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蜀语》所反映的明代四川方言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向学春 徐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7-89,共3页
明末清初四川遂宁人李实的《蜀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断域为书"的方言词汇著作。全书共收录四川方言词语563条,忠实地反映了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面貌,是研究明代四川方言的有效材料。本文综合运用共时描写法和词汇计量法,从... 明末清初四川遂宁人李实的《蜀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断域为书"的方言词汇著作。全书共收录四川方言词语563条,忠实地反映了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面貌,是研究明代四川方言的有效材料。本文综合运用共时描写法和词汇计量法,从音节数量和构词方式两个方面对《蜀语》所收词语的结构进行考察和分析,由此探寻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结构特征。在音节数上,明代四川方言词汇以单音节词居多,表现出与南方方言相类似的特点。这主要根源于明代四川方言在其形成过程中更多地受到了南方方言的影响;在构词法上,明代四川方言词汇以复合式构词法为主,派生式构词法和重叠式构词法已经形成,并占据着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 结构 明代四川方言
下载PDF
《入蜀记》引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珺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频繁引诗是《入蜀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旅途中,陆游发现了古诗句诞生的地点及场景,将之强化展示出来,复现了古诗的世俗生命力。《入蜀记》引诗的目的不一,情境多变,功效显著,既论诗又以诗为用,一方面利用"当地"之便揭示古诗... 频繁引诗是《入蜀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旅途中,陆游发现了古诗句诞生的地点及场景,将之强化展示出来,复现了古诗的世俗生命力。《入蜀记》引诗的目的不一,情境多变,功效显著,既论诗又以诗为用,一方面利用"当地"之便揭示古诗创作背景,解释语义,赏析辨误,另一方面又用古诗丰富行记的历史层次,辨正世俗讹传,提供审视自然的新视角。通过对《入蜀记》引诗解诗用诗的考察,可以发现陆游受古诗影响的具体方面和实际情形以及散文与诗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记》 陆游 引诗 历史 风俗
下载PDF
庄蹻入滇与庄豪入滇非一事辨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宏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62,共9页
战国时期楚将庄蹻入滇事件与庄豪入滇事件自来被当成一回事。通过深入、细致地辨析相关历史文献材料,庄蹻入滇与庄豪入滇应为二事,所涉人物庄蹻、庄豪并非一人;庄蹻入滇事件的发生时间在楚威王时,不能改为楚顷襄王时;庄蹻入滇路线之&qu... 战国时期楚将庄蹻入滇事件与庄豪入滇事件自来被当成一回事。通过深入、细致地辨析相关历史文献材料,庄蹻入滇与庄豪入滇应为二事,所涉人物庄蹻、庄豪并非一人;庄蹻入滇事件的发生时间在楚威王时,不能改为楚顷襄王时;庄蹻入滇路线之"循江上"完全不同于庄豪入滇路线之"从沅水",庄蹻途经的楚黔中郡也与庄豪所伐之夜郎国没有关系;庄蹻入滇实为入蜀,庄豪入滇实为入夜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蹻 庄豪 夜郎
下载PDF
读秦汉简札记二则
4
作者 何有祖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81-83,共3页
本文第一则考释岳麓秦简肆317号简“蜀邑”的“邑”,并分析秦汉文献中罪犯流放到蜀、巴的有关表述。第二则考释张家山汉简《算数书》“并禾麦苔实”,并提供了相应的例证。
关键词 《算数书》 考释 汉字
下载PDF
“匀蜀金”玺印考
5
作者 尉侯凯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60,共4页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著录一枚"匀蜀金"玺印,其"匀蜀金"之"匀"应读为"钧","钧蜀金"指三十斤蜀地生产的铜、银等金属块。由于该玺印的印纽为銎形,表明它是一枚烙印,其用途...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著录一枚"匀蜀金"玺印,其"匀蜀金"之"匀"应读为"钧","钧蜀金"指三十斤蜀地生产的铜、银等金属块。由于该玺印的印纽为銎形,表明它是一枚烙印,其用途当是在蜀地生产的三十斤金属块或封缄上戳打印记。至于该玺印的国别,因为其文字具有比较明显的晋系特点,所以它应系战国时期的三晋而非燕国玺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 玺印 战国
原文传递
再论甲骨卜辞中“蜀”之地望
6
作者 张驰 《语言历史论丛》 2018年第1期1-14,共14页
前人对于殷墟甲骨卜辞中的'蜀'字的地望已有论及,本文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证,认为甲骨卜辞中的'蜀'字并非指现在的成都平原地区,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较为倾向于河南长葛地区。
关键词 卜辞 地望 四川成都 河南长葛
原文传递
五尺道即石牛道考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宏伟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9-126,共8页
古往今来的学者都认为五尺道是秦始皇时期开凿的川南入滇道路。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后指出,无论是五尺道的开凿时间还是道路宽度,都完全不能支持这样的说法;五尺道应为秦始皇之前110余年的秦惠文王时期由古蜀国人凿通的汉... 古往今来的学者都认为五尺道是秦始皇时期开凿的川南入滇道路。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后指出,无论是五尺道的开凿时间还是道路宽度,都完全不能支持这样的说法;五尺道应为秦始皇之前110余年的秦惠文王时期由古蜀国人凿通的汉中入蜀道路,也就是汉以降所称的"石牛道"、"金牛道"。川、滇二省相关的考古发掘资料,也能为本文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结论可使西南古史研究中的某些谜题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尺道 石牛道秦 褒斜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