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 in treatment of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被引量:12
1
作者 Yan-Hui Wei De-Chao Du Ke Ji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23期3964-3970,共7页
BACKGROUND Stroke is a typ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ith high prevalence,mortality,and onset of disability.As a 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ort... BACKGROUND Stroke is a type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ith high prevalence,mortality,and onset of disability.As a 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orthopedic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It is mainly used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or orthopedic diseases,movement disorders,and pain rehabilitation.According to related studies,NJF can also be used as a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NJF in patients with HSP.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HS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NJF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lone.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using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ugl-Meyer assessment(FMA),Barthel index(BI),and 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All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20.0 statistical software.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In the terms of duration of treatment,age,and pre-treatment indicators,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P>0.05).After the treatment,VAS,PROM,BI,and FMA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P<0.05).The VAS,PROM and FMA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Both acupuncture alone 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NJF in the treatment of HSP are effective,and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NJF can improve th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relieve pain,and increase joint mobility in patients with HSP.The combination therapy is better than acupuncture alone.However,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proving the score of patients’self-care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FUGL-MEYER assessment Therapy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Maitland松动术治疗卒中后偏瘫肩痛临床观察
2
作者 柴非 邹坤 +2 位作者 迟振海 王胜灵 王鹏 《光明中医》 2024年第7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 探讨热敏灸联合Maitland松动术治疗卒中后偏瘫肩痛(HPS)疗效。方法 104例HSP患者来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照A组用热敏灸治疗、对照B组用Maitland术、观察组二法联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数字评定量表(N... 目的 探讨热敏灸联合Maitland松动术治疗卒中后偏瘫肩痛(HPS)疗效。方法 104例HSP患者来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照A组用热敏灸治疗、对照B组用Maitland术、观察组二法联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数字评定量表(NRS)、上肢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结果 3组治疗后NRS评分下降、Fugal-Meyer和Barthel指数上升,观察组较对照A组和B组变化明显,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Maitland术治疗卒中后HPS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肩部疼痛和痉挛程度,有助于恢复肩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对卒中后康复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偏瘫肩痛 热敏灸 Maitland松动术
下载PDF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和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差异分析
3
作者 姜建萍 孙健 赵春苗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174-177,共4页
目的 分析偏瘫肩痛患者实施中医定向透药与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潍坊市中医院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掷骰子分组为透药组与刺激组,各30例。透药组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刺激组行... 目的 分析偏瘫肩痛患者实施中医定向透药与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潍坊市中医院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60例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掷骰子分组为透药组与刺激组,各30例。透药组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刺激组行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肩关节活动度、肢体功能情况及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透药组疼痛评分低于刺激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刺激组,上肢功能及上肢自理能力优于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透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刺激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大幅减轻肩痛问题,拓展肩关节活动度,提升肩关节功能,有效率高,相比中频脉冲电刺激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脉冲电刺激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肢体功能 偏瘫肩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痛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熊凤仙 和智娟 +5 位作者 岳秀丽 方河苑 李勤 刘玉凤 郭冬梅 谭凤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169-172,共4页
偏瘫肩痛(HSP)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本文综述了rTMS的... 偏瘫肩痛(HSP)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本文综述了rTMS的作用机制及rTMS联合其他治疗对HSP患者的疼痛缓解、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的潜在效益,以期为该类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策略,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联合治疗 脑卒中 偏瘫肩痛
下载PDF
四子散角针原穴敷贴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张煌霞 李壮苗 +3 位作者 罗文楠 李秀霞 黄惠香 林颖欣 《护理学报》 2024年第20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四子散角针原穴敷贴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11月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住院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四子散原穴敷贴组(B组)、角针原穴敷贴组(C组)和四子散角... 目的观察四子散角针原穴敷贴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11月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住院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A组)、四子散原穴敷贴组(B组)、角针原穴敷贴组(C组)和四子散角针原穴敷贴组(D组),每组各32例,A组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进行四子散原穴敷贴;C组在A组基础上进行角针原穴敷贴;D组在A组基础上进行四子散角针原穴敷贴。在干预前、干预2周末及干预4周末评估4组患者的肩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结果D组的肩关节疼痛程度在干预4周末均低于C组、B组、A组(P<0.05);D组的肩前屈、肩外展关节活动度在干预4周末均大于A组(P<0.05);D组的上肢运动功能在干预2周末和干预4周末优于A组(P<0.05)。结论四子散角针原穴敷贴能够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肩痛 四子散 角针原穴法 穴位敷贴
下载PDF
揿针联合站立数字作业治疗对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麦韵怡 范颖洁 +2 位作者 梁高哲 陈柯竹 王俊华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站立数字作业治疗(OT)对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均进行为期4周、每周5d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揿针治疗,主穴取患侧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站立数字作业治疗(OT)对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均进行为期4周、每周5d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揿针治疗,主穴取患侧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配穴取合谷、中渚、后溪,留针4h后取下,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站立数字OT训练,20 min/次,1次/d。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肩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揿针联合站立数字OT训练可有效减轻卒中后肩痛患者的肩部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肩痛 揿针 站立数字OT 视觉模拟量表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任务导向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黄小玉 赖丽萍 胡荣亮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SSNB)联合任务导向训练(TOT)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SSNB)联合任务导向训练(TOT)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江门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和研究组(21例)。两组均进行TOT,研究组患者在TOT前先进行SSNB,两组再进行TOT,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VAS评分在时间与治疗方法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交互<0.05);时间、治疗方法在VA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4周、12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UE评分在时间与治疗方法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交互<0.05);时间、治疗方法在FMA-UE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FMA-U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FMA-U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I评分在时间与治疗方法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交互>0.05);时间、治疗方法在MBI评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12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NB联合TOT有助于缓解HSP症状,利于患者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肩痛 肩胛上神经阻滞 任务导向训练
下载PDF
肌骨超声引导下精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黄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精准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肌骨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精准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肌骨超声引导下精准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肌骨超声检查结果(肩轴病变、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肱二头肌肌腱病变、肩锁关节病变情况)、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肩轴病变、肩峰-三角肌下滑囊病变和肱二头肌肌腱病变率分别为10.0%、22.0%、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42.0%、32.0%(P<0.05);两组肩锁关节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VAS评分为(7.29±1.98)分,FMA评分为(31.36±10.72)分,观察组VAS评分为(7.37±2.01)分,FMA评分为(30.31±10.68)分;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为(3.59±1.27)分,FMA评分为(38.59±11.38)分,观察组VAS评分为(1.48±0.19)分,FMA评分为(46.94±12.42)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FMA评分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更低,FMA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MBI评分分别为(42.37±10.15)、(76.48±15.19)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的MBI评分分别为(42.29±10.12)、(64.59±12.27)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BI评分均有所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BI评分升高幅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经肌骨超声引导下精准康复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疼程度,增强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肩痛 肌骨超声 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灸法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谢延真 朱莉芳 +1 位作者 林梅娟 吴燕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57-60,共4页
脑卒中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遗留偏瘫等后遗症。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上肢功能康复进程及最终预后,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 脑卒中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遗留偏瘫等后遗症。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上肢功能康复进程及最终预后,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和心理负担。灸法是将艾绒或药物点燃后作用于体表穴位,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药理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及防治疾病作用的一种外治法。近年来,灸法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康复护理中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病因病机、灸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作用机制及选穴、常用灸法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脑卒中 偏瘫肩痛 康复护理 综述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芳 沈华良 +3 位作者 沈晶晶 陈争一 宣丹艳 龚剑秋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72-75,7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偏瘫肩痛患者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1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超短波治疗,观...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偏瘫肩痛患者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1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超短波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超声引导下患侧肩关节腔内玻璃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治疗,治疗前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被动前屈、外展、外旋关节活动度及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评定疗效。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被动前屈、外展、外旋角度及FMA-U评分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评分、肩关节被动前屈、外展、外旋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可有效提高偏瘫肩痛患者被动关节活动度,缓解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可适用于有糖尿病的偏瘫肩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中风 偏瘫肩痛 玻璃酸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思 李鹏 +3 位作者 范豪 周青 吴翠 马炳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2144-214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64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接...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64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2次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肩关节囊厚度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的VAS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和肩关节囊厚度均有改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肩关节囊液压松解联合针刀治疗技术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肩痛 肌骨超声 液压松解 针刀治疗
下载PDF
揿针配合PNF技术治疗偏瘫肩痛的效果及对疼痛水平、上肢功能、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伟 余航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7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揿针配合PNF技术治疗偏瘫肩痛的效果及对疼痛水平、上肢功能、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于2021年1月-2022年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揿针组、PNF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2例,... 目的:探讨揿针配合PNF技术治疗偏瘫肩痛的效果及对疼痛水平、上肢功能、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于2021年1月-2022年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揿针组、PNF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2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肩关节疼痛水平(VAS评分)和上肢功能评分(FMA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比较(P>0.05),治疗1、2个月三组患者VAS评分下降,FMA评分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VAS评分低于揿针组、PNF组(P<0.05),FMA评分高于揿针组、PNF组(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IL-4、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三组患者IL-4、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IL-4、IL-6和TNF-α水平低于揿针组、PNF组(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揿针组、PNF组(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31%高于揿针组的75.00%和PNF组的76.92%(P<0.05)。结论:揿针配合PNF技术治疗偏瘫肩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PNF技术 偏瘫肩痛 疼痛水平 上肢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物理性神经阻滞联合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性肩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俊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物理性神经阻滞联合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性肩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0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偏瘫性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物理性神经阻滞联合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性肩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0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偏瘫性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采用物理性神经阻滞联合镜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患侧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感觉运动恢复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VAS、FMA、B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FMA、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性肩痛康复治疗中应用物理性神经阻滞联合镜像疗法效果较好,利于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升运动、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性肩痛 康复治疗 物理性神经阻滞 镜像疗法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疼痛及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黎玉婷 邵银进 戴文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KT)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HSP)患者疼痛及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H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KT)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HSP)患者疼痛及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H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超声引导下肩关节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KT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肩痛程度、上肢功能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4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4周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lg-Meyer运动功能评估法(FMA)评分及肩关节被动外旋、外展、前屈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肩关节被动外旋、外展、前屈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HSP患者中采用KT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效果确切,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肩痛症状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方面效果更佳,有利于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肩痛 肌内效贴 超声 肩关节注射治疗 疼痛程度 上肢功能
下载PDF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骆立虎 付高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7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析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04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n=54)。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 目的:探析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04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n=54)。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轻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疗效,并且有效改善日常生活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偏瘫肩痛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性肩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林花 任志彬 +3 位作者 傅晓倩 李亮 王月丽 傅建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5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性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性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性肩痛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rTMS组)20例,对照组(假rTMS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消炎镇痛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结合rTMS治疗(刺激频率10.0Hz,强度80%的静息运动阈值,刺激时间10s,间歇50s,总治疗时间20min,周一至周五每日1次,间隔2天继续治疗,2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而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和第4周,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评估肩痛程度,量角器测量被动肩关节活动度,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ugl 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估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痛NPRS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被动肩关节活动度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但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Hz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明显缓解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性肩痛,改善患侧肩部的被动关节活动度,提高患侧的上肢运动功能,但在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疗效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偏瘫性肩痛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超声精准定位下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王绘申 巩尊科 +3 位作者 王翔 徐丙怡 马喆喆 郝敬春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3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精准定位下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偏瘫肩痛患者60例,分为A、B、C三组。C组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B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分别予超声及痛点定位下体外冲击波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 目的:探讨超声精准定位下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偏瘫肩痛患者60例,分为A、B、C三组。C组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B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分别予超声及痛点定位下体外冲击波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测量值(PROM)、调整型Constant-Murley肩关节量表评分(ACMS)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周后A、B两组疗效优于C组(P<0.05),且A组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超声精准定位下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较痛点定位下治疗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体外冲击波 偏瘫肩痛 脑卒中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冲击波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康复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仝宇 彭文娟 +1 位作者 童迅 张文秀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5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联合冲击波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徐州医学院附属淮海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联合冲击波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徐州医学院附属淮海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与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中医症状积分、疼痛及上肢关节活动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关节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可提高关节活动能力,改善症状,降低疼痛程度,患者上肢活动水平提升,临床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肩痛 中药熏蒸 冲击波
下载PDF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高圣海 倪朝民 +2 位作者 韩瑞 武行华 李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上肢功能 康复
下载PDF
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20
作者 包烨华 王延武 +3 位作者 楚佳梅 朱国祥 王翀敏 候海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536-2539,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灸康复组46例,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进行治疗,针灸组41例、康复组42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和单纯康复进行治疗,评测3组在治疗前...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灸康复组46例,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进行治疗,针灸组41例、康复组42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和单纯康复进行治疗,评测3组在治疗前、后NRS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NRS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治疗后各组组内比较(P<0.05),各组疗后均优于疗前,各组组间比较(P<0.05),针灸康复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能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肩痛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肩痛 针灸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