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佛两难的矛盾与天性自然的和谐——苏曼殊《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受戒》文化意识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红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6,共6页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的《受戒》都是写和尚恋爱的小说,但二者对情佛关系的处理迥异,前者是情佛两难的矛盾冲突,后者是天性自然的美满和谐。这不同的处理源于作家不同的文化意识,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临不同的社会人生问...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的《受戒》都是写和尚恋爱的小说,但二者对情佛关系的处理迥异,前者是情佛两难的矛盾冲突,后者是天性自然的美满和谐。这不同的处理源于作家不同的文化意识,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临不同的社会人生问题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解读方式,从而在文化选择上为新世纪的中国人留下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 汪曾祺 《受戒》 文化意识 比较
下载PDF
讽寓阐释的异域回响——江户时代《古诗十九首》日本注本考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卞东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3,共10页
江户时代产生了四部《古诗十九首》的注本,其中两部是汉文注本,另两部则是假名注。本文对两部汉文注,即原公逸的《古诗十九首解》、石作贞的《古诗十九首掇解》的学术背景与阐释特色进行了考论,发现这两部注本皆注重对《十九首》进行&qu... 江户时代产生了四部《古诗十九首》的注本,其中两部是汉文注本,另两部则是假名注。本文对两部汉文注,即原公逸的《古诗十九首解》、石作贞的《古诗十九首掇解》的学术背景与阐释特色进行了考论,发现这两部注本皆注重对《十九首》进行"讽寓阐释"(allegoresis),多从君臣关系、君子-小人的角度来解诗。江户时代四部《古诗十九首》注本至少有三部与当时的折衷学派有关,折衷学派不满当时的"古文辞学派",不喜流行一时的伪唐诗、明诗,揭橥古朴的《古诗十九首》应是出于此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日本注本 《古诗十九首解》 《古诗十九首掇解》
下载PDF
互文性视角下《受戒》中民俗文化的英译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61-163,共3页
互文性理论虽缘于文学评论,但其与翻译联系密切。从互文性视角分析《受戒》英译文中民俗文化的翻译可知:原文本的互文性不仅给文本的理解和翻译增加了困难,同时也给翻译提供了便利,使译者能更深刻地体悟原文本的寓意和深刻内涵。另外,... 互文性理论虽缘于文学评论,但其与翻译联系密切。从互文性视角分析《受戒》英译文中民俗文化的翻译可知:原文本的互文性不仅给文本的理解和翻译增加了困难,同时也给翻译提供了便利,使译者能更深刻地体悟原文本的寓意和深刻内涵。另外,翻译过程中若能充分利用目的语文化和文学作品提供的互文空间,也同样有助于提升译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受戒》 民俗文化 译作效果
下载PDF
张守节《史记正义》声类考 被引量:2
4
作者 萧黎明 《铜仁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5-80,108,共7页
张守节《史记正义》声类38个,代表中唐时期的官话音,接近《切韵》。不同的是:唇音分化清楚;泥娘完全不分;喻三、喻四完全独立。
关键词 张守节 史记正义 声类
下载PDF
《说文》“读若”性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3-35,45,共4页
 《说文》"读若"是全书惟一的注音体例,其性质历来受到历代研究者的重视,分歧也一直存在。列出自清代以来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和争论焦点所在,认为在计算机时代这个问题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关键词 “读若” 注音体例 《说文解字》 汉语
下载PDF
从互文性视角看《受戒》英译文中佛教文化的翻译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鸽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6-19,共4页
《受戒》英译文中译者主要采取了直译、音译加注和意译等方法来翻译原文中的佛教文化词汇。总体讲,译者能较好地把握宗教文化在原文中承上启下、渲染氛围的作用,对原文中宗教术语的语用意义的把握、处理也较恰当。但译者有时却忽略了译... 《受戒》英译文中译者主要采取了直译、音译加注和意译等方法来翻译原文中的佛教文化词汇。总体讲,译者能较好地把握宗教文化在原文中承上启下、渲染氛围的作用,对原文中宗教术语的语用意义的把握、处理也较恰当。但译者有时却忽略了译语文本与译语文化所共享的互文空间,没有对其加以利用来增强译文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戒》英译 佛教文化 互文性
下载PDF
应运而生的“殉路英雄”:“邬纲”传说化的兴起、流变
7
作者 王方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44-58,共15页
在清末商办铁路运动的社会背景下,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邬纲被汤寿潜等人为地捧到了"殉路英雄"的高台。在新闻报纸尤其是小说、戏曲等大众媒介的传播、渲染下,邬纲故事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层累积聚,故事化色彩愈来愈浓... 在清末商办铁路运动的社会背景下,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邬纲被汤寿潜等人为地捧到了"殉路英雄"的高台。在新闻报纸尤其是小说、戏曲等大众媒介的传播、渲染下,邬纲故事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层累积聚,故事化色彩愈来愈浓重,并最终作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流传于世,对江浙地区的商办铁路运动高潮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此事从一侧面证明,顾颉刚先生"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同样适用于近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由于在近代史研究中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确存在着层累造史的现象,所以须谨慎视之。另一方面,这项研究也表明,近代铁路史研究应突破以往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等区阈的弊端,拓宽视野,引入社会史和民俗学等坐标系加以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铁路史 清末商办铁路运动 江浙铁路风潮 邬纲 殉路英雄 传说化 汤寿潜 顾颉刚
下载PDF
元好问诗述沁州出土隋薛收撰《文中子墓志》
8
作者 邓小军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全唐文》所录薛收撰《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是考察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生平事迹及其河汾之学与唐初贞观之治关系的关键性文献。元好问《铜鞮次村道中》诗、《送弋唐佐董彦宽南归》诗,记述了亲见于金贞祐四年或此前不久出土于沁州铜鞮... 《全唐文》所录薛收撰《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是考察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生平事迹及其河汾之学与唐初贞观之治关系的关键性文献。元好问《铜鞮次村道中》诗、《送弋唐佐董彦宽南归》诗,记述了亲见于金贞祐四年或此前不久出土于沁州铜鞮山之薛收撰《文中子墓志》,指出《文中子墓志》所述为信史,可以破除对文中子之怀疑。沁州出土薛收所作《文中子墓志铭》比汲冢出土《竹书纪年》还要宝贵。元好问两诗宝贵的史料价值,在于证明元好问所见薛收《文中子墓志》与今存薛收《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基本内容一致,从而多一重证据证明今存薛收撰《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之信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中子墓志》 《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 薛收 元好问
下载PDF
章法学研究在海峡两岸的交流与推进──以论文发表于学报与研讨会者为范围
9
作者 陈满铭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2期13-17,共5页
海峡两岸的学术,以语言学或辞章学而言,在十几年前才开始交流。就在此过程中,由南京大学王希杰教授与福建师大郑颐寿教授所带领的两个学术团队,与台湾的章法学研究学者都有交流和鼓励,推进了张法学的研究。今以论文发表于学报与研讨会... 海峡两岸的学术,以语言学或辞章学而言,在十几年前才开始交流。就在此过程中,由南京大学王希杰教授与福建师大郑颐寿教授所带领的两个学术团队,与台湾的章法学研究学者都有交流和鼓励,推进了张法学的研究。今以论文发表于学报与研讨会者为范围,呈现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张法学 交流、推进
下载PDF
论沈从文与汪曾祺文化理想的异同——以《边城》与《受戒》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锦煌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9-93,共5页
《边城》和《受戒》作为沈从文和汪曾祺的代表作,其蕴含的文化理想有明显的共同点,也有难能可贵的异质性。从时代背景、人生矛盾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对《边城》和《受戒》的文化理想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蕴藏的审美价值和沈从文与... 《边城》和《受戒》作为沈从文和汪曾祺的代表作,其蕴含的文化理想有明显的共同点,也有难能可贵的异质性。从时代背景、人生矛盾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对《边城》和《受戒》的文化理想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蕴藏的审美价值和沈从文与汪曾祺之间的诗学联系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汪曾祺 文化理想 《边城》 《受戒》
下载PDF
语词札记三则
11
作者 邵文利 杜丽荣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2-54,共3页
语词的解释和运用必须准确、规范。本文对文言词语"何为者也"和成语"砥砺名节"、"首当其冲"在解释和运用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何为者也 砥砺名节 首当其冲 词语规范
下载PDF
《客尘医话》胎产病证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子璇 程敏乐 +4 位作者 万鑫宇 胡梦鑫 张友 万家意 翁家俊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2期97-100,10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客尘医话》治疗胎产病证的方药,探讨讦寿乔治疗胎产疾病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特色。方法:选取《客尘医话》卷二及卷三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22.0对其药物类别、使用频数、性味、... 目的:通过分析《客尘医话》治疗胎产病证的方药,探讨讦寿乔治疗胎产疾病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特色。方法:选取《客尘医话》卷二及卷三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22.0对其药物类别、使用频数、性味、归经等进行数据挖掘及统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首方剂及109味中药,用药总频数达607次。使用频数最高的为当归,甘草、川芎位居其后;补虚药、活血药、解表药使用频率位居前三;药性以温性药使用频率最高,药味则多选用甘、辛、苦味;归经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脾经,其次为肺、心经。通过关联分析,挖掘得到关联规则共14条(2味药6条、3味药8条),核心组合为"当归-甘草-川芎-人参";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类药物组合。结论:讦寿乔治疗胎产病证多注重调护脏腑、健补脾肺,顾其根本。临证多选补虚之品,兼用活血之药,以调补全身气血。全书组方精简、药少力宏,对现代中医妇科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讦寿乔 客尘医话 胎产病证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汪曾祺小说《受戒》与中国文人画
13
作者 马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7-69,共3页
汪曾祺自20世纪80年代初再次登上文坛,就以其小说淡雅平和的独特风格引起文坛的瞩目。作者受传统文化熏陶,其小说中蕴含着中国文人画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精神,其代表作《受戒》便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简约、淡雅和玄远之风。汪曾祺对... 汪曾祺自20世纪80年代初再次登上文坛,就以其小说淡雅平和的独特风格引起文坛的瞩目。作者受传统文化熏陶,其小说中蕴含着中国文人画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精神,其代表作《受戒》便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简约、淡雅和玄远之风。汪曾祺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呈现,是对中国传统文脉的继承,亦是对民族精神复兴的守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受戒 中国文人画 简约 淡雅 玄远
下载PDF
浅述瑶族男性成人礼仪式的基本程序 被引量:1
14
作者 柏天明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瑶族男性成人礼 ,是在瑶族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它既是一种宗教仪式 ,也是对接受礼式者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质是要代代相传 ,把后代培养成为具有本民族意识的能人。瑶族男性成人礼仪式的基本程序包括度戒、受戒。
关键词 瑶族男性成人礼 度戒 受戒 过法 教育形式
下载PDF
《说文解字》手部含“持”义字研究
15
作者 王倩倩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2-44,共3页
对于《说文解字》部首的研究,前代学者在分部缘由、字序排列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近些年有学者开创了从部首出发,系联同义字和相关义字,从整体意义出发来研究《说文解字》的新方法。通过对24个许慎在释义中使用"持"字的手部... 对于《说文解字》部首的研究,前代学者在分部缘由、字序排列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近些年有学者开创了从部首出发,系联同义字和相关义字,从整体意义出发来研究《说文解字》的新方法。通过对24个许慎在释义中使用"持"字的手部字加以分析,从本义出发、系联引申义,比较了被释词间的词义异同和引申方向及规律,同时显示了汉语复音化的早期形态,为复音词研究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手部
下载PDF
“曼”声字族探析
16
作者 马钺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1-64,共4页
以形声字声符表义理论为基础,穷尽统计《说文解字》中所收录的"曼"声字族。认为声符"曼"在参与构字时带有其本义(长、拉长),并采用认知范畴理论对"曼"声字族进行分类,探究字族各成员的语义关系。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形声字 “曼”声字族
下载PDF
新见上海图书馆四库未收书提要稿二十一种考述
17
作者 张桐珲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1年第5期95-100,共6页
上海图书馆藏有管庭芬抄《四库未收书提要》一册,以附录形式留存了此前未见于世的提要二十一则。结合相关材料,可以推知这部分提要是严杰为阮元搜讨四库未收书时所撰,但限于时力,这二十一部书未及进呈,提要也尚未撰写成型。该二十一种... 上海图书馆藏有管庭芬抄《四库未收书提要》一册,以附录形式留存了此前未见于世的提要二十一则。结合相关材料,可以推知这部分提要是严杰为阮元搜讨四库未收书时所撰,但限于时力,这二十一部书未及进呈,提要也尚未撰写成型。该二十一种提要可以揭示阮元等人在浙搜集遗书时所做工作的大体轮廓,具有不小的学术价值,书籍版本价值也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图书馆 版本价值 管庭芬 阮元 提要 未收 学术价值 四库
下载PDF
从“一个”到“多元一体”——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史学史考察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文玖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9,共8页
抗日战争初期,顾颉刚在昆明《益世报》创办《边疆周刊》,并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从而引起众多学者的争论。因为战争和政治的原因,这个讨论没有充分展开,但为以后民族理论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学者、历史学... 抗日战争初期,顾颉刚在昆明《益世报》创办《边疆周刊》,并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从而引起众多学者的争论。因为战争和政治的原因,这个讨论没有充分展开,但为以后民族理论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学者、历史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人类学、民族学理论,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在民族理论、历史理论方面提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见解,尤其是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理论和白寿彝"多种形式的多民族统一"的历史理论,高屋建瓴地揭示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反映了中国民族理论的日趋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多民族统一 顾颉刚 费孝通 白寿彝
原文传递
对《列女仁智图》的新认识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T002-T005,共27页
2001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女史箴图》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并辅以服饰、器具等图像资料,论证了《女史箴图》非顾恺之作,而应是一幅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的宫廷绘画作品。在认识传世早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当文献严重... 2001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女史箴图》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并辅以服饰、器具等图像资料,论证了《女史箴图》非顾恺之作,而应是一幅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的宫廷绘画作品。在认识传世早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当文献严重失载的情况下,借助考古发掘图像资料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惟一办法。从这一方法入手,我认为传为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虽然被公认为宋人摹本,但是它的原本要早于《女史箴图》,这不但有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画《列女古贤图》为证,而且从衣冠服饰及其它器具的图像也可证明,它的原本可以早到东汉时代。从反复传模中能保存这样久远的图像并且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生活,这件摹本的价值就非同寻常了,至于是否顾恺之作,就不甚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女仁智图》 作者考证 顾恺之 考古图像资料 中国早期绘画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