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大简《诗》同篇与同简之同词异字现象
1
作者 朱生玉 王相帅 《现代语文》 2024年第8期35-41,共7页
同篇文献或同一支简内同词异字的现象,在楚简中比较常见,同时,由于其所处语境范围较小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安大简《诗》中亦存在着大量同篇或同简的同词异字现象,这些异字之间多为通假、异体关系。先秦时期文字体系不规范、字词对应关... 同篇文献或同一支简内同词异字的现象,在楚简中比较常见,同时,由于其所处语境范围较小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安大简《诗》中亦存在着大量同篇或同简的同词异字现象,这些异字之间多为通假、异体关系。先秦时期文字体系不规范、字词对应关系不稳定,是造成同词异字现象的根本原因。书写也是形成同词异字现象的重要原因,包括听写或默写、避复、抄手、多次传抄等因素。对同篇或同简同词异字现象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深化对字词关系的认识,也有助于了解古书的形成与传抄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同词异字 同篇 同简
下载PDF
《诗经》“杞”释说——兼辨《名医别录》之“榉”
2
作者 张干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诗经》与植物“杞”相关的载记共有7处,同名异物的存在使得其整体类分与具体所指具有复杂性,诸家对此亦颇具分歧。综合观之,《诗经》之“杞”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四牡》《湛露》《四月》之“杞”,其为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 《诗经》与植物“杞”相关的载记共有7处,同名异物的存在使得其整体类分与具体所指具有复杂性,诸家对此亦颇具分歧。综合观之,《诗经》之“杞”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四牡》《湛露》《四月》之“杞”,其为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第二类是《将仲子》之“杞”,其指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第三类是《南山有台》《杕杜》《北山》之“杞”,其是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名医别录》之“榉”即为枫杨,《中国植物志》误将之释作榉树[Zelkova serrata(Thunb.)Maki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枸杞 旱柳 枫杨
下载PDF
释“诗可以兴”——论诗性生命的感发功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伯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9-96,共8页
“诗可以兴”是古人对于诗的功能的一种提示,它导源于上古祭祀活动中的乐舞兴情,确立于诗、乐开始分离之际。这一命题提出后,又经历了从孔子的启人思悟,经汉儒的感动天人,以至宋儒的兴起本性之善和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有关激发生命元气的... “诗可以兴”是古人对于诗的功能的一种提示,它导源于上古祭祀活动中的乐舞兴情,确立于诗、乐开始分离之际。这一命题提出后,又经历了从孔子的启人思悟,经汉儒的感动天人,以至宋儒的兴起本性之善和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有关激发生命元气的演化过程,而其要义乃在于感发生命,以实现向生命本原的回归。在“兴观群怨”诸功能中,“诗可以兴”实居于主导地位,且由此感通以造就和谐、合作的社会群体与整全、充实的人类生活,更是我们于诗歌艺术审美活动的期望所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生命 感发功能
下载PDF
《诗经》特殊韵字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钱毅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21-122,共2页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诗经》的语音状况反映了上古的语音状况。《诗经》中有许多特殊的韵字,它们的语音与后世有比较大的区别。文章主要分析上古之部、...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诗经》的语音状况反映了上古的语音状况。《诗经》中有许多特殊的韵字,它们的语音与后世有比较大的区别。文章主要分析上古之部、文部的部分韵字在《诗经》及相同、相近时代文献中的用韵状况,略与中古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特殊韵字 语音变化
下载PDF
关于叶燮《原诗》笺注的几个问题——《原诗笺注》前言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7-61,共5页
叶燮《原诗》作为古典诗学的重要文本,迄今虽已有两种评注本,但在还原其诗学语境,揭示其话语背景——大背景是明末到康熙前期的两次宋诗潮带来的唐宋之争,小背景则是吴中地区叶燮与汪琬两家讲学宗旨不同带来的诗学之争——方面,还有不... 叶燮《原诗》作为古典诗学的重要文本,迄今虽已有两种评注本,但在还原其诗学语境,揭示其话语背景——大背景是明末到康熙前期的两次宋诗潮带来的唐宋之争,小背景则是吴中地区叶燮与汪琬两家讲学宗旨不同带来的诗学之争——方面,还有不少工作可做。文章就笔者笺注所及诸问题,对《原诗》整理的要点和体例作了说明,同时对学界关于《原诗》写作过程及理论渊源的新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笺注
下载PDF
杜诗引《诗》考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慎怡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86,共6页
“引用”是我国古诗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杜诗引用《诗经》经文共约708处。本文对杜诗引《诗》所涉及的篇目、各篇引用的次数,及其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作了较全面的考察和分析。
关键词 引用 经》
下载PDF
俞玚《杜诗律》评点考论 被引量:4
7
作者 曾绍皇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1-76,共6页
上海图书馆藏《杜诗律》手抄本保存了俞玚批点杜诗的大量资料,从文学批评文献与批评理论角度剖析俞玚批点杜诗的文献价值与艺术特质。俞玚评杜律具有鲜明特色:专注于诗歌"作法"批评的价值取向、重视诗歌章法结构的艺术审视和... 上海图书馆藏《杜诗律》手抄本保存了俞玚批点杜诗的大量资料,从文学批评文献与批评理论角度剖析俞玚批点杜诗的文献价值与艺术特质。俞玚评杜律具有鲜明特色:专注于诗歌"作法"批评的价值取向、重视诗歌章法结构的艺术审视和强调知人论世的批点精神,凸显出清初杜诗学研究的冰山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场 《杜律》 评点
下载PDF
《毛诗稽古编》与清代汉学的展开 被引量:2
8
作者 于亭 于浩 《长江学术》 2016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清代康熙间学者陈启源撰《毛诗稽古编》,回归毛郑等汉人诗说,并参酌《说文》、《尔雅》等小学之书,考覈诗义,颇为精审。至乾隆间,得到吴中惠栋、钱大昕、王昶、江声等学者的传读推扬,成为其时考据学的典范之作,对于尊汉稽古、考核别白... 清代康熙间学者陈启源撰《毛诗稽古编》,回归毛郑等汉人诗说,并参酌《说文》、《尔雅》等小学之书,考覈诗义,颇为精审。至乾隆间,得到吴中惠栋、钱大昕、王昶、江声等学者的传读推扬,成为其时考据学的典范之作,对于尊汉稽古、考核别白的清代"汉学"风气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毛诗稽古编》的考据体式和传抄影响的考察,展示考据理念及其实践在清学内部展开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启源 稽古编 经学 汉学
下载PDF
“六诗”之制与“兴诗”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6,139,共6页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他文献对“六诗”各个概念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六诗”诸义项产生的先后次序,发现“六诗”之中,风、赋、比、雅、颂的使用时间均早于“兴”。“兴也”最早见于战国帛书,“六诗”的称谓也仅见之于《周礼》,故“六诗”及“兴”诗概念的产生及应用大致应在战国中晚期,而《周礼》“大师”教授“六诗”的时间也应该在此稍前的一段时间。至秦汉之际,以“兴”说诗的现象开始较为多见,成为毛诗以“兴”解诗的前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制 大师 战国中晚期
下载PDF
《全宋诗》补正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3期52-59,共8页
《全宋诗》是一部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宋诗总集,但因工程浩大,难免挂漏之失。永乐《常州府志》中所收大部分诗文便不见于其中,本文对其中数百首宋诗进行整理,对《全宋诗》进行一些补正,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宋 永乐 《常州府志》
下载PDF
《宋诗别裁集》主编张景星籍贯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2-104,共3页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攻自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别裁集》 张景星 松江府
下载PDF
古典诗歌的叙事批评论——以诗话为中心
12
作者 李孝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6-142,共7页
诗话是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的重要存在形态,以往的诗话研究,更注重与诗歌创作、鉴赏、形态等密切相关的"诗言志"、"诗缘情"理论,而忽视了与叙事相关的论述。在中国诗论中,存在着一条关于诗歌叙事的论述线索,且在相关... 诗话是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的重要存在形态,以往的诗话研究,更注重与诗歌创作、鉴赏、形态等密切相关的"诗言志"、"诗缘情"理论,而忽视了与叙事相关的论述。在中国诗论中,存在着一条关于诗歌叙事的论述线索,且在相关的诗话理论中,对诗歌之"叙""事"有比较丰富的论述。梳理研究有关的论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诗论的整体面貌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叙”“事” 叙事理论 中国叙事学
下载PDF
“诗无达诂”的批评方法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光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1-74,共4页
“诗无达诂”说虽产生于西汉,但与先秦哲学思维方式、先秦人对诗的引用解释和汉初今文经学的学术方法有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同时和诗歌之中意、象、境的复杂性分不开。从古代诗论对此问题的探讨,可见构建中国文学解释学的... “诗无达诂”说虽产生于西汉,但与先秦哲学思维方式、先秦人对诗的引用解释和汉初今文经学的学术方法有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同时和诗歌之中意、象、境的复杂性分不开。从古代诗论对此问题的探讨,可见构建中国文学解释学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无达诂 批评方法
下载PDF
《唐诗镜》作者陆时雍生卒年新考
14
作者 杨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9-71,共3页
明有二陆时雍,一为浙江桐乡陆时雍,字仲昭,一字昭仲,浙江桐乡县人,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贡生,是我国明代嘉靖时期著名的诗歌批评家。《明史》、《清史稿》均无传。一为浙江归安陆时雍,字幼淳,归安人,嘉靖进士。疑此二人事迹相混,文章拟... 明有二陆时雍,一为浙江桐乡陆时雍,字仲昭,一字昭仲,浙江桐乡县人,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贡生,是我国明代嘉靖时期著名的诗歌批评家。《明史》、《清史稿》均无传。一为浙江归安陆时雍,字幼淳,归安人,嘉靖进士。疑此二人事迹相混,文章拟对二人生平进行考证。同时笔者将对《唐诗镜》作者桐乡陆时雍的生卒年进行详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镜》作者 陆时雍 生卒年考
下载PDF
田雯《山姜诗话》稿本考论
15
作者 李清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28-33,共6页
田雯是清初山左诗学名家,所著《古欢堂集·杂著》颇负盛名。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山姜诗话》不分卷稿本一册,文本内容及条目顺序与《杂著》多有差异。通过文本校对,足可厘清二书前后手关系,明晰文本的修正过程,总结优劣得失,对进... 田雯是清初山左诗学名家,所著《古欢堂集·杂著》颇负盛名。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山姜诗话》不分卷稿本一册,文本内容及条目顺序与《杂著》多有差异。通过文本校对,足可厘清二书前后手关系,明晰文本的修正过程,总结优劣得失,对进一步深入探讨田雯的诗学宗尚颇有助益。所附《湖堤十绝》乃是原作,与刊本《古欢堂集》多有异文,足资校勘。另附早年所作《偶谈明人诗,辄得三十六韵呈季沧苇、顾贞观》,则是一篇集外诗,也具有较高的理论批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雯 《山姜话》 稿本 《古欢堂集·杂著》 文献价值
下载PDF
汉末礼乐之变与赵壹《刺世疾邪诗》探微
16
作者 贺威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66-70,共5页
赵壹《刺世疾邪诗》与《毛诗序》所言"变风变雅"相似,是东汉末年礼乐衰微背景下的变风变雅之调,因而言词激切、怨愤深广。赵壹虽未列名党锢,观其交游、性情、言行可知其人也深受当时党人以气节、清名为尚风气的影响。党人狷... 赵壹《刺世疾邪诗》与《毛诗序》所言"变风变雅"相似,是东汉末年礼乐衰微背景下的变风变雅之调,因而言词激切、怨愤深广。赵壹虽未列名党锢,观其交游、性情、言行可知其人也深受当时党人以气节、清名为尚风气的影响。党人狷介婞直风尚在诗歌中表露无遗,大异于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两汉之诗多入乐可歌,诗、乐联系紧密,诗常以歌名,《汉书·艺文志》所载诗歌等皆为入乐歌诗,东汉文人诗也常入乐可歌。赵壹诗作是明确可信的东汉文人五言诗中最早独立于乐歌的作品。赵壹《刺世疾邪诗》二首分别以诗和歌命名,秦客为诗与鲁生作歌同时出现,鲁生作歌类于班固所作歌诗《咏史》,而不涉乐歌的秦客为诗则表明当时文人五言诗开始独立于乐歌。赵壹诗作最早显示出文人五言诗创作由入乐到去乐的倾向,为之后五言诗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年 礼乐衰微 赵壹 《刺世疾邪
下载PDF
《汉志·诗赋略》分类问题之研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是现存最早的文学目录学文献,影响深远。但因其未有类序,分类标准不明,遂使后世学者歧见纷纭,言人人殊。要言之,古贤时彦有关《诗赋略》分类问题的讨论,不外乎文学、目录学及学术史三大视角。考察刘向...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是现存最早的文学目录学文献,影响深远。但因其未有类序,分类标准不明,遂使后世学者歧见纷纭,言人人殊。要言之,古贤时彦有关《诗赋略》分类问题的讨论,不外乎文学、目录学及学术史三大视角。考察刘向、刘歆父子学术身份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更能深刻理解《诗赋略》所具有的文学、文献学以及学术史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志·赋略》 文学 目录学 学术史
下载PDF
顾炎武《诗本音》分类考注述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玮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04-112,共9页
顾炎武的《诗本音》在《诗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被视为清代治《诗》音的开山之作,其治《诗》音体例与宋代治《诗》集大成的《诗集传》和明代力倡“古诗无叶音”的《毛诗古音考》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学界对《诗本音》治《诗》体... 顾炎武的《诗本音》在《诗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被视为清代治《诗》音的开山之作,其治《诗》音体例与宋代治《诗》集大成的《诗集传》和明代力倡“古诗无叶音”的《毛诗古音考》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学界对《诗本音》治《诗》体例的研究,仅限于韵字、韵例的概况勾勒,而对于占重要地位的分类考注内容则尚未给予应有的关注。事实上,通过对《诗本音》体例的全面考察,其分类考注的体例特征不仅独异其他治《诗》音著述,亦是管窥顾炎武治《诗》风格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音》 经》 体例 分类 考注
下载PDF
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的著书动机及其解经立场
19
作者 黄忠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0-65,共6页
在《诗经》学史上,朱熹的《诗集传》与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代新旧两派的名著,前者在后代拥有极多的所谓"拥朱派""述朱派"著作为作疏解,后者则有宋儒戴溪为之续作。从书名《续吕氏家塾读诗记》观之,戴书... 在《诗经》学史上,朱熹的《诗集传》与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代新旧两派的名著,前者在后代拥有极多的所谓"拥朱派""述朱派"著作为作疏解,后者则有宋儒戴溪为之续作。从书名《续吕氏家塾读诗记》观之,戴书的写作目标不外是在为吕书进行补充、修订,或者是延伸的工作,于是,《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也就直接被归为旧派著作,是否真的如此,需要针对戴书的内容作实际的检视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 吕祖谦 戴溪 《续读记》
下载PDF
论萧光远《毛诗异同》的诗学内涵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德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83-94,共12页
《毛诗异同》是晚清遵义学者萧光远的著名经学著作,其中诗学内涵丰富:其一是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正变观的新认识;“淫诗”新论;对诗乐相通和《雅》《颂》失所的新证。其二是诗学方法。主要表现在,注重训诂;诗史互证;详玩文本;以情... 《毛诗异同》是晚清遵义学者萧光远的著名经学著作,其中诗学内涵丰富:其一是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正变观的新认识;“淫诗”新论;对诗乐相通和《雅》《颂》失所的新证。其二是诗学方法。主要表现在,注重训诂;诗史互证;详玩文本;以情论诗。萧光远对《诗经》的阐释充分体现了近代经学与文学之密切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光远 《毛异同》 经学 文学 互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