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 Control of Nanoporous Silica Thin Film Prepared by Sol-gel Process 被引量:4
1
作者 Yiqun XIAO Jun SHEN Zhiyong XIE Bin ZHOU Guangming W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04-508,共5页
Nanoporous silica films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process with base, acid and base/acid two-step catalysi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particle size analyzer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 Nanoporous silica films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process with base, acid and base/acid two-step catalysi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particle size analyzer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sol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nd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er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u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silica films. Stability of the sols during long-term storage was investigated. Moreover,the dispersion relation of the optical constants of the silica films, and the control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films by changing the catalysis conditions during sol-gel process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 NANOPOROUS MICROSTRUCTURE Optical constants silica Thin film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Scratch-Resistant Nano-Porous Silica Films Derived by Sol-Gel Process and Their Anti-reflective Properties 被引量:1
2
作者 Guangming WU, Jun SHEN, Tianhe YANG, Bin ZHOU and Jue WANGPohl Institute of Solid State Physic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9-302,共4页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of the nano porous silica films has been reported. The films were prepared with a base/acid two-step catalyzed TEOS-based sol-gel processing and dip-coating, and then baked in the mixed gas of...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of the nano porous silica films has been reported. The films were prepared with a base/acid two-step catalyzed TEOS-based sol-gel processing and dip-coating, and then baked in the mixed gas of ammonia and water vapor. The silica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TEM, AFM, FTIR, spectrophotometer, ellipsometer, and abrasion test,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films have a nanostructure with a low refractive index and can form an excellent scratch-resistant broadband anti-reflectance. The two-step catalysis noticeably strengthens the films, and the mixed gas treatment further improves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silica network. Finally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has been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 process silica films Anti-reflectance Nano porous structure
下载PDF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ATION OF NANOPOROUS SILICA FILM
3
作者 殷明志 张良莹 姚熹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03年第2期152-156,161,共6页
Colloidal silica sol is formed by a novel hydrolyzing procedure of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 catalyzing with NH 3 ·H 2 O in aqueous mediums. Glycerol, combining with the hydrolyzed intermediates of ... Colloidal silica sol is formed by a novel hydrolyzing procedure of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 catalyzing with NH 3 ·H 2 O in aqueous mediums. Glycerol, combining with the hydrolyzed intermediates of TEOS, controls growing of the silica particles; poly(vinyl vinyl alcohol makes the colloidal silica sol with polymeric structure and spinning, thermal strain makes the gel silica film changed into a nanoporous structure with diameter ranging 50-150 nm. Morphologies of the nanoporous silica film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the porosities (%) is 32-64; the average dielectric constant at 1MHz region is 2.0 and 2.1;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less than 0.8. Chemical mechanism of the sol gel process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sol gel technique nanoporous silica film thermal conductivity
下载PDF
SolGel法制备PI/SiO_2纳米复合薄膜及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姜立忠 刘久贵 +3 位作者 冯玉仲 罗宁 宋芳 武德珍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1,共3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 (Sol Gel)制备了二氧化硅不同质量分数的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 (PI/SiO2 )纳米复合薄膜。并用TEM、力学性能、吸水性能及介电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 ,SiO2 微粒均匀分散在PI基体中 ,粒径随着Si... 采用溶胶 凝胶法 (Sol Gel)制备了二氧化硅不同质量分数的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 (PI/SiO2 )纳米复合薄膜。并用TEM、力学性能、吸水性能及介电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 ,SiO2 微粒均匀分散在PI基体中 ,粒径随着SiO2 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当SiO2 质量分数在 2 0 %以内时对PI基体有增强作用 ,且在 1 0 %左右拉伸强度达到最大 ,而吸水率逐渐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聚酰亚胺 二氧化硅 纳米复合薄膜
下载PDF
纳米微孔SiO_2薄膜的Sol-Gel制备及气孔率控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方国家 刘祖黎 姚凯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0-192,共3页
本文报道了纳米微孔SiO2薄膜的溶胶-凝胶(sol-gel)制备工艺,利用椭圆偏振光测试仪(Elipsometer)直接测量了薄膜的厚度、折射率,从而得到了SiO2薄膜的气孔率及气孔大小分布。
关键词 纳米微孔 SOL-gel 薄膜 气孔率控制 二氧化硅
下载PDF
sol-gel法制备多孔纳米SiO_2薄膜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智 姚熹 张良莹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34,37,共4页
以NH3·H2O为催化剂,用正硅酸乙酯(TEOS)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强碱催化使二氧化硅胶粒溶解度增大并增大了体系的离子强度;丙三醇的加入,与水解中间体结合,有效抑制了二氧化硅溶胶胶粒的长大;PVA(聚乙烯醇)对二... 以NH3·H2O为催化剂,用正硅酸乙酯(TEOS)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强碱催化使二氧化硅胶粒溶解度增大并增大了体系的离子强度;丙三醇的加入,与水解中间体结合,有效抑制了二氧化硅溶胶胶粒的长大;PVA(聚乙烯醇)对二氧化硅胶粒有强的吸附作用,使胶粒聚联成大的网络结构,增加了成膜性能.通过改变反应物的剂量,调节添加剂的用量,可以制得折射率1.18~1.42,对应孔率60.50%~7.75%并且孔径小于100 nm的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单层薄膜厚度在3 μm以内精确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多孔纳米二氧化硅薄膜 溶胶-凝胶工艺 孔率 厚度控制 SOL-gel
下载PDF
Sol-gel法制备二氧化硅膜及阻止开裂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基炜 王小群 赵臻璐 《胶体与聚合物》 2005年第3期19-21,共3页
用硅烷和聚酰胺酸对硅溶胶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对硅溶胶进行有机杂化可以有效地抑制硅溶胶膜在干燥过程中的开裂。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法 涂层 杂化 二氧化硅膜 SOL-gel 开裂 制备 聚酰胺酸 干燥过程
下载PDF
改性硅胶作为PAO-10润滑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邱吉霞 白梓静 +1 位作者 高鹏 王雨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目的合成4种改性硅胶,并将其作为PAO-10的润滑油添加剂,考察其摩擦学性能,并对润滑机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棕榈酰氯对不同目数的普通硅胶进行改性,形成长烃链酰胺官能团,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确认。进一步通过摩擦磨损试... 目的合成4种改性硅胶,并将其作为PAO-10的润滑油添加剂,考察其摩擦学性能,并对润滑机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棕榈酰氯对不同目数的普通硅胶进行改性,形成长烃链酰胺官能团,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确认。进一步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三维轮廓仪对润滑体系的摩擦学性能进行表征,采用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润滑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该系列改性硅胶添加剂极大改善了PAO-10的摩擦学性能。当向PAO-10中添加1.0%的改性硅胶S_(200~300)PMAD后,PAO-10的摩擦系数降低了60%,磨损体积降低了74%。结论摩擦副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物理吸附膜层和含Fe_(2)O_(3)的化学反应膜层,二者共同提升了润滑体系的摩擦学性能,改性硅胶上附着的烷基链和活性杂原子是形成该保护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润滑剂添加剂 摩擦膜
下载PDF
碳糊电极上无机膜固载血红蛋白的直接电化学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全林 杨宝军 吕功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61-1566,共6页
报道了用硅溶胶-凝胶(Sol-gel)膜将血红蛋白(Hb)固载于碳糊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Hb-Sol-gel修饰的碳糊电极在pH=7.0的缓冲溶液中于-0.275 V(vs.Ag/AgCl)处有一对可逆的循环伏安氧化-还原峰,为Hb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 报道了用硅溶胶-凝胶(Sol-gel)膜将血红蛋白(Hb)固载于碳糊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Hb-Sol-gel修饰的碳糊电极在pH=7.0的缓冲溶液中于-0.275 V(vs.Ag/AgCl)处有一对可逆的循环伏安氧化-还原峰,为Hb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HbFe(Ⅲ)/Fe(Ⅱ)电对的式量电位在pH5.0~11.0范围内与溶液pH值呈线性关系,表明Hb的电化学还原很可能是一个质子伴随着一个电子的电极过程.FTIR光谱证实,Sol-gel膜对Hb的固载没有破坏其天然结构.Hb-Sol-gel修饰的碳糊电极能够催化还原H_2O_2,可望将其用于制作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糊电极 无机膜 固载 硅溶胶-凝胶 血红蛋白 电化学
下载PDF
锐钛矿型TiO_2胶体制备抗菌陶瓷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沃松涛 陈佾 +2 位作者 崔晓莉 杨锡良 章壮健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1-254,共4页
利用锐钛矿晶型的纳米TiO2 胶体溶液 ,将硅胶作为粘结剂按不同配比加入TiO2 胶体 ,用提拉法在陶瓷表面形成均匀薄膜并在高温下烘烤成膜。研究TiO2 和硅胶在不同比例情况下的薄膜特性 ,讨论了退火温度对亲水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利用... 利用锐钛矿晶型的纳米TiO2 胶体溶液 ,将硅胶作为粘结剂按不同配比加入TiO2 胶体 ,用提拉法在陶瓷表面形成均匀薄膜并在高温下烘烤成膜。研究TiO2 和硅胶在不同比例情况下的薄膜特性 ,讨论了退火温度对亲水性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TiO2 薄膜对亚甲基蓝的分解活性 ,测定了薄膜对洗涤剂、消毒剂、3 %NaOH和沸水的抗腐蚀能力。结果表明 ,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具有较好的光致亲水性和光催化性 ,并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 抗菌陶瓷 亲水性
下载PDF
酸催化正硅酸乙脂溶胶-凝胶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17
11
作者 殷明志 姚熹 +1 位作者 李振荣 张良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47-850,880,共5页
针对正硅酸乙脂 (TEOS)溶胶 -凝胶工艺制备的二氧化硅凝胶薄膜在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龟裂现象 ,通过控制TEOS水解条件 ,使反应体的最初水解中间体以任意三维方向线状聚合 ,再水解时能形成线状 -粒状结构二氧化硅溶胶 .水解体系中引入的... 针对正硅酸乙脂 (TEOS)溶胶 -凝胶工艺制备的二氧化硅凝胶薄膜在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龟裂现象 ,通过控制TEOS水解条件 ,使反应体的最初水解中间体以任意三维方向线状聚合 ,再水解时能形成线状 -粒状结构二氧化硅溶胶 .水解体系中引入的有机添加剂丙三醇与水解中间体结合后 ,改变了二氧化硅的聚集状态 ,而聚乙烯醇使二氧化硅溶胶具有无机 -有机网状结构 .通过该工艺制备的二氧化硅溶胶易于成膜 ;所形成的二氧化硅薄膜结构均匀 ,厚度可控 ,表面致密 ,其折射率为 1 5 43~ 1 5 80 ,热导率为 0 3W / (m·K)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催化 制备 正硅酸乙脂 溶胶-凝胶工艺 二氧化硅薄膜 纳米多孔薄膜 薄膜结构
下载PDF
低折射率SiO_2光学增透薄膜的结构控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广明 王珏 +7 位作者 沈军 杨天河 赖珍荃 张会林 张勤远 范滨 周东平 张凤山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2-336,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 T E O S)为有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调节溶胶的p H 和掺入有机添加剂,对 Si O2 溶胶生长过程进行结构裁剪,控制 Si O2 纳米颗粒尺度,制备出低折射率(115~1.18) Si O2 光... 以正硅酸乙酯( T E O S)为有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调节溶胶的p H 和掺入有机添加剂,对 Si O2 溶胶生长过程进行结构裁剪,控制 Si O2 纳米颗粒尺度,制备出低折射率(115~1.18) Si O2 光学增透薄膜。分别采用椭偏仪、分光光度计、扫描和透射电镜等对所制备薄膜的结构、物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变 Si O2 溶胶p H 可有效抑制颗粒生长,且保持原有的微结构;掺入有机偶联添加剂能使颗粒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增透薄膜 二氧化硅 折射率 薄膜结构
下载PDF
溶胶-凝胶工艺制备SiO_2薄膜的结构控制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轶群 谢志勇 +2 位作者 沈军 周斌 吴广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02-130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酸性、碱性和碱/酸两步催化条件下制备纳米多孔结构的SiO2薄膜。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粒子分析仪测试了溶胶的微观结构和颗粒分布;使用反射式扫描椭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了薄...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酸性、碱性和碱/酸两步催化条件下制备纳米多孔结构的SiO2薄膜。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粒子分析仪测试了溶胶的微观结构和颗粒分布;使用反射式扫描椭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了薄膜的光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溶胶-凝胶过程中的催化条件可控制薄膜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溶胶在长期存贮期间符合镀膜的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二氧化硅薄膜 稳定性 颗粒度
下载PDF
聚乙烯醇/二氧化硅共混膜的制备及耐温、耐溶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邓国宏 余立新 +2 位作者 郝继华 陈翠仙 李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2-125,共4页
以聚乙烯醇 (PVA)和正硅酸乙酯 (TEOS)为原料 ,通过溶胶 -凝胶 (Sol- Gel)方法 ,制备出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聚乙烯醇 /二氧化硅 (PVA/Si O2 )共混均质膜。通过热重分析 (TGA)、示差扫描量热法 (DSC)和动态力学分析 (DMA)研究了共混膜的... 以聚乙烯醇 (PVA)和正硅酸乙酯 (TEOS)为原料 ,通过溶胶 -凝胶 (Sol- Gel)方法 ,制备出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聚乙烯醇 /二氧化硅 (PVA/Si O2 )共混均质膜。通过热重分析 (TGA)、示差扫描量热法 (DSC)和动态力学分析 (DMA)研究了共混膜的热性能。结果表明 ,与 PVA膜相比 ,PVA/Si O2 共混膜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随 Si O2 含量的增大 ,共混膜的分解温度升高 ,玻璃化温度也略有提高。以水为溶剂 ,测定了共混膜的耐溶剂性能。与 PVA膜相比 ,PVA/Si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二氧化硅 共混膜 溶胶-凝胶 耐热性 耐溶剂性 性能
下载PDF
疏水型SiO_2光学增透膜的制备 被引量:27
15
作者 马建华 吴广明 +4 位作者 程银兵 孙骐 王俊玲 沈军 王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12-1116,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有机醇盐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酸/碱二步法控制实验条件,结合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胶粒表面的修饰过程,制备出结构可控的疏水型SiO2薄膜.采用椭偏仪、FTIR、接触角测试仪、S...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有机醇盐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酸/碱二步法控制实验条件,结合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胶粒表面的修饰过程,制备出结构可控的疏水型SiO2薄膜.采用椭偏仪、FTIR、接触角测试仪、SEM等对薄膜的折射率、红外特性、接触角以及表面形貌等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疏水型SiO2薄膜的折射率在1.33~1.18之间连续可调;SiO2胶粒表面的亲水性-OH中的H已部分被非活性-Si(CH3)3基团取代;接触角由表面未修饰膜的40°左右增加到表面修饰膜的1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溶胶-凝胶 SIO2 表面修饰 疏水薄膜 高功率脉冲激光 制备 二氧化硅 光学增透膜 光学性能
下载PDF
折射率可调疏水型SiO_2光学薄膜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建华 吴广明 +4 位作者 魏建东 程银兵 孙琪 沈军 王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5-339,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 (TEOS)为有机醇盐前驱体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通过控制制备条件 ,结合三甲基氯硅烷 (TMCS)对SiO2 胶粒表面的修饰过程 ,制备出折射率可调的疏水型SiO2 薄膜。对薄膜采用了不同的后处理方式 ,研究了氨和水蒸气混合气体热... 以正硅酸乙酯 (TEOS)为有机醇盐前驱体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通过控制制备条件 ,结合三甲基氯硅烷 (TMCS)对SiO2 胶粒表面的修饰过程 ,制备出折射率可调的疏水型SiO2 薄膜。对薄膜采用了不同的后处理方式 ,研究了氨和水蒸气混合气体热处理技术对薄膜疏水性能的影响。采用椭偏仪、FTIR和接触角测试仪对薄膜的折射率、红外特性、接触角等的测试研究表明 :疏水型SiO2 薄膜的折射率可在1 3 5~ 1 2 0之间连续可调 ,与传统热处理相比 ,混合气氛热处理使薄膜的折射率略有增加 ,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折射率平均增加 0 0 2左右 ;SiO2 胶粒表面的亲水性OH基团可基本被非活性CH3 基团代替 ,薄膜的疏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接触角由未作表面修饰时的 40°左右增加到表面修饰并结合混合气氛热处理的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 光学薄膜 制备 溶胶-凝胶 SIO2 疏水薄膜 表面修饰 氨处理 二氧化硅
下载PDF
三甲基氯硅烷对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修饰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娟 张长瑞 冯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99-1403,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先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旋转涂胶、超临界干燥工艺在硅片上制备了纳米多孔SiO2薄膜.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该SiO2薄膜进行了表面修饰,采用FTIR、TG-DTA、AFM和椭偏仪等方法研究了TMCS修饰前后薄膜的结构、形貌、厚... 以正硅酸乙酯为先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旋转涂胶、超临界干燥工艺在硅片上制备了纳米多孔SiO2薄膜.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该SiO2薄膜进行了表面修饰,采用FTIR、TG-DTA、AFM和椭偏仪等方法研究了TMCS修饰前后薄膜的结构、形貌、厚度与介电常数等性能.超临界干燥后的SiO2薄膜含有Si-O-Si与Si-OR结构,呈疏水性.在空气中250℃以上热处理后SiO2薄膜因含有Si-OH而呈吸水性.TMCS修饰后的SiO2薄膜在温度不高于450℃时可保持其疏水性和多孔结构.SiO2薄膜经TMCS修饰后基本粒子和孔隙尺寸增大,孔隙率提高,介电常数可降低至2.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SiO2薄膜 溶胶-凝胶 三甲基氯硅烷 低介电常数(low κ)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和多孔二氧化硅薄膜 被引量:37
18
作者 殷明志 姚熹 +2 位作者 吴小清 汪敏强 张良莹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6-770,共5页
稀Na2SiO3溶液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Na+离子后,经碱化浓缩制成质量分数约为25%-30%的二氧化硅溶胶,添加化学添加剂丙三醇后加入乙酸乙脂,搅拌水解使溶胶的pH值适当降低,聚乙烯醇能使二氧化硅溶胶具有网状结构,易于成膜。薄膜在750-... 稀Na2SiO3溶液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Na+离子后,经碱化浓缩制成质量分数约为25%-30%的二氧化硅溶胶,添加化学添加剂丙三醇后加入乙酸乙脂,搅拌水解使溶胶的pH值适当降低,聚乙烯醇能使二氧化硅溶胶具有网状结构,易于成膜。薄膜在750-850℃下热处理后孔径分布在100-300 nm之间。二氧化硅薄膜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微结构衍化过程可通过调节二氧化硅溶胶的pH值、添加化学添加剂和热处理温度加以控制。讨论了纳米二氧化硅胶粒溶胶的形成和形成的二氧化硅溶胶先体的成膜化学机理,并对制备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微结构,形貌变化和相关的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制备 纳米二氧化硅溶胶 多孔二氧化硅薄膜
下载PDF
弹力套与硅凝胶贴膜联合应用防治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效果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宝环 程凤芹 +2 位作者 凌少梅 梁锦贞 罗韩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3期340-341,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弹力套与硅凝胶贴膜联合应用防治烧伤后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将收集到的116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8例,观察组采用弹力套与硅凝胶贴膜联合防治,对照组单纯采用弹力套进行防治... 目的分析研究弹力套与硅凝胶贴膜联合应用防治烧伤后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将收集到的116例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8例,观察组采用弹力套与硅凝胶贴膜联合防治,对照组单纯采用弹力套进行防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8周及治疗后12周临床效果,掌握两种方法的护理要点。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及瘢痕增生情况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8周及12周,观察组临床症状及瘢痕增生情况明显改善好转,而对照组虽有变化,但改变不明显,两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套与硅凝胶贴膜联合预防及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套 硅凝胶贴膜 瘢痕增生 效果 护理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娟 张长瑞 冯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35-441,共7页
以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先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 旋转涂胶和超临界干燥等工艺在硅片上制备了纳米多孔SiO2薄膜.利用FTIR、TG-DTA、 AFM和椭偏仪研究了该SiO2薄膜的性能.与未加.PEG的SiO2薄膜相比,加入PEG得到... 以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先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 旋转涂胶和超临界干燥等工艺在硅片上制备了纳米多孔SiO2薄膜.利用FTIR、TG-DTA、 AFM和椭偏仪研究了该SiO2薄膜的性能.与未加.PEG的SiO2薄膜相比,加入PEG得到 的SiO2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但孔隙率较高,介电常数可降至2.0以下.PEG参与并修饰了 TEOS的溶胶-凝胶过程.加入PEG制备的SiO2薄膜因含有Si-OH基团而呈亲水性,该薄 膜经三甲基氯硅烷(TMCS)修饰后为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 溶胶-凝胶 聚乙二醇 低介电常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