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方言传信标记“儿豁”研究
1
作者 沈威 周茂洁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9-64,共6页
主要对“儿豁”的用法、性质和功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首先描写了“儿豁”在话语序列中的位置分布及其使用人群和场合,并从传信的角度将“儿豁”认定为一个传信标记,发现“儿豁”具有陈实、推测和求证的传信功能。其次探究了“儿豁... 主要对“儿豁”的用法、性质和功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首先描写了“儿豁”在话语序列中的位置分布及其使用人群和场合,并从传信的角度将“儿豁”认定为一个传信标记,发现“儿豁”具有陈实、推测和求证的传信功能。其次探究了“儿豁”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并考察发现“儿豁”的语法化与句法环境、重新分析、言者视角和认知隐喻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方言 儿豁 传信 词汇化 语法化
下载PDF
基于ResCNN-BiGRU的四川方言语音识别 被引量:4
2
作者 谢金洪 魏霞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由于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模型中缺乏对特定方言音素特征的提取能力,造成方言发音底层特征部分信息丢失,进而导致方言识别准确率不高、鲁棒性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残差网络(RestNet)和双向门控循环网络(BiGRU... 由于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模型中缺乏对特定方言音素特征的提取能力,造成方言发音底层特征部分信息丢失,进而导致方言识别准确率不高、鲁棒性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残差网络(RestNet)和双向门控循环网络(BiGRU)的模型,该模型以GFCC特征图为输入,同时在残差网络中设计多尺度卷积模块,通过不同大小的卷积核提取特征,然后使用双向门控循环网络捕捉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最后采用连接时序分类算法进行标签软对齐,实现四川方言语音识别模型。在四川方言语料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识别性能优于现有基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方言 音素特征 双向门控循环网络 多尺度卷积 连接时序分类 标签软对齐
下载PDF
人口跨域流动与地域方言变化——四川方言入声字口音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武小军 王庆 樊洁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24,共12页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统计及定量分析方法,对四川方言入声区回流人口的入声字口音变化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在人口跨域流动背景下,方言语音已普遍发生变化并向普通话靠拢,在语言接触中,方言内部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表现出较统...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统计及定量分析方法,对四川方言入声区回流人口的入声字口音变化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在人口跨域流动背景下,方言语音已普遍发生变化并向普通话靠拢,在语言接触中,方言内部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表现出较统一的演变规律,形成了稳中渐变、逐步削弱的基本态势。方言语音的变化,证实了人口流动是其重要的动因,应以此为契机,消除各类社会排斥,营造合宜的语言环境,形成与普通话的真正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四川方言 入声字 社会调查
下载PDF
四川方言词“乡坝佬”考释 被引量:2
4
作者 鲜于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2-93,共2页
根据现代方言和有关典籍,本文认为“乡坝佬”之“佬”应是“獠”之义。
关键词 四川方言 考释 典籍
下载PDF
宋代四川诗文用韵阴入通押所反映的通语与方音现象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晓南 《励耘语言学刊》 2011年第1期126-145,共20页
穷尽宋代四川地区诗文用韵材料,得到56例阴入通押。与《中原音韵》比较,其中30例同于元代入派三声的格局,另外26例中有21例与反映本地方音的阴声韵之间的特殊通押条例相对应。由此得出阴入通押并非偶然,而是表现了宋代四川地区的实际语... 穷尽宋代四川地区诗文用韵材料,得到56例阴入通押。与《中原音韵》比较,其中30例同于元代入派三声的格局,另外26例中有21例与反映本地方音的阴声韵之间的特殊通押条例相对应。由此得出阴入通押并非偶然,而是表现了宋代四川地区的实际语音的观点。并且,在这个实际语音中包含通语与方音两个层面。文章还对阴入通押的音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入声韵 通语 四川方音
下载PDF
从历史文献看宋代四川方言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晓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45,共10页
从移民史来看,现代四川方言可以上溯至元代,宋以前则难知其详。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记述考证宋代四川方言状貌。从大量宋人文献中索隐钩沉,查明宋代四川方言11条语音特征以及宋人对四川方言的2种称谓,从而对宋代四川方言有了一个可信... 从移民史来看,现代四川方言可以上溯至元代,宋以前则难知其详。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记述考证宋代四川方言状貌。从大量宋人文献中索隐钩沉,查明宋代四川方言11条语音特征以及宋人对四川方言的2种称谓,从而对宋代四川方言有了一个可信的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方言 巴蜀语 西语 四川方言
下载PDF
《蜀语》所见古方言词研究--兼论移民与四川方言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向学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3,共7页
移民的迁徙引起语言的分化,语言的分化导致方言的产生,移民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移民史可以用来解释方言的部分成因,反过来方言也可以为移民史提供佐证。四川是一个有着复杂移民历史的地区,四川方言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移民背景下逐... 移民的迁徙引起语言的分化,语言的分化导致方言的产生,移民与方言之间的关系极其密切。移民史可以用来解释方言的部分成因,反过来方言也可以为移民史提供佐证。四川是一个有着复杂移民历史的地区,四川方言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移民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章对《蜀语》中所见古方言词语进行考察,由此探寻四川方言的来源、性质及其与四川移民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语》 古方言词 四川方言 移民
下载PDF
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专书专著研究综述 被引量:4
8
作者 汪启明 程曾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109-113,共5页
四川方言是西南官话的代表。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的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就,除了体现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外,四川方言的研究性专著和对四川方言专书如《蜀语》、《跻春台》及各类辞书的研究也蔚为大观。本文对这一时期四川方言的研... 四川方言是西南官话的代表。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的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就,除了体现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外,四川方言的研究性专著和对四川方言专书如《蜀语》、《跻春台》及各类辞书的研究也蔚为大观。本文对这一时期四川方言的研究性专著和四川方言专书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并对崔荣昌先生在《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和《九十年代出版的四川方言论著》中未提及的少量成果作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方言 专书 专著 综述
下载PDF
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研究综述 被引量:5
9
作者 汪启明 程曾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39-47,共9页
今天的四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明末清初"奉旨填川"后,四川人口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川方言也不同于明以前的蜀方言和唐五代以前的蜀语。对学术界1997年—2007年的四川方言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包括对蜀语、蜀方言... 今天的四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明末清初"奉旨填川"后,四川人口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川方言也不同于明以前的蜀方言和唐五代以前的蜀语。对学术界1997年—2007年的四川方言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包括对蜀语、蜀方言和现代四川方言研究情况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方言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宋代四川诗人阴声入声韵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二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晓南 罗雪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共11页
本文在穷尽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基础上,分析阴入通押和阴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韵例,揭示入声韵尾消变、阴声韵部中韵字的特殊变化等与宋代通语不同的四川方音现象。
关键词 诗韵 四川方音 宋代 阴声韵 入声韵 通语
下载PDF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与宋代四川方音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文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5-79,共5页
本文通过对史炤反切与《广韵》、胡三省音切异同的比较研究,讨论了宋代四川方言语音演变的四个方面:浊上变去、浊音清化、平上作去、韵尾混并。这些音变现象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四川方言... 本文通过对史炤反切与《广韵》、胡三省音切异同的比较研究,讨论了宋代四川方言语音演变的四个方面:浊上变去、浊音清化、平上作去、韵尾混并。这些音变现象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四川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共同语语音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释文》 宋代 四川方言 语音演变
下载PDF
四川自贡、西昌话的平翘舌声母分布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及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6-171,共6页
四川的官话方言里,自贡地区和西昌地区有平、翘舌声母之分,但分布的规律与其他方言有不同。研究平翘舌声母在某种方言音系中的特殊分布,有助于了解该方言在语音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关系,从而使我们有更多的证据对方言间的历史关系做出说明... 四川的官话方言里,自贡地区和西昌地区有平、翘舌声母之分,但分布的规律与其他方言有不同。研究平翘舌声母在某种方言音系中的特殊分布,有助于了解该方言在语音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关系,从而使我们有更多的证据对方言间的历史关系做出说明,为方言分区提供更明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方言 声母 塞擦音 平舌声母 卷舌声母
下载PDF
量词“盘”在四川方言中的一个较特殊用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邓帮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0-51,69,共3页
“盘”本是表器物的名词,后逐渐产生量词用法。本文通过对量词“盘”的分析,试图说明它在普通话与四川方言中的异同。
关键词 量词 普通话 四川方言
下载PDF
四川方言中的言语禁忌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桂英 傅远碧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2-75,共4页
言语禁忌,是很有特色的语言风俗现象,它涉及各个领域、各种社会团体的许多风俗习惯,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文章立足四川方言,从破财、亵渎、凶祸三个方面论及四川方言中的言语禁忌这种心意民俗形态。
关键词 言语禁忌 四川方言 破财 亵渎 凶祸 心意民俗
下载PDF
四川官话中的助词“来”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春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8-52,共5页
四川官话中的助词“来”黏附在分句或全句末尾,具有表“先行”和“经历”两种时体意义,分别用“来1”、“来2”表示。VP来1=先VP。表“经历”的“来2”和表“曾经”的“过2”有所差异,不能任意替换。助词“来”来源于趋向动词“来”。
关键词 四川官话 助词 来源
下载PDF
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式 被引量:7
16
作者 谭伦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3-66,72,共5页
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形式既有中嵌式,也有动词短语的重叠。常见的形式主要有:V不V、V没V、V一V、V就V、V都V、V是V、V也V、V了又V、V1V1V2V2、爱V不V、VXVY、XVYV、要V要V、要V不V、V倒V倒、V起V起等。其中既有与普通话相同的格式,也有... 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形式既有中嵌式,也有动词短语的重叠。常见的形式主要有:V不V、V没V、V一V、V就V、V都V、V是V、V也V、V了又V、V1V1V2V2、爱V不V、VXVY、XVYV、要V要V、要V不V、V倒V倒、V起V起等。其中既有与普通话相同的格式,也有颇具特色的组合。文章简要分析了几种重叠形式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并与普通话的表达方式做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方言 普通话 动词 重叠 语法功能 语义
下载PDF
宋代四川诗人阳声韵及异调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一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晓南 罗雪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0,共12页
本文在穷尽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基础上,分析平声与上去声字通押和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韵例,揭示阳声韵尾合并,个别阳声韵字主元音的特殊变化,个别阴声韵字读鼻音韵尾以及一些字声调归类等与宋代通语不同的方音现象。
关键词 诗韵 四川方音 宋代 阳声韵 通语
下载PDF
试论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剑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文讨论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中的词语V多是述人动词,Vp可以是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兼语短语、连动短语、双宾结构等。其中“了”是有成句作用的“了2”。... 本文讨论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中的词语V多是述人动词,Vp可以是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兼语短语、连动短语、双宾结构等。其中“了”是有成句作用的“了2”。从语义上看,此格式的语法意义是强调动作已经发生。从语用上看,通过对事实的强调,表达出说话人的某种情态,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性,口语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方言 V都Vp了
下载PDF
略论近代四川方言的语音系统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金祥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0-73,共4页
在语言学研究中,语音系统的复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语音不可能流传下来。在清代几位四川作家的作品以及其它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近代四川方言语音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力图搞清楚其声韵调系统,揭示其语音发展规律。
关键词 近代 四川方言 音系 语言学
下载PDF
四川客家方言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玉英 闵卫东 《龙岩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0-25,共6页
四川客家方言是客家人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进入四川的,历经300年后,其具体面貌与传承、演变的情况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20世纪以来,几代学者在四川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方言文化研究等方面... 四川客家方言是客家人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中进入四川的,历经300年后,其具体面貌与传承、演变的情况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20世纪以来,几代学者在四川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方言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四川客家方言的研究呈现出注重调查与描写、注重比较研究和文化阐释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客家方言 方言描写 方言比较 方言与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