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vorable lithofacies and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ian Longtan Formation shale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1
作者 Ya'na Chen Kai Yang +3 位作者 Wei Wu Yuran Yang Xue Yang Kai Ma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3期210-219,共10页
The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MCTS) reservoirs of the Longtan Formation (LTF)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ichuan Basin. However, the LTF shale exhibits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mineral composition a... The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MCTS) reservoirs of the Longtan Formation (LTF)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ichuan Basin. However, the LTF shale exhibits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pore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kes identifying the 'sweet spot'a challenging task. To address this issue, 10 samples from four typical shale gas wells in the LTF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whole-rock composition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low-pressure gas adsorption, and high-pressure mercury intrusion. The lithofacies distribution and pore structure of the MCTS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por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imary factors influencing pore format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shale lithofacies in the LTF. The lithofacies of the LTF shale in the study are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siliceous clay shale, clay shale and mixed shale. Mineral conten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while TOC content has a minor effect on the pore volume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micropores and mesopore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mesopores in the MCTS are mainly related to clay mineral pores, and mineral dissolution and TOC content are not the primar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ore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e Characteristics Sweet spot Favor able lithofacies Marine-con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Longtan Fomaion si chuan basin
下载PDF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71
2
作者 梅庆华 何登发 +2 位作者 文竹 李英强 李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5,共15页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紧邻龙门山构造带。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对陆内变形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和探井资料,结合盆地周边的露头资料,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地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其...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紧邻龙门山构造带。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对陆内变形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和探井资料,结合盆地周边的露头资料,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地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在整体上构造变形较弱,仅在龙门山前和龙泉山地区变形相对较强;剖面上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了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受基底隆起控制、具有一定继承性,经历了多期同沉积隆起兼剥蚀过程,形成于前二叠纪,随后经过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的调整改造最终定型;其构造演化经历了雏形阶段、发展阶段、强烈隆升剥蚀阶段、稳定埋藏阶段、川西前陆盆地发育阶段以及调整定型阶段,主要受基底和分层滑脱系统2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地震解释 滑脱层 地质结构 构造演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双庙场构造嘉二段储层综合预测 被引量:7
3
作者 胡伟光 易小林 +2 位作者 肖伟 赵卓男 肖继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3-1736,共14页
双庙场构造嘉二段储层以白云岩储层为主;白云岩储层物性较好,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裂缝.文中根据构造应力场理论、地震波频率衰减及裂缝检测理论,运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裂缝各向异性属性分析、FVO分析... 双庙场构造嘉二段储层以白云岩储层为主;白云岩储层物性较好,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裂缝.文中根据构造应力场理论、地震波频率衰减及裂缝检测理论,运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裂缝各向异性属性分析、FVO分析、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及衰减属性分析等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地质、钻井、测井资料和叠前、叠后地震数据,对双庙场构造嘉二段储层开展联合预测,搞清了裂缝发育与地层岩性、应力分布以及构造发育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裂缝的走向、密度及白云岩有利储层发育部位,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实际资料应用表明,用该套方法识别裂缝孔隙型储层是有效和可靠的,可以检测出有利的储层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预测 含气性预测 综合预测 川东北 嘉二段
下载PDF
四川盆地陆相富有机质层段剖面结构划分及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文 徐浩 +1 位作者 邓虎成 陈文玲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为了揭示四川盆地富有机质层段特征及不同类型剖面结构的产能规律,以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和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五段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实测剖面和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利用泥地比、单层砂(灰)岩厚度等为标准... 为了揭示四川盆地富有机质层段特征及不同类型剖面结构的产能规律,以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和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五段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实测剖面和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利用泥地比、单层砂(灰)岩厚度等为标准,对陆相富有机质层段剖面结构进行了划分,并与北美Bakken组致密油气地层剖面结构和生产特征进行了对比。陆相富有机质层段可划分为致密砂(灰)岩型、富砂(灰)夹泥型、砂(灰)泥互层型、富泥夹砂(灰)型及泥页岩型等5种类型的剖面结构。富有机质层段中致密砂(灰)岩油气与页岩油气共存,其中页岩油气产出剖面主要集中于砂(灰)泥互层型、富泥夹砂(灰)型及泥页岩型剖面结构。陆相地层具有多产层特征,将富有机质页岩夹砂(灰)岩地层作为整体进行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应是今后陆相页岩油气地层重要的勘探开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结构 陆相富有机质层段 页岩气 致密油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新场致密气藏地质特征及合理压裂规模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志均 何顺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3-96,共4页
对新场上沙溪庙组气藏加砂压裂增产效果统计分析发现 :①大多数气井压裂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有少部分井压裂增产效果不理想 ,也有少数井无法完成设计的加砂量 ;②加砂量对压裂增产效果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这与常规气藏压裂增产效果存... 对新场上沙溪庙组气藏加砂压裂增产效果统计分析发现 :①大多数气井压裂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有少部分井压裂增产效果不理想 ,也有少数井无法完成设计的加砂量 ;②加砂量对压裂增产效果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这与常规气藏压裂增产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对新场上沙溪庙组气藏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后得出 ,储层是在岩石普遍致密化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和不同规模的储渗体 ,它们被致密泥岩、砂泥岩所分割 ,并且是决定气井产能大小的关键因素。储渗体的封隔层具有非渗透和强度高的特点 ,能够阻止压裂裂缝的延伸 ,这是引起致密气藏压裂特殊性的原因。为了更经济高效地开发该气藏 ,文章研究分析了储渗体规模、压裂效果好的气井的试井成果与压裂施工参数间的关系 ,从而确定了气井合理加砂压裂规模和裂缝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砂压裂 储渗体 致密气藏 气井产能 隔层 压裂裂缝 压裂效果 上沙溪庙组 地质特征 泥岩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 被引量:13
6
作者 邵玉琴 赵吉 岳冰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1-545,共5页
对皇甫川流域人工油松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和好气性细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cm>2 0~ 3 0 cm>1 0~ 2 0 cm>3 0~ 40 cm>40... 对皇甫川流域人工油松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和好气性细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cm>2 0~ 3 0 cm>1 0~ 2 0 cm>3 0~ 40 cm>40~ 5 0 cm;芽孢型细菌的分解转化活动强度依次为 :0~ 1 0 cm>2 0~ 3 0 cm>1 0~ 2 0 cm>3 0~ 40 cm>40~ 5 0 cm;放线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1 0 cm>1 0~ 2 0 cm=3 0~ 40 cm>2 0~ 3 0 cm>40~ 5 0 cm;真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 cm>1 0~ 2 0 cm>2 0~ 3 0 cm>3 0~ 40 cm>40~ 5 0 cm ;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 cm >1 0~ 2 0 cm=2 0~ 3 0 cm>3 0~ 40 cm>40~ 5 0 cm.研究结果显示出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 人工油松林地 土壤微生物 垂直分布 沙地生态系统 生物量碳 生物总量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川江部分)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红红 杜亚军 陈国先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72-75,共4页
使用简化的中国生态林业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对川渝 77县长防林 (一期 )工程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结论是 :迄今川渝防护林综合效益为 1985年时 (启动前 )的 7倍 ,到 2 0 10年将达到 9.6 6倍 ;以柏木、马尾松、云南松等 8... 使用简化的中国生态林业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对川渝 77县长防林 (一期 )工程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结论是 :迄今川渝防护林综合效益为 1985年时 (启动前 )的 7倍 ,到 2 0 10年将达到 9.6 6倍 ;以柏木、马尾松、云南松等 8种树为主要树种 ,尚需优化调整 ;从流域看 ,对效益的贡献以次为金沙江、嘉陵江、峡江、渠江、涪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防护林 综合效益 动态指数评价 林分结构 流域评价 中国 生态林业工程
下载PDF
川南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多期流体活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小佳 邓宾 +3 位作者 刘树根 吴娟 周政 焦堃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富有机质页岩中方解石脉体普遍发育,其形成过程和机制对成烃储层和成藏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了弄清川南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多期流体活动特征与区域构造运动过程以及油气成藏的相关性,基于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过程的基本原理,通... 富有机质页岩中方解石脉体普遍发育,其形成过程和机制对成烃储层和成藏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了弄清川南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多期流体活动特征与区域构造运动过程以及油气成藏的相关性,基于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过程的基本原理,通过岩心-薄片观察、碳氧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并结合四川盆地及周缘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宁西地区多期次的流体活动特征、恢复埋藏史及热演化史。结果表明:研究区碳氧同位素在深度上具有差异,并受流体来源、沉积环境、温度等因素控制,依据同位素特征,可将目的层系分为2期流体:第一期主要活动于龙一1亚段,为液态烃类流体,深度为3870~3950 m,脉体δ^(13) C为-6.56‰~-1.58‰,平均值为-3.45‰,δ^(18)O为-13.72‰~-11.06‰,平均值为-13.32‰,碳同位素负偏,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140℃,对应早三叠世的生油阶段;第二期流体主要活动于龙一2亚段,为高温富含甲烷的有机流体,深度为3830~3890 m,δ^(13 )C为-13.27‰~-12.16‰,平均值为-12.72‰,δ^(18)O为-9.06‰~-6.61‰,平均值为-7.84‰,碳同位素严重负偏,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0~180℃和200~220℃,对应晚侏罗世油高温裂解生气阶段。2期流体活动时页岩气藏处于高压—超压状态,且沉积环境可影响保存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川南地区页岩气富集成藏及保存条件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多期流体活动 五峰组—龙马溪组 川南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特征分析
9
作者 孙特生 李波 张新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347-19350,19368,共5页
利用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主要气候要素数据和1979~2000年准格尔旗统计数据,采用净初级生产力(NPP)计算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陆地植被NPP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 利用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主要气候要素数据和1979~2000年准格尔旗统计数据,采用净初级生产力(NPP)计算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陆地植被NPP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NPP的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变化显著。各乡镇NPP动态变化一致,且年际变化显著。流域NPP空间差异明显,东南部较高、西北部相对较低,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一致。②1979~2000年皇甫川流域各乡镇粮食单产增长趋势明显,且年际波动显著,在有些年份降水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粮食单产空间差异明显,北部高,东南部居中,西部低。③皇甫川流域NPP和粮食单产的时间相关性较为显著,而空间相关性不明显。这与NPP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而粮食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农业政策和科技投入等综合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 气候变化 NPP 粮食单产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川中-川西过渡带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差异及优质储层形成机制
10
作者 郑超 金值民 +9 位作者 曹正林 刘敏 赵正望 白桦 袁纯 杨强 王宇峰 林良彪 余瑜 南凡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64,共13页
为明确川中-川西过渡带南部简阳地区和北部区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和高压压汞分析进行储层特征差异及优质储层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物源影响,南北两区须家河组储层... 为明确川中-川西过渡带南部简阳地区和北部区块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和高压压汞分析进行储层特征差异及优质储层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受不同物源影响,南北两区须家河组储层岩石成分存在一定差异,简阳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石英含量较低、岩屑中塑性岩屑含量较高;北部石英含量、刚性碎屑颗粒含量较高,绿泥石包膜也较为发育。物性结果显示南部简阳区块须家河组储层孔隙度峰值分布在6%~8%,渗透率峰值分布在0.01×10^(-3)μm^(2)~1.00×10^(-3)μm^(2);北部区块储层的孔隙度峰值分布在4%~8%之间,渗透率峰值分布在0.01×10^(-3)μm^(2)~10.00×10^(-3)μm^(2)。南部简阳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北部区块则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长石溶孔及岩屑溶孔。高压压汞实验显示北部区块样品孔喉半径分布范围更广,孔喉连通性更好,孔喉半径也整体比南部区块样品大。压实作用是南北两区储层减孔的主要因素,对于塑性岩屑含量高的南部地区减孔更为明显。溶蚀作用是研究区主要的增孔成岩作用,对于以次生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南部简阳地区尤为重要。绿泥石胶结作用主要呈绿泥石包膜状,在抵抗压实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粒间胶结物的生长,主要见于北部区块,南部简阳区块不发育,表明绿泥石的发育与岩石成分和物源有关。本研究对开展研究区下一步的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储层 主控因素 致密砂岩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探讨——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25
11
作者 赵正望 唐大海 +1 位作者 王小娟 陈双玲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3-972,共10页
中国致密砂岩气经过10余年的大力发展,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加拿大的致密砂岩气生产大国,勘探效果显著,但"如何效益勘探开发"已成为致密砂岩气藏的核心问题,其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迫在眉睫。针对此问题,以四川盆地中部须... 中国致密砂岩气经过10余年的大力发展,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加拿大的致密砂岩气生产大国,勘探效果显著,但"如何效益勘探开发"已成为致密砂岩气藏的核心问题,其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迫在眉睫。针对此问题,以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二段为例,通过对高产气井的解剖,从沉积环境、储层、烃源、构造及成藏等基本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富气区高产主控因素,进而探讨天然气高产富集模式。研究取得两方面认识:一是须二段天然气富集高产主要受五大因素控制,且不同区域其侧重点不一。具体表现为古隆起宏观上控制了高产气井的分布,高产气井主要分布在构造圈闭或鼻凸,裂缝是形成高产气井的重要因素:①在隆起带,优质储层对形成高产气井的贡献相对较强;②在斜坡带,烃源的贡献作用更为明显。二是川中地区须二段主要表现为"3种成藏模式、2类油气高产富集模式",具体表现为川中东部合川-营山地区主要为相对优质储层控藏模式、川中西部中台山-秋林地区则为顶部薄储与下伏巨厚的烃源组合模式及川中中部蓬莱-公山庙地区过渡成藏组合。前者富集高产模式表现为构造-优质储层模式,后两者则为储渗体模式。基于这些富集高产因素与模式初步预测了下一步勘探方向及重点勘探领域,以期能指导该区致密气的高效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气藏 天然气 富集高产 高产模式 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原文传递
皇甫川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特生 李波 张新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气候变化叠加上其它的自然驱动力和人类活动力,必将对区域脆弱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利用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气候数据、准格尔旗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NPP计算模型,分析流域降水、气温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结... 气候变化叠加上其它的自然驱动力和人类活动力,必将对区域脆弱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利用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气候数据、准格尔旗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NPP计算模型,分析流域降水、气温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961~2010年流域降水、气温的季节和年际波动明显;降水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主要受降水量年际波动影响,流域NPP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功能均表现出明显的年际波动变化;NPP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农业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其粮食生产增长趋势明显,但气候暖干化可能会带来农业气象灾害。此外,流域气候波动性大、稳定性差,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因此,在皇甫川流域生态建设、环境治理中,要综合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将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波动 生态系统生产力 NPP 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功能 皇甫川流域
原文传递
川西地区中侏罗世前陆盆地河流层序结构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君龙 纪友亮 +4 位作者 杨克明 朱宏权 潘亚男 余加松 王天云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5,共12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在中侏罗世沙溪庙组沉积期,是一个典型的前陆盆地,前缘坳陷位于大巴山山前。这一时期,气候炎热、干旱,受山前构造抬升的影响,大量碎屑物质从周围高耸山脉汇入盆地,发育了一套河流—下切谷沉积体系。在前陆盆地,不同时...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在中侏罗世沙溪庙组沉积期,是一个典型的前陆盆地,前缘坳陷位于大巴山山前。这一时期,气候炎热、干旱,受山前构造抬升的影响,大量碎屑物质从周围高耸山脉汇入盆地,发育了一套河流—下切谷沉积体系。在前陆盆地,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位置的河流沉积体系受不同程度的自旋回和异旋回等因素的控制,前人对这方面研究的较少。综合利用三维地震数据、测录井、岩心及野外露头资料,阐明了沙溪庙组层序结构与沉积充填特征,重点讨论了不同因素对前陆盆地河流相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1沙溪庙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2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内部均发育典型的沉积旋回,即下切谷—河流—三角洲,其中下切谷的厚度一般为20~30m,宽度为6~13km;2在低频层序发育时期,构造、气候等异旋回过程控制着河流沉积体系的进积与退积;在高频层序发育时期,河流的垂向加积和侧向加积等自旋回过程决定了河流沉积体系的几何形态变化,即从上游到下游,由于河流能量逐渐减弱,河道的侧向加积作用逐渐减弱,河道或河谷的宽度逐渐减小;3建立了前陆盆地河流相沉积演化模式,该模式对发育在前陆盆地的河流沉积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河流相 下切谷 控制因素 中侏罗世 川西坳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