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铜陵师姑墩遗址出土原始瓷的初步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郁永彬 王开 +2 位作者 崔剑锋 朔知 陈建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对铜陵师姑墩遗址出土的29件原始瓷进行的检测分析表明,师姑墩原始瓷胎为高硅低铝型,部分器物胎体的Fe_2O_3和TiO_2含量较高;釉属高温钙釉,釉中Mn和P含量相对较高,其可能由草木灰引入,部分器物釉中含较高的Fe_2O_3,致使釉色较深。... 通过对铜陵师姑墩遗址出土的29件原始瓷进行的检测分析表明,师姑墩原始瓷胎为高硅低铝型,部分器物胎体的Fe_2O_3和TiO_2含量较高;釉属高温钙釉,釉中Mn和P含量相对较高,其可能由草木灰引入,部分器物釉中含较高的Fe_2O_3,致使釉色较深。这一结果为皖南地区先秦时期原始瓷手工业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 师姑墩遗址 原始瓷 科学分析
下载PDF
皖南地区早期冶铜技术研究的新收获 被引量:10
2
作者 郁永彬 王开 +4 位作者 陈建立 梅建军 宫希成 朔知 徐天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13,共11页
前言 安徽北中部地区早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就已经通过颍河等通道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密切联系。以寿县斗鸡台、青莲寺,霍丘小垌堆、洪墩寺、楼城子,含山大城墩、肥西大墩子、肥东吴大墩等遗存为代表的斗鸡台文化在这一区域比较活跃。斗鸡... 前言 安徽北中部地区早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就已经通过颍河等通道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密切联系。以寿县斗鸡台、青莲寺,霍丘小垌堆、洪墩寺、楼城子,含山大城墩、肥西大墩子、肥东吴大墩等遗存为代表的斗鸡台文化在这一区域比较活跃。斗鸡台文化主要受到中原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出土二里头文化因素的陶器主要有鼎、深腹罐、盆、瓦足盘、爵、觚、豆、瓮等,分别见于二里头文化第二至第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地区 师姑墩遗址 汤家墩遗址 青铜冶铸技术 冶金考古
原文传递
安徽铜陵县师姑墩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2
3
作者 朔知 王冬冬 罗汝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2,共21页
2010年,对安徽铜陵县师姑墩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夏商至春秋时期房址、灰坑、沟、水井及柱洞等,出土陶器、印纹陶器、原始瓷器、石器、铜器等遗物,还出土了与青铜冶铸相关的遗物,为认识皖南和沿江区域先秦时期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 2010年,对安徽铜陵县师姑墩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夏商至春秋时期房址、灰坑、沟、水井及柱洞等,出土陶器、印纹陶器、原始瓷器、石器、铜器等遗物,还出土了与青铜冶铸相关的遗物,为认识皖南和沿江区域先秦时期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我们从当时基层社会的角度来探讨青铜器的生产、流通等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铜陵县 师姑墩遗址 夏商周时期 铸铜
原文传递
安徽铜陵师姑墩遗址周代遗存性质及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爱民 张爱冰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4,共9页
铜陵师姑墩遗址周代文化遗存主要由安徽江淮、宁镇、浙北等地区文化因素构成,是由群舒族群创造,又吸收了吴、越文化因素形成的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两周时代的师姑墩是一个多功能聚落,既是群舒在皖南地区的青铜冶铸中心,后又成... 铜陵师姑墩遗址周代文化遗存主要由安徽江淮、宁镇、浙北等地区文化因素构成,是由群舒族群创造,又吸收了吴、越文化因素形成的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两周时代的师姑墩是一个多功能聚落,既是群舒在皖南地区的青铜冶铸中心,后又成为印纹陶、原始瓷输入江淮群舒腹地的集散地。师姑墩地处群舒与吴、越经济文化交流的前线,是两周时期皖南不同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姑墩遗址 周代 群舒 转运中心 吴舒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