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介甫传记艺术的时间维度透视——以英文原作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简功友 肖远东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4-59,共6页
金介甫在学界有"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的美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英文著作《沈从文传》的成功和影响力。《沈从文传》是一部既给人史实感,又具备可读性的文学大师的传记。金介甫在该部传记中,巧妙地运用了对叙事时间的... 金介甫在学界有"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的美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英文著作《沈从文传》的成功和影响力。《沈从文传》是一部既给人史实感,又具备可读性的文学大师的传记。金介甫在该部传记中,巧妙地运用了对叙事时间的调控艺术从而保障了整个作品的真实性和文学性。金介甫的叙事时间调控艺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交代传主的生平故事时采用自然叙事时间和时间凸显的手法;其次,为凸显沈从文的文学成就和彰显沈从文作品的艺术价值,采用了转换时距的办法;最后,为了突出沈从文地方作家文学大师的形象,采用叙事频率变更的手法,从而确保对传主生平事实的合理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介甫 《沈从文传》 叙事时间
下载PDF
Miao Folk Music and the Marginal Modernism of Shen Congwen
2
作者 Qianwei He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0年第4期46-64,共19页
Shen Congwen(1902-1988)was a high-profile modern Chinese writer,and one of the most discussed Chinese writers within and outside China.For his whole life,he considered himself a“countryman”,different from his contem... Shen Congwen(1902-1988)was a high-profile modern Chinese writer,and one of the most discussed Chinese writers within and outside China.For his whole life,he considered himself a“countryman”,different from his contemporary writers,and he employed his regional background to his advantage.His attention on the Miao ethnic culture in his home region,West Hunan Province,was constant.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while the cities of China started to move towards modernity,the Miao people in West Hunan Province remained relatively primitive and marginalized.With his re-imagination and possible over-romanticism of the marginalized Miao culture,Shen became one of the most unique modern Chinese writers.This kind of marginalization in both folk music and literature clashed with modern China’s interest and need to revitalize its society.This paper will argue that,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analytic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ical theories,the folk music of a minority group that was incomprehensible to mainstream modern China exactly brought out the“marginally”modernist quality of Shen Congwen’s literary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n congwen MARGINALIZATION MODERNISM Miao ethnicity folk music
原文传递
A Glimpse of Music and Literature in French Symbolism Through Three Modern Chinese Writers——Shen Congwen, Xu Zhimo, and Liang Zongdai
3
作者 Qianwei He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7年第2期128-143,共16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literature is a continuous topic among poets, and a key subject for the Symbolists. From the mid-19 th century on, the French Symbolist theories on music, which largely regard music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literature is a continuous topic among poets, and a key subject for the Symbolists. From the mid-19 th century on, the French Symbolist theories on music, which largely regard music as the superior form of art, have influenced the modern ideology of both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lds. French Symbolists have even been considered the pioneers of literary Modernism. Undoubtedly, French Symbolism came into China along with other literary trends during the early 20 th century and influence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Modern Chinese writers, in turn, developed their own thinking on music and literature, a thinking which reflected its French roots. Therefore, an examination of their ideas can offer a viewpoint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diverse routes of the importation of ideas into China. This article will read into the words of three distinctive modern Chinese writers, to have a glimpse of how they view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ideas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French Symbo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IC FRENCH SYMBOLISM shen congwen Xu Zhimo Liang Zongdai
原文传递
情与中国性:沈从文对《野叟曝言》苗地建构的承续与改写
4
作者 苏文健 陈泽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5,共13页
西南苗地的情爱故事是贯穿沈从文小说的重要主题,其笔下故事的发生地“湘西”也因此世界闻名。沈从文对苗地湘西的文学建构如何受到前现代文学文本的影响,却是一个常被忽略的问题。沈从文小说的苗地建构,与《野叟曝言》中言说苗地的话... 西南苗地的情爱故事是贯穿沈从文小说的重要主题,其笔下故事的发生地“湘西”也因此世界闻名。沈从文对苗地湘西的文学建构如何受到前现代文学文本的影响,却是一个常被忽略的问题。沈从文小说的苗地建构,与《野叟曝言》中言说苗地的话语书写之间有着重要的承续关系:一是共享明清时期的“苗地知识系统”,二是均围绕“情”和“中国性”的话语从本地人的视角对苗地展开文学空间的审美建构。具体言之,以《边城》为例,在半殖民地中国的新情势下,沈从文经由书写苗地之“情”,重新定义了“何为中国”,从而将传统文学遗产创造性地转化为对帝国主义的批判和对另类现代性的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性 《野叟曝言》 沈从文 苗地建构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生态审美建构
5
作者 任秀霞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沈从文小说以独特的原生态美学著称。生态文明建设重新定位了沈从文小说的生态审美意义。当前对生态审美建构的理论支撑不足,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沈从文小说的生态审美建构则从根源上展现了生态审美元素和表达内涵及美学价值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生态审美文学 意蕴美
下载PDF
“抗战意志论”与战时写作的文本裂隙——以沈从文《战国策》派时期的写作为中心
6
作者 许亚龙 陈思广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6,220,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围绕抗战建国的时代召唤,沈从文生成了一种隐性的“抗战意志论”思想观念。“抗战意志论”有两个层面:国家意志和生命意志。国家意志的观念对应《战国策》派“大政治”主张下“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抗战现实;生命意志的... 全面抗战时期,围绕抗战建国的时代召唤,沈从文生成了一种隐性的“抗战意志论”思想观念。“抗战意志论”有两个层面:国家意志和生命意志。国家意志的观念对应《战国策》派“大政治”主张下“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抗战现实;生命意志的观念接续沈从文对生命存在本体的抒情化思考。“抗战意志论”是一种将民族国家存亡和个人生命重造二者结合,用来指导文学写作,表现理想人生的“有情”的观念创造。“抗战意志论”作为抗战建国的观念自有其历史与现实合理性,但与沈从文的创作个性不相符合,表之于小说写作中出现人物、叙事节奏、叙述重心等方面的裂隙或者矛盾,体现出别样的艺术审美特质。“抗战意志论”折射出沈从文观念写作与个性写作的龃龉,也必然导致其以寓言体、主观抒情和传奇故事等方式复归“抽象的抒情”的个性创作并修正战时文学路径,继续书写其对生命、理想、人性等抽象对象的表达。也因此,在战时文学写作版图中,沈从文逐渐成为一位不合时宜的被划为“与抗战无关”的孤独的思索者。其实,历史并非这么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战国策》派 “抗战意志论” 战时写作 文学路径
下载PDF
大学语文文章精读的教学实践——以小说《萧萧》为例
7
作者 白艳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大学语文课应着力培育、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选取文学名篇教学,导引学生精读、细读文本,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这里以沈从文短篇小说《萧萧》为例,引导学生通过缓慢而精细的阅读,由表及里一步步深入到文本内部,把握这个童养... 大学语文课应着力培育、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选取文学名篇教学,导引学生精读、细读文本,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这里以沈从文短篇小说《萧萧》为例,引导学生通过缓慢而精细的阅读,由表及里一步步深入到文本内部,把握这个童养媳题材作品的独特性以及主题的复杂性,深刻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对自然人性与温暖人情的赞美及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阅读能力 沈从文 《萧萧》 自然人性
下载PDF
对抒情的皈依与叛离——沈从文与胡兰成比较
8
作者 陈丹瑜 袁勇麟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王德威总结陈世骧等人的抒情论述,将抒情视作一种贯通古今的史观,并分析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其中沈从文和胡兰成是王德威论述中选取的个案,是抒情的皈依与叛离两种典型的写照。二人创作中有相似的情感载体,皆有对古典文明的继... 王德威总结陈世骧等人的抒情论述,将抒情视作一种贯通古今的史观,并分析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其中沈从文和胡兰成是王德威论述中选取的个案,是抒情的皈依与叛离两种典型的写照。二人创作中有相似的情感载体,皆有对古典文明的继承,且都在革命的时代选择了用抒情标记心声,但是出于不同的立场与目的。通过对话比较,可以管窥抒情的历史作用,探索抒情的底色,理清诗与史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 王德威 沈从文 胡兰成
下载PDF
沈从文创作的佛教意识
9
作者 张永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8,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佛教意识是颇为独特的。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推进,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也表现得愈加自觉。在早期(1924—1933)创作中,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主要集中在运用佛经表达对于“文学”的见解,以及把宗教信仰对象化为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佛教意识是颇为独特的。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推进,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也表现得愈加自觉。在早期(1924—1933)创作中,沈从文的佛教意识主要集中在运用佛经表达对于“文学”的见解,以及把宗教信仰对象化为文学创作的信念。沈从文中期创作(1933—1937)的佛教意识则表现在自觉借鉴佛经探索现代小说创作的题材空间、叙事技巧以及试验文字的“抒情”与“韧性”。其后期创作(1937—1949)的佛教意识更为沉潜,表现在运用佛教思维方式构建诗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佛教意识 创作 诗学体系
下载PDF
沈从文的“现代性”与“反现代性”
10
作者 马慧娜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明确其思想与创作的“现代性”或“反现代性”却是沈从文研究的一大难题。从时间的角度以及沈从文的风景描写与“风景中的人”三个方面来看,沈从文具有“现代性”与“反现代性”并行的独特魅力...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明确其思想与创作的“现代性”或“反现代性”却是沈从文研究的一大难题。从时间的角度以及沈从文的风景描写与“风景中的人”三个方面来看,沈从文具有“现代性”与“反现代性”并行的独特魅力。“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矛盾两极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形成了极强的艺术与思想张力,这种张力来自于艺术领域的不二法则——真实,也造就了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和耀眼。童庆炳先生倡导的“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切实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现代性 反现代性 亦此亦彼
下载PDF
恋爱的危机及其克服——论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恋爱书写
11
作者 刘世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4-101,共8页
恋爱话题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他笔下那些“怯汉子”无一不是恋爱中的失败者,恋爱的危机使他们时刻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即便如此,这些男性人物在面对女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产生神经质式的心理波动,这反过来又加... 恋爱话题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他笔下那些“怯汉子”无一不是恋爱中的失败者,恋爱的危机使他们时刻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即便如此,这些男性人物在面对女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产生神经质式的心理波动,这反过来又加重了主人公的自卑,从而将恋爱的失败感扩大。但随着作者生活阅历的增加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此类描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即主人公逐渐寻找到了克服恋爱危机的方式。对这一转变进行系统考察,对于解读沈从文早期小说而言,不失为一个别样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早期小说 恋爱危机 恋爱书写 女性美
下载PDF
沈从文文学生活的两次转换
12
作者 王欣莹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从湘西走向都市,从都市回望湘西,以及30年代的两次返乡既构成沈从文人生历程上的两次转折,也是他文学生涯上的重大转换--湘西世界与都市世界的对立互参格局、对湘西现实问题的凝眸及以文字改造社会的思考者姿态。对于湘西人生形式与现... 从湘西走向都市,从都市回望湘西,以及30年代的两次返乡既构成沈从文人生历程上的两次转折,也是他文学生涯上的重大转换--湘西世界与都市世界的对立互参格局、对湘西现实问题的凝眸及以文字改造社会的思考者姿态。对于湘西人生形式与现实问题的关注是贯穿沈从文作品的情感脉络,沈从文一直以湘西地域为着眼点,这既是对自身文化定位的确认,也是思考整个中华民族现代化问题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世界 都市世界 转换 价值追求
下载PDF
由沈从文“寄食者”群体生存状态看其文学创作的生命观
13
作者 何欢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沈从文的作品常常竭尽全力掩饰自己的主观意识,同时又在不经意间将对每个人物的偏好、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这种既想要赞颂湘西人物的真切、自然,又对这些人物的苦难有着难以言表的悲痛和怜悯的矛盾,恰好体现了其文学创作中的生命观... 沈从文的作品常常竭尽全力掩饰自己的主观意识,同时又在不经意间将对每个人物的偏好、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这种既想要赞颂湘西人物的真切、自然,又对这些人物的苦难有着难以言表的悲痛和怜悯的矛盾,恰好体现了其文学创作中的生命观。“寄食者”群体在沈从文笔下占比较大,且具有身份上的独特性,文章从“寄食者”这一独特群体的生存状态来看其文学创作的生命观,为沈从文作品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寄食者 生命观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助益青年入文坛——兼考现代作家沈从文编辑之路
14
作者 蒋士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沈从文既是知名的现代作家,亦是出色的报刊编辑,其一生参与编辑的正式刊物计20种,且多为主编。考察沈从文的编辑活动史,尤其是他任主编期间所刊发文章的核心作家群体,可以发现,他对初涉文坛的青年作家(尤其是来自大学校园的文学新秀)情... 沈从文既是知名的现代作家,亦是出色的报刊编辑,其一生参与编辑的正式刊物计20种,且多为主编。考察沈从文的编辑活动史,尤其是他任主编期间所刊发文章的核心作家群体,可以发现,他对初涉文坛的青年作家(尤其是来自大学校园的文学新秀)情有独钟、青眼相加。沈从文如此大力培养提携青年作家,与他的文学理想与美学追求密不可分,背后饱含着他深刻的“五四情结”和文学革命思想,寄托了他重造文学经典与民族品格,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报刊编辑 青年作家 文学理想
下载PDF
论20世纪20年代歌谣的民间表达与方言新诗的生成
15
作者 唐诗诗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国语运动对“国语文学”概念的建设中,民间文艺成为被发现的资源从而进入概念的核心位置。从刘半农、沈从文等人自觉的歌谣收集到方言诗歌的创作来看,歌谣运动对民间童谣、山歌、唱本的收集影响到了新文学家诗歌语言及诗体的试验。从江... 国语运动对“国语文学”概念的建设中,民间文艺成为被发现的资源从而进入概念的核心位置。从刘半农、沈从文等人自觉的歌谣收集到方言诗歌的创作来看,歌谣运动对民间童谣、山歌、唱本的收集影响到了新文学家诗歌语言及诗体的试验。从江阴民歌与婉转细腻的吴语诗、北京童谣与爽朗粗疏的京话诗、凤凰山歌与蛮野活泼的镇筸土话诗的关联看,方言及作为口语韵文的歌谣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新诗的语言、结构及风格。作为诗人诗体及语言试验的成果,“说话”的诗在新诗史上数量虽不多,但对初期诗苑“百花齐放”的丰富及“言文一致”可能性的探索而言无疑意义重大。这个一直为文学史家忽略的事实只有在“国语”建设及语言发展的聚焦下才能被打捞、发现并细致地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运动 方言诗 刘半农 沈从文
下载PDF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叙事空白
16
作者 代苗雪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在叙事文本中,“空白”指的是文本中没有呈现的、或是没有完全呈现的内容。作者在叙事文本设置某些“空白”,增添了作品的含蓄与韵味,召唤读者参与其中,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边城》存在多处叙事空白,而这些“空白... 在叙事文本中,“空白”指的是文本中没有呈现的、或是没有完全呈现的内容。作者在叙事文本设置某些“空白”,增添了作品的含蓄与韵味,召唤读者参与其中,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边城》存在多处叙事空白,而这些“空白”不但没有降低小说的艺术性与信息量,反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本的内容趋于多元化,实现了叙事文本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沈从文小说 叙事空白
下载PDF
沈从文与韩少功的“寻根之思”比较研究
17
作者 王蕾 《特立研究》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沈从文与韩少功作为两个不同时代文学“寻根”的典型代表,都在“寻根之思”的指引之下,将目标锁定在乡土之中。沈从文从乡村走向都市,在从乡村到现代都市的巨大生活反差中,表达对上层社会腐朽荒淫生活的深恶痛绝,由此引发在湘西“伊甸... 沈从文与韩少功作为两个不同时代文学“寻根”的典型代表,都在“寻根之思”的指引之下,将目标锁定在乡土之中。沈从文从乡村走向都市,在从乡村到现代都市的巨大生活反差中,表达对上层社会腐朽荒淫生活的深恶痛绝,由此引发在湘西“伊甸园”中找寻精神的安慰。韩少功受外来文化冲击,从都市返回乡村,在寻根之旅中,不同于沈从文构建正面理想人物,而是侧重于从民族文化的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挖掘“劣根性”去揭示人性的丑陋,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理想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韩少功 寻根文学
下载PDF
沈从文与“五四”新文化精神
18
作者 罗义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0-74,79,116,共7页
作为镜像的“五四”新文化对沈从文的理想生命形态与人格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从文的新文化观是一种动态发展观,其依据则是从“五四”时期科学理性精神与现代病理意识所衍生出来的“健康”意识。“健康的文学”观念是对“五四”时... 作为镜像的“五四”新文化对沈从文的理想生命形态与人格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从文的新文化观是一种动态发展观,其依据则是从“五四”时期科学理性精神与现代病理意识所衍生出来的“健康”意识。“健康的文学”观念是对“五四”时期“人的文学”观念的继承与发挥。从“健康”出发,他提出了“工具重造”与“国家重造”的观念。他始终把改造国民性、重造民族国家的重任系于文学一端,这既彰显了其纯粹不凡之处,又体现了其思想的局限性。沈从文及其创作是“五四”新文化的产儿,它们本身又构成了新文化“历史建构”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五四”新文化 健康 历史建构
下载PDF
牧歌与挽歌的变奏——《边城》悲剧结局再探
19
作者 戴嘉树 张一曼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8-54,共7页
沈从文的《边城》以独特的审美视域和抒情笔调,展现了清新幽美的自然环境,和谐淳朴的乡土生活,善良美好的人情人性。这一牧歌式的文体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边城》结局突然脱离了牧歌的主旋律,急转直下奏出“... 沈从文的《边城》以独特的审美视域和抒情笔调,展现了清新幽美的自然环境,和谐淳朴的乡土生活,善良美好的人情人性。这一牧歌式的文体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边城》结局突然脱离了牧歌的主旋律,急转直下奏出“死亡”气息浓厚的挽歌,落差形成了强烈的叙事张力,造成审美的陌生化效果。悲剧结局的原因既有乡村女性难以摆脱的宿命阴影,也折射出沈从文复杂矛盾的女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牧歌 挽歌 悲剧 宿命 女性观
下载PDF
生命美的温情呼唤——沈从文、迟子建写作立场比较研究
20
作者 李甜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7期99-102,共4页
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沈从文、迟子建不约而同地选择拨开纷繁复杂的迷雾从而直指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深层次进行追问和探索。童心与死亡是两位作家都颇为关注的话题,但沈从文侧重于利用儿童视角“拉开距离”以凝视社会历史的变迁,迟子建则... 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沈从文、迟子建不约而同地选择拨开纷繁复杂的迷雾从而直指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深层次进行追问和探索。童心与死亡是两位作家都颇为关注的话题,但沈从文侧重于利用儿童视角“拉开距离”以凝视社会历史的变迁,迟子建则更多为呈现温情力量而形成一种理想式的建构;同受道家思想影响,沈从文坚持顺应“大化”并通过升华爱以达到对死亡的超越,迟子建则认为有一种超越生死世界的精神存在。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的各不相同,沈从文的书写呈现出对现实的逃离和对乡土文明的深沉呼唤,而迟子建则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地书写人性与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迟子建 儿童视角 死亡 个人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