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tures of Gardens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of China
1
作者 贾玲利 邱健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4期22-25,共4页
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has been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relevant materials of old Shu Kingdom,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 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has been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relevant materials of old Shu Kingdom,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of Yangzi Mountain Terrace, the paper has proposed that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can trace back to gardens in the period of Duyu King. It is considered that gardens in pre-Qin period are dominated by imperial gardens, emperors' or aristocratic cemeteries, among which the historical function and features of Yangzi Mountain Garden, Nanzhong Garden and Wudan Mountain Cemetery have been introduced. On this basis, characteristics of Sichuan gardens in pre-Qin period have been concluded, and the grand manner manifested through "Great Stone Worship" in ancient Shu Kingdom has been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QIN PERIOD shu kingdom GARDEN ORIGIN
下载PDF
三星堆新发现对认识中华远古文明的启示
2
作者 石硕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4,共11页
三星堆新发现,在中国早期文明认识领域掀起轩然大波。面对诸多的未知,怎样看待三星堆新发现?它对认识中华远古文明带来什么启示?这颇值得深思。三星堆新发现拓展了我们认识中国早期文明的视野,但也带来严峻挑战。对于认识中华远古文明,... 三星堆新发现,在中国早期文明认识领域掀起轩然大波。面对诸多的未知,怎样看待三星堆新发现?它对认识中华远古文明带来什么启示?这颇值得深思。三星堆新发现拓展了我们认识中国早期文明的视野,但也带来严峻挑战。对于认识中华远古文明,它至少带来三个重要启示:一,在中华远古文明领域,我们尚有太多未知,为此我们须保持审慎、谦逊和敬意。二,中华文明在源头上并非整齐划一,而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和多样性,这种差异和多样性以及多姿多彩,恰恰构成中华文明体系的博大精深,也赋予其强大生命力和顽强韧性。三,巫术礼仪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如何破译远古先民巫术礼仪背后的神性思维逻辑,可能是我们理解中华远古文明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山海经》 《华阳国志》 古蜀国 中华远古文明
下载PDF
五代时期佛教雕塑的前朝传统与创新性
3
作者 常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5,I0012,共7页
全国现存的10世纪佛教艺术分布不均衡,敦煌、山西、四川盆地、江浙保留较多,主要来自敦煌曹氏归义军、北汉、吴越国、南唐、前后蜀,艺术面貌差别较大。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雕塑既保留着很多唐代或前朝传统,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另外,... 全国现存的10世纪佛教艺术分布不均衡,敦煌、山西、四川盆地、江浙保留较多,主要来自敦煌曹氏归义军、北汉、吴越国、南唐、前后蜀,艺术面貌差别较大。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雕塑既保留着很多唐代或前朝传统,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另外,这个时期的佛教及其艺术的中国化与世俗化倾向更加强烈,适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雕塑 北汉 前后蜀 南唐 吴越国
下载PDF
三星堆青铜文明特色与影响
4
作者 黄剑华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了殷商时期古蜀青铜文明的辉煌。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造像,具有鲜明的古蜀地域文化特色,说明古蜀王国在社会结构、礼仪制度、崇尚观念等诸多方面,都与黄河流域殷商王朝不同,在满天星斗多源一统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发...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示了殷商时期古蜀青铜文明的辉煌。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造像,具有鲜明的古蜀地域文化特色,说明古蜀王国在社会结构、礼仪制度、崇尚观念等诸多方面,都与黄河流域殷商王朝不同,在满天星斗多源一统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写下了神奇的一页。古蜀与中原有着长期的交往,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不失主体的文化交流中吸纳融汇了许多外来文化因素。三星堆青铜文明对西南夷与滇文化,都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考古 古蜀王国 青铜文明 殷商时期 文化传播与影响
下载PDF
浅析现象学视野下农村聚落的场所精神——以成都平原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舒波 兰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98-102,共5页
成都平原的农村聚落是典型传统意义上的聚落,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最和谐、最基本的体现与联系。现象学重视人与世界的关系,重视人对于其生活世界的感受。因此,从现象学的视野研究成都平原农村聚落的场所精神,可以将其归纳为:(1)气候条... 成都平原的农村聚落是典型传统意义上的聚落,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最和谐、最基本的体现与联系。现象学重视人与世界的关系,重视人对于其生活世界的感受。因此,从现象学的视野研究成都平原农村聚落的场所精神,可以将其归纳为:(1)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网系统等构成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成都平原农村聚落"随田散居"的特点;(2)建筑单体的结构形式、构筑技术、边界形态及空间特征等建筑环境构建了成都平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3)社会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所构成的文化环境传承了蜀文化闲适、朴实及神秘的生活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场所精神 成都平原 农村聚落 知觉体验 古蜀文化 和谐生态
下载PDF
“鱼凫田于湔山”及其可能的地域 被引量:3
6
作者 赫荣定 何立 赫荣乔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4-42,共9页
湔山是鱼凫、杜宇等数代古蜀王朝狩猎、种植、生产的重要地域,是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常璩(东晋291-361年)著《华阳国志》描述的"鱼凫田于湔山"的缘故和地域今天依然不十分清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认为,"... 湔山是鱼凫、杜宇等数代古蜀王朝狩猎、种植、生产的重要地域,是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常璩(东晋291-361年)著《华阳国志》描述的"鱼凫田于湔山"的缘故和地域今天依然不十分清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认为,"鱼凫田于湔山"有其特殊的历史缘故和地理位置。古蜀王国时期,王权更替,执行"禅而不传"的权利交接方式。从鱼凫到杜宇、再到开明王,事实上是"禅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也"(《唐虞之道》第27号简)。就蜀王个体而言,不可能活数百岁,无论蚕丛、柏、鱼凫还是杜宇,都可能采取"转世"方式延续其王和神权,故才能"皆神化而不死"。周武王伐纣成功,在建立西周之际,下诏蜀国"天降杜宇",鱼凫被迫禅让王位,因此,"田于湔山"应发生在鱼凫王失去王位之后。另一方面,由于失去了王位,"鱼凫田于湔山"的活动范围相对狭小。"田于湔山"的有限位置,可能在当今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小鱼洞镇,包括通济镇等周边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王国 鱼凫 湔山 杜宇 地理位置 周武王
下载PDF
古蜀汶山考 被引量:2
7
作者 赫荣定 杨杨 +1 位作者 赫英航 赫荣乔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8-33,共6页
"汶山"对于古蜀文化研究,不但是一个重要地名,也是一个重要的疆域。该地域无不与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数代古蜀王朝紧密联系在一起。汶山是"三星堆"青铜器的铜资源的重要开采和冶炼地之一,也是黄金、玉石... "汶山"对于古蜀文化研究,不但是一个重要地名,也是一个重要的疆域。该地域无不与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数代古蜀王朝紧密联系在一起。汶山是"三星堆"青铜器的铜资源的重要开采和冶炼地之一,也是黄金、玉石等原料产地,对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相关历史材料中都提及到了汶山,如《蜀王本纪》中描写到的"望帝(杜宇)治汶山下邑,曰郫化",其汶山指的是哪里?所提及的"郫化"又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的探寻都将为古蜀历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经作者对龙门山的岷江流域、湔江、石亭江和北川湔江流域多年实地调查和相关史料查阅,从2006年至今,虽然中间经历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山河改变、人文失常,灾后重建彻底改变了当地传统文化的格局,但作者对"望帝治汶山下邑"的汶山,有了一定的区域概念,即:东临成都平原,西以岷江河谷和北临北川湔(戬jiǎn)江河谷,北起北川县曲山镇(涪江上游),南至都江堰宝瓶口和关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山 古蜀王国 望帝 龙门山 地域
下载PDF
三国夷陵之战后“备升马鞍山”的地理位置考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对三国时期蜀汉刘备“亭”战败后率部向“马鞍山”退逃的历史,由于《三国志》仅记载了“备升马鞍山”而未说明具体地点,给后来的史学者留下了种种猜测的话题。虽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马鞍山”在江北夷陵(今宜昌市)西北方向,但梳理有关... 对三国时期蜀汉刘备“亭”战败后率部向“马鞍山”退逃的历史,由于《三国志》仅记载了“备升马鞍山”而未说明具体地点,给后来的史学者留下了种种猜测的话题。虽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马鞍山”在江北夷陵(今宜昌市)西北方向,但梳理有关文献史籍以及一些地方志书资料,再结合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情况,我们发现不仅“马鞍山”的位置不在江北,而且当时吴、蜀双方作战的主战场也不在江北,马鞍山实际位于江南长阳县东部,吴蜀双方的主战场也在江南宜都西部与长阳东部交界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蜀汉 刘备 马鞍山 夷陵
下载PDF
三国争霸,争在夷陵——简论三国时期宜昌地区的军事战略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前程 杨爱丽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9,共5页
宜昌,古称"夷陵",乃"楚之西塞"。在汉末三国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是名副其实的"争地",乃三国兵家们拼死争夺的焦点:三国之争,争在荆州,荆州之争,争在夷陵。蜀汉集团的悲剧始于夷陵之失,夷陵成为... 宜昌,古称"夷陵",乃"楚之西塞"。在汉末三国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是名副其实的"争地",乃三国兵家们拼死争夺的焦点:三国之争,争在荆州,荆州之争,争在夷陵。蜀汉集团的悲剧始于夷陵之失,夷陵成为蜀汉英雄们永远的伤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陵 战略价值 三国主战场 蜀汉悲剧
下载PDF
黄龙溪古镇的历史文化脉络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世松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4-98,共5页
新近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黄龙溪古镇,素以历史悠久和水乡风光秀丽闻名于世。然而,该镇究竟"古"到何朝何代,却缺乏系统研究。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黄龙溪镇的历史文化脉络,认为:黄龙溪... 新近被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黄龙溪古镇,素以历史悠久和水乡风光秀丽闻名于世。然而,该镇究竟"古"到何朝何代,却缺乏系统研究。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黄龙溪镇的历史文化脉络,认为:黄龙溪镇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是三国蜀汉政权的圣迹之地;是崛起于宋代的乡村商业集市;清初以来新兴的移民场镇、水运码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溪 古镇 历史文化脉络 古蜀王国
下载PDF
女国是苏毗吗?——论女国与苏毗之差异及女国即苏毗说之缘起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硕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7,共9页
"女国"即"苏毗"的观点曾在藏学界被许多学者采用并有相当影响。女国真的就是苏毗吗?文章在对女国与苏毗的地理位置及社会面貌等史实进行详细考证与比较后,认为女国即苏毗的观点完全不能成立。文章还对导致女国即苏... "女国"即"苏毗"的观点曾在藏学界被许多学者采用并有相当影响。女国真的就是苏毗吗?文章在对女国与苏毗的地理位置及社会面貌等史实进行详细考证与比较后,认为女国即苏毗的观点完全不能成立。文章还对导致女国即苏毗一说缘起的两条关键性史料即女国"王姓苏毗"和附国"西有女国"进行了深入辨析,发现这两条史料并不足以支撑女国即苏毗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国 苏毗 吐蕃 《隋书·女国传》
下载PDF
《花间集》编纂背景及编纂原则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争鸣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晚唐五代时期 ,大量才子士人流寓西蜀 ,再加上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 ,蜀地词曲创作日益繁荣。本文在征引史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蜀词的成就和地位 ,进而揭示了《花间集》的编纂背景 ,从体例、词人、词作、词调等方面 ,分析了其力求精美别致的... 晚唐五代时期 ,大量才子士人流寓西蜀 ,再加上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 ,蜀地词曲创作日益繁荣。本文在征引史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蜀词的成就和地位 ,进而揭示了《花间集》的编纂背景 ,从体例、词人、词作、词调等方面 ,分析了其力求精美别致的编纂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编纂背景 编纂原则 西蜀 精雕细刻
下载PDF
诸葛亮北伐目的新论——以多重战略目的及其实现程度为中心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榕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已经提出刘备跨有荆益后北伐的目的是"成霸业"、"兴汉室"。后来法正建议刘备北伐汉中时提到了包括"尊奖王室"、"蚕食雍、凉"在内的三重目的,这对诸葛亮应会有影...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已经提出刘备跨有荆益后北伐的目的是"成霸业"、"兴汉室"。后来法正建议刘备北伐汉中时提到了包括"尊奖王室"、"蚕食雍、凉"在内的三重目的,这对诸葛亮应会有影响。诸葛亮秉政期间北伐的目的应有三大层次:兴复汉室、推进统一为第一层次;扩大占领区、联络氐羌、搜罗人才、疲敝魏国等为第二层次;以弱示强、以攻为守、凝聚内部等为第三层次。就北伐的成效看,第一层次的目的远未实现,第二层次的目的或多或少有所实现,第三层次的目的大致实现。诸葛亮的北伐就目的来说,与孙权的北伐有明显区别;就后果而言,与姜维的北伐也有重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刘备 孙权 蜀汉 魏国 北伐
下载PDF
《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源流考论——兼论话本与变文的关系以及“三国学”的视野与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贵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共5页
罗贯中《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原本史载 ,其中徐母故事更接近的根据是唐五代俗讲变文《汉将王陵变》 ,而以宋代说《汉书》的话本为直接依傍。这一事实表明 ,《三国演义》创作素材有不少是从非三国文献挪移化用。研究《三国演义》要放... 罗贯中《三国演义》徐庶归曹故事原本史载 ,其中徐母故事更接近的根据是唐五代俗讲变文《汉将王陵变》 ,而以宋代说《汉书》的话本为直接依傍。这一事实表明 ,《三国演义》创作素材有不少是从非三国文献挪移化用。研究《三国演义》要放眼全部传统文化的背景以为参照 ,最大限度发明和凸显《三国演义》作为传统文化无边无际的网络中一个“中国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徐庶归曹 源流
下载PDF
唐甄理想王国的憧憬与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碧英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8-20,共3页
唐甄通过对历史与现实时弊的批判,对理想王国进行了设计与构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圣君贤相,治化天下;君民相悦,天下融融。唐甄理想王国的设计并未跳出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模式的窠臼,在主张革新的道路上,唐甄仍然将"圣君贤相"... 唐甄通过对历史与现实时弊的批判,对理想王国进行了设计与构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圣君贤相,治化天下;君民相悦,天下融融。唐甄理想王国的设计并未跳出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模式的窠臼,在主张革新的道路上,唐甄仍然将"圣君贤相"作为了理想政治的历史主角,因而其政治理想浓厚的空想性制约了其政治思想的理性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甄 《潜书注》 理想王国 构建
下载PDF
论蚕丛与蜀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广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11,共5页
"蜀"是蚕丛族的图腾,其原始形象为野蚕,后代追忆蚕丛则为吐丝的蚕。据《蜀王本纪》所记,古蜀曾历时三、四千年之久,蚕丛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这个时间与茂县营盘山遗址的考古结果也基本吻合。考古证据表明,"蚕"是... "蜀"是蚕丛族的图腾,其原始形象为野蚕,后代追忆蚕丛则为吐丝的蚕。据《蜀王本纪》所记,古蜀曾历时三、四千年之久,蚕丛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这个时间与茂县营盘山遗址的考古结果也基本吻合。考古证据表明,"蚕"是表意,"丛"是表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史 考古研究 巴蜀文字 蚕丛
下载PDF
粮食困难是蜀军失利于街亭战役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童力群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5-39,共5页
从陈仓战役初张郃的一段经验之谈,可知蜀军在街亭战役中缺粮。蜀军在街亭战役后期缺粮,直接原因是运力不足,而运力不足由军力不足和人口资源不足所造成。归根到底,蜀军在汉中郡、武都郡无粮食、无运粮民夫征调,是由曹操在建安末年制造... 从陈仓战役初张郃的一段经验之谈,可知蜀军在街亭战役中缺粮。蜀军在街亭战役后期缺粮,直接原因是运力不足,而运力不足由军力不足和人口资源不足所造成。归根到底,蜀军在汉中郡、武都郡无粮食、无运粮民夫征调,是由曹操在建安末年制造的“无民区”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困难 街亭战役 蜀军失利 重要因素
下载PDF
从《华阳国志》看汉代蜀地复仇之风 被引量:2
18
作者 旷天全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7-109,共3页
本文拾掇《华阳国志》中有关汉代蜀地复仇的记录,利用统计方法,揭示了汉代蜀地盛行复仇的社会风气,并对其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华阳国志》 蜀地 复仇
下载PDF
《三国志·先主传》“取蜀城中金银”语辨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寅潇 黄巧萍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7-81,共5页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有"先主……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之语。对于"城中金银"与"谷帛"的来源,学界认识不一,或以为公私皆有,或以为仅限府藏,或以为"抗命诸家"。据《...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有"先主……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之语。对于"城中金银"与"谷帛"的来源,学界认识不一,或以为公私皆有,或以为仅限府藏,或以为"抗命诸家"。据《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取蜀城中民金银颁赐将士,还其谷帛"中"民"字可知,"金银"与"谷帛"实系城中民众所有,而与府库无关。整句意为"刘备先是没收蜀地城中民众的金银与谷帛,后用金银来赏赐将士,又将(一定数量的)谷帛还于旧主"。刘备取蜀城中民金银、谷帛也反映了其在入蜀后对益州豪族进行打压的统治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华阳国志》 三国 蜀汉 刘备
下载PDF
战国后期秦国统治蜀之政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绍华 赵建忠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7-40,共4页
战国后期 ,秦国抓住有利时机吞并了蜀、巴 ,图谋与楚对抗 ,以求统一天下。为了实现蜀地的直接统治 ,秦在统一蜀地之初 ,在蜀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封蜀侯 ,置蜀守、蜀相 ;移民、筑城 ;开发蜀土地、山林资源。秦国在蜀地的统治政策可... 战国后期 ,秦国抓住有利时机吞并了蜀、巴 ,图谋与楚对抗 ,以求统一天下。为了实现蜀地的直接统治 ,秦在统一蜀地之初 ,在蜀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封蜀侯 ,置蜀守、蜀相 ;移民、筑城 ;开发蜀土地、山林资源。秦国在蜀地的统治政策可以说是后代羁縻政策乃至土司制度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蜀地 统一 民族政策 渊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