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流、派别、正变:《杜诗镜铨》对“杜甫诗学”的建构
1
作者 刘重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4,I0005,共9页
“杜甫诗学”是郭绍虞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文学史和批评史两方面的含义。在古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清代学者杨伦所著《杜诗镜铨》一书最能体现“杜甫诗学”思想。《杜诗镜铨》从文学史出发,通过对历代诗歌文本句法、章法、用典以及诗... “杜甫诗学”是郭绍虞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文学史和批评史两方面的含义。在古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清代学者杨伦所著《杜诗镜铨》一书最能体现“杜甫诗学”思想。《杜诗镜铨》从文学史出发,通过对历代诗歌文本句法、章法、用典以及诗体风格的具体分析,细致地梳理出杜诗的“源流所出”和“派别所开”,全面彰显了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地位。从批评史出发,以传统诗论中的“正变”思想作为批评视角,以“变化而不失其正”的杜诗作为评判尺度,通过诠释“别裁伪体”和“清词丽句”,探索出以杜诗为核心的古代诗学史“正”与“变”的发展规律。研究“杜甫诗学”不仅可以进一步认清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意义,对于当前构建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伦 《杜诗镜铨》 杜甫诗学 源流 派别 正变
下载PDF
论“六经中风”的证治特点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烨文 许琳 龚一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究六经中风的证治特点,厘清六经中风理法方药特点,并补充相应的治疗方药。[方法]以张仲景著作为基础,搜集六经中风的条文,并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六经中风的证候,以此阐明病机,补充主治方剂。[结果]风邪具有阳热属性,三阳中风... [目的]探究六经中风的证治特点,厘清六经中风理法方药特点,并补充相应的治疗方药。[方法]以张仲景著作为基础,搜集六经中风的条文,并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六经中风的证候,以此阐明病机,补充主治方剂。[结果]风邪具有阳热属性,三阳中风易治,三阴中风有必要待其阳气来复,治疗六经中风的方药选择需要兼顾辛凉清热之法,具体可以参考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的诸辛凉方。太阳中风主治方为桂枝汤,阳明中风主治方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少阳中风的主治方为小柴胡汤,太阴中风的主治方为桂枝人参汤,少阴中风主治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中风主治方为麻黄升麻汤。[结论]厘清六经中风证候和病机特点,补充相应方药,有助于加强对风邪属性和六经中风证治的认识。其中,治疗三阳中风的经方与后世温病学家的辛凉解表方的比较研究,是探讨寒温统一的切入点,为探讨寒温统一提供了初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中风 张仲景 伤寒论 辨证论治 叶天士 吴鞠通
下载PDF
借鉴中求超越:在唐宋诗之外求出路——元好问关于诗歌发展之路的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查洪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5,共7页
金元之际的诗学大家元好问,生当唐宋之后,探索诗歌继续发展之路,力图借鉴唐宋,折中唐宋,超越唐宋,创造沿自唐宋而不同于唐宋的具有新的时代风貌和美学特色的诗风,在唐宋诗之外,开辟诗歌发展的新路。要认识元好问这一诗学思想,需要清理... 金元之际的诗学大家元好问,生当唐宋之后,探索诗歌继续发展之路,力图借鉴唐宋,折中唐宋,超越唐宋,创造沿自唐宋而不同于唐宋的具有新的时代风貌和美学特色的诗风,在唐宋诗之外,开辟诗歌发展的新路。要认识元好问这一诗学思想,需要清理和辨明一些问题,如:《论诗三十首》不代表元好问的诗学思想;元好问论诗宗旨之"诚",其概念源于理学,归趣宋学;元好问论诗所谓的"以唐人为指归",反映的却是宋诗精神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金元诗学 《论诗三十首》 以唐人为指归
下载PDF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论吴闿生《诗义会通》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务正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13,共8页
吴闿生《诗义会通》完成于1927年。他肯定《诗序》中所谓的“古序”,而批判“续序”,以此反驳其时学界“废序”的呼声。吴氏以文义裁《诗》,针对顾颉刚等人重情理而反微言的言论,努力抉发其中的“微文”,尤推崇言外之意。他将桐城派文... 吴闿生《诗义会通》完成于1927年。他肯定《诗序》中所谓的“古序”,而批判“续序”,以此反驳其时学界“废序”的呼声。吴氏以文义裁《诗》,针对顾颉刚等人重情理而反微言的言论,努力抉发其中的“微文”,尤推崇言外之意。他将桐城派文法运用于《诗》的分析中,并对能形成阳刚阴柔融合的文法颇为用心。在《诗经》的“经”字招牌被打破的年代,吴氏从文学层面研究《诗》,极为关注《诗》在古文史、赋史上的地位,赋予《诗》以新的价值。《诗义会通》是一部学术观点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吴闿生 《诗义会通》 诗序 文法
下载PDF
《夏史三论》与古史辨派的治学取向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京华 《殷都学刊》 2006年第2期37-42,共6页
本文重点分析顾颉刚、童书业发表于1936年的合著《夏史三论》,借以说明古史辨派学者的研究方法和学术取向,逐次引述文中的明显错误18处,说明此文的结论和推理基本上是不能成立的。
关键词 《夏史三论》 顾颉刚 童书业 古史辨派
下载PDF
试评姚际恒《诗经通论》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星星 《贵州文史丛刊》 2007年第3期11-14,共4页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是清初疑古派《诗经》学的代表著作,姚氏以文学的眼光涵泳《诗》篇,用疑古的态度寻绎《诗》旨,在清代《诗经》学上独树一帜,对崔述、方玉润等学者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该书也有一些弱点和不足,需要辩证地分析。
关键词 姚际恒 《诗经通论》 文学 疑古
下载PDF
贾开宗、宋荦《诗正》之“诗论”考论
7
作者 孙敏强 吴慧慧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6,共6页
清初著名诗人贾开宗、宋荦,曾经合辑过一种重要的清初诗歌总集《诗正》,现今很可能已经失传。现根据有关资料,对《诗正》一书的性质、编者、成书时间等作出推测,同时为之辑得一组佚文《诗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两人的诗学思想,为... 清初著名诗人贾开宗、宋荦,曾经合辑过一种重要的清初诗歌总集《诗正》,现今很可能已经失传。现根据有关资料,对《诗正》一书的性质、编者、成书时间等作出推测,同时为之辑得一组佚文《诗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两人的诗学思想,为清初诗歌总集与诗歌理论的研究提供更加翔实、丰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开宗 宋荦 《诗正》 《诗论》 诗学思想
下载PDF
“友道”的精神呈现——孟子“知人论世”说的新探讨
8
作者 赵新 梁卫华 《殷都学刊》 2009年第4期45-52,共8页
孟子"知人论世"说蕴含着深广的文化元素和思想底蕴,充分彰显了先秦文化中的"友道"精神。通过对孟子"知人论世"的论析,可以看出孟子处理诗学问题的具体理论和操作方法既沿袭了先秦文化系统内部的历史性与... 孟子"知人论世"说蕴含着深广的文化元素和思想底蕴,充分彰显了先秦文化中的"友道"精神。通过对孟子"知人论世"的论析,可以看出孟子处理诗学问题的具体理论和操作方法既沿袭了先秦文化系统内部的历史性与脉络性,又与个人的学术理念,特别是与其"性善说"密切相关,从而呈现出独特而鲜明的问题域和独创性。这也说明今人以纯文学化的"诗学"观念去解读"经学化"的诗学关键词,往往淡忘或遮蔽了这些诗学观念里面所蕴涵的丰厚的思想资源,故此应该将两大阐释进路(纯诗学进路、经学化进路)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这将是一种既富于历史厚重感又极具现代性色泽的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诗学 “友道”精神 知人论世
下载PDF
方回的诗统论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成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方回建构了以一祖三宗为主干、上溯《诗经》风雅传统并与汉魏晋南北朝相接的诗统论,并从其所建构的道统论中汲取了建构诗统论的方法。它的哲学基础是文以载道,特点是融创作论、批评论与作家论于一体,注重文学史内部发展的规律,诗学批评... 方回建构了以一祖三宗为主干、上溯《诗经》风雅传统并与汉魏晋南北朝相接的诗统论,并从其所建构的道统论中汲取了建构诗统论的方法。它的哲学基础是文以载道,特点是融创作论、批评论与作家论于一体,注重文学史内部发展的规律,诗学批评的标准是诗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回 诗统论 传承史
下载PDF
论明中叶史学风气的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钱茂伟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5,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李梦阳、陆深、瞿景淳、梁梦龙、卜大有的研究 ,对明中叶史学风气转变的背景、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 ,当时史学风气的转变与文学上的复古运动具有一定联系 ,而陆深等人的《史通》研究 ,促进了史家对史学理论的关注和史学... 本文通过对李梦阳、陆深、瞿景淳、梁梦龙、卜大有的研究 ,对明中叶史学风气转变的背景、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 ,当时史学风气的转变与文学上的复古运动具有一定联系 ,而陆深等人的《史通》研究 ,促进了史家对史学理论的关注和史学批评的展开。梁梦龙等人对史学要义的思考 ,也推动了史学理论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会要》 《古今史学得失论》 《史要编》 《史学要义》
下载PDF
陆时雍诗学理论研究成果及未来走向
11
作者 姜雪丽 杨晖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1-58,共8页
陆时雍是中国诗学史上最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著作《诗镜总论》集中体现了他的诗学理论体系。陆时雍诗学思想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明季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陆时雍诗学一直处于鲜有人问津的状态中;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他的诗学逐... 陆时雍是中国诗学史上最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著作《诗镜总论》集中体现了他的诗学理论体系。陆时雍诗学思想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明季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陆时雍诗学一直处于鲜有人问津的状态中;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他的诗学逐渐开始被学术界关注和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神韵"范畴的片面性和其诗学思想缺乏辩证性的批评方面;新世纪以来,陆时雍的诗学研究呈现出视角多样、切点细小化的倾向。三个研究阶段呈现了陆时雍诗学思想被学术界接受的过程,而如何进一步探寻他诗学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已成为当下陆时雍诗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时雍 诗学 诗镜总论 研究成果 未来走向
下载PDF
Re-Contextualizing Lu Xun's Early Thought and Poetics in the Journal Henan 被引量:1
12
作者 Jon Eugene von KowaUis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3期388-423,共36页
In this paper I will re-contextualize Lu Xun's early thought, as evidenced in his lengthy classical-style essays,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issues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aesthetics during an era when ... In this paper I will re-contextualize Lu Xun's early thought, as evidenced in his lengthy classical-style essays,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issues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aesthetics during an era when China was facing profound cultural changes. Part of their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way they provide us with an unabashed glimpse at what Lu Xun set out to accomplish, early on, in his new-found literary career. Although they are mainly the product of his final Lehrjahre (years of study) in Japan, the fact that he chose to include the two longest of them in the very first pages of his important 1926 anthology Fen (The grave) indicates that he considered the views expressed therein neither too immature nor too pass- to reprint at the height of his career as a creative writer. In fact, he wrote that one of his reasons for doing so was that a number of the literary figures and issues treated in these essays had, ironically, taken on an increased relevance for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The central concern of all the essays turns on questions of cultural crisis and transition. What I propose to do in this paper is to re-examine the essays within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first appeared, i.e., the expatriate Chinese journal Henan, then published in Tokyo as an unofficial organ of the anti-Manchu Tongmenghui (Revolutionary Alli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Zhou Zuoren Mara Poetry Henan (Journal) tongmenghui Lu Xun's early essays Lu Xun's poetics "Wenhua pianzhi lun "Moluo shi li shuo "Po e'sheng lu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