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渝舞、十部乐与蒙古乐曲——民族、民间、地方乐舞进入国乐殿堂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4,共7页
民族、民间、地方乐舞进入国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发展的重要途径。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与清代的《蒙古乐曲》颇具典型意义。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以至于清朝包括《蒙古乐曲》在内的诸番乐舞,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民族、民间、地方乐舞进入国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发展的重要途径。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与清代的《蒙古乐曲》颇具典型意义。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以至于清朝包括《蒙古乐曲》在内的诸番乐舞,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从民族、民间、地方,以至域外音乐中吸取新的营养,丰富发展,奠了定中国多民族、多风格的音乐歌舞文化基础。百乐会同熔炼,汇成中华民族音乐歌舞的海洋,在调和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精神,增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方面起了有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渝舞 十部乐 蒙古乐曲 融合
下载PDF
两汉诏令引《诗》体式考 被引量:4
2
作者 曹胜高 李申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7期76-81,共6页
诏令,作为帝王命令文本体现,字斟句酌,具有明确的规范性。两汉诏令中引《诗》,主要采用三种体式:"《诗》曰"引《诗》证事,以诗句作为结论;"《诗》云"常以论点的形式补充论证;而"《诗》不云乎"则以反问方... 诏令,作为帝王命令文本体现,字斟句酌,具有明确的规范性。两汉诏令中引《诗》,主要采用三种体式:"《诗》曰"引《诗》证事,以诗句作为结论;"《诗》云"常以论点的形式补充论证;而"《诗》不云乎"则以反问方式,作为论证的理据,用于解释某些不合常理的事情。能够验证上述论述的是,同一诗句在不同的体式下,其所表达的含义,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诏令用辞 《诗》曰 《诗》云 《诗》不云乎
下载PDF
“思不出位”观念与宋代士大夫议政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晔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7-154,共8页
士大夫议政成为风气,是宋代政治的显著特征之一。但根据传统的"思不出位"政治道德观念,宋代士大夫议政这种行为的正当性基础并不稳固。针对越职而言、出位而思的行为,宋人态度因时、因事、因人不尽相同,且经历了挑战、调整、... 士大夫议政成为风气,是宋代政治的显著特征之一。但根据传统的"思不出位"政治道德观念,宋代士大夫议政这种行为的正当性基础并不稳固。针对越职而言、出位而思的行为,宋人态度因时、因事、因人不尽相同,且经历了挑战、调整、重释。尽管越职而言始终被严格限制,但在道德激励、舆论同情、甚至君主包容下时有发生,而且制度中也保留了一定可以畅所欲言的空间。至于出位而思,宋代士大夫通过学理上对"位"的再阐发,创造新的政治实践伦理,使士大夫议政的正当性在相当程度上得到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政治伦理 士大夫 议政 思不出位 越职言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