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6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合成silicalite-2分子筛及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与脱附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成岳 潘顺龙 魏桂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04-1409,共6页
以硅溶胶为硅源、四丁基氢氧化铵(TBAOH)为模板剂,按1SiO2∶0.35TBAOH∶25H2O的物质的量之比,170℃下水热晶化48 h合成silicalite-2分子筛,并用XRD、S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温度、投加量、NaCl浓度对模拟的对硝基苯酚废水... 以硅溶胶为硅源、四丁基氢氧化铵(TBAOH)为模板剂,按1SiO2∶0.35TBAOH∶25H2O的物质的量之比,170℃下水热晶化48 h合成silicalite-2分子筛,并用XRD、S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温度、投加量、NaCl浓度对模拟的对硝基苯酚废水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硝基苯酚废水浓度为20 mg·L-1,pH=4,投加量为0.3g·L-1,温度25℃,NaCl浓度580 mg·L-1时,吸附量为98.4 mg·g-1.采用1.44%氢氧化钠脱附剂对吸附饱和的silicalite-2分子筛进行脱附110 min,脱附率达到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silicalite-2分子筛 对硝基苯酚 吸附 脱附
下载PDF
Silicalite-2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琦刚 韶晖 +2 位作者 钟璟 张琪 徐荣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6-49,共4页
利用二次晶种法在多孔α-Al2O3支撑体表面制备了全硅Silicalite-2分子筛膜。通过XRD和SEM等分析方法对分子筛膜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以及水含量对分子筛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TBAOH)∶n(TEOS)∶n(H2O)=1∶3∶100,晶... 利用二次晶种法在多孔α-Al2O3支撑体表面制备了全硅Silicalite-2分子筛膜。通过XRD和SEM等分析方法对分子筛膜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以及水含量对分子筛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TBAOH)∶n(TEOS)∶n(H2O)=1∶3∶100,晶化时间为48 h,晶化温度为130℃下所制备的膜完整致密。将制备的分子筛膜用于渗透汽化分离有机物/水溶液,实验显示其具有有机物优先选择透过性。随着进料质量分数的降低和料液温度的升高,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均增大。70℃分离5%的乙醇/水溶液、乙酸/水溶液和DMF(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时,渗透通量分别为1.12、1.14 kg/(m2·h)和0.87 kg/(m2·h),分离因子分别为5.1、1.6和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lite-2分子筛膜 二次晶种法 有机物/水混合物 渗透汽化
下载PDF
多孔SiC陶瓷微孔道内合成Silicalite-2分子筛膜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民 梁军 +1 位作者 房俊卓 王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79-1283,共5页
榉木经高温热解转化为生物碳模板,通过液相渗硅反应工艺制备了保持木材微观结构的多孔SiC陶瓷.在生物形态多孔SiC陶瓷载体上采用原位沉积晶种-二次生长法在其微孔道内壁形成了一层5μm厚的Silicalite-2分子筛膜.利用XRD,SEM和BET对复合... 榉木经高温热解转化为生物碳模板,通过液相渗硅反应工艺制备了保持木材微观结构的多孔SiC陶瓷.在生物形态多孔SiC陶瓷载体上采用原位沉积晶种-二次生长法在其微孔道内壁形成了一层5μm厚的Silicalite-2分子筛膜.利用XRD,SEM和BET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热晶化温度对原位沉积晶种和二次生长成膜的影响.经原位沉积(120℃,36h)晶种涂层后在载体孔道表面形成了一层球形颗粒堆积的连续晶种层,经170℃,36h的二次生长,晶种不断长大并交织生长形成连续致密单层分子筛膜.在多孔SiC陶瓷微孔道中沿垂直于载体表面方向形成了一层对齐排列的Silicalite-2棒状晶体,颗粒生长主要沿晶体的最长轴[101]方向进行.Silicalite-2/SiC复合孔结构材料的微孔体积为0.013cm3/g,BET比表面积为43.2m2/g,而相应的分子筛负载量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形态多孔SiC陶瓷 分子筛膜 silicalite-2 原位沉积晶种-二次水热生长
下载PDF
Silicalite-2分子筛吸附水中对硝基苯酚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子波 沈虹 +1 位作者 潘顺龙 成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47,共6页
采用干胶法合成纳米Silicalite-2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表征分析,研究了分子筛吸附水溶液中对硝基苯酚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晶粒粒径<100nm,吸附平衡可用Langmuir和F... 采用干胶法合成纳米Silicalite-2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表征分析,研究了分子筛吸附水溶液中对硝基苯酚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晶粒粒径<100nm,吸附平衡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描述,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具有更好的相关性;拟2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分子筛吸附对硝基苯酚的过程。25℃、溶液pH为4时,50 mg的Silicalite-2分子筛吸附容量为80.22 mg/g,弱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吸附水溶液中对硝基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lite-2分子筛 吸附 对硝基苯酚
下载PDF
同质晶种法合成Silicalite-2分子筛及其表征
5
作者 耿晨晨 凌凤香 赵彬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11期2560-2562,2565,共4页
以白炭黑作为硅源,以NaOH作为碱源,以四丁基氢氧化铵或四丁基溴化铵作为模板剂,添加同质晶种(Silicalite-2分子筛),水热晶化合成纯相Silicalite-2分子筛,采用XRD表征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n(TBAOH)/... 以白炭黑作为硅源,以NaOH作为碱源,以四丁基氢氧化铵或四丁基溴化铵作为模板剂,添加同质晶种(Silicalite-2分子筛),水热晶化合成纯相Silicalite-2分子筛,采用XRD表征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n(TBAOH)/n(SiO_2)、n(H_2O)/n(SiO_2)、n(NaOH)/n(SiO_2)以及晶种量等条件对Silicalite-2分子筛合成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合成条件:晶化时间为2 d、晶化温度为120-140℃、n(TBAOH)/n(SiO_2)为0.06-0.14、n(H_2O)/n(SiO_2)为46-67、n(NaOH)/n(SiO_2)为0.03-0.28、晶种量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lite-2分子筛 晶种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水热合成法制备Silicalite-2/Nb基复合材料
6
作者 王力峰 吕玉琴 +1 位作者 张学玲 杨彩红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1年第11期54-56,67,共4页
以铌箔为基底,采用原位水热合成法制备了Silicalite-2分子筛膜(MEL)/Nb基复合材料,利用XRD,SEM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晶化温度时分子筛晶粒生长成膜的影响.经114℃水热合成后铌箔的表面形成了一层球形颗粒堆积... 以铌箔为基底,采用原位水热合成法制备了Silicalite-2分子筛膜(MEL)/Nb基复合材料,利用XRD,SEM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晶化温度时分子筛晶粒生长成膜的影响.经114℃水热合成后铌箔的表面形成了一层球形颗粒堆积的分子筛膜,经170℃的水热合成,在沿垂直于载体表面方向形成了一层对齐排列的Silicalite-2棒状晶体,颗粒生长主要沿晶体的最长轴[101]方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lite-2分子筛 水热合成
下载PDF
Sn-silicalite-2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琦刚 韶晖 +2 位作者 钟璟 张琪 徐荣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99,共6页
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多孔α-Al2O3支撑体表面制备Sn-silicalite-2分子筛膜。通过XRD和FT-IR分析证明Sn原子进入MEL分子筛骨架,通过扫描电镜(SEM)表征膜结构。考察了Sn含量、进料温度和进料质量分数对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液中... 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多孔α-Al2O3支撑体表面制备Sn-silicalite-2分子筛膜。通过XRD和FT-IR分析证明Sn原子进入MEL分子筛骨架,通过扫描电镜(SEM)表征膜结构。考察了Sn含量、进料温度和进料质量分数对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液中Sn/Si摩尔比为0.03时,Sn-silicalite-2分子筛膜具有最高的有机物选择性,并且随着进料温度的升高和进料质量分数的降低,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均增大。在料液温度为70℃、进料质量分数为5%的条件下,合成液中Sn/Si摩尔比为0.03的Sn-silicalite-2分子筛膜分离乙醇/水、乙酸/水和DMF/水溶液的渗透通量分别为1.28、1.13、0.99 kg/(m^2·h),分离因子分别为6.3、12.7和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ilicalite-2分子筛膜 二次生长法 有机物/水混合物 渗透汽化
下载PDF
浸渍顺序对K-Fe/Silicalite-2催化剂合成气制低碳烯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万书宝 贺德福 +3 位作者 孟锐 张永军 张婧元 张忠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5,共3页
K、Fe浸渍Silicalite-2的顺序对K-Fe/Silicalite-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被研究。H2-TPR、NH3-TPD表征发现K和Fe元素在Silicalite-2载体上的浸渍顺序的不同会给催化剂的氢还原性能以及表面酸碱性带来差异。CO加氢评价实验发现,先在Silicalit... K、Fe浸渍Silicalite-2的顺序对K-Fe/Silicalite-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被研究。H2-TPR、NH3-TPD表征发现K和Fe元素在Silicalite-2载体上的浸渍顺序的不同会给催化剂的氢还原性能以及表面酸碱性带来差异。CO加氢评价实验发现,先在Silicalite-2上浸渍上K助剂然后再浸渍Fe,相对其它的浸渍顺序最有利于降低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从而提高反应产物中低碳烯烃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低碳烯烃 silicalite-2担载催化剂 TPR TPD
下载PDF
透醇Silicalite-2沸石膜制备及其疏水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龚亮 赵明 +2 位作者 柴丽均 宋文森 杨建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2,共9页
Silicalite-2沸石膜以其特殊的直孔道结构和骨架中不含铝而具有强疏水性,成为潜在的优良透醇沸石膜材料.在大孔氧化铝载体上采用二次水热生长法,150℃晶化72h制备出了Silicalite-2沸石膜,并在60℃下对质量分数5%乙醇/95%水溶液进行了渗... Silicalite-2沸石膜以其特殊的直孔道结构和骨架中不含铝而具有强疏水性,成为潜在的优良透醇沸石膜材料.在大孔氧化铝载体上采用二次水热生长法,150℃晶化72h制备出了Silicalite-2沸石膜,并在60℃下对质量分数5%乙醇/95%水溶液进行了渗透蒸发测试,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为7.61kg/(m^2·h)和6.7.膜材料疏水改性是提高其醇水分离性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制备的沸石膜表面负载一层二氧化硅颗粒以提高表面粗糙度并进一步利用三甲基氯硅烷进行修饰提高膜的疏水性.修饰后的沸石膜疏水性显著提高,水接触角为127.5°,在60℃下对质量分数5%乙醇/95%水溶液的渗透蒸发通量和分离因子达到3.67kg/(m^2·h)和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lite-2沸石膜 渗透蒸发 乙醇/水 疏水改性
下载PDF
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Fe/Silicalite-2催化剂研究 Ⅱ.催化剂制备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龙伢 王清遐 +4 位作者 林励吾 梁东白 杨力 崔巍 徐奕德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14,共5页
铁是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催化活性组分,其含量的增加将明显提高CO2转化率和反应产物中烃类摩分率;MnO是Fe/Si-2催化剂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有效助剂,提高MnO含量,有利于提高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尤... 铁是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催化活性组分,其含量的增加将明显提高CO2转化率和反应产物中烃类摩分率;MnO是Fe/Si-2催化剂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有效助剂,提高MnO含量,有利于提高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尤其可明显提高烃类产物中的烯、烷比值。结果还表明,MnO助剂对甲烷生成量的影响不明显;而K2O助剂则可抑制甲烷生成,从而进一步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表明MnO和K2O是Fe/Si-2催化剂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重要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二氧化碳 低碳烯烃 铁催化剂
下载PDF
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Fe/Silicalite-2催化剂研究 Ⅲ.K-Fe-MnO/Silicalite-2催化剂性能考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龙伢 王清遐 +2 位作者 林励吾 梁东白 徐奕德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4-17,共4页
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低碳烯烃选择性的K-Fe-MnO/Si-2担载型催化剂;考察了V(CO2)/V(H2)比、反应温度、反应气空速和反应压力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制低碳烯烃选择性... 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低碳烯烃选择性的K-Fe-MnO/Si-2担载型催化剂;考察了V(CO2)/V(H2)比、反应温度、反应气空速和反应压力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制低碳烯烃选择性及催化活性的影响;考察催化剂稳定性及再生性能,对催化剂进行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K-Fe-MnO/Si-2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烯烃 二氧化碳 加氢 铁催化剂
下载PDF
Fe/Silicalite-2催化剂表面CO_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龙伢 王清遐 +4 位作者 林励吾 梁东白 杨力 崔巍 徐奕德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研究了Fe/Silicalite2催化剂CO2加氢制低碳烯烃反应性能,利用CO2TPD、CO2/H2TPSR和CO/H2TPSR表征手段,考察了铁含量及MnO助剂对Fe/Silicalite2催化剂CO2吸附脱附及加... 研究了Fe/Silicalite2催化剂CO2加氢制低碳烯烃反应性能,利用CO2TPD、CO2/H2TPSR和CO/H2TPSR表征手段,考察了铁含量及MnO助剂对Fe/Silicalite2催化剂CO2吸附脱附及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表明随铁含量增加可提高催化剂对CO2的吸附能力,有利于提高CO2加氢反应的转化率;发现MnO助剂主要有利于提高CO2加氢反应生成低碳烯烃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催化剂 二氧化碳
下载PDF
芝麻过敏原Ses i 2核酸适体的筛选与鉴定研究
13
作者 李洋 于宁 +3 位作者 康文瀚 张九凯 杜欣军 陈颖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芝麻是八大类食物过敏原之一,快速准确识别芝麻过敏原对预防其过敏有重要意义。核酸适配体可以高效识别靶标过敏原,在过敏原检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芝麻主要过敏原Ses i 2的特异性核酸适体,本研究以Ses i 2为靶标,通过磁珠筛... 芝麻是八大类食物过敏原之一,快速准确识别芝麻过敏原对预防其过敏有重要意义。核酸适配体可以高效识别靶标过敏原,在过敏原检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芝麻主要过敏原Ses i 2的特异性核酸适体,本研究以Ses i 2为靶标,通过磁珠筛选法(磁珠-SELEX)开展10轮筛选,经由高通量测序获得6条候补序列(S1~S6),并进行家族性、同源性分析及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6条候选核酸适体的重复率可达46.38%,其自由能在-9.02到-2.47 kcal·moL^(-1)之间,根据自由能能量稳定原则,S1和S5吉布斯自由能最低最稳定,分别为-6.70和-9.02 kcal·moL^(-1)。利用ELISA试验进行亲和力测试,结果表明核酸适体S1和S2的亲和能力较强,S1:KD=67.02 nmol·L^(-1),R2=0.925 8,S2:KD=97.65 nmol·L^(-1),R2=0.795 1。核酸适体S1与过敏原Ses i 2的结合力和其他过敏原蛋白相比有显著差异,可视为具有特异性。本研究最终获得一条兼具良好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核酸适体S1,为芝麻过敏原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过敏原 Ses i 2 核酸适体 亲和力
下载PDF
Fe、Ir掺杂MoS_(2)表面对N_(2)气敏吸附与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4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张建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明掺杂之后对N_(2)表现出略好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_(2)吸附后,掺杂Fe、Ir原子与两个N原子之间电荷有所增加,N-N键之间的区域电荷密度减少,N-N键的强度减弱.态密度计算结果发现,N_(2)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N原子的2p_(y)、2p_(z)轨道与Ir的5d_(xy)和5d_(z^(2))以及Fe的3d_(xy)和3d_(z^(2))发生杂化作用.通过分析解离活化能,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需要活化能均较高,且远大于在相应掺杂表面的吸附能,说明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应该表现为分子吸附或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Ir 掺杂 单层MoS_(2) N_(2) 吸附与解离 活化能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
15
作者 杨飞龙 向鑫 +2 位作者 胡立 张桂凯 陈长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于此,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存在形式、电荷态及相对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从形成能观点来看,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形成有利,且α-Al_(2)O_(3)中空位型点缺陷对氢的捕陷能力因铀的引入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α-Al_(2)O_(3)基内壁阻氚涂层在氚工艺系统铀床中应用的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点缺陷 氢相关缺陷 相互作用 α-Al_(2)O_(3)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16
作者 马娟 马盛宗 +2 位作者 燕茹 马学平 贾绍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5-712,共8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发现和判断该部分患者远期预后相对困难,因此寻找相对简便、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MACCEs的预测提供依据。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2019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1683例T2DM合并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以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死性脑卒中、新发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再次血运重建作为MACCEs。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CEs分为MACCEs组(508例)和非MACCEs组(11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AMI患者MACCEs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远期发生MACCEs的预测效能,使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标(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DI)评价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预后评估的改善效果。结果1683例患者中508例(30.18%)患者发生MACCE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95%CI)=1.994(1.142~3.483)]、冠状动脉植入支架长度[OR(95%CI)=1.031(1.002~1.062)]、CRP[OR(95%CI)=0.950(0.915~0.986)]、Alb[OR(95%CI)=0.933(0.880~0.989)]及CAR[OR(95%CI)=5.582(1.705~18.277)]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s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CAR中位表达水平(0.86),将患者分为CAR<0.86组和CAR≥0.86组,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AR≥0.86组MACCEs发生率高于CAR<0.86组(52.68%与22.92%;χ^(2)=65.65,P<0.001)。ROC曲线显示CAR预测T2DM合并AMI患者发生MACCE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702~0.754),最佳截断值为0.576,灵敏度为0.617,特异度为0.747。在基线模型基础上,与CRP、Alb相比,CAR能明显改善对患者发生MACCEs的预测效果(NRI=0.377,IDI=0.166,C指数=0.690;P<0.05)。结论CAR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发生风险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2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预测
下载PDF
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17
作者 朱玲 赵否曦 +4 位作者 汪姜涛 杜瑀 吴延莉 张骥 刘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1-687,共7页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中T2DM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T2DM发病风险的...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中T2DM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糖尿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0年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贵州省12个县(市、区)18岁及以上9280名常住居民为队列人群进行基线调查。于2016—2020年进行随访,共随访到8163人,剔除基线时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信息缺失者、失访和死亡的对象,最终纳入6743名调查对象。根据基线腰围(WC)和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正常腰围和正常血清三酰甘油(NWN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正常腰围和高血清三酰甘油(NWH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腰围增大和正常血清三酰甘油(EWN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腰围增大和高血清三酰甘油(EWH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分组与新发T2DM之间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58年,6743名调查对象中新发T2DM 706例,发病率为10.47%。在调整了相关的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EWHT组T2DM发病风险是NWNT组的1.486倍(HR=1.486,95%CI=1.185~1.865,P=0.001)。亚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农村、年龄<45岁、超重/肥胖人群中,EWHT组T2DM发病风险分别是NWNT组的1.792倍(HR=1.792,95%CI=1.297~2.476,P<0.001)、1.483倍(HR=1.483,95%CI=1.115~1.971,P=0.007)、1.540倍(HR=1.540,95%CI=1.083~2.190,P=0.016)、1.614倍(HR=1.614,95%CI=1.123~2.321,P=0.010)。结论对大样本人群进行中位随访6.58年后,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贵州省T2DM的发病风险,在男性、农村、年龄<45岁、超重/肥胖人群中更为显著。因此,对这类人群应该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从而控制体质量,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是预防T2DM发病的必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三酰基甘油类 腰围 发病风险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
18
作者 燕茹 王凯茹 +2 位作者 张飞燕 贾绍斌 丛广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背景:血管新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靶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但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不清楚。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 背景:血管新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靶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但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不清楚。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Panglao DB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单细胞转录组荟萃分析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细胞群表达丰度和定位。血管新生小鼠和内皮(心内膜)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小鼠转录组测序数据集探索内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2)体内实验验证:建立小鼠后肢缺血模型,对比模型小鼠患侧与健侧缺血后肢7,14和21 d血流灌注情况,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小鼠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CD31的表达定位情况。(3)体外实验验证: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抑制剂(Noggin蛋白)干预组,培养24 h,观察各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内皮细胞是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重要细胞亚群,在血管新生内皮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过表达内皮细胞转录组再分析均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升高,血管新生通路明显激活。(2)缺血7 d小鼠新生血管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血管明显增加(P<0.05),缺血2周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血管明显减少(P<0.001)。(3)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干预后,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和血管出芽明显增加,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Noggin明显减少了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P<0.001),并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P<0.01)。(4)结果证实,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靶向性内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望改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新生 单细胞RNA测序 批量RNA测序 信号通路 后肢缺血模型 成管实验
下载PDF
固相外延生长法制备ZSM-5@Silicalite-1分子筛及其CO_(2)加氢耦合甲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
19
作者 贾艺敏 牛鹏宇 +5 位作者 贾丽涛 林明桂 郭荷芹 肖勇 侯博 李德宝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5-1130,共16页
本研究采用固相法在ZSM-5表面外延生长Silicalite-1,制备出ZSM-5@Silicalite-1分子筛。同时制备高活性氧化物ZnZrOx,并与ZSM-5@Silicalite-1物理混合组成ZnZrOx/ZSM-5@Silicalite-1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CO_(2)加氢耦合甲苯烷基化催化性... 本研究采用固相法在ZSM-5表面外延生长Silicalite-1,制备出ZSM-5@Silicalite-1分子筛。同时制备高活性氧化物ZnZrOx,并与ZSM-5@Silicalite-1物理混合组成ZnZrOx/ZSM-5@Silicalite-1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CO_(2)加氢耦合甲苯烷基化催化性能。相比于ZnZrOx/ZSM-5催化剂,分子筛改性后的双功能催化剂提高了对二甲苯(PX)选择性。研究了晶化条件(硅源、晶化过程、晶化次数)对ZSM-5外延生长Silicalite-1的影响,以及Silicalite-1钝化层厚度对CO_(2)加氢耦合甲苯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在400℃、3 MPa反应条件下,ZZO/1:3.5Z5-Na-SiO_(2)催化剂的甲苯转化率为12.0%,二甲苯选择性为77.4%,在二甲苯中对二甲苯选择性为73.4%。通过SEM、XRD、N2吸附-脱附、XPS、NH3-TPD、Py-FTIR等表征,研究了分子筛的结构和酸性质。结果表明,通过固相外延生长,延长ZSM-5的孔道,增加间二甲苯(MX)、邻二甲苯(OX)的扩散阻力,同时钝化外表面的酸性,可以有效提高对二甲苯(PX)的选择性。固相外延生长法改性ZSM-5分子筛,摒弃了以往堵塞孔以缩小孔口改性分子筛的缺点,在保证催化剂活性的同时提高了产物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I型分子筛 外延生长 对二甲苯 固相法 CO_(2)加氢耦合甲苯烷基化
下载PDF
单层Cs_(2)PbI_(2)Cl_(2)中点缺陷的形成与稳定性
20
作者 何诗颖 赵宇清 +3 位作者 邹代峰 许英 廖雨洁 禹卓良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36,共7页
Cs_(2)PbI_(2)Cl_(2)是卤化铅钙钛矿材料的新成员,由于其高的光吸收系数和长的载流子迁移距离等优异的光电物理性能,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以及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光电材料及器件的优良特性由电子结... Cs_(2)PbI_(2)Cl_(2)是卤化铅钙钛矿材料的新成员,由于其高的光吸收系数和长的载流子迁移距离等优异的光电物理性能,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场效应晶体管以及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光电材料及器件的优良特性由电子结构决定,而钙钛矿的点缺陷对电子结构具有重要的调控,且单层Cs_(2)PbI_(2)Cl_(2)中点缺陷的研究尚且缺乏.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单层Cs_(2)PbI_(2)Cl_(2)的铯空位、碘空位、氯空位、铯替代铅、碘替代铯、碘替代铅、碘替代氯、氯替代铯、氯替代铅和氯替代碘的缺陷形成能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富铅和缺铅条件下,碘替代氯和氯替代碘的缺陷形成能偏低,且氯替代碘能有效降低体系总能,提高体系稳定性.在缺铅条件下铯空位缺陷形成能低于富铅条件,在缺铅条件下更易形成铯空位;富铅和缺铅条件下对碘替代氯和氯替代碘的缺陷形成能基本无影响.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点缺陷对钙钛矿材料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为未来实验上设计基于Cs_(2)PbI_(2)Cl_(2)的高效的光电子器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Cs_(2)PbI_(2)Cl_(2) 形成能 点缺陷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