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从文小说中的性爱思想谱系及其文化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文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5-148,共4页
沈从文小说的性爱书写主要源于地方风俗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沈从文把充满激情的性爱当作"爱与美的新的宗教",以两性之间自然的性爱和情欲来高扬不受现代文明约束的野性,其中饱含着对生命力的赞美,以期通过对野性文化... 沈从文小说的性爱书写主要源于地方风俗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沈从文把充满激情的性爱当作"爱与美的新的宗教",以两性之间自然的性爱和情欲来高扬不受现代文明约束的野性,其中饱含着对生命力的赞美,以期通过对野性文化的呼唤,唤起有血性的民族精神。通过性爱形式发掘民族古老文明的根源以重建民族文化,成为沈从文的文化重建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性爱书写 本土资源 文化价值
下载PDF
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23-125,共3页
沈石溪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亲身经历,合理大胆地运用想象、联想进行创作,其作品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加之独特的叙述视角、圆形动物形象的塑造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因而其作品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
关键词 沈石溪动物小说 神奇的想象 独特的视角 圆型的形象
下载PDF
论沈从文弃文转行的内因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永泽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23-27,共5页
1949年后,"文学家"沈从文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放弃了文学创作而转行进入历史文物研究领域,沉潜到历史深处。其弃文转行的内因首先是他对自己坚守了十余年的民间写作立场进行了质疑与反思,使《长河》以后的文学创作陷入困境。... 1949年后,"文学家"沈从文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放弃了文学创作而转行进入历史文物研究领域,沉潜到历史深处。其弃文转行的内因首先是他对自己坚守了十余年的民间写作立场进行了质疑与反思,使《长河》以后的文学创作陷入困境。其次是随着1949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动,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变得不合时宜而遭遇挫折,最终使他不得不弃文转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研究 弃文转行 内因 写作立场 文学理想
下载PDF
神性氤氲的生命形态——沈从文小说生命主题研究
4
作者 徐萍 张瑞英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79,共6页
湘西封闭、偏僻的地理环境,使得先楚文化传统中的"信巫鬼,重淫祀"的风习得以保留,民众普遍具有泛神观念,认为天与地之间、神鬼与人之间、山川与人之间,乃至禽兽与人之间都有某种奇特的联系。人作为自然之子,没有也不需要个人... 湘西封闭、偏僻的地理环境,使得先楚文化传统中的"信巫鬼,重淫祀"的风习得以保留,民众普遍具有泛神观念,认为天与地之间、神鬼与人之间、山川与人之间,乃至禽兽与人之间都有某种奇特的联系。人作为自然之子,没有也不需要个人的意志,一切顺从自然,把关乎人事的一切委诸神灵。缘于这种生存观念,他们在面对无常的世事时,总能泰然以处,如同接受生命、接受快乐和健康一样,接受灾难和痛苦,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命运归属感。沈从文小说对这种神性氤氲的生命形态予以了关注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楚文化 神性 沈从文小说 生命形态
下载PDF
试析沈石溪笔下狼形象的母爱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亮静 《龙岩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58-59,67,共3页
沈石溪,一个倍受欢迎的动物小说作家,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狼形象,他极力赞誉狼的重要本性之一——母爱,以狼母爱之伟大照出如今社会中人类某些人性的沉沦,是希望对人类有某些启示意义。
关键词 动物小说 狼形象 母爱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中的山洞意象解读
6
作者 邱苑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22,共7页
山洞是沈文小说创作中反复出现的自然象征。山洞代表"过去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山洞是死亡之地,亦是再生之地。作家对山洞死亡约会的"反复叙写",凸显了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及其关系,也体现了沈从文的现代性。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山洞意象
下载PDF
论沈从文小说的原始主义审美理想
7
作者 韩婷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5-36,共2页
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原始批判现代文明。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坛,沈从文笔下湘西题材的作品以人性为尺度,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高度审美理想化的世界。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原始主义 审美理想
下载PDF
现代性的后果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救赎功能
8
作者 余新明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64-67,共4页
“现代性”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步、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如吉登斯所说的“断裂”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文明的代价”。韦伯则认为现代艺术(包括文学)具有对这种后果进行“救赎”的功能。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正是通过... “现代性”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步、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如吉登斯所说的“断裂”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文明的代价”。韦伯则认为现代艺术(包括文学)具有对这种后果进行“救赎”的功能。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正是通过对湘西世界美好人性和健康自然的生命的揭示,来达到对他的都市小说中暴露出来的现代文明病进行“救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的后果 沈从文 “湘西小说” 救赎功能 中国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天人合一”观解读
9
作者 张武坤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9期97-99,共3页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经典哲学命题。沈从文小说中包蕴的"天人合一"思想无处不在,它首先表现在生命意识上的天命观;其次表现为人性的舒展和解放;还透过包容于"天"之中的水意象来预示人事...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经典哲学命题。沈从文小说中包蕴的"天人合一"思想无处不在,它首先表现在生命意识上的天命观;其次表现为人性的舒展和解放;还透过包容于"天"之中的水意象来预示人事的变化。解读沈从文的小说,挖掘其作品所包蕴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观照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天人合一 天命观 人性 水意象 生存状态
下载PDF
“文化冲击”与都市批判——论沈从文小说的都市叙事
10
作者 谢晓霞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6-139,共4页
都市叙事提供了一个分析和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的切入点。沈从文的都市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家所经历的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击"及其体验。这种"文化冲击"以城乡文化冲击和苗汉文化冲击的方式体现出来。城乡文... 都市叙事提供了一个分析和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的切入点。沈从文的都市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家所经历的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击"及其体验。这种"文化冲击"以城乡文化冲击和苗汉文化冲击的方式体现出来。城乡文化冲击使沈从文的都市叙事以都市批判的方式展开,苗汉文化冲击则使他选择了人性视角来进行他的都市批判。沈从文的都市和乡土,都只是一种想像的存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都市叙事 “文化冲击” 都市批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