的社会文明新秩序的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乐 礼乐文化 政治伦理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从祭孔乐舞的记载中觅韶乐踪迹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福银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祭孔乐舞是迄今为止中国仅存的雅乐,是中国历代王朝祭祀孔夫子的乐舞。而《韶乐》又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所尊崇的雅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两者都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其文雅的曲调、古朴的舞步,展示了古代雅乐的... 祭孔乐舞是迄今为止中国仅存的雅乐,是中国历代王朝祭祀孔夫子的乐舞。而《韶乐》又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所尊崇的雅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两者都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其文雅的曲调、古朴的舞步,展示了古代雅乐的艺术特色。因此,现存的祭孔乐舞就成了我们寻找古《韶乐》历史面貌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实物资料。而通过研究发现,两者之间不仅有所关联而且渊源久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孔乐舞 韶乐 传承
原文传递
从《武》、《三象》至《大武》看周公制礼作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国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6-91,共6页
中国文化被称为礼乐文化,礼乐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而周公的制礼作乐在这一文化的形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公制礼作乐有其历史的继承。通过考察、梳理《象》、《三象》、《勺》、《武》、《大武》之名实及相互关系,可以... 中国文化被称为礼乐文化,礼乐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而周公的制礼作乐在这一文化的形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公制礼作乐有其历史的继承。通过考察、梳理《象》、《三象》、《勺》、《武》、《大武》之名实及相互关系,可以消除文献有关周乐称名不一给后人所造成的困惑;并且由此也可揭示从《武》、《三象》到《大武》的演变线索以及由这一演变所反映的周公制礼作乐的精神和周代礼乐制度性质的新变。周公告祭武王之乐歌《时迈》之于《大武》乐的创制,乃至有周一代的礼乐制度、文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周代礼乐制度的确立也是周公人格的确立;儒家文化能开导出"天下为公"、"大公无私"的意义向度,源于周公以其整个人格为后世的儒家文化作了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三象》《勺》 制礼作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