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et shift on the gut microbiota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Siberian Crane 被引量:2
1
作者 Wenjuan Wang Yafang Wang +1 位作者 Qing Chen Huifang Ding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443-452,共10页
Wetlands worldwide have suffered from serious degradation and transformation,leading to waterbird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agricultural fields for feeding.Although gut microbiota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host he... Wetlands worldwide have suffered from serious degradation and transformation,leading to waterbird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agricultural fields for feeding.Although gut microbiota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host health,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feeding on gut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pathogen transmission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To fill this knowledge gap,we used 16S rRNA sequencing to characterize the fecal bacterial community of the Siberian Crane(Grus leucogeranus),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that recently has shifted its foraging from largely Vallisneria tubers in Poyang Lake natural wetlands to crops(i.e.,rice seeds and lotus rhizomes) in agricultural fields.We compared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between tuber foraging cranes and crop foraging crane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et shift greatly modified the gut microbiota diversity,composition and function.Crop foraging cranes had higher microbiota diversity than tuber foraging cranes.The alteration in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were correlated with change in food nutrition.Tuber(i.e.,high in fiber)foraging cranes were enriched in Clostridiaceae with fiber digestion ability,and crop(i.e.,high in carbohydrate)foraging cranes were enriched in bacterial taxa and functions related to carbohydrate metabolism.The flexibility of gut microbiota might enhance Siberian Cranes’ ability to adapt to novel diet and environment.However,many enriched families in crop foraging cranes were pathogenic bacteria,which might increase the susceptibility of cranes to pathogenic infection.Special caution should be taken to agricultural feeding waterbirds in Asia,where the widespread poultry-keeping in over-harvested rice fields might increase the transmission probability of pathogenetic bacteria among wild birds,domestic poultry and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t shift Pathogenic bacteria Poyang Lake siberian crane Vallisneria tuber Wetland degradation
下载PDF
Population sizes and group characteristics of Siberian Crane(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 and Hooded Crane(Grus monacha) in Poyang Lake Wetland 被引量:3
2
作者 Ming-Qin SHAO Hong GUO +1 位作者 Jian-Hong JIANG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3-379,共7页
Both the Siberian Crane(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 and Hooded Crane(Grus monacha) have limited population sizes and are considered endangered by domestic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gencies.To document the current size... Both the Siberian Crane(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 and Hooded Crane(Grus monacha) have limited population sizes and are considered endangered by domestic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gencies.To document the current size of their respective populations and characterize their groups,between October 2012 and April 2013 we undertook fieldwork at four nature reserve areas within the Poyang Lake wetlands.We divided Poyangh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PYH) into the Wucheng(PWC) and Hengfeng areas(PHF),because each are each located in different counties.Our fieldwork showed that the Siberian Crane occurred mainly in PYH(364 in the PHF,158 in the PWC) and the Nanjishan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NJS,with 200 individuals).The Hooded Crane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PYH(302 in the PHF and 154 in the PWC).Family group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roups among both species,with Hooded Cranes forming more family groups than Siberian Cranes.Typically,these groups were formed of two adults with one offspring(Siberian Crane),and two adults with two offspring(Hooded Crane),with the mean family group size of the Siberian Crane and Hooded Crane being respectively 2.65±0.53(n=43) and 3.09±0.86(n=47) individuals per group.The mean collective group size of the Siberian Crane and Hooded Crane included 28.09±24.94(n=23) and 28.94±27.97(n=16) individuals per group,respectively,with the proportion of juveniles among Hooded Cranes being more than double that seen among the Siberian C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erian crane Hooded crane Group characteristics Poyang Lake wetland
下载PDF
鄱阳湖白鹤越冬期不同阶段食物组成
3
作者 丁慧芳 卞庆嘉 +4 位作者 陈青 王亚芳 徐志文 余定坤 王文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436-6444,共9页
鄱阳湖是IUCN极危鸟类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极为重要的越冬地。以前白鹤在鄱阳湖主要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p.)冬芽为食。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近年来鄱阳湖苦草冬芽锐减导致白鹤的食物组成发生了变化,稻谷(Oryza sat... 鄱阳湖是IUCN极危鸟类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极为重要的越冬地。以前白鹤在鄱阳湖主要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p.)冬芽为食。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近年来鄱阳湖苦草冬芽锐减导致白鹤的食物组成发生了变化,稻谷(Oryza sativa)、莲藕(Nelumbo nucifera)、蓼子草(Persicaria criopolitana)等已成为白鹤的主要食物。由于鄱阳湖食物资源丰富度存在较大的年内波动,白鹤的食物组成也可能随之变化,目前对于白鹤的食物组成随越冬期的变化情况尚不清楚。为此,基于2020/2021和2021/2022年越冬季采集的45份白鹤粪便样品,采用DNA宏条形码方法,对越冬期不同阶段白鹤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白鹤的生境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越冬期不同阶段白鹤的食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在越冬前期(10月—11月),白鹤主要以莲藕((47.93±45.15)%SD)和蓼属(Persicaria;(47.63±43.43)%)为食;在越冬中期(12月—翌年1月),白鹤主要以蓼属((49.22±33.83)%)、莲藕((26.20±32.58)%)和水稻((19.08±35.18)%)为食;在越冬后期(翌年2月—3月),白鹤主要以蓼子草((23.94±16.75)%)、水稻((20.82±17.09)%)、莲藕((19.08±37.42)%)和禾本科((13.07±15.18)%)为食。NMDS和ANOSIM分析结果表明越冬期不同阶段的食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白鹤的食性生态位宽度在越冬后期最宽(4.72±0.78),在越冬前期最窄(1.18±0.04)。白鹤食物组成的变化与生境利用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白鹤在越冬前期主要利用藕塘,在越冬中期主要利用稻田和藕塘,在越冬后期对自然湿地的利用程度增加。越冬期不同阶段食物资源丰富度的变化可能导致了白鹤食物组成的变化。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解析白鹤的食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白鹤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DNA宏条形码 农业用地 鄱阳湖 食性
下载PDF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cranes wintering at Poyang Lake,China during 2011-2012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凤山 吴建东 +1 位作者 James HARRIS James BURNHAM 《Chinese Birds》 2012年第3期180-190,共11页
Poyang Lake is a very important wintering place for cranes in China and East Asia.Two cran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at Poyang Lake during the 2011/2012 winter,the first on 18-19 December 2011 and the second on 18-19 Fe... Poyang Lake is a very important wintering place for cranes in China and East Asia.Two crane surveys were conducted at Poyang Lake during the 2011/2012 winter,the first on 18-19 December 2011 and the second on 18-19 February 2012.The survey covered the entire Poyang Lake basin,as well as two main lakes in Jiujiang (Saicheng Hu and Chi Hu),i.e.,a total of 85 sub-lakes were surveyed.Both surveys recorded four species of cranes.The first survey on 18-19 December 2011 recorded 4577 Siberian Cranes (Grus leucogeranus),mostly in Bang Hu,Sha Hu and Dahu Chi,302 Hooded Cranes (G.monacha),885 White-naped Cranes (G.vipio) and 8408 Eurasian Cranes (G.grus),for the most part in the center of the lake basin.The second survey on 18-19 February 2012 recorded 3335 Siberian Cranes (mostly in Poyang Lak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PLNR)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110 Hooded Cranes (largely in PLNR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283 White-naped Cranes (86% in Bang Hu) and 2205 Eurasian Cranes (particularly in Duchang and Nanjishan NNR).The number of Siberian Cranes enumerated in December was 1000 more than the second count in February 2012.It is not possible to rule out double counting due to the close proximity of the main sites of the Siberian Cranes.During winters from 1998 to 2009,the average of the highest counts each winter was 3091,ranging from 2345 in 1996 to 4004 in 2002.By comparison with counts taken at other times,we therefore estimate a wintering population of Siberian Cranes of ~3800-4000 at Poyang Lake.Additional evidence will be needed to raise the world population estimate.Our more recent surveys indicate a continuing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White-naped Cranes and an increase in Eurasian C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ne survey siberian crane Hooded crane White-napaed crane Eurasian crane wintering population
下载PDF
无人机调查白鹤种群数量和越冬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温立嘉 王榄华 +2 位作者 丁洪安 李剑志 郭玉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693-7700,共8页
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唯一一种极度濒危(CR)鹤类,分布和种群数量是评估其濒危程度的重要参数。无人机调查作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调查方法,为查明白鹤的越冬分布、种群数量及幼鸟比例,于2... 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唯一一种极度濒危(CR)鹤类,分布和种群数量是评估其濒危程度的重要参数。无人机调查作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调查方法,为查明白鹤的越冬分布、种群数量及幼鸟比例,于2022年1月使用地面监测结合无人机调查的方法在江西、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的湖泊和农田中开展越冬白鹤调查。野外调查共记录白鹤5607只,网络信息检索在调查区域外的8个地点记录白鹤9只,合计记录越冬白鹤5616只。其中江西鄱阳湖记录到越冬白鹤4813只,占总数的85.7%,主要分布在康山垦殖场、五星垦殖场和成新垦殖场;山东黄河三角洲记录到越冬白鹤625只,占总数的11.1%。安徽、湖南、湖北分别记录到越冬白鹤34,63和72只。对部分群体的白鹤幼鸟数量进行统计,4680只白鹤中,记录到幼鸟674只,幼鸟比例为14.4%,其中湖南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高,达28.6%,山东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低,为11.5%。调查刷新了白鹤种群数量,证实了山东黄河三角洲是目前除江西鄱阳湖外最重要的白鹤越冬地,缓解了白鹤越冬期过度集中的压力。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推测目前白鹤的种群数量已超过5500只,成年个体数量已超过3000只。未来,其受胁程度需要更细致的评估。研究为无人机调查在水鸟监测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极度濒危 无人机调查 种群数量 越冬分布 幼鸟比例
下载PDF
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越冬白鹤的移动模式与栖息地利用
6
作者 王莹 江红星 +2 位作者 陈丽霞 王艺璇 高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目的】对比分析丰水年和平水年鄱阳湖越冬白鹤的移动模式与栖息地利用,为越冬白鹤的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鄱阳湖星子站水位监测数据和湖区白鹤自然食物苦草块茎生物量,将2016年、2017年和2020年、2021年界定为... 【目的】对比分析丰水年和平水年鄱阳湖越冬白鹤的移动模式与栖息地利用,为越冬白鹤的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鄱阳湖星子站水位监测数据和湖区白鹤自然食物苦草块茎生物量,将2016年、2017年和2020年、2021年界定为丰水年W1组和W3组,将2018年、2019年界定为平水年W2组。基于2016—2022年13只卫星跟踪白鹤的越冬期定位数据,利用ArcGIS 10.7空间分析功能,对比分析丰水年和平水年越冬期以及越冬不同阶段的白鹤移动距离、活动区面积和栖息地利用的差异。【结果】1)从越冬白鹤的移动模式来看,平水年组越冬期和越冬中期的移动距离均显著小于丰水年组。2)丰水年合并组的不同越冬阶段的90%KDE(Kernel density estimator)(核密度估计法)活动区面积均显著大于平水年W2组,丰水年W1组越冬中期90%和50%KDE活动区面积均显著大于平水年W2组和丰水年W3组。3)从栖息地的利用率来看,平水年越冬期白鹤日间湿地利用率高达89.0%±12.3%(n=9);丰水年组白鹤在越冬期以及越冬前期和中期的日间农田利用率显著高于平水年组,湿地利用率显著低于平水年组。2个丰水年组之间的白鹤农田和湿地利用率无显著差异。白鹤的夜间湿地利用率在平水年越冬期为94.9%±8.7%(n=9),而在丰水年越冬期为84.5%±18.4%(n=15);丰水年W1组和合并组的白鹤越冬中期夜间农田利用率显著高于平水年组。【结论】在丰水年,白鹤通过增加移动距离、活动区面积以及农田栖息地利用比例来应对水位提高造成的食物短缺,来满足自身能量需求和提高适合度。在平水年,自然湿地是鄱阳湖越冬白鹤的主要觅食地和夜宿地。在丰水年,尽管白鹤的日间农田栖息地利用达到50%左右,但夜间仍主要利用自然湿地。加强自然湿地适应性管理,以提高不同水文条件下湿地的功能和恢复力,可确保鄱阳湖白鹤越冬种群的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鄱阳湖 移动距离 活动区 栖息地利用
下载PDF
年龄、集群、生境及天气对鄱阳湖白鹤越冬期日间行为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袁芳凯 李言阔 +3 位作者 李凤山 李佳 缪泸君 谢光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08-2616,共9页
于2012年1—3月和2012年12—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集群大小、生境类型和天气对白鹤越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鹤越冬期的主... 于2012年1—3月和2012年12—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集群大小、生境类型和天气对白鹤越冬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鹤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有觅食、警戒、理羽、游走、休息和争斗。其中,觅食是鄱阳湖越冬白鹤主要行为,占其昼间活动时间的82.94%;警戒占11.94%,理羽占3.52%,游走占1.88%,休息占0.15%,争斗占0.02%。白鹤在越冬期间的觅食、游走、休息和争斗行为存在明显的昼间节律性,其中游走、觅食和争斗行为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存在1个高峰,休息行为在中午出现一个高峰;警戒和理羽行为则没有显著的昼间节律变化。年龄、集群大小、天气和生境对白鹤的越冬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幼鹤取食的时间显著多于成鹤,而警戒时间则显著的小于成鹤;与家庭群中的个体相比,集体群中的个体取食和争斗时间显著增加,警戒时间显著减少;在天气晴朗时,白鹤的警戒时间显著大于阴天的警戒时间,取食时间则显著少于阴天时白鹤的取食时间;白鹤在大风天气显著增加理羽行为;在有雾的天气会显著增加取食时间,减少警戒时间。在草洲和浅水两种生境中,白鹤的游走和理羽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而觅食和警戒行为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源于草洲和浅水生境相互毗邻,并且具有相同程度的人为干扰。GLM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集群大小、年龄和生境、集群大小和天气、集群大小和生境、天气和生境对白鹤昼间时间分配模式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白鹤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年龄 集群 生境 天气
下载PDF
白鹤迁徙动态及其停歇地环境条件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何春光 宋榆钧 +2 位作者 郎惠卿 李鸿凯 孙孝维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在吉林省莫莫格保护区于 2 0 0 0年 4~ 5月对途经此地的白鹤 (Grusleucogeranus)种群数量和停歇地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白鹤于 4月 3日左右迁来 ,高峰期在 4月下旬 ,最多数量达到 5 77只 (4月 2 7日 ) ,5月 8日离开莫莫格 ,停... 在吉林省莫莫格保护区于 2 0 0 0年 4~ 5月对途经此地的白鹤 (Grusleucogeranus)种群数量和停歇地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白鹤于 4月 3日左右迁来 ,高峰期在 4月下旬 ,最多数量达到 5 77只 (4月 2 7日 ) ,5月 8日离开莫莫格 ,停歇期 36天。白鹤迁徙活动受风速、气温、降雨等天气条件影响。喜栖湿草甸、浅水湖泡及湖泡中间的“旱堑”。取食鱼类及植物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迁徙动态 停歇地 环境条件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白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言阔 钱法文 +4 位作者 单继红 李佳 袁芳凯 缪泸君 谢光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45-2653,共9页
分析了1983—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检验了白鹤种群动态与繁殖地和越冬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气候变量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国家级自... 分析了1983—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检验了白鹤种群动态与繁殖地和越冬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气候变量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鹤年最大数量平均为(2 130±153)只,呈显著地线性增长趋势(R2=0.454,F=22.441,df=28,P=0.000),但年际波动较大。在越冬地,越冬当年10月、11月、12月的气候变量与白鹤种群数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越冬初期10月份和越冬后期翌年3月份的气温变量与第4年、第5年、第6年及第7年的白鹤种群数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越冬地气候对白鹤种群大小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越冬初期和末期可能是白鹤补充能量的关键阶段,而且越冬初期的气候可能也与冬季食物的数量或质量相关,因此这两个阶段的适宜气温可能有利于个体尤其是幼鹤的存活,使更多的个体参加繁殖,由于白鹤的性成熟年龄在3—5a,因此其对白鹤种群增长的有利影响会在3a以后表现出来。白鹤种群数量变化与繁殖地繁殖期的降水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与7月份的气温变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6a前的10月份平均最低温度、2a前的10月最高温度及5a前的10月平均气温是白鹤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因子,共同解释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种群数量变化的74.8%(F=23.807,df=27,P=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鄱阳湖 种群数量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近十年来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与分布 被引量:27
10
作者 单继红 马建章 +2 位作者 李言阔 钱法文 涂晓斌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5-361,共7页
1998—2010年,该研究采用地面同步调查法在鄱阳湖区64个湖泊开展了越冬白鹤种群监测。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分布有稳定的越冬白鹤种群,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年平均值为(3108±849)只,2002年冬季达到最大值4004只;从2003年开始鄱阳... 1998—2010年,该研究采用地面同步调查法在鄱阳湖区64个湖泊开展了越冬白鹤种群监测。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分布有稳定的越冬白鹤种群,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年平均值为(3108±849)只,2002年冬季达到最大值4004只;从2003年开始鄱阳湖区越冬白鹤数量表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但变化幅度较小。共有46个湖泊被记录到有白鹤活动。其中,达到全球白鹤种群数量1%标准以上的湖泊达25个;白鹤数量接近或超过全球白鹤种群数量的40%,即1280只个体以上的湖泊包括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汊池、蚌湖和蚕豆湖,以及保护区外的南湖。自然保护区涵盖了越冬白鹤的主要聚集湖泊。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白鹤占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总数量的(66±27.3)%。保护区外分布的白鹤数量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白鹤 种群数量动态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鄱阳湖围垦区藕塘越冬白鹤的时间分配与行为节律 被引量:28
11
作者 邵明勤 龚浩林 +3 位作者 戴年华 植毅进 徐宁 卢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206-5212,共7页
2016年12月—2017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围垦区藕塘生境中白鹤Grus leucogeranus越冬期的行为,共扫描2560次,23219只次,包括18031只次成鹤和5188只次幼鹤。结果表明,觅食(41.78%)、警戒(25.02%)、修整(15.00%)和休息(10.84%... 2016年12月—2017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围垦区藕塘生境中白鹤Grus leucogeranus越冬期的行为,共扫描2560次,23219只次,包括18031只次成鹤和5188只次幼鹤。结果表明,觅食(41.78%)、警戒(25.02%)、修整(15.00%)和休息(10.84%)是白鹤越冬期的主要行为。与自然生境相比,藕塘生境中白鹤主要采取多休息和修整的策略来节省能量支出。成鹤的觅食行为(35.29%)显著低于幼鹤(62.42%)(F_(1,12)=45.977,P<0.01),警戒行为(28.66%)则显著高于幼鹤(10.26%)(F_(1,12)=38.975,P<0.01)。家庭群成鹤觅食行为(43.96%)极显著高于非家庭群成鹤(27.04%)(F_(1,12)=60.169,P<0.01)。家庭群成鹤需要喂食幼鹤,它们花费更多的时间觅食弥补能量的消耗。行为节律上,白鹤各时段觅食行为占总行为的比例均较高,11:00—11:59出现明显高峰,占总行为的48.64%。警戒行为无明显的低谷和高峰。成鹤在各时段的觅食行为比例均明显低于幼鹤,成鹤和幼鹤的觅食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即觅食比例的升高和降低比较同步。成鹤在各时段的警戒行为和修整行为比例均明显高于幼鹤,成幼鹤的休息行为比例在各时段差别不大,均在14:00—14:59有个明显的高峰。家庭群成鹤的觅食行为比例几乎在各时段均明显高于非家庭群,家庭群成鹤的修整行为和休息行为在大部分时段均低于非家庭群成鹤。因此家庭群成鹤采取多取食,少休息和修整的策略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同时保证对后代的抚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藕塘生境 白鹤 鄱阳湖 时间分配 行为节律
下载PDF
东洞庭湖4种濒危鹤类近30年种群动态及栖息地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延 靖磊 +5 位作者 贾亦飞 雷刚 姚毅 吕偲 陈安平 雷光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15-1423,共9页
东洞庭湖是4种濒危鹤类:白头鹤(Grus monacha)、白枕鹤(G.vipio)、白鹤(G.leucogeranus)和灰鹤(G.grus)的越冬地,但尚无东洞庭湖越冬鹤类种群动态及栖息地变化的系统研究.本研究调查收集了近30年来东洞庭湖4种鹤类的种群状况,并选取相... 东洞庭湖是4种濒危鹤类:白头鹤(Grus monacha)、白枕鹤(G.vipio)、白鹤(G.leucogeranus)和灰鹤(G.grus)的越冬地,但尚无东洞庭湖越冬鹤类种群动态及栖息地变化的系统研究.本研究调查收集了近30年来东洞庭湖4种鹤类的种群状况,并选取相应越冬季的东洞庭湖卫星图片,提取不同时期东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数据,分析鹤类种群动态与湿地景观格局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近30年来,东洞庭湖4种濒危鹤类种群数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4种鹤类集中分布于采桑湖、丁字堤一带,灰鹤种群数量尚维持有二百余只,而白头鹤、白枕鹤和白鹤仅有不足10只的零星分布.1999-2000年后东洞庭湖水域及泥滩面积迅速下降并快速破碎化是导致鹤类种群下降的重要原因.未来应从保护及恢复东洞庭湖鹤类栖息地入手,加大鹤类保护,逐渐恢复东洞庭湖鹤类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洞庭湖 白鹤 白头鹤 白枕鹤 灰鹤 种群 栖息地
下载PDF
莫莫格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白鹤停歇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相桂权 张洪岩 +5 位作者 吴景才 于国海 孔维尧 吴志刚 山广茂 王海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及其对停歇白鹤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保护区内农田、人工林、村庄、草地和沼泽的面积趋于减少,而盐碱地、浅水泡、水库和河流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 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及其对停歇白鹤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保护区内农田、人工林、村庄、草地和沼泽的面积趋于减少,而盐碱地、浅水泡、水库和河流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农田、盐碱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而河流和沼泽面积随之显著增加.1983-2008年春季,在保护区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每年春季平均有(571.5±485.6)只白鹤在此停歇,春季最高历史记录出现在2008年,为2 148只.2000-2007年秋季,在莫莫格保护区停歇白鹤种群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种群数量为(495.6±429.4)只,2007年秋季种群数量最高,为1 485只.随着盐碱草甸面积的增加,停歇白鹤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r=-0.785,P=0.037);停歇白鹤种群数量与泡沼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32);农田、人工林、河流和水库面积变化对白鹤种群数量变化无显著影响.实施白鹤停歇地保护和恢复重建应重点加强对泡沼的保护和管理;另外,盐碱草甸为白鹤潜在的停歇生境,保护其完整性对白鹤停歇地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停歇地 种群动态 景观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扎龙湿地白鹤春季停歇地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枫 汪青雄 +1 位作者 卢珊 蔡勇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2,共5页
在2004年4~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甸芦苇沼泽区的野生白鹤(Grusleucogeranus)在春季迁徙停歇地的昼间各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观察时期内白鹤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觅食... 在2004年4~5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甸芦苇沼泽区的野生白鹤(Grusleucogeranus)在春季迁徙停歇地的昼间各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观察时期内白鹤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活动时间分配比例为:觅食31%、游走27%、静栖19%、警戒17%、修饰6%。白鹤觅食行为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分别为早晨和黄昏;游走行为基本上与觅食行为呈正相变化,并且几乎每个游走高峰及低潮相应地伴随着觅食的高峰和低潮;由于渔民清晨下苇塘收鱼和放牧,在5:30~6:30和6:30~7:30两个时间段警戒行为比例最高;静栖行为基本与游走及觅食行为呈负相关,对比发现,静栖行为比例低于觅食行为,与笼养鹤类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因可能是食物丰富度影响了野生状态下行为的时间分配;修饰行为所占比例较小,是由于修饰行为是非主要行为,其发生是随机的。天气状况对白鹤数量变化有一定影响,阴雨和大风天气,白鹤数量明显减少,鹤群转移。与正常天气情况相比,阴雨和大风对白鹤觅食、静栖和游走行为时间分配影响显著(P阴雨=0·000<0·05,P大风=0·000<0·05),觅食时间缩短,游走行为减少,静栖时间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停歇地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规律
下载PDF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白鹤秋季迁徙停歇期觅食生境选择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孔维尧 郑振河 +3 位作者 吴景才 宁宇 王永 韩晓东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6-173,共8页
2008年秋季(10月8日-20日)及2009年秋季(9月20日-10月16日),通过样方法对觅食生境11个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利用卡方检验、资源选择指数和资源选择函数在莫莫格保护区对秋季迁徙停歇期白鹤觅食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鹤对距... 2008年秋季(10月8日-20日)及2009年秋季(9月20日-10月16日),通过样方法对觅食生境11个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利用卡方检验、资源选择指数和资源选择函数在莫莫格保护区对秋季迁徙停歇期白鹤觅食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鹤对距人为干扰源距离、植被密度、盖度、高度、植物性食物密度以及水深均具有选择性,但对宏观尺度干扰因子的选择性较低。其偏好觅食生境的特点为:距一级路〉5000m,〉二级路1500m以上,〉三级路1000m以上,〉居民点1000m以上,农田〉1000m;植被密度20~50株/m2,盖度〈10%,高度〈20cm,扁杆蔗草密度1~50株/m2,蔗草密度1~10株/m2,水深40~60cm。白鹤秋季觅食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ic(P)=0.663+0.565x与一级道路距离+0.042x与二级道路距离+0.519x与三级道路距离+0.353x与居民点距离+0.169x与农田距离-0.455x植被密度-0.618x植被盖度-0.548x植被高度-0.158x扁杆蔗草密度-0.404x蔗草密度+0.920x水深,T(x)=e^Logistic(p)/[1+e^Logistic(p)],模型正确预测率为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觅食生境选择 资源选择指数 资源选择函数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白鹤迁徙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黄方 王平 +1 位作者 王永洁 刘权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分析了1986—2002年扎龙湿地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春季白鹤迁徙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区域气候干旱化背景下,流域中上游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型工程建设等影响使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鸟类栖息繁殖的生境遭到破坏.... 分析了1986—2002年扎龙湿地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春季白鹤迁徙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区域气候干旱化背景下,流域中上游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型工程建设等影响使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鸟类栖息繁殖的生境遭到破坏.近17年来,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1.33 km2,芦苇沼泽和明水沼泽面积分别下降6.14 km2和6.27 km2,湿地分布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了771.1 m.沼泽斑块数量增加,平均规模缩小,大块沼泽湿地不断被蚕食,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增大.保护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珍稀水禽的栖息空间萎缩,取食条件变差,在扎龙湿地停歇的白鹤数量减少,停留时间缩短.1998年嫩江流域大洪水过后,连续3年严重干旱,2002年白鹤的数量锐减到仅126只.2002年以来大规模的生态补水使扎龙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一定恢复,迁徙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生态环境变化 白鹤 迁徙 GIS
下载PDF
鄱阳湖4种鹤类集群特征与成幼组成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邵明勤 蒋剑虹 +1 位作者 戴年华 卢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77-1785,共9页
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样点法对鄱阳湖45个样点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头鹤(G.monacha)、白枕鹤(G.vipio)和灰鹤(G.grus)的集群大小、集群类型和成幼组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白鹤的平均集群大小(23.86±10.26)只(集群数... 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采用样点法对鄱阳湖45个样点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头鹤(G.monacha)、白枕鹤(G.vipio)和灰鹤(G.grus)的集群大小、集群类型和成幼组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白鹤的平均集群大小(23.86±10.26)只(集群数N=104),白头鹤(6.42±1.63)只(N=98),白枕鹤(6.09±2.55)只(N=105),灰鹤(5.55±1.26)只(N=246)。仅白头鹤中期集群大小显著小于后期,其余鹤类各时期及灰鹤各地区的集群大小差异不显著。鄱阳湖鹤类的集群大小并不符合警戒行为对集群大小的预测,生境质量差异可能是影响鄱阳湖鹤类集群大小的主要原因之一。4种鹤类均在1—5只个体的小集群中出现频度最高。白鹤在>35只个体集群中的个体比例最高,而白头鹤、白枕鹤和灰鹤在1—5只个体集群和>35只个体集群均有较高的个体比例。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灰鹤均以家庭群为主,其家庭群所占比例分别为(64.29%,总集群数N=98)、(71.91%,N=89)、(70.77%,N=65)和(63.11%,N=206)。鄱阳湖鹤类以家庭群为主表明,保证充足的食物供应可能比花费更多的觅食时间更为重要。白鹤家庭群以2成1幼为主(65.08%),白头鹤(51.56%)、白枕鹤(52.17%)和灰鹤(47.69%)以2成为主。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灰鹤群体的幼鸟比例分别为12.27%(个体数N=1695)、14.42%(N=416)、16.59%(N=229)和20.46%(N=655)。2成2幼集群比例极低表明,白鹤家庭同时抚养2个幼鸟成活的难度较其它3种鹤类大。4种鹤类在各时期的幼鸟比例差异不显著。在灰鹤个体数较多的3个地区中,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25.25%)和东鄱阳湖国家级湿地公园(25.14%)的幼鸟比例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地高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24%)。鄱阳湖白鹤的幼鸟比例多年来均处于较低水平,白头鹤的幼鸟比例较2012—2013年冬季明显下降,灰鹤和白枕鹤种群可能处于稳定或增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 成幼组成 白鹤 白头鹤 白枕鹤 灰鹤
下载PDF
有机氯农药在东方白鹳和白鹤羽毛中的残留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春玲 周立志 +5 位作者 江浩 吴治安 邓磊 汪维平 杨荣景 童康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9-164,共6页
2007年5月,采集合肥野生动物园采集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及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胸部廓羽、飞羽及尾羽样品共51枚,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其中的op’-DDT、pp’-DDD、pp’-DDE、pp’-DDT、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 2007年5月,采集合肥野生动物园采集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及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胸部廓羽、飞羽及尾羽样品共51枚,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其中的op’-DDT、pp’-DDD、pp’-DDE、pp’-DDT、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及六氯苯9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检测结果发现,pp’-DDD、pp’-DDE、pp’-DDT、β-六六六、δ-六六六5种有机氯农药在东方白鹳和白鹤羽毛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pp’-DDD的残留量最高,在东方白鹳的廓羽、飞羽和尾羽中的平均残留量分别达到0.8936、0.8353和0.7516μg/g干重,在白鹤的廓羽、飞羽和尾羽中的平均残留量分别达到0.5685、0.5077和0.4657μg/g干重;pp’-DDD和pp’-DDT在两种鸟胸部廓羽、飞羽及尾羽间的残留量无显著差异;pp’-DDD在东方白鹳飞羽和尾羽中的残留量显著高于白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生物监测 东方白鹳 白鹤
下载PDF
我国内蒙古发现白鹤夏季群体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晓民 孙志勇 +3 位作者 伊国良 程万军 周景英 吴宝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8-100,共3页
白鹤 (Grusleucogeranus)又名西伯利亚鹤、黑袖鹤。体长 1 3 5cm ,站高 1 40cm。体羽除初级飞羽外 ,皆为白色。全世界野生白鹤数量不足 40 0 0只 ,已经被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濒危种类 ,CITES列入附录Ⅰ ,我国也将白鹤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 白鹤 (Grusleucogeranus)又名西伯利亚鹤、黑袖鹤。体长 1 3 5cm ,站高 1 40cm。体羽除初级飞羽外 ,皆为白色。全世界野生白鹤数量不足 40 0 0只 ,已经被IUCN红皮书列为全球濒危种类 ,CITES列入附录Ⅰ ,我国也将白鹤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据文献记载及现有资料证明 ,白鹤在我国为旅鸟和冬候鸟。 2 0 0 2~ 2 0 0 4年夏季在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记录到白鹤夏季种群 ,数量为 8只、7只和1 6只。这是我国首次记录到白鹤夏季集群。笔者对白鹤夏季行为及食性进行了初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图牧吉 内蒙古
下载PDF
中国白鹤圈养种群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娟 崔多英 +1 位作者 谢钟 刘农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4-868,共5页
根据2016年中国圈养白鹤谱系数据,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v1. 66软件和PMx v1. 2对全国白鹤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研究发现,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圈养白鹤共119只,分布在31家单位。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0~7岁年龄层的... 根据2016年中国圈养白鹤谱系数据,应用种群管理软件Sparks v1. 66软件和PMx v1. 2对全国白鹤圈养种群进行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研究发现,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圈养白鹤共119只,分布在31家单位。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0~7岁年龄层的个体较少,未知性别比例过高,占47. 06%。种群建立者8只(3只已死亡),贡献值和繁殖后代数不均衡;潜在建立者78只,未知性别占47. 4%。目前种群基因多样性为86. 1%,根据过去40年种群增长趋势预测,白鹤种群数量和基因多样性将不断降低,20年后数量将降至70只左右,基因多样性降至79%; 100年后,数量将减少至10只左右,基因多样性降至9. 9%。为增加白鹤圈养种群数量,促进种群健康发展,建议加大白鹤保护力度,改善白鹤饲养环境;对未知性别个体进行性别鉴定;加强机构间合作繁殖,增加潜在建立者繁殖机会;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白鹤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圈养种群 遗传管理 迁地保护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