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ort-term and imminent geomagnetic anomalies of the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and exploration on earthquake forecast 被引量:2
1
作者 Wuxing Wang Jianhai Ding +1 位作者 Surong Yu Yongxian Zhang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2期135-141,共7页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is exhibited mainly by changes of phase and amplitude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Based on data recorded by the network of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in China ...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is exhibited mainly by changes of phase and amplitude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Based on data recorded by the network of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in China for many years, the anomalous features of the appearance time of the minima of diurnal variations (i.e, low-point time) of the geo- 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s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e, phenomena of low-point displacement) have been studied before the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The strong aftershocks after two months' quiescence of M6 aftershocks of the Ms8.0 event were forecasted based on these studies. There are good correlativities between these geomagnetic anoma- lies and occurrences of earthquak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most earthquakes occur near the boundary line of sudden changes of the low-point time and generally within four days before or after the 27th or 41st day counting from the day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anomaly. In addition, the imminent anomalies in diurnal-variation amplitudes near the epicentral areas have also been studied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agnetic low-point displacement diurnal-variation amplitude Wenchuan earthquake short-term and imminent geomagnetic anomaly forecast of strong earthquakes
下载PDF
POSSIBLE CONTRIBUTION OF A TROPICAL CYCLONE TO SHORT-TERM CLIMATE ANOMALIES IN EAST ASIA VIA SNOW COVER ON THE TIBETAN PLATEAU
2
作者 符巧 梁旭东 +2 位作者 张庆红 王子谦 段安民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7年第4期462-470,共9页
Snow cover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 has been shown to be essential for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that tropical cyclone(TC) 04B(1999) in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which made landfal... Snow cover on the Tibetan Plateau(TP) has been shown to be essential for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that tropical cyclone(TC) 04B(1999) in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which made landfall during the autumn of 1999,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climate anomalies over East Asia during the following spring and summer by increasing snow cover on the TP.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snow cover on the TP increased markedly after TC 04B(1999) made landfall in October of 1999.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in which the TC was removed from a numerical model simulation of the initial field, verified that TC 04B(1999) affected the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snow on the TP. In addition, the short-term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climate over the region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snow cover anomaly induced negative surface temperature, negative sensible heat flux, positive latent heat flux, and positive soil temperature anomalies over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TP during the following spring and summer. These climate anomalies over the TP were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negativ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over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along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snow cover anomaly short-term climate anomalies
下载PDF
Device Anomaly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Enhanced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3
作者 罗辛 陈静 +1 位作者 袁德鑫 杨涛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5期548-559,共12页
The problems in equipment fault detection include data dimension explosion,computational complexity,low detection accuracy,etc.To solve these problems,a device anomaly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enhanced long short-... The problems in equipment fault detection include data dimension explosion,computational complexity,low detection accuracy,etc.To solve these problems,a device anomaly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enhanced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is proposed.The algorithm first reduces the dimensionality of the device sensor data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extracts the strongly correlated variable data among the multidimensional sensor data with the lowest possible information loss,and then uses the enhanced stacked LSTM to predict the extracted temporal data,thus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anomaly detection.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nomaly detection,a genetic algorithm(GA)is used to adjust the magnitude of the enhancements made by the LSTM model.The validation of the actual data from the pumps shows that the algorithm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recall rate and the detection speed of device anomaly detection,with the recall rate of 97.07%,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lgorithm is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for device anomaly detection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maly detection production equipment genetic algorithm(GA)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下载PDF
Abnormally large short-term and impending earthquake geomagnetic anomaly implies a possibility of earthquake pre-warning
4
作者 Zeng Xiaoping Zheng Ji'ang +2 位作者 Wang Zhaoyi Zhang Suqin Lin Yunfa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1年第4期11-15,共5页
The study found that strong magnetic anomalies repeatedly took place before big earthquakes. Based on geomagnetic record analysis results,we discussed a possible pattern of the magnetic anomalies prior to earthquake. ... The study found that strong magnetic anomalies repeatedly took place before big earthquakes. Based on geomagnetic record analysis results,we discussed a possible pattern of the magnetic anomalies prior to earthquake. In meizoseismal area or epicenter,in a time period of 36 h to about 10 min before earthquake,the exceptional big geomagnetic change increases with the magnitude of earthquake. We calculated that,in a place of 1 km from the epicenter,the magnetic anomaly before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of Ms 6~9 can reach to 102~104 nT(the magnitude of earth magnetic field is 104 nT) ,rather than the magnitude of 10 nT from seismomagnetic effect theories since 1960s. From this we speculated the abnormal magnetic ULF near epicenter before earthquake seems to be an "intermittent magnetic eruption". Accordingly,we proposed that geomagnetic induction earthquake alarm can be a new pre-warning method to surmount hardship in solving the puzzledom of earthquake imminent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异常 地震预警 临震异常 短期 地震短临预测 地震报警器 地震前 记录分析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2018年永清M_(S) 4.3地震前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分析
5
作者 刘海 马利军 +2 位作者 宋志刚 韩静 屈曼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3期154-159,共6页
2018年2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M_(S) 4.3地震,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易县地震台DSQ型水管仪和VP型宽频带垂直摆EW向数据记录,采用db4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管仪EW向小波分解... 2018年2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M_(S) 4.3地震,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易县地震台DSQ型水管仪和VP型宽频带垂直摆EW向数据记录,采用db4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管仪EW向小波分解的第6和第7阶细节存在周期为64—256 h的信号,垂直摆EW向小波分解的第5、6、7阶细节中存在周期为32—256 h的信号,均偏离正常动态背景,不属于自然环境干扰,应为河西务断裂正断性质的破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M_(S) 4.3地震 短临异常 首都圈 小波变换 数据分析
下载PDF
文安5.1级地震前兆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焦青 刘耀炜 +4 位作者 杨选辉 姚宝树 刘冬英 易志刚 宋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99,共4页
对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 5.1地震前兆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震前的异常特征显示,前兆变化的群体性、配套性和加速性具有强震孕震特征;三马坊、昌平台地温变化在时间上对文安地震有指示意义。另外,通过对文安地震前兆变化的总结,认识到... 对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 5.1地震前兆变化特征进行了总结。震前的异常特征显示,前兆变化的群体性、配套性和加速性具有强震孕震特征;三马坊、昌平台地温变化在时间上对文安地震有指示意义。另外,通过对文安地震前兆变化的总结,认识到综合预报、异常落实、异常跟踪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文安地震 异常特征 孕震信息 短临异常
下载PDF
张家口Ms4.2地震前的地下流体异常 被引量:17
7
作者 鱼金子 车用太 +1 位作者 张培仁 王基华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5-409,共5页
1997年5月25日张家口Ms4.2地震是1997年上半年首都圈地区发生的显著地震,虽然该地震震级不高,但地下流体的短临异常十分显著。作者主要介绍了该地震前地下流体短临异常的特征及由此得到的科学启示。
关键词 地震预报 短临异常 地下流体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国外地震电磁现象观测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学民 赵国泽 +1 位作者 陈小斌 马为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694,共8页
本文综合介绍了国外在地震电磁观测研究方面的进展和实例,结果显示地震电磁信号在地面和卫星观测记录中非常丰富.地面异常信号频带宽、分布范围广,时间上多集中于震前一个月或几天的时间段内出现.卫星地震电磁信号集中于ELE-VLF频段,时... 本文综合介绍了国外在地震电磁观测研究方面的进展和实例,结果显示地震电磁信号在地面和卫星观测记录中非常丰富.地面异常信号频带宽、分布范围广,时间上多集中于震前一个月或几天的时间段内出现.卫星地震电磁信号集中于ELE-VLF频段,时间上以震前几个小时为主,说明电磁信号具有明显的短临特性.我国地震电磁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以超低频段为主,并发展地面与电磁卫星的三维立体联合观测,为地震短临预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电磁异常 卫星 频段 短临预报
下载PDF
地下水动态趋势和短临异常 被引量:6
9
作者 曹新来 薛经 +2 位作者 王贺生 李玉春 李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7-103,共7页
在无其他因素引起水量增、减条件下 ,地下水动态大于一年的趋势变化是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识别地下水动态异常变化的条件是调查观测井的水文地质环境、水动力条件及水量有无变化。在趋势异常发展背景下地下水动态趋势的转折与地震活... 在无其他因素引起水量增、减条件下 ,地下水动态大于一年的趋势变化是地下水动态的异常变化。识别地下水动态异常变化的条件是调查观测井的水文地质环境、水动力条件及水量有无变化。在趋势异常发展背景下地下水动态趋势的转折与地震活动有关。列举了河间等三口井近年来的水位观测结果 ,表明短临异常在震前均有趋势变化背景 ,因此短临异常的判别要以趋势变化分析为基础。地下水动态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随时间的分布是有序的 ,用序列异常方法分析异常与地震活动形势 ,研究序列异常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趋势 水动力条件 短临异常 地震预报 地下水 地震活动 地震前兆
下载PDF
甘孜地震台水氡观测资料的干扰识别和短临异常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仕锦 李学川 吴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系统整理了甘孜地震台自有水氡观测以来的数据,分析了观测数据中的各种干扰因素,并研究了在该台200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300km内的6级以上地震前水氡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974年以来甘孜水氡多次出现中短期异常变化,异常具有破... 系统整理了甘孜地震台自有水氡观测以来的数据,分析了观测数据中的各种干扰因素,并研究了在该台200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300km内的6级以上地震前水氡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974年以来甘孜水氡多次出现中短期异常变化,异常具有破年变、相关关系改变等特点,水氡异常的产生与水温、流量因素有关,更与岩石应力—应变、地壳构造活动等有关。短临异常出现的时间大多集中在1个月内,异常形态以突升、突降为主,异常变化的幅度在10%以上,异常幅度的大小与地震震级的大小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氡观测 干扰识别 短临异常 异常特征 四川康定
下载PDF
我国震例前兆异常统计特征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顾瑾萍 张晓东 +1 位作者 黄辅琼 吴晶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9-65,共7页
进行了我国大陆80多个震例(1987~1999年)的前兆异常项数统计,研究了强震前流体、形变和电磁三大观测类别的前兆异常项的时空变化属性和综合特征。着重讨论这3类前兆异常从中期向短临过渡的标记、可能的场、源兆、前兆变化的相关性、分... 进行了我国大陆80多个震例(1987~1999年)的前兆异常项数统计,研究了强震前流体、形变和电磁三大观测类别的前兆异常项的时空变化属性和综合特征。着重讨论这3类前兆异常从中期向短临过渡的标记、可能的场、源兆、前兆变化的相关性、分布的不均匀性及与地震活动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判定指标并用概率增益的方法对我国大陆强震预测作了一定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异常 流体 形变观测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甘肃玉门5.9级地震前周至数字化综合观测井的异常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世民 舒优良 +2 位作者 黄辅琼 李建章 彭玉柱 《华北地震科学》 2003年第3期37-41,共5页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发生5.9级地震,震前,距离震中1000km的周至地震台地下水数字化综合观测井的地热、水位、流量三个测项都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显示。本文介绍了震前周至井出现的短临异常变化。与该台历史手工观测结果对比,数字...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发生5.9级地震,震前,距离震中1000km的周至地震台地下水数字化综合观测井的地热、水位、流量三个测项都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显示。本文介绍了震前周至井出现的短临异常变化。与该台历史手工观测结果对比,数字化观测更有利于捕捉短临前兆信息及其变化的完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临异常 动水位 地热 流量 玉门地震
下载PDF
利用GNSS连续站时间序列空间相关性提取区域形变异常 被引量:5
13
作者 洪敏 邵德盛 +5 位作者 王伶俐 张勇 付云文 马琳 王岩 李春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78,182,共5页
基于云南地区GNSS连续观测资料,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不同测站间空间位置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测站间的相关关系,且地震发生前其相关关系发生改变。
关键词 GNSS连续观测数据 线性回归模型 空间相关性 形变异常 短临预测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前地磁短临异常与强震预测探索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武星 丁鉴海 +1 位作者 余素荣 张永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9,共8页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并用此方法...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并用此方法预测了汶川8.0级地震6级余震平静2个月后的一组6级强余震.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发震日期为异常出现后的第27天或第41天的前后4天,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此外,还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临震前,震中周围出现的地磁日变幅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低点位移 日变幅异常 汶川8.0级地震 地磁短临异常 强震预测
下载PDF
强震前地气系统长波辐射(OLR)异常的成因 被引量:16
15
作者 康春丽 韩延本 +1 位作者 刘德富 曹忠权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03-1708,共6页
本文针对2008年1月9日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改则6.9级地震,分析了卫星遥感我国西部地区长波辐射(OLR)信息场的月际和日际变化特征,研究了临震前震中区附近长波辐射的显著增强与其所处大气压力变化的同步关联现象,认为震前长波辐射异常... 本文针对2008年1月9日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改则6.9级地震,分析了卫星遥感我国西部地区长波辐射(OLR)信息场的月际和日际变化特征,研究了临震前震中区附近长波辐射的显著增强与其所处大气压力变化的同步关联现象,认为震前长波辐射异常征象的成因可能源自大气而非地热,临震前的大气压力增强是改则6.9级地震发生的诱触发因素,而长波辐射变化信息可作为表征大气诱触发地震动力的一个重要指征物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 临震辐射异常成因 大气压力诱触发地震
下载PDF
利用GPS无线电掩星数据研究震前电离层异常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杨剑 吴云 周义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2,64,共8页
利用COSMIC掩星观测得到的电离层电子密度,研究了2006年11月15日日本千岛Ms8.0地震和2007年2月25日青海海西Ms5.3地震临震前震区上空附近电子密度的异常变化,通过与K指数(磁暴)对比分析,发现其异常变化与外层空间的干扰无关。研究结果证... 利用COSMIC掩星观测得到的电离层电子密度,研究了2006年11月15日日本千岛Ms8.0地震和2007年2月25日青海海西Ms5.3地震临震前震区上空附近电子密度的异常变化,通过与K指数(磁暴)对比分析,发现其异常变化与外层空间的干扰无关。研究结果证实,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可以监测到临震前震中区上空附近的电子密度的异常变化,而异常变化极有可能是由地震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前电离层异常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 总电子含量(TEC) 地磁K指数 短临前兆
下载PDF
临汾台峒体摆数字倾斜仪在忻州五寨4.2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建琴 吴艳霞 +2 位作者 沈晓松 邓建梅 董甲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24-27,共4页
2011年3月7日忻州五寨4.2级地震前,位于震中西南方向326.8 km外的临汾台的数字化峒体观测仪器,其记录曲线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突变、阶变、抖动现象。其中,SSQ-2 I石英摆、VP1、VP2宽带倾斜仪的短临异常现象较为明显。通过分析发现:SSQ-2... 2011年3月7日忻州五寨4.2级地震前,位于震中西南方向326.8 km外的临汾台的数字化峒体观测仪器,其记录曲线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突变、阶变、抖动现象。其中,SSQ-2 I石英摆、VP1、VP2宽带倾斜仪的短临异常现象较为明显。通过分析发现:SSQ-2I石英摆、VP1宽带摆、VP2宽带倾斜仪对近场地震有很好的映震性能,当石英摆NS分量潮汐因子≥0.79、EW分量潮汐因子≥0.39时,中国境内可能会发生7.0级以上地震,山西地区则有可能发生4.0级以上地震。VP1宽带摆、VP2宽带倾斜仪对近场地震的映震性能优于石英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阶变 短临异常 矢量图 潮汐因子
下载PDF
水库区地震前兆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焦姣 郭安宁 +1 位作者 高思如 李鑫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298,共5页
通过对龙羊峡和刘家峡两水库区附近的前兆台站记录到的近几年已发生大地震的明显前兆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地震观测点附近存在水库或天然湖泊时其前兆现象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可能机理,指出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坝区附近... 通过对龙羊峡和刘家峡两水库区附近的前兆台站记录到的近几年已发生大地震的明显前兆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地震观测点附近存在水库或天然湖泊时其前兆现象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可能机理,指出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坝区附近及大区域的地震短临预测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区 短临异常 地震预报 前兆观测
下载PDF
CO_2快速测定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小其 王道 +5 位作者 许秋龙 马飞虎 周俊 包志贤 李新勇 李艳萍 《内陆地震》 2002年第1期76-83,共8页
在新疆水磨沟形变站院内 ,布设了一个 CO2 快速测定法观测点。 2 0 0 1年 7月 4日呼图壁 MS3.9级地震前 。
关键词 断层气 CO2快速测定法 短临预报 前兆异常 二氧化碳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强地震前重现的地下水异常及其预报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新来 许向科 +1 位作者 孙佩卿 冯向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6,共6页
通过多个震例研究认为,不同的井在几次强地震前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下降过程,数量虽然不多,却表明地下水地震前兆异常的变化形态在短期到临震阶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征。这类异常出现转折后距地震发生时间一般较稳定,通常在20天左右或更... 通过多个震例研究认为,不同的井在几次强地震前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下降过程,数量虽然不多,却表明地下水地震前兆异常的变化形态在短期到临震阶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征。这类异常出现转折后距地震发生时间一般较稳定,通常在20天左右或更短,是预报地震发生时间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此类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 地下水 异常形态 短期到临震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