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微生物对土壤中铜、锌、锰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都慧丽 尹乃毅 +5 位作者 张震南 蔡晓琳 李泽姣 王鹏飞 孙国新 崔岩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1-308,共8页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土壤中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土壤中金属元素在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我国一些地区的6种土壤,利用in vitro方法(PBET和SHIME联用)研究土壤中Cu、Zn、Mn在胃、小肠、结肠阶段的生物...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土壤中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土壤中金属元素在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我国一些地区的6种土壤,利用in vitro方法(PBET和SHIME联用)研究土壤中Cu、Zn、Mn在胃、小肠、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研究显示,土壤中Cu、Zn、Mn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3.8%~63.0%、21.2%~64.4%、11.7%~35.6%;从胃阶段到小肠阶段,土壤中Cu的生物可给性提高了0.4%~14.4%,而土壤中Zn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降低了6.7%~38.7%。结肠阶段,土壤中Cu、Zn、Mn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4%~12.9%、5.7%~18.7%、6.2%~18.9%,与小肠阶段相比,分别降低了21.7%~56.9%、0.4%~36.8%、4.5%~19.1%。结果表明,在肠道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土壤中Cu、Zn、Mn在结肠阶段有较低的人体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土壤 肠道微生物 SHIME模型 生物可给性 人体
下载PDF
基于SHIME研究橘皮汤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罗玉霜 伍静仪 +4 位作者 刘世锋 康信聪 王蕾 张志旭 刘东波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5,49,共10页
本研究基于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模拟装置(simulator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al ecosystem,SHIME),引入人体肠道微生物模拟人体体外微生态,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橘皮汤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橘皮汤对... 本研究基于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模拟装置(simulator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al ecosystem,SHIME),引入人体肠道微生物模拟人体体外微生态,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橘皮汤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橘皮汤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结果显示橘皮汤干预后韦荣氏球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在干预期下降了33.65%、在维持期下降了92.78%,克雷伯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在干预期下降了63.60%、在维持期下降了67.82%,巨单胞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在干预期升高了27.5%、在维持期升高了62.61%;短链脂肪酸中乙酸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体增加了3.21%,丙酸含量减少了45.43%(p<0.01),异丁酸、丁酸、异戊酸与戊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分别增加了52.94%、40.86%、48.94%和80.00%。橘皮汤干预能起到改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功效,并具有调节菌群丰度水平的作用,表现出抑制韦荣氏球菌属、克雷伯菌属等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并对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效改善了人体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皮汤 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微生态模拟系统(SHIME系统) 16S rRNA 短链脂肪酸 气相色谱
下载PDF
3种不同来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体外动态消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智仙 张海波 +1 位作者 张双庆 张彦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68,共7页
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酵母浓缩蛋白分别是动物来源、植物来源和微生物来源的3种蛋白,同时研究3种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体外消化吸收规律有助于人们对不同来源的蛋白的营养特性有更进一步了解。以这3种蛋白为原料,利用氨基酸分析仪进... 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酵母浓缩蛋白分别是动物来源、植物来源和微生物来源的3种蛋白,同时研究3种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体外消化吸收规律有助于人们对不同来源的蛋白的营养特性有更进一步了解。以这3种蛋白为原料,利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和比较,并应用人肠微生物生态系统模拟器分析比较3种蛋白的消化率和吸收率。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3种蛋白均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组成比例接近FAO/WHO推荐模式。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酵母浓缩蛋白、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的胃消化率分别为12.1%±3.8%、33.9%±1.7%、23.1%±5.1%,小肠末端消化率分别为92.5%±2.5%、95.9%±2.5%、93.5%±0.3%,3组通过透析方法测得被吸收的蛋白质百分比分别为57.3%±2.2%、59.0%±1.8%、58.9%±0.4%。酵母浓缩蛋白胃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蛋白(P<0.05),最终的消化率乳清蛋白最高(P<0.05),大豆分离蛋白和酵母蛋白二者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蛋白吸收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酵母蛋白 体外消化 SHIME 氨基酸组成
下载PDF
应用SHIME模型研究肠道微生物对土壤中镉、铬、镍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尹乃毅 都慧丽 +4 位作者 张震南 蔡晓琳 李泽姣 孙国新 崔岩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53-2358,共6页
为了研究人体肠道微生物对土壤中 Cd、 Cr、 Ni 生物可给性的影响.本文采集我国一些地区的5种土壤,利用 in vitro 方法(PBET 和 SHIME 联用)研究了这些土壤中 Cd、 Cr、 Ni 在胃、小肠、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 为了研究人体肠道微生物对土壤中 Cd、 Cr、 Ni 生物可给性的影响.本文采集我国一些地区的5种土壤,利用 in vitro 方法(PBET 和 SHIME 联用)研究了这些土壤中 Cd、 Cr、 Ni 在胃、小肠、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 Cd、 Cr、 Ni 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4.3%~94.0%、6.4%~21.6%、11.3%~47.3%;小肠阶段,土壤中 Cr和 Ni 的生物可给性与胃阶段一致或有一定升高,但 Cd 的生物可给性降低了1.4~1.6倍(土壤2除外);胃肠阶段,Cd 的平均生物可给性较高,而 Cr 的较低.结肠阶段,土壤中 Cr 和 Ni 的生物可给性均升高,是小肠阶段的1.3~2.4倍和1.0~2.1倍,分别达到了17.6%~38.7%和25.4%~56.0%;而 Cd 的生物可给性也升高(土壤3和4除外); Ni 的平均生物可给性最高.由此可见,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 Cd、 Cr、 Ni 的溶出释放,提高了三者的生物可给性,可能增大了人体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金属生物可给性 人体肠道微生物 PBET 方法 SHIME 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