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isotopes and chemicals in precipitation in Shule River Basin,northwestern China:an implication for water cycle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被引量:7
1
作者 ZHAO Wei MA Jinzhu +3 位作者 GU Chunjie QI Shi ZHU Gaofeng HE Jiahu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973-985,共13页
The distribution of stable isotopes and ions in precipitation in the Shule River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regional water cycle and precipitation input to groundwater recharge. The... The distribution of stable isotopes and ions in precipitation in the Shule River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regional water cycle and precipitation input to groundwater recharg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ean annual concentrations of Ca2+, Na+, SO42-, CI-, Mg2+, NO3-, and K+ in the basin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arid areas of northwestern China.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ion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Shule Riv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upper reach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ionic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amount, indicating that heavy precipitation cannot only wash crustal aerosols out of the atmosphere, but also create a dilution effect. CI- and Na+ in precipitation had a strong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suggesting a common origin for the two ions. However, the excess of Na+, combined with non-marine SO42- and NO3-, indicated that some ions were contributed by terrestrial origins. In the extremely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ern China, the evaporation process obviously changes the orig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δ2H and δ18O in precipitation, and leads to dexcess values 〈8‰. δ18O and temperatur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suggested that temperature strongly aff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sotop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δ18O value indicates a dominant effect of westerly air masses and southwest monsoon in warm months, and the integrated influence of westerly and Siberian-Mongolian polar air masses in cold months. The d-excess values were generally lower in warm months than those in cold months, indicating that post-condensation processe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water cycle. The results provide reliable precipitation input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used in future groundwater recharge calculations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ions westerly air masses shule river basin
下载PDF
Study on functions and rational allocation of Shule River Basin groundwater resources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G Xu-xue JIN Xiao-lin LIU Wei-po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7年第2期140-151,共12页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ypical Areas of the Hexi Corridor, the thesis studies on groundwater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ypical Areas of the Hexi Corridor, the thesis studies on groundwater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Shule River Basin. The thesis analyzes problems in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water resources, defines the function zoning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key areas and evaluates them. Finally, the thesis uses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simulation and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to study on the allocation of groundwater in Shule River Basin. A proposal for rational allocation of Shule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has been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ule river basin The function zoning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Ration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下载PDF
Multiple assessments, source determination, and health risk apportionment of heavy metal(loid)s in the groundwater of the Shule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ern China
3
作者 WEN Xiaohu LI Leiming +2 位作者 WU Jun LU Jian SHENG Danru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11期1355-1375,共21页
Global ecosystems and public health have been greatly impact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loid)s in water.Source-specific risk apportionment is needed to prevent and manage potential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 Global ecosystems and public health have been greatly impact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loid)s in water.Source-specific risk apportionment is needed to prevent and manage potential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with heavy metal(loid)s.The heavy metal(loid)s contamination status,water quality,ecological risk,and health risk apportionment of the Shule River Basin groundwater are poorly understood.Therefore,field sampling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water quality and risk of heavy metal(loid)s in the groundwater of the Shule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ern China.A total of 96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tudy area to acquire data for water quality and heavy metal(loid)s risk.There was noticeable accumulation of ferrum in the groundwater of the Shule River Basin.The levels of pollution were considered to be moderately low,as evaluated by the degree of contamination,heavy metal evaluation index,heavy metal pollution index,and Nemerow pollution index.The ecological risks were also low.However,an assessment of the water quality index revealed that only 58.34%of the groundwater samples had good water quality.The 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as more suited for this study area than the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model.There were no obvious noncarcinogenic or carcinogenic concerns for all types of receptors according to the values of the total hazard index and total carcinogenic risk.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initi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factor(65.85%)was the major source of noncarcinogenic risk(residential children:87.56%;residential adults:87.52%;recreational children:86.77%;and recreational adults:85.42%),while the industrial activity factor(16.36%)was the major source of carcinogenic risk(residential receptors:87.96%;and recreational receptors:68.73%).These findings provide fundamental and crucial information for reducing the health issues caused by heavy metal(loid)s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in arid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heavy metal(loid)s ecological risk health risk shule river basin
下载PDF
基于RWEQ模型的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蔺阿荣 周冬梅 +3 位作者 马静 朱小燕 江晶 张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疏勒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增加,导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土地沙化等问题,影响区域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疏勒河流域处于北方防沙带中心,开展其防风固沙价值评估对... 疏勒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经济社会活动强度增加,导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土地沙化等问题,影响区域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疏勒河流域处于北方防沙带中心,开展其防风固沙价值评估对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对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功能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总量为43.927×10^(4)~129.530×10^(4)t·km^(-2),防风固沙量呈上升趋势。(2)2008—2018年疏勒河流域防风固沙价值快速增加,其多年平均价值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减少土地损失价值(99.46%)、保持土壤肥力价值(0.47%)、保持土壤有机质价值(0.04%)、减少交通运输经济损失价值(0.03%)。(3)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防风固沙能力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草地、耕地等植被覆盖率较高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地区域。(4)相较社会因素,自然指标因子对流域防风固沙功能价值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主客体及补偿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服务 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RWEQ) 价值评估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1980-2020年疏勒河流域水面蒸发量变化趋势及预测
5
作者 周敏 孙栋元 +5 位作者 赵玉峰 惠磊 牛最荣 马亚丽 武兰珍 王兴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目的]揭示疏勒河流域水面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未来演变趋势,以期更深入了解流域内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该地区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决策支撑。[方法]基于1980—2020年昌马堡、双塔堡水库、党城湾、党河水库4个水文站逐月、逐年水... [目的]揭示疏勒河流域水面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未来演变趋势,以期更深入了解流域内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该地区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决策支撑。[方法]基于1980—2020年昌马堡、双塔堡水库、党城湾、党河水库4个水文站逐月、逐年水面蒸发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t检验、R/S分析法、BP神经网络等分析方法对流域近40年水面蒸发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预测了未来水面蒸发量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1980—2020年疏勒河流域各站点水面蒸发量年际变化整体均呈减少趋势,各站倾向率排序为:双塔堡水库站(-187.10 mm/10 a)>党河水库站(-178.20 mm/10 a)>昌马堡站(-33.00 mm/10 a)>党城湾站(-30.00 mm/10 a),其中双塔堡水库和党河水库站减少趋势十分显著。(2)昌马堡、双塔堡水库和党河水库站四季水面蒸发量均表现为减少趋势,党城湾站春季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其他季节呈下降趋势。(3)昌马堡、党城湾、双塔堡水库和党河水库4站突变年份分别为2004年、2015年、2007年和2007年。(4)流域水面蒸发量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整体表现为减少趋势。(5)预测2021—2026年水面蒸发量将继续呈下降变化趋势。[结论]整体上,疏勒河流域全年和四季水面蒸发量呈减少变化趋势,且未来也表现为下降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量 演变特征 未来趋势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风险探讨
6
作者 李曼 崔敏华 刘焕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2,共10页
土壤保持能力是疏勒河流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对流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运用InVEST模型,对2000—2018年疏勒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并建立土壤保持服务供需风险框架,分析其供需风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 土壤保持能力是疏勒河流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对流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运用InVEST模型,对2000—2018年疏勒河流域土壤保持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并建立土壤保持服务供需风险框架,分析其供需风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土壤侵蚀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2000年的3.73亿t减少到2018年的3.30亿t,流域侵蚀程度总体好转,其中,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减少14%;2)土壤保持总量呈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2010—2015年的降幅最大,共减少1.01亿t,降幅达29%,流域上游的土壤保持情况变化较为明显,主要受植被、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而中下游地区生态本底较差,土壤保持量较少且变化尚不明显;3)在供需风险方面,风险等级以危险和供给不足为主,2000—2018年,极度濒危和濒危的高风险地区面积由33%下降到12%,而风险等级为安全的面积变化较小。整体而言,疏勒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供需风险等级水平下降,供需状况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保持服务 供需风险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长喉槽量水堰水位测流断面与流量关系率定研究
7
作者 孙栋元 李世珠 +3 位作者 孙亚伟 汪婧 乔鑫 郑宏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59,共5页
通过对长喉槽量水堰在疏勒河双墩子断面和玉门关断面的实地观测与深入分析,运用Winflume软件进行建模和率定,建立了水位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喉槽量水堰在不同条件下均能够取得出色的测流效果,表现出卓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 通过对长喉槽量水堰在疏勒河双墩子断面和玉门关断面的实地观测与深入分析,运用Winflume软件进行建模和率定,建立了水位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喉槽量水堰在不同条件下均能够取得出色的测流效果,表现出卓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对1号和4号长喉槽的流量曲线和流量表进行详尽分析,验证其在设计流量范围内的普适性,1号长喉槽设计流量0~31.7 m^(3)/s范围内均适用,4号长喉槽设计流量0~34.5 m^(3)/s范围内水位流量关系同样适用。研究结果为疏勒河流域长喉槽量水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喉槽量水堰 流量率定 Winflume软件 精度分析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疏勒河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曼 韩丽 +2 位作者 刘焕才 张艳芳 史书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4,共8页
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 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测量人类对区域自然资本利用程度评价该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区,分析其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能够有效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生产视角,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生物产品产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等,采用人均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人均足迹深度、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及自然资本存流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流域人均三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特征,利用GTWR模型分析各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人均足迹广度总体呈上—中—下游依次递减趋势;随着土地利用程度加深,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占用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流域人均足迹深度大于1;流域内各县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上升,生态压力增大,生态足迹重心总体自西向东北移动。在疏勒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主要受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工业发展三方面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三维生态足迹 人均足迹广度 人均足迹深度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9
作者 张逸飞 曾建军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10期126-136,共11页
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分配与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影响。利用疏勒河流域及其周边6个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资料,运用距平值、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的方法对疏勒河流域进行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 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分配与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影响。利用疏勒河流域及其周边6个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资料,运用距平值、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的方法对疏勒河流域进行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疏勒河流域1976—2022年的气温年际变化率为0.0404℃/a,47a间气温上升了约1.86℃,气温升温显著,呈现“高—低—高”变化趋势;疏勒河流域47a均温变化是由东向西逐渐升高,自北向南气温逐渐升高。疏勒河流域47a年均温以13a为第一主周期,在13a的时间尺度中变化周期为9a;疏勒河流域在M-K检验中年均温存在1个交汇点,其突变点位于1996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疏勒河流域除马鬃山外其他地区的降水增加幅度在0~2 mm·a^(-1)之间。47a的降水总量年际变化率为0.94 mm·a^(-1),47a间降水增加了约36.8 mm,降水年际变化呈现“高—低—高”波状浮动。降水的年际变化呈现自东向西降水总量递减,由北向南递减;年降水量以28a为第一主周期,在28a的时间尺度下变化周期为19a。疏勒河流域年降水量在进行M-K检验中存在9个交汇点,最主要的突变点位于1981年、2009年,降水量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突变趋势。(3)疏勒河流域的降水和气温之间呈现相关系数为-0.07,显著性为0.658,降水变化对气温变化影响较小。年降水量与径流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3,显著性为0.075,属于弱相关性,降水变化对径流变化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程度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年际变化 相关性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2001—2010年疏勒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7
10
作者 潘竟虎 黄克军 李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88-1899,共12页
通过改进的光能利用率CASA模型估算2001—2010年间疏勒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疏勒河流域NPP的空间分布具... 通过改进的光能利用率CASA模型估算2001—2010年间疏勒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疏勒河流域NPP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空间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且具有较明显的经向"条带"分布特征,2001—2010年,NPP平均值为102.26 g C m^(-2)a^(-1)。22001—2010年,疏勒河流域NPP总体呈增长趋势,年际波动较大,NPP明显增加的区域占总面积25.15%,明显减小的区域约占11.93%。3Hurst指数分析显示,疏勒河流域NPP变化的同向特征强于反向特征,其中持续改善地区占总面积的78.3%,21.7%的区域将由改善转为退化。4在年尺度上,降水是植被NPP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NPP与降水呈弱的正相关关系,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在月尺度上,温度是NPP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疏勒河流域NPP对气候因子不存在明显的时滞和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NPP) CASA模型 时空变化 MODIS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栋元 胡想全 +2 位作者 金彦兆 张云亮 李元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4-161,共8页
以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为研究区,借助统计分析法、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对2013年疏勒河中游绿洲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解译与分析,得出各种天然植被覆盖状况数据,利用典型的潜水蒸发模型—阿维里扬诺夫公式对研究区内各县区的天然植... 以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为研究区,借助统计分析法、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对2013年疏勒河中游绿洲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解译与分析,得出各种天然植被覆盖状况数据,利用典型的潜水蒸发模型—阿维里扬诺夫公式对研究区内各县区的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未来天然植被面积和生态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疏勒河中游绿洲现状天然植被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8 768.97×104m3,最大生态需水量为46643.04×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187.71×10^4-2 898.72×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17 581.27×10^4-43 744.32×10^4m^3,瓜州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9 685.06×10^4-23 392.09×10^4m^3,玉门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6 552.11×10^4-17 133.45×10^4m^3,敦煌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2 531.80×10^4-6 117.50×10^4m^3。202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预测为20 655.96×10^4-66 614.75×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316.57×10^4-3 855.91×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19 339.39×10^4-62 758.84×10^4m^3;203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预测为22 721.55×10^4-85 584.09×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448.22×10^4-4970.08×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21 273.33×10^4-80 614.01×10^4m^3。研究结果对促进疏勒河流域生态水权研究、水量分配以及区域生态保护、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天然植被需水规律研究、不同生态功能区植被生态需水规律以及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区域生态需水量及阈值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中游 绿洲 天然植被 生态需水
下载PDF
高寒草地植被盖度估算及其与冻土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宜树华 王增如 +3 位作者 谢霞 杨时海 黄磊 叶柏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3-358,共6页
植被覆盖度(盖度)是水文、生态、气象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因子,目前目估是野外获取盖度的传统方法。本研究利用多光谱相机拍摄的相片,分析每一个像元的归一化指数,区分植被和土壤,以获取盖度,并与目估法进行对比,评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植被覆盖度(盖度)是水文、生态、气象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因子,目前目估是野外获取盖度的传统方法。本研究利用多光谱相机拍摄的相片,分析每一个像元的归一化指数,区分植被和土壤,以获取盖度,并与目估法进行对比,评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目估盖度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而多人平均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利用多光谱相片能够快捷准确地获取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取0.4作为阈值较理想;利用阈值的方法区分植被和土壤需要像元所代表的空间尺度不能超过0.2 cm。分析疏勒河上游地区盖度和多年冻土分布的关系发现,多年冻土区盖度显著高于季节冻土区和过渡区(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上游 植被覆盖度 多年冻土 多光谱相机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51
13
作者 张军 张仁陟 周冬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7-274,共8页
利用生态足迹法研究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从2003年的1 696.35hm2增加至2007年的1 925.26hm2,增长幅度为13.5%;总生态足迹从2003年的19 714.23hm2增加至2007年的32 236.35hm2,增长幅度为6... 利用生态足迹法研究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从2003年的1 696.35hm2增加至2007年的1 925.26hm2,增长幅度为13.5%;总生态足迹从2003年的19 714.23hm2增加至2007年的32 236.35hm2,增长幅度为63.5%;而生态赤字从2003年的18 017.88hm2增加至2007年的30 311.08hm2,增长幅度为68.2%。水资源负载指数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开发潜力不大。未来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采取适度移民、加强民众的节水意识教育,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不适宜再扩大种植业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水资源承载力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疏勒河中下游胡杨林土壤水盐空间变化与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普幸 姚晓军 +1 位作者 张克新 霍华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9-366,共8页
基于河西走廊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天然胡杨林下8个采样点720个土壤样品和6.8524 hm2的7个样方,应用统计学及相邻格子法等研究了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随深度而增加,土壤全盐量变化与之相反,两者... 基于河西走廊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天然胡杨林下8个采样点720个土壤样品和6.8524 hm2的7个样方,应用统计学及相邻格子法等研究了胡杨林土壤水盐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水量随深度而增加,土壤全盐量变化与之相反,两者在80 cm土层之上变化剧烈,之下变化平缓;土壤水盐含量变异差异明显,均属于中强度变异。各层土壤水盐含量存在着自中游向下游水分减少、盐分增加、表层聚盐加重的显著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区胡杨林生长受到土壤水盐胁迫,种群结构残缺;下游胡杨林分偏老,稀疏矮小,已明显衰退。长此下去,下游胡杨林将因快速衰退演替而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林 土壤水盐 空间变化 种群结构 胁迫 疏勒河中下游绿洲
下载PDF
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5
作者 苏琦 袁道阳 +2 位作者 谢虹 邵延秀 梁明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0-258,共19页
疏勒河流域盆地位于祁连山西段,跨越了该区多条不同方向和不同性质的活动断裂带,其所呈现的地貌特征反映了该区最新构造活动的信息。文中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SRTM-3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系统提取了疏勒河流域及其4个亚流域盆... 疏勒河流域盆地位于祁连山西段,跨越了该区多条不同方向和不同性质的活动断裂带,其所呈现的地貌特征反映了该区最新构造活动的信息。文中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SRTM-3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系统提取了疏勒河流域及其4个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曲线、疏勒河水系的Hack剖面以及河流坡降指标(SL),并对整个流域地形做了坡谱分析,获得了疏勒河流域的地貌特征。研究表明,疏勒河的流域地貌发育受到该区的阿尔金断裂、昌马断裂、托勒南山断裂以及疏勒南山断裂等强烈构造活动和区域岩性差异的影响,坡度以0°~35°的区段为主;整个流域盆地处于河流发育的"壮年期";构造活动是造成河流纵剖面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因素,局部河段同时还受到岩性因素的控制和影响。这表明在活跃的造山带内部,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中,活动断裂的构造作用是重要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盆地 面积-高程积分Hack剖面 河流坡降指标 地貌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全恩 李保国 +2 位作者 南丽丽 曹诗瑜 陈建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4-938,共5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研究绿洲荒漠演化过程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500 m间隔取样尺度下甘肃省玉门镇饮马农场一条绿洲荒漠过渡带(荒漠、荒漠-绿洲、绿洲)土壤呼吸...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研究绿洲荒漠演化过程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500 m间隔取样尺度下甘肃省玉门镇饮马农场一条绿洲荒漠过渡带(荒漠、荒漠-绿洲、绿洲)土壤呼吸速率在不同时期(5、7、10月)的时空变异性,并结合过渡带不同监测点的植被盖度、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容积含水量以及土壤0~20 cm土层pH值、盐分、HCO_3^-、Cl^-、Ca^(2+)、Mg^(2+)、SO_4^(2-)、K^+、Na^+等理化性质分析,探讨了环境因素与土壤呼吸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荒漠向绿洲过渡,土壤呼吸速率从荒漠端的1.21μmol·m^(-2)·s^(-1)逐渐增大到绿洲端的4.85μmol·m^(-2)·s^(-1),增加3倍。从季节变化来看,7月份土壤呼吸速率最大,10月份土壤呼吸速率最小,5月份土壤呼吸速率居中。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异系数为64.1%~78.1%,属中等变异。从空间相关性来看,7月和10月土壤呼吸速率的块金值为0.065和0.113,均小于0.25,空间相关性强;5月份土壤呼吸速率的块金值为0.690,空间相关性中等。研究发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绿洲荒漠过渡带 土壤呼吸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5
17
作者 程玉菲 程文举 +1 位作者 胡想全 金彦兆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3-592,共10页
为了明确疏勒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关系,选取疏勒河流域内及其周边的托勒、敦煌、瓜州、玉门、酒泉、马鬃山等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和蒸发的日值数据,昌马堡水文站的日径流数据,通过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主成分分析... 为了明确疏勒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关系,选取疏勒河流域内及其周边的托勒、敦煌、瓜州、玉门、酒泉、马鬃山等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和蒸发的日值数据,昌马堡水文站的日径流数据,通过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疏勒河流域极端气候指数、极端水文事件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极端水文事件的因素,并明确该流域极端洪水年内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年际气温升高趋势明显,降水量呈波动变化,增加趋势不明显,而蒸发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表征高温的极端气温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表征低温的极端气温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疏勒河流域气温增幅明显。极端降水指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该流域极端洪水事件和频次呈上升趋势,而极端枯水事件和频次呈下降趋势。极端洪水事件主要受控于极端降水事件,特别是极端降水总量,极端高温事件对极端洪水总量的增加也有影响,而极端枯水事件主要受控于极端低温事件。此外,2000-2016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的时间有由8月向7月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极端水文事件 极端气候指数 洪水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植被覆盖及植物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 被引量:7
18
作者 郝媛媛 颉耀文 +2 位作者 魏伟 穆亚超 张玲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51,共7页
基于MODIS数据的植被覆盖分析表明疏勒河流域以覆盖度5%~25%的荒漠景观为主,覆盖度0~5%的戈壁和25%~50%的荒漠绿洲过渡带为辅.在中下游走廊平原区布设203个植物样方对研究区荒漠及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分布进行研究... 基于MODIS数据的植被覆盖分析表明疏勒河流域以覆盖度5%~25%的荒漠景观为主,覆盖度0~5%的戈壁和25%~50%的荒漠绿洲过渡带为辅.在中下游走廊平原区布设203个植物样方对研究区荒漠及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分布进行研究,共发现样方内植物97种,隶属于24科69属,其中菊科、豆科、藜科和禾本科最多,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7.53%、16.49%、15.46%、13.40%;出现频率达10%以上的物种有5个,分别为芦苇(39.41%)、黑果枸杞(33.99%)、骆驼刺(32.51%)、多枝柽柳(20.69%)和白刺(12.32%),重要值依次为38.62%、26.06%、37.42%、34.66%、28.43%;经PC-ORD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200处可将研究区内的植被类型划分为8种,且植被类型随生境地貌不同而不同.综合运用5种多样性指数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表明: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极其简单,物种丰富度和均匀性较差,生态优势度较高,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多样性 覆盖度 空间分布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近20年疏勒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和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岳东霞 陈冠光 +6 位作者 朱敏翔 郭晓娟 周妍妍 李凯 王东 郭建军 曾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5178-5187,共10页
水资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不可替代的基本自然资源,生态需水在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尤为突出。以疏勒河流域和其所辖县区为不同尺度区域,利用LandsatTM/ETM+/OLI遥感数... 水资源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不可替代的基本自然资源,生态需水在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尤为突出。以疏勒河流域和其所辖县区为不同尺度区域,利用LandsatTM/ETM+/OLI遥感数据(30 m分辨率),解译该流域近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同时在收集和整理流域多年水文水资源基础数据的基础上,以流域生态需水为研究主线,运用多学科方法和原理,结合遥感技术、GIS技术,通过现场调查和观测,计算了流域及其所辖县区近20年生态承载力和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近20年来,伴随流域生态承载力的增加,生态需水量也呈增加趋势,两者呈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6076;县域尺度上,生态需水与生态承载力正相关关系也较高,其中林、草地的生态需水与生态承载力拟合优度R^2分别达0.8519、0.7235,说明林、草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对生态需水变化的解释能力更强,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基于空间热点分析,该流域生态承载力和生态需水的热点和冷点区域均呈现相似的空间格局,说明二者之间在空间尺度上也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可为疏勒河流域生态水资源量的科学配置和调控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承载力 生态需水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2005—2014年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27
20
作者 柳思 张军 +1 位作者 田丰 杨峰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3期114-122,共9页
针对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的特点,采用"环境-经济-社会(EES)"模型,建立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熵权物元模型,对疏勒河流域2005—2014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并... 针对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的特点,采用"环境-经济-社会(EES)"模型,建立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熵权物元模型,对疏勒河流域2005—2014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研究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2005—2014年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还存在着恶化风险,2005—2007年风险降低,2007—2008年风险小幅增加,2008—2009年风险降低,2009—2013年风险大幅增加,2013—2014年风险有所降低;发展方向表现为"不安全→安全"的阶梯式上升趋势,其中,2005—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为"不安全",2008—2009年安全状态为"临界安全",2010—2011年安全状态为"较安全",2012—2014年安全状态为"安全";制约2005—2014年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关键因子分别是人均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第三产业产值与GDP占比和耗水率,其中,森林覆盖率和产水模数影响最大,主成分荷载达0.973和0.968。研究结果以期为疏勒河流域土地生态治理决策和人地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 熵权法 物元模型 疏勒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