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译经中复音虚词的研究——以安世高译经为例
1
作者 易佳妮 《现代语文》 2023年第9期46-51,共6页
东汉译经作为最初出现的译经,在时间、空间和语体维度上均具有极大覆盖性,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从复音虚词的界定与产生入手,以安世高译经为例,对安世高译经中复音虚词的类型与构成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安世高译经复音虚... 东汉译经作为最初出现的译经,在时间、空间和语体维度上均具有极大覆盖性,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从复音虚词的界定与产生入手,以安世高译经为例,对安世高译经中复音虚词的类型与构成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安世高译经复音虚词的特点及成因。通过这一个案分析,以期为东汉译经复音词研究提供参考,亦可借此进一步探寻古代汉语复音虚词的运用特点和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译经 复音虚词 安世高
下载PDF
翻译佛经语料年代的语言学考察——以《大方便佛报恩经》为例 被引量:27
2
作者 方一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7-83,共7页
《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大藏经题署“失译,附《后汉录》”。学者通常把它当作东汉语料来用,值得商榷。本文尝试从语法(判断句、被动句和疑问句)、词汇(一般语词和“~切”式复音词)的某些角度,对其翻译年代进行推定。本文认为,《大... 《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大藏经题署“失译,附《后汉录》”。学者通常把它当作东汉语料来用,值得商榷。本文尝试从语法(判断句、被动句和疑问句)、词汇(一般语词和“~切”式复音词)的某些角度,对其翻译年代进行推定。本文认为,《大方便佛报恩经》所反映的语法词汇面貌与可靠的东汉译经不同,应该是魏晋以后的译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便佛报恩经》 语法 词汇 东汉译经 魏晋时期 佛经语料
下载PDF
从词汇角度看《大比丘三千威仪》的翻译年代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毅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25-29,共5页
《大比丘三千威仪》,旧题"后汉安世高译",一些学者也把它当作东汉语料来使用,颇值得商榷。从词汇角度考察,《大比丘三千威仪》中"阿阇梨"、"布萨"、"揵椎"、"檀越"、"维那"... 《大比丘三千威仪》,旧题"后汉安世高译",一些学者也把它当作东汉语料来使用,颇值得商榷。从词汇角度考察,《大比丘三千威仪》中"阿阇梨"、"布萨"、"揵椎"、"檀越"、"维那"等佛经译名以及"橙"、"抖擞"、"猛利"、"某甲"、"爬"、"绳床"、"食堂"、"下"、"执作"等普通词语最早见于两晋时译经,未见于东汉三国可靠译经,而部分普通词语亦始见于晋代(或者更晚)中土文献,可见该经中明显存在着具有两晋时代特色的词汇,因而这部经书不可能是东汉译经,其翻译年代不会早于西晋甚至是东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比丘三千威仪》 佛经 佛经译名 《大正新修大藏经》 东汉 两晋
下载PDF
东汉佛经疑问代词“何等”“何”地位演变差异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列过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9-57,共9页
"何等"与"何"是东汉佛经使用最为广泛的两个疑问代词,从安世高译经到康孟详译经短短60余年间,"何等"在特指问句中的使用频率下降了,而"何"却稳中有升。之所以此消彼长,是因为"何等"... "何等"与"何"是东汉佛经使用最为广泛的两个疑问代词,从安世高译经到康孟详译经短短60余年间,"何等"在特指问句中的使用频率下降了,而"何"却稳中有升。之所以此消彼长,是因为"何等"过分集中地使用在事物疑问句中,作主语时,与谓语的搭配形式过于单调,优势地位逐渐丧失;"何"在事物、原因疑问句都有较多使用,作主语时与谓语的搭配形式丰富多变,因而获得了稳固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佛经 何等 语义类型 句法功能
下载PDF
东汉汉译佛经中的第一人称代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春秀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17-120,共4页
主要以东汉汉译佛经第一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在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静态描写,通过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整理出东汉汉译佛经第一人称代词的系统,并指出其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帮助人们了解东汉时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 主要以东汉汉译佛经第一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在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静态描写,通过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整理出东汉汉译佛经第一人称代词的系统,并指出其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帮助人们了解东汉时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的实际面貌,了解第一人称代词的历史发展轨迹,以期对汉语史研究做一些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汉译佛经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谈汉魏六朝译经语料引用时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卢巧琴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49-52,共4页
汉魏六朝是汉语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翻译佛经作为此时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语料之一,已越来越多地被学界引用和研究。在引用和研究汉魏六朝译经语料时,学界多以《大正新修大藏经》为版本依据。具体考察目前有关研究成果,发现在... 汉魏六朝是汉语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翻译佛经作为此时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语料之一,已越来越多地被学界引用和研究。在引用和研究汉魏六朝译经语料时,学界多以《大正新修大藏经》为版本依据。具体考察目前有关研究成果,发现在上述译经语料引用中存在轻信题署、忽略版本异文、轻信不当断句三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或轻或重地影响了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译经 《大正新修大藏经》 语料引用
下载PDF
佛说之法门与邪教之法门的比较研究——读《四阿含》后对《转法轮》的沉思
7
作者 高玉春 范玉凤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通过《四阿含》中佛的教说与《转法轮》中李洪志邪说的多视角的比较研究,无可辨驳地断定:“世尊为法本,世尊为法主,法由世尊。”而李洪志却极力贬斥佛陀,诽谤佛法,大肆鼓吹“邪法”、“邪道”、“邪业”,无疑是“恶轮坏法轮”。因而,李... 通过《四阿含》中佛的教说与《转法轮》中李洪志邪说的多视角的比较研究,无可辨驳地断定:“世尊为法本,世尊为法主,法由世尊。”而李洪志却极力贬斥佛陀,诽谤佛法,大肆鼓吹“邪法”、“邪道”、“邪业”,无疑是“恶轮坏法轮”。因而,李洪志冒称的“法轮大法是佛家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法门”,不过是货真价实的邪教之一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 《四阿含》 法轮 法轮大法
下载PDF
东汉汉译佛经中的处所疑问代词
8
作者 张春秀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6-88,共3页
对东汉汉译佛经的处所疑问代词进行了穷尽性统计,整理出了东汉汉译佛经处所疑问代词的系统,并指出其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帮助人们了解东汉时期汉语处所疑问代词系统的实际面貌,了解处所疑问代词的历史发展轨迹。
关键词 东汉汉译佛经 处所疑问代词 整理
下载PDF
汉唐时期佛经汉译及其特点
9
作者 张雨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佛经汉译的方式由早期的"私译"发展为东晋南北朝时期政府主导的"译场"和译经集团的集体译经,再到隋唐时期官办的翻译馆译经;译本由早期的节译逐步发展为全译;译经主体由以外来僧人为主发展到以本土僧人为主;译经方... 佛经汉译的方式由早期的"私译"发展为东晋南北朝时期政府主导的"译场"和译经集团的集体译经,再到隋唐时期官办的翻译馆译经;译本由早期的节译逐步发展为全译;译经主体由以外来僧人为主发展到以本土僧人为主;译经方法由东汉时期的偏于直译到三国西晋时期的重视意译和"格义",再到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案本而传"和"依实出华",发展到唐代玄奘开创出调和直译与意译的"新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时期 佛经汉译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汉代佛经翻译风格刍议
10
作者 林威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1-74,共4页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历代所译佛经汇集成浩淼的中华经藏,在介绍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特质。汉代译经为中华佛藏之滥觞。汉代译师以安世高、支娄迦谶为代表,他们以尚质直译的风格译写佛经。梵文佛经的宗旨、语言风格...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历代所译佛经汇集成浩淼的中华经藏,在介绍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特质。汉代译经为中华佛藏之滥觞。汉代译师以安世高、支娄迦谶为代表,他们以尚质直译的风格译写佛经。梵文佛经的宗旨、语言风格与中国思维习惯、汉语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在这一草创时期得到充分表现,遂形成有别于后来的译经风格。虽魏晋以后被“曲从方言,而趣不乖本”的新译所取代,这些经籍却是中印文化和平交流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佛教 佛经翻译 翻译风格
下载PDF
基于梵汉对勘的东汉译经中“V(O)已”结构研究
11
作者 孟奕辰 方一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8,共7页
中古时期,汉译佛经语料中的“V(O)已”结构较为常见,前辈学者已有讨论,但仍有问题尚未解决。梵汉对勘发现,表先行动作完结的“已2”主要对应梵文的绝对分词;表非先行动作完成的“已2”对应梵文过去分词,认为“已2”是在语言接触的影响下... 中古时期,汉译佛经语料中的“V(O)已”结构较为常见,前辈学者已有讨论,但仍有问题尚未解决。梵汉对勘发现,表先行动作完结的“已2”主要对应梵文的绝对分词;表非先行动作完成的“已2”对应梵文过去分词,认为“已2”是在语言接触的影响下,在汉语本有的“已1”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受到了语言外部接触和内部发展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译经 “V(O)已”结构 梵汉对勘 梵文绝对分词 梵文过去分词
下载PDF
中古汉译佛经异文“俟”“拟”考辨
12
作者 吕小雷 《中国文字研究》 2021年第1期197-204,共8页
中古汉译佛经中"俟"有表示"向"与"将要"的用法,异文作"拟"。通过对"俟"和"拟"的意义、字形、语音的考察分析,得出:"俟"表示"向"的用法,正字作"... 中古汉译佛经中"俟"有表示"向"与"将要"的用法,异文作"拟"。通过对"俟"和"拟"的意义、字形、语音的考察分析,得出:"俟"表示"向"的用法,正字作"拟"。用"俟"表示"向"的意义当是由于"俟"有喉音声母的读法,和"拟"读音相近而发生借用;表示"将要"义的"俟"和"拟"作为异文出现的原因,一种可能是喉音声母的"俟"和"拟"读音相近,而借用"俟"表示"拟"的"将要"义;一种可能是"俟""拟"都可以表示"将要"的意义,因此用同义词改换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佛经 异文 “俟” “拟”
下载PDF
明宫廷画家商喜及其画风再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丽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134,162,共13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部款署"臣沈度敬书"、"臣商喜敬绘"的明宣德三年(1428)明宫廷写绘本《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简称《金刚智经》,共三卷)。该经全部106幅彩绘插图为目前已知唯一的一组有明确纪年的...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有一部款署"臣沈度敬书"、"臣商喜敬绘"的明宣德三年(1428)明宫廷写绘本《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简称《金刚智经》,共三卷)。该经全部106幅彩绘插图为目前已知唯一的一组有明确纪年的、题为商喜绘制的宗教画作,然而,学界对其是否系商喜亲自绘制这一问题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对《金刚智经》彩绘插图的汉藏融合风格特征加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商喜画作《老子出关图》的画风特征对其加以判定,明晰商喜画作中的南宋院体画风特征<1>,最后认定《金刚智经》彩绘插图应为商喜所绘,并由此认为,商喜善绘藏传佛教图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喜 明宫廷画家 《真禅内印顿证虚凝法界金刚智经》彩绘插图 汉藏融合画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