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ting of Speleothems Section in Shihua Cave,Beijing
1
作者 Jinbo Lü Beijing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2206,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92-292,共1页
Beijing Shihua Cave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granite fringed Paleozoic to Mesozoic synclinal belt in Fangshan,which is face to face with the Peking Man(Homo erectus pekinensis) Relic Site.The stratig... Beijing Shihua Cave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granite fringed Paleozoic to Mesozoic synclinal belt in Fangshan,which is face to face with the Peking Man(Homo erectus pekinensis) Relic Site.The stratigraphy sequence is composed of Majiagou Formation limestone formed before 460 Ma in Middle Ordovician.The large forms of cave began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ternary SECTION of SPELEOTHEM STALAGMITE microbanding superimposed relationship of STALAGMITE large forms of CAVE BEIJING shihua CAVE
下载PDF
“了解之同情”之后:赵翼《瓯北诗话》论杜甫内容辨析
2
作者 李煜东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2-77,108,共7页
赵翼《瓯北诗话》卷二论杜诗的内容历来受到学界高度评价,然其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辨析杜诗系年时,赵翼在文献上未能充分把握“王洙本”和《钱注杜诗》的渊源,其推理逻辑亦有破绽,存在未通会杜诗便作结论的嫌疑;在对杜诗的具体分析... 赵翼《瓯北诗话》卷二论杜诗的内容历来受到学界高度评价,然其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辨析杜诗系年时,赵翼在文献上未能充分把握“王洙本”和《钱注杜诗》的渊源,其推理逻辑亦有破绽,存在未通会杜诗便作结论的嫌疑;在对杜诗的具体分析中又受到“诗史”和“无一字无来处”论的束缚。古人论杜的诸多方式与结论对今人影响甚巨。在“了解之同情”之后明了古人的疏失,不仅可以更深刻领会古代杜诗学的面貌,也能纠正杜甫研究中常见的“是古”现象,使今人更加警醒,推动杜诗学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翼 《瓯北诗话》 杜甫 杜诗 诗史
下载PDF
诗律正脉:朝鲜朝中期诗律观——以梁庆遇《霁湖诗话》为中心
3
作者 马金科 李安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94,共12页
梁庆遇《霁湖诗话》是朝鲜朝中期诗话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在朝鲜文学史尤其是诗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霁湖诗话》以唐风为“千古正脉”,作诗强调“直溯真源”,为朝鲜朝中期诗风由宋转唐提供了诗学理论依据。《霁湖诗话》开朝鲜... 梁庆遇《霁湖诗话》是朝鲜朝中期诗话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在朝鲜文学史尤其是诗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霁湖诗话》以唐风为“千古正脉”,作诗强调“直溯真源”,为朝鲜朝中期诗风由宋转唐提供了诗学理论依据。《霁湖诗话》开朝鲜诗话专门进行诗律批评的先河,体现了朝鲜中期诗话的新特点,代表了朝鲜朝中期诗家追求“诗律正脉”的诗律观。《霁湖诗话》从诗体、平仄、押韵及诗律评点等几个方面展现了梁庆遇的诗律观,在体现崇唐态度的同时,针对当时亟待解决的朝鲜文人作诗因不精音韵而疏于押韵的问题给出了行之有效的作诗之法。尤其是梁庆遇对待“通韵”的严格态度,标志着朝鲜朝中期诗家诗律观的一大进步。《霁湖诗话》的出现标志着朝鲜诗话从关注诗律进入到专论诗律的新阶段,在朝鲜诗话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律观 朝鲜朝中期 霁湖诗话 梁庆遇
下载PDF
释“探本”:钱锺书的诗品伦理学——“批本随园诗话”现代版 被引量:2
4
作者 夏中义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9,共16页
欲证明钱锺书不仅是现代学界最擅品鉴文学趣味的杰出专家,且是能从古籍读出批评史视野暨美学睿智的大理论家,范例之一,便是系统爬梳钱氏从《谈艺录》到《管锥编》,针对清代迄今300余年流传甚广甚久的《随园诗话》,围绕“探本”今释,所... 欲证明钱锺书不仅是现代学界最擅品鉴文学趣味的杰出专家,且是能从古籍读出批评史视野暨美学睿智的大理论家,范例之一,便是系统爬梳钱氏从《谈艺录》到《管锥编》,针对清代迄今300余年流传甚广甚久的《随园诗话》,围绕“探本”今释,所提炼出的一套既具国粹特色,又闪烁着现代思辨光泽的“诗品伦理学”。“诗品伦理学”含三个定律:一是“诗论尺度”须诉诸“町畦”,即在有限语境中说有效的话;二是“诗例笺释”须讲究读“全篇”,切忌“摘句”;三是袁枚在“诗论尺度”“诗例笺释”有悖“探本”或“探而未本”,病根是在袁枚“心乱”,做不到“心不待境静而静”,屡屡借诗话渔利,其借诗话渔利之手法主要有“权门保驾”“闺秀站队”“追星红利”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本 袁枚 《随园诗话》 钱锺书 诗品伦理学
下载PDF
《六一诗话》所见晚唐诗学观及其影响
5
作者 王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4,9,共5页
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创了以笔记体论诗的先河,这一新的诗学批评文体成为宋代诗坛重要的论诗形式。同时,《六一诗话》始终贯彻了欧阳修的诗学理论,并提出“白乐天体”与“西昆体”两诗学术语,虽未明确提出“晚唐体”,但通过《六一诗话... 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创了以笔记体论诗的先河,这一新的诗学批评文体成为宋代诗坛重要的论诗形式。同时,《六一诗话》始终贯彻了欧阳修的诗学理论,并提出“白乐天体”与“西昆体”两诗学术语,虽未明确提出“晚唐体”,但通过《六一诗话》对晚唐之时期界定、代表诗人及诗歌风格的批评等相关记述,仍可知欧阳修的晚唐诗学观。这一诗学观影响了后世的诗学理论,且关于晚唐诗学的评点大多可追溯至《六一诗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六一诗话》 晚唐诗学
下载PDF
《六一诗话》中文士形象与十一世纪文学转型
6
作者 陈驰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0-65,共6页
《六一诗话》以其独特的笔记体,开启了北宋诗歌鉴赏新气象,其后诗话不断涌现,成为北宋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鲜有人注意到《六一诗话》等文本因其交互性、实录性极强而展现出的欧阳修等十一世纪文人士大夫形象。通过对《六一诗话... 《六一诗话》以其独特的笔记体,开启了北宋诗歌鉴赏新气象,其后诗话不断涌现,成为北宋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鲜有人注意到《六一诗话》等文本因其交互性、实录性极强而展现出的欧阳修等十一世纪文人士大夫形象。通过对《六一诗话》的文本细读发现,十一世纪文士因北宋商业经济发展而更有实力满足私欲,同时在新儒学道德观及政治党派的挤压之下,文士对公私进行调和而呈现出的公私兼济形象,并且这一形象与十一世纪文学转型具有映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一诗话》 公私 士大夫 形象 文学转型
下载PDF
“石華”一辨——兼論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之主旨
7
作者 李靜 《岭南学报》 2023年第2期163-188,共26页
本文擬從對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中的“石華”這一名物的考辨入手,重新認識謝靈運帆海之遊的目的;同時,通過對詩中典故(如“陰霞”、“窮髮”、“虚舟”等)的考證,判斷謝靈運在創作該詩的時候所聯想到的意象和文本,并試圖分析這些... 本文擬從對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中的“石華”這一名物的考辨入手,重新認識謝靈運帆海之遊的目的;同時,通過對詩中典故(如“陰霞”、“窮髮”、“虚舟”等)的考證,判斷謝靈運在創作該詩的時候所聯想到的意象和文本,并試圖分析這些典故在詩中重組後的意義,并藉以歸納全詩的旨趣。總的來説,謝靈運前往帆海的動機包括了三個方面:尋仙藥(石華、海月)、訪天池之仙人、探索未知的遠海。而詩的主旨則落在“至人無己”、“適己”和“終然謝先伐”之上。全詩統一於“養生”的主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華 虚舟 適己 謝靈運 山水詩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微生长层与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谭明 刘东生 +5 位作者 秦小光 钟华 李铁英 赵树森 李红春 吕金波②鲁向阳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中发现分辨率很高的微层韵律。通过绝对年代测定和降水记录校订,初步确定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和层厚变化响应降水变化的关系。通过对石笋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的分析,提出在季风气候条件下,由于石笋氧同位素... 在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中发现分辨率很高的微层韵律。通过绝对年代测定和降水记录校订,初步确定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和层厚变化响应降水变化的关系。通过对石笋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的分析,提出在季风气候条件下,由于石笋氧同位素主要反映水源氧同位素的变化,因而也反映了季风强弱的变化。碳同位素反映了土壤有机环境的变化。微层层厚与氧同位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变化信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微层 稳定同位素 季风 石花洞 古气候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洞穴滴水中硫酸根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9
作者 班凤梅 潘根兴 +2 位作者 蔡炳贵 朱健 谭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硫是环境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的元素之一,是区域及全球性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本文通过对石花洞洞穴4个滴水点(JG,SH,PL1和PL2)硫酸根浓度近3个水文年的分析测定(BL点观测近两年),结果表明:响应降雨快的滴水点(SH和JG点)滴水SO42-浓... 硫是环境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的元素之一,是区域及全球性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本文通过对石花洞洞穴4个滴水点(JG,SH,PL1和PL2)硫酸根浓度近3个水文年的分析测定(BL点观测近两年),结果表明:响应降雨快的滴水点(SH和JG点)滴水SO42-浓度升高幅度最明显,且滴水SO24-浓度与滴率成指数关系;滞后响应降雨的观测点滴水SO42-浓度雨季升高幅度不明显,但在长期观测期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对降雨没有响应的滴水点,其SO42-浓度低且雨季没有明显变化。通过分析表明,在快速响应降水的滴水点,滴水硫酸根浓度大幅升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滴水pH值,这也可能是导致雨季时,快速下渗进入洞穴的滴水碳酸钙饱和度降低,从而抑制滴水沉积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滴水 硫酸根浓度 滴水沉积 北京石花洞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内CO_2的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蔷 赵淑艳 赵习方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5-331,共7页
本文根据石花洞CO2翔实的监测资料,给出了洞内CO2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评价标准,并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对已开放洞段进行了客观评价,其结论对保护游人身健康和洞穴旅游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时空分布 环境质量评价 石花洞 洞穴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石笋500年来的δ ̄(13)C记录与古气候变化及大气CO_2浓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李红春 顾德隆 +3 位作者 LowellD.Stott 袁道先 陈文寄 李铁英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85-295,共11页
通过对采自北京石花洞石笋近500年来分辨率为3~5年的δ13C记录的研究,我们发现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和近代大气CO2浓度的改变均对石笋的δ13C值有影响,当气候湿润,降雨量增加时,洞穴包气带水的下渗速度加快,在石灰岩裂... 通过对采自北京石花洞石笋近500年来分辨率为3~5年的δ13C记录的研究,我们发现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和近代大气CO2浓度的改变均对石笋的δ13C值有影响,当气候湿润,降雨量增加时,洞穴包气带水的下渗速度加快,在石灰岩裂隙中滞留的时间缩短,CaCO3的溶解量减少,造成渗出δ13C水的值变轻。包气带水的补给速度增加,也可能使得溶液的CO2分压降低,造成石灰岩CaCO3溶解减少。另外,洞内滴水和渗出水中CO2的逸出量与供水速度呈反比。滴水速度加快,CO2逸出量相对降低,沉淀出来的CaCO3的δ13C值偏轻。通过与δ18O记录的对比,δ13C记录也反映30~40年降雨量变化的周期,为这一地区夏风变化的规律提供佐证。近50年来的δ13C记录,反映了人类活动造成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现象。从1940年到现今,石笋的δ13C值从-6.7‰降低到-8.1‰,降低速率每年为-0.028‰,直接反映了这一时期大气CO2的δ13C值的变化。这一结果与其它研究相吻合。利用精细的、分辨率高达几年的δ13C记录可以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的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洞穴石笋 古气候 大气 二氧化碳浓度
下载PDF
北京西山岩溶洞系的形成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28
12
作者 吕金波 卢耀如 +1 位作者 郑桂森 郑明存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09,共8页
形成中国北方岩溶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和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上新世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组合成的房山地貌主要形成于雾迷山组中,岩溶洞穴发育在马家沟组和雾迷山组中。大石河南岸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 形成中国北方岩溶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和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上新世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组合成的房山地貌主要形成于雾迷山组中,岩溶洞穴发育在马家沟组和雾迷山组中。大石河南岸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布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清风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连为一体,称为石花洞系。石花洞系发育在北岭向斜东北扬起端的马家沟组顶部,与南面的周口店猿人洞系隔着房山闪长岩体。石花洞系中8层不同海拔高度的溶洞可以和永定河的8级阶地进行对比,也可以和8个华北地文期对比,代表了与之相互对应的北京西山新构造隆升的期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溶洞 新构造运动 石花洞系 房山地貌 北方岩溶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第四纪钟乳石剖面的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吕金波 赵树森 +2 位作者 李铁英 汪训一 李红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93-1002,共10页
北京石花洞位于房山花岗岩体边缘向形带的东北扬起端,与北京猿人遗址南北相望。地层为460Ma前形成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洞穴大形态从25Ma前的上新世开始形成,洞内钟乳石从0.37Ma前的中更新世开始形成。在中国岩溶洞穴中,北京石花... 北京石花洞位于房山花岗岩体边缘向形带的东北扬起端,与北京猿人遗址南北相望。地层为460Ma前形成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洞穴大形态从25Ma前的上新世开始形成,洞内钟乳石从0.37Ma前的中更新世开始形成。在中国岩溶洞穴中,北京石花洞的层数最多,洞穴钟乳石种类齐全,裂隙渗透水沉积的石盾多、体积大,滴水沉积的石笋叠置关系明显,池水沉积的月奶石发育好,全新世石笋微层理发育清晰。该洞的大形态反映了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期次,可以同华北地文期和永定河阶地对比,洞内钟乳石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北京西山古环境的变化,可以建立第四纪剖面,与周口店洞穴群碎屑沉积物剖面进行对比。钙板的铀系年龄为334.99~366.74ka,可定名钙板组。粗犷石笋的铀系年龄为169~235ka,粗犷石笋的电子自旋共振年龄为130~518ka,为中更新世沉积,可定名云水洞组。杆状石笋的铀系年龄为14.9±2.1~100.3±11.1ka,为晚更新世沉积,可定名石花洞组。在全新世石笋中,微层与微层之间存在厚约1μm的条带状纹线,是划分微层层数的标志,具有微层理的石笋14C年龄为为0.58~2.50ka,AMS14C年龄为为130±100~670±130a,可定名守备支洞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钟乳石剖面 石笋微层理 石笋叠置关系 洞穴大形态 北京石花洞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层面有机物质的形成时间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20
14
作者 班凤梅 潘根兴 王新中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5-268,共4页
通过对北京石花洞滴水水溶性有机碳(DOC)近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发现不同点滴水DOC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7月中旬均有一个大的主峰出现。初步说明中国北方石笋微层的层面物质沉积于 7月雨季,主要来源于大的雨量对土壤中有机质的淋... 通过对北京石花洞滴水水溶性有机碳(DOC)近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发现不同点滴水DOC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7月中旬均有一个大的主峰出现。初步说明中国北方石笋微层的层面物质沉积于 7月雨季,主要来源于大的雨量对土壤中有机质的淋溶;洞穴顶板较薄的滴水点在 5月和 8月有明显的DOC次峰,可能与石笋亚年层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石花洞 滴水 水溶性有机碳 石笋微层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的岩溶地质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吕金波 李铁英 +1 位作者 孙永华 车用太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石花洞洞层最多,钟乳石叠置关系明显,石笋中具有微层理,月奶石发育最好。这些特征为研究西山的新构造运动及古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奠定了首次利用钟乳石建立第四系剖面的基础。
关键词 北京 石花洞 岩溶地质特征 月奶石 钟乳石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空气环境主要因子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班凤梅 蔡炳贵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2-137,共6页
洞穴大气CO2浓度不仅是影响洞穴沉积物沉积(或者溶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在旅游洞穴,它关系到沉积物景观的稳定性以及旅游环境的舒适性。本文通过对石花洞洞穴大气温度、湿度及CO2浓度近4个水文年的观测,结果表明:(1)洞穴温度在1... 洞穴大气CO2浓度不仅是影响洞穴沉积物沉积(或者溶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在旅游洞穴,它关系到沉积物景观的稳定性以及旅游环境的舒适性。本文通过对石花洞洞穴大气温度、湿度及CO2浓度近4个水文年的观测,结果表明:(1)洞穴温度在15℃上下波动,夏季约高1℃,主要与洞内外温差的季节性变化和旅游活动有关;(2)洞穴CO2浓度随着大气温度上升而缓慢升高,至每年的7月上旬雨季来临时,气温、降水及土壤中CO2大幅提高,降水溶解大量的土壤CO2并渗入洞穴中,导致洞穴CO2浓度迅速上升,8月观测到的最高浓度可达到4 334ppm,在雨季结束后,随着大气温度降低,CO2浓度缓慢下降,2月份平均值达到最低,为360~458 ppm。另外,在5月份和10月份的旅游黄金周,旅游人数的增加,洞穴CO2浓度异常增高。在进行洞穴管理与规划时,应综合考虑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洞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季节性变化 旅游活动 北京石花洞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石笋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蓉芬 蔡炳贵 +1 位作者 班凤梅 刘德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选取北京石花洞石笋磨制成光薄片,对它进行了显微镜透射光、反射光和荧光观测。镜下见有两类有机质:一是发黄绿色荧光以富啡酸为主的腐殖酸类有机质,主要赋存在碳酸盐结晶程度差、溶孔发育的暗层或裂隙中;二是粒径小于30μm的碎屑状固... 选取北京石花洞石笋磨制成光薄片,对它进行了显微镜透射光、反射光和荧光观测。镜下见有两类有机质:一是发黄绿色荧光以富啡酸为主的腐殖酸类有机质,主要赋存在碳酸盐结晶程度差、溶孔发育的暗层或裂隙中;二是粒径小于30μm的碎屑状固态有机质,它们不发荧光,不均匀地聚集在暗层溶孔周边、暗层与亮层过渡区或亮层内的溶解裂隙中。碎屑状固态有机质的反射率Ro为6.72%~6.82%,拉曼光谱为典型石墨类单峰,分析表明,碎屑状固态有机质可能主要来自洞穴上覆土壤或已风化的煤系地层,被较强水流携带进入洞穴,与碳酸钙一同沉积,从而保存在石笋中。石笋微层中暗层与雨期、亮层与干期相对应,石笋中固态有机质的富集带可作为水动力突然变强或“事件”的标志。有机质常为金属离子或金属化合物的载体,不同地区石笋中有机质的研究也将有助于对气候变化多指标研究获得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微层 发荧光的有机质 碎屑状固态有机质 雨期 干期 石花洞 北京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石花”的晶体结构、矿物组成及形态发育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武辉 谭明 +1 位作者 喻学惠 施光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1-208,共8页
以北京石花洞的石花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基底、根部、冠部三个部分。通过实地观察监测、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以及模拟石花生长实验,分析并确定石花的矿物组成,讨论其形成条件和造貌水动力特征,结果表明:(1)石花晶体呈... 以北京石花洞的石花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基底、根部、冠部三个部分。通过实地观察监测、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以及模拟石花生长实验,分析并确定石花的矿物组成,讨论其形成条件和造貌水动力特征,结果表明:(1)石花晶体呈树枝状结构,其附生基底的矿物几乎全部为方解石,仅含极少微量的杂质;石花根部方解石含量>90%,文石及少量杂质含量<5%;石花冠部文石含量>90%,方解石及杂质含量<5%;而就石花整体而言,其矿物组成为文石含量>90%,方解石及杂质含量<5%。(2)形成石花的环境条件为较封闭、气温稍低但较稳定、洞内湿度较低且气流扰动小。(3)形成石花的造貌水动力为来自基底内部渗出孔隙水的毛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 矿物成分 形成条件 造貌水动力 模拟实验 北京石花洞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结构特征及发育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宏 郑明存 +3 位作者 段洪伍 陈海舰 王芳 蔡炳贵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4,共8页
北京石花洞是中国北方已探明洞穴中次生碳酸盐沉积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的洞穴;石花洞的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北方岩溶洞穴中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7月,为了获取石花洞发育规模、空间结构等基本数据,采用国际通用洞穴测量方法,... 北京石花洞是中国北方已探明洞穴中次生碳酸盐沉积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的洞穴;石花洞的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北方岩溶洞穴中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7月,为了获取石花洞发育规模、空间结构等基本数据,采用国际通用洞穴测量方法,运用激光测距仪、罗盘和倾角仪,辅以Onstation洞穴绘图软件和ArcMap10软件对石花洞洞穴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和测绘。结果显示:(1)石花洞洞穴系统整体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长度为5 639m,洞底投影面积为37 096m2,洞底高差为172m,洞内最高点海拔约为265m,最低点海拔约为93m。洞穴系统的发育演化主要受地层产状与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层控制;(2)石花洞洞穴系统分为五层,自上而下,各层洞道平均海拔依次为249m,211m,154m,111m和95m;(3)最底第五层季节性地下河洞道长1 638m,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贯穿整个洞穴系统,依干湿季水文条件的差别,地下水以季节性涨落为主要特征,有多段有水通道;地下河道下游末端为叉状河道,崩塌明显,洞壁上无明显流纹发育;(4)综合石花洞地下河走向和流向、洞穴发育控制因素和区域地层产状特征、石花洞与周边洞穴的空间位置关系,推测孔水洞是石花洞洪水期的排泄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洞 地下河 洞穴分层 洞穴发育
下载PDF
浅层人工地震探测在八钢—石化隐伏断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军 葛鸣 +1 位作者 赵纯青 胡伟华 《内陆地震》 2007年第4期289-296,共8页
以八钢-石化隐伏断裂为例,介绍了在乌鲁木齐地区第四系较厚的河流相卵砾石覆盖层中利用浅层人工地震探测隐伏活动断裂的具体方法。首先进行观测系统参数的确定,其次实施多次覆盖的人工地震探测,从而获得较好的多层反射界面剖面,在... 以八钢-石化隐伏断裂为例,介绍了在乌鲁木齐地区第四系较厚的河流相卵砾石覆盖层中利用浅层人工地震探测隐伏活动断裂的具体方法。首先进行观测系统参数的确定,其次实施多次覆盖的人工地震探测,从而获得较好的多层反射界面剖面,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地质解译,最后通过钻孔联合剖面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八钢-石化隐伏断裂为隐伏的逆断层-背斜构造,宽度达150~300m,主断层位于背斜北侧,有2条,为倾向S或SE的逆断层,错断了中更新统-上更新统砾石层,上盘形成背斜构造,在背斜南翼发育次级逆断层或正断层,主逆断层带的总垂直位移为21—2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钢-石化隐伏断裂 浅层人工地震探测 钻孔联合剖面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