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vorable lithofacies and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shale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1
作者 Ya'na Chen Kai Yang +3 位作者 Wei Wu Yuran Yang Xue Yang Kai Ma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3期210-219,共10页
The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MCTS) reservoirs of the Longtan Formation (LTF)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ichuan Basin. However, the LTF shale exhibits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mineral composition a... The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MCTS) reservoirs of the Longtan Formation (LTF)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ichuan Basin. However, the LTF shale exhibits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pore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kes identifying the 'sweet spot'a challenging task. To address this issue, 10 samples from four typical shale gas wells in the LTF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whole-rock composition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low-pressure gas adsorption, and high-pressure mercury intrusion. The lithofacies distribution and pore structure of the MCTS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por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imary factors influencing pore format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shale lithofacies in the LTF. The lithofacies of the LTF shale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siliceous clay shale, clay shale and mixed shale. Mineral conten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while TOC content has a minor effect on the pore volume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micropores and mesopore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mesopores in the MCTS are mainly related to clay mineral pores, and mineral dissolution and TOC content are not the primar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ore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e Characteristics Sweet spot Favor able lithofacies Marine-con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Longtan Fomaion si chuan Basin
下载PDF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Gree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old Areas of Sichuan
2
作者 Bin Cheng Cong Liu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20年第2期93-118,共26页
With regard to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building area and the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s, green building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bal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With regard to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building area and the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s, green building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bal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However, the current evaluation systems for various types of green buildings are often unable to achieve a set of standards in practice due to the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region.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imate, terrain, ec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ld regions of Sichuan,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green residential buildings suitable for the cold regions of Sichua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topography, ec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ld regions of Sichuan, and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standards on the practice of green building in cold regions of Sichuan through a sociological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comfort of living in the local population. Then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houses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national culture, the strategies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gree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e cold regions of Sichuan were proposed. After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gree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cluding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ld regions of Sichuan, and the green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thnic features were included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e cold regions of Sichuan, consists of 92 three-level indicators. A professional hierarchical analysis software yaahp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multi-level hierarchical model between the indicators, and the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layer by layer to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cators. Based on this, a judgment matrix for each layer was constructed and obtained.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 is accurate, and the scoring mechanism and grading standards ar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it.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the consistency test of the entire model was passed, thereby confirming the scientific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entire evalu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Gold Area CONTEXT Local Standards of si-chuan Province Residential Building
下载PDF
莫友芝标注《四库》之贡献论析
3
作者 梁光华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6-47,共12页
莫友芝为《四库》作学术标注而撰著的《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是中国晚清至今著名的版本目录学著作和学人案头必备工具书,享誉古今。但是学术界从来没有人从四库学的角度专题研究莫氏的高水平学术标注。论文考述《郘目》的编撰体例,首次... 莫友芝为《四库》作学术标注而撰著的《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是中国晚清至今著名的版本目录学著作和学人案头必备工具书,享誉古今。但是学术界从来没有人从四库学的角度专题研究莫氏的高水平学术标注。论文考述《郘目》的编撰体例,首次全面系统地分类研究莫氏《郘目》关于《四库》未收书、存目书以及《四库》异同之说的学术标注,揭橥《郘目》标注的类型、特点、卓见及其创新价值,研究《郘目》羽翼互补完善《四库》版本缺失的学术文献价值,研究《郘目》标注在四库学发展中树立学术标高与里程碑的启迪示范价值,旨在让这份珍贵文化遗产里的文字鲜活起来,古为今用,走进当代大众读者的阅读视野之中,服务国家当下古籍整理传承发展工作,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四库》 标注 学术贡献
下载PDF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67
4
作者 梅庆华 何登发 +2 位作者 文竹 李英强 李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5,共15页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紧邻龙门山构造带。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对陆内变形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和探井资料,结合盆地周边的露头资料,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地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其...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紧邻龙门山构造带。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对陆内变形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和探井资料,结合盆地周边的露头资料,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地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在整体上构造变形较弱,仅在龙门山前和龙泉山地区变形相对较强;剖面上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了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受基底隆起控制、具有一定继承性,经历了多期同沉积隆起兼剥蚀过程,形成于前二叠纪,随后经过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的调整改造最终定型;其构造演化经历了雏形阶段、发展阶段、强烈隆升剥蚀阶段、稳定埋藏阶段、川西前陆盆地发育阶段以及调整定型阶段,主要受基底和分层滑脱系统2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地震解释 滑脱层 地质结构 构造演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不同降雨等级下耕作措施对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江坤 杨帆 +4 位作者 王文武 郎登潇 马星 廖峰 陈旭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5,共8页
探明川西丘陵区沙壤土在横坡和顺坡垄作下水土流失特征,可为该区不同降雨等级下的土壤侵蚀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本文基于蒲江县朝阳水库的4个坡耕地径流小区连续4年的观测数据,对10°和20°坡度下横坡垄作和顺坡垄作在不同降雨等... 探明川西丘陵区沙壤土在横坡和顺坡垄作下水土流失特征,可为该区不同降雨等级下的土壤侵蚀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本文基于蒲江县朝阳水库的4个坡耕地径流小区连续4年的观测数据,对10°和20°坡度下横坡垄作和顺坡垄作在不同降雨等级下的产流产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雨和暴雨是该区发生频次较高的侵蚀性降雨类型,且集中发生于7—8月;小雨和中雨基本不引起土壤侵蚀。各小区径流系数均随降雨等级增加呈增加趋势,顺垄小区的径流系数在暴雨时达到最大,是对应横垄小区的1.33~3.81倍。在同一耕作措施下,10°和20°坡度小区的径流系数相当。含沙量随降雨等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大暴雨时含沙量达最大,坡度的作用较明显。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加,各小区的径流深的离散程度逐渐变小,说明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下土壤前期含水量作用不明显,但产沙量呈不规则变化,特大暴雨的产沙量反而小于大暴雨。通过建立产流产沙量和降雨量、降雨历时之间的回归方程可知,径流深的模拟效果较好,但产沙量的模拟效果欠佳。总体来看,坡耕地产流产沙量并没有随降雨等级的增加而增加,特大暴雨下横垄小区的含沙量高于顺垄小区,但产沙量却小于大暴雨时期,说明不同降雨等级下坡耕地产沙作用机制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降雨等级 径流系数 土壤侵蚀 川西丘陵区
下载PDF
川东平行岭谷典型岩溶含水介质特征的识别方法探讨——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水系统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平恒 张宇 +3 位作者 田萍 卢丙清 谢世友 况又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97,共8页
采用流量指数衰减法、示踪试验法、地球化学法等3种方法,探讨重庆青木关岩溶含水介质的组合情况.通过流量指数衰减法计算发现,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管道水和裂隙水分别占含水层水资源量的16.7%和83.3%,裂隙介质在地下水资源的调蓄中发挥着... 采用流量指数衰减法、示踪试验法、地球化学法等3种方法,探讨重庆青木关岩溶含水介质的组合情况.通过流量指数衰减法计算发现,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管道水和裂隙水分别占含水层水资源量的16.7%和83.3%,裂隙介质在地下水资源的调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示踪试验表明,研究区发育有一条规模较大的岩溶管道,管道直径为数米级;水化学和δD,δ18 O值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含水介质为裂隙和管道介质并存.研究认为,可用流量指数衰减法查清不同含水介质的构成,辅助以示踪试验法计算管道直径及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并圈定流域范围,地球化学法作为以上2种方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含水介质 管道 裂隙 川东平行岭谷
下载PDF
川东北双庙场构造嘉二段储层综合预测 被引量:7
7
作者 胡伟光 易小林 +2 位作者 肖伟 赵卓男 肖继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3-1736,共14页
双庙场构造嘉二段储层以白云岩储层为主;白云岩储层物性较好,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裂缝.文中根据构造应力场理论、地震波频率衰减及裂缝检测理论,运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裂缝各向异性属性分析、FVO分析... 双庙场构造嘉二段储层以白云岩储层为主;白云岩储层物性较好,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裂缝.文中根据构造应力场理论、地震波频率衰减及裂缝检测理论,运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裂缝各向异性属性分析、FVO分析、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及衰减属性分析等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钻井、测井资料和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对双庙场构造嘉二段储层开展联合预测,搞清了裂缝发育与地层岩性、应力分布以及构造发育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裂缝的走向、密度及白云岩有利储层发育部位,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实际资料应用表明,用该套方法识别裂缝孔隙型储层是有效和可靠的,可以检测出有利的储层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含气性预测 综合预测 川东北 嘉二段
下载PDF
四川盆地陆相富有机质层段剖面结构划分及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文 徐浩 +1 位作者 邓虎成 陈文玲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为了揭示四川盆地富有机质层段特征及不同类型剖面结构的产能规律,以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和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五段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实测剖面和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利用泥地比、单层砂(灰)岩厚度等为标准... 为了揭示四川盆地富有机质层段特征及不同类型剖面结构的产能规律,以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和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五段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实测剖面和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利用泥地比、单层砂(灰)岩厚度等为标准,对陆相富有机质层段剖面结构进行了划分,并与北美Bakken组致密油气地层剖面结构和生产特征进行了对比。陆相富有机质层段可划分为致密砂(灰)岩型、富砂(灰)夹泥型、砂(灰)泥互层型、富泥夹砂(灰)型及泥页岩型等5种类型的剖面结构。富有机质层段中致密砂(灰)岩油气与页岩油气共存,其中页岩油气产出剖面主要集中于砂(灰)泥互层型、富泥夹砂(灰)型及泥页岩型剖面结构。陆相地层具有多产层特征,将富有机质页岩夹砂(灰)岩地层作为整体进行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应是今后陆相页岩油气地层重要的勘探开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结构 陆相富有机质层段 页岩气 致密油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有利储集砂体地震识别及其分布预测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富英 金惠 +4 位作者 杨威 施振生 谢武仁 朱秋影 谢增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3,113,共4页
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是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的有利储集砂体。依据露头、岩心、钻井、测井资料设计单一河口坝、河道和叠置河道砂体的地质模型,开展模型正演,得出地震响应模型,并以此指导各种有利砂体在地震资料中的识别... 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是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主要的有利储集砂体。依据露头、岩心、钻井、测井资料设计单一河口坝、河道和叠置河道砂体的地质模型,开展模型正演,得出地震响应模型,并以此指导各种有利砂体在地震资料中的识别,预测了须家河组有利储集砂体的平面展布。河口坝砂体呈底平顶凸的地震反射特征,河道砂体呈顶平底凸的上超充填反射特征,多期叠置河道呈透镜状—波状、具有中强振幅、中低频率的特征,并验证了模型正演所获得的反射特征与地震相和测井相是吻合的。该区河道、河口坝有利储集砂体广泛分布,主要发育在除合1井—合川5井以南、河包场和合川13井以北、通4—岳5井以外的广大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储集砂体 地震响应 识别模型 须家河组 川中—川南地区
下载PDF
新场致密气藏地质特征及合理压裂规模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志均 何顺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3-96,共4页
对新场上沙溪庙组气藏加砂压裂增产效果统计分析发现 :①大多数气井压裂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有少部分井压裂增产效果不理想 ,也有少数井无法完成设计的加砂量 ;②加砂量对压裂增产效果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这与常规气藏压裂增产效果存... 对新场上沙溪庙组气藏加砂压裂增产效果统计分析发现 :①大多数气井压裂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有少部分井压裂增产效果不理想 ,也有少数井无法完成设计的加砂量 ;②加砂量对压裂增产效果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这与常规气藏压裂增产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对新场上沙溪庙组气藏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后得出 ,储层是在岩石普遍致密化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和不同规模的储渗体 ,它们被致密泥岩、砂泥岩所分割 ,并且是决定气井产能大小的关键因素。储渗体的封隔层具有非渗透和强度高的特点 ,能够阻止压裂裂缝的延伸 ,这是引起致密气藏压裂特殊性的原因。为了更经济高效地开发该气藏 ,文章研究分析了储渗体规模、压裂效果好的气井的试井成果与压裂施工参数间的关系 ,从而确定了气井合理加砂压裂规模和裂缝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砂压裂 储渗体 致密气藏 气井产能 隔层 压裂裂缝 压裂效果 上沙溪庙组 地质特征 泥岩
下载PDF
茶叶粉对川式香肠抗脂肪氧化及调香作用初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炜 霍建聪 杨保刚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5年第2期56-59,共4页
川式香肠是传统中式香肠里的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产品的脂肪含量较高,不利于贮藏,货架期往往较短,而且口味和营养比较单一。笔者以AV值(酸价)和POV值(过氧化值)为评定指标,考察了绿茶、红茶、花茶对川式香肠抗脂肪氧化的能力... 川式香肠是传统中式香肠里的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产品的脂肪含量较高,不利于贮藏,货架期往往较短,而且口味和营养比较单一。笔者以AV值(酸价)和POV值(过氧化值)为评定指标,考察了绿茶、红茶、花茶对川式香肠抗脂肪氧化的能力,并用正交分析得出了茶叶粉添加的最佳配比,同时考察了料茶叶粉作为调香料使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式香肠 抗脂肪氧化 调香料 茶叶粉
下载PDF
2013年北川聚落空间的地质灾害灾情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汤家法 王沁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1期87-91,共5页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2013年7月8-12日,北川县境内普降暴雨,引起地质灾害事件大面积爆发。洪灾之后的灾情普查数据表明,县域内共有1 318个居民点受到各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些地质灾害点的类型多样、分...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2013年7月8-12日,北川县境内普降暴雨,引起地质灾害事件大面积爆发。洪灾之后的灾情普查数据表明,县域内共有1 318个居民点受到各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些地质灾害点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并且所造成的危害严重。根据灾情普查数据,按乡镇单元提取了各自的灾害点数量、受威胁面积、受威胁户数、受威胁人数、受威胁财产以及防治费用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进行地质灾害灾情的综合评价,根据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对乡镇的灾情进行了排序。这个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各乡镇之间的灾情差异,也为上一级政府进行诸如制定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决定防灾减灾资金及技术力量的投向等行政决策提供了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空间 地质灾害 灾情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
下载PDF
川东平行岭谷区耕地的景观格局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春利 廖良宇 +3 位作者 陈国建 李静帧 李娟娟 韦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52-155,158,共5页
为给川东平行岭谷区耕地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以四川省渠县青龙乡为例,采用景观指数法分析耕地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平行岭谷区耕地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景观格局特征,在平地、坡度<6°和海拔<250m的水田景观... 为给川东平行岭谷区耕地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以四川省渠县青龙乡为例,采用景观指数法分析耕地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平行岭谷区耕地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景观格局特征,在平地、坡度<6°和海拔<250m的水田景观贡献率大于旱地,水田对耕地的景观贡献率大于旱地,随着坡度或海拔高度增加,水田景观贡献率减小;水田、旱地均以小斑块聚集式分布为主,旱地景观整体比水田破碎,斑块几何形状比水田复杂。对阳坡、海拔250~300m、坡度2°~6°的水田和旱地以及坡度在6°~15°的旱地进行农地整理,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坡度>25°和海拔>350m的耕地应注重自然生态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景观格局指数 GIS技术 川东平行岭谷区 渠县 四川
下载PDF
基于ArcGIS和熵值法的四川省各市州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曦 陈静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5-631,共7页
本文基于熵值法和四川省复杂多样的地形,构建了包括"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强度"和"可持续状况"这四个准则层,共12个指标的评价体系,以五年为一个跨度,计算出四川省各市州2006~2016年... 本文基于熵值法和四川省复杂多样的地形,构建了包括"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强度"和"可持续状况"这四个准则层,共12个指标的评价体系,以五年为一个跨度,计算出四川省各市州2006~2016年这十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运用标准差椭圆法,基于ArcGIS10.2软件,直观地展示了这三个时间截面上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变化状况.研究结果显示:(1)四川省耕地利用集约度较高的市州位于中部偏东,其范围与成都平原基本吻合,中心位于资阳市的西北部并逐渐向东南移动,最大偏移距离为48km;(2)2006~2011年,东北——西南轴上的市州耕地利用集约度普遍高于东南——西北方向上的市州,但逐渐放缓;2016年的标准差椭圆在各方向的差异进一步缩小.(3)四川省各市州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在三个时间截面的标准差分别为3.286,2.474和1.961,区域之间的集约利用程度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集约度 熵值法 标准差椭圆 四川省各市州
下载PDF
四川省剑门关区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体系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帅 谢小平 +2 位作者 李冰 李佳丽 王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133-139,共7页
四川省剑门关区沉积体系受龙门山控制,区内分布来自龙门山的碎屑沉积物,以砾岩和砂岩为主。由于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湿热气候条件,导致剑门关区内形成独特的红色岩层,经过内外营力剥蚀,形成独特的丹霞地貌。剑门关区岩层成层性良好,分界... 四川省剑门关区沉积体系受龙门山控制,区内分布来自龙门山的碎屑沉积物,以砾岩和砂岩为主。由于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湿热气候条件,导致剑门关区内形成独特的红色岩层,经过内外营力剥蚀,形成独特的丹霞地貌。剑门关区岩层成层性良好,分界线明显,自下而上岩层组依次为上侏罗统遂宁组、莲花口组、下白垩统剑门关组。依据物质恒定原理对区内沉积物进行数学模拟,建立剑门关区物质恒定模型,确定沉积物主要堆积于115~100 Ma年之间,以此确定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古环境变化;运用马尔科夫原理对区内垂向上岩性、构造进行数学模拟,建立马尔科夫模型,得到岩性、构造垂向上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拟 沉积体系 地质事件 四川省剑门关区
下载PDF
地磁Z分量分钟值空间相关法在四川地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邱桂兰 何跃 +1 位作者 王登伟 钟李彬 《高原地震》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应用四川地磁台"十五"观测仪器GM-4磁通门磁力仪Z分量分钟值观测资料,研究了四川地磁Z分量分钟值空间相关特性,给出了运用分钟值空间相关法在四川地区的异常判别指标。6级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地磁Z分量分钟值空间相关法是捕捉... 应用四川地磁台"十五"观测仪器GM-4磁通门磁力仪Z分量分钟值观测资料,研究了四川地磁Z分量分钟值空间相关特性,给出了运用分钟值空间相关法在四川地区的异常判别指标。6级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地磁Z分量分钟值空间相关法是捕捉短期、临震异常的方法之一,连续异常和单日异常的有效结合,是短临地震信息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Z分量 异常指标 空间相关性 地震预报 四川地区
下载PDF
《跻春台》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停停 刘世仁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1-85,共5页
《跻春台》成书于清代光绪年间,为中国古代最后一部话本小说。同时,《跻春台》还是清末川刻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在话本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与方言学领域,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的著述凤毛... 《跻春台》成书于清代光绪年间,为中国古代最后一部话本小说。同时,《跻春台》还是清末川刻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在话本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与方言学领域,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的著述凤毛麟角,大多只对版本研究稍有涉猎。从文学、伦理学视阈下对《跻春台》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对于更好地把握话本小说的发展脉络,拓展话本小说的研究视域,丰富清末川刻话本小说的研究内容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跻春台》 清末 川刻 话本 小说
下载PDF
陆相红层盆地1:5万区调中的遥感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登忠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6年第2期45-50,共6页
本文采用遥感地质方法,对陆相红层盆地的沉积岩相、沉积体系界面、盆地充填序列、岩相变化以及地层格架影像特征进行了识别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为遥感在红层盆地1:5万区调中的应用,开辟了新思路。
关键词 陆相盆地 遥感 四川 红层盆地 区域调查
下载PDF
四川腊肉生产过程中理化、生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美春 杨勇 常颖娇 《肉类工业》 2007年第12期12-15,共4页
研究了四川腊肉生产过程中的理化、生化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腊肉的pH值在腌制的前期、烟熏的后期和成熟期间下降;总酸在腌制前期显著上升;在生产过程中腊肉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食盐含量逐渐升高;在生产过程中... 研究了四川腊肉生产过程中的理化、生化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腊肉的pH值在腌制的前期、烟熏的后期和成熟期间下降;总酸在腌制前期显著上升;在生产过程中腊肉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食盐含量逐渐升高;在生产过程中TBA值、过氧化值、酸价都呈逐渐上升趋势;成熟后产品的非蛋白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都比原料肉中的含量有显著增加,可溶性总氮含量与原料肉中的含量相比无显著变化,挥发性盐基氮在整个生产期间一直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腊肉 理化特性 生化特性
下载PDF
刍议四川边远地区高校学生性教育模式的构建——以五所高校的调查为个案 被引量:6
20
作者 陶际恒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3-96,共4页
四川边远地区高校学生需要获得系统、全面、正规的性教育。本文针对四川边远地区高校学生的性知识、性观念、性心理、性道德和学校的性教育现状,提出了构建性教育系统模式、内容模式和载体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四川边远地区高校 性教育模式 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