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predic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Danjiangkou Reservoir, China 被引量:14
1
作者 Xiao-kang Xin Ke-feng Li +1 位作者 Brian Finlayson Wei Yi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0-39,共10页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rom the Chinese public and government since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N...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rom the Chinese public and government since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NWDP), which commenced transferring water in 2014. Integrated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predic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ased on 120 water samples, wherein 17 water quality indices were measured at 20 monitoring sites, a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water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indices influencing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 total phosphorus (TP), permanganate index (CODM,), dissolved oxygen (DO), and five-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P, BODs, ammonia nitrogen (NH3--N), CODM,, DO, and anionic surfactant (Surfa) do not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 levels in the tributaries. Seasonal Mann--Kendall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CODMn concentration shows a highly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TP concentration shows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water quality indices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was predicted using a two-dimensional water quality numerical model, and showed that the sphere of influence from the tributaries can spread across half of the Han Reservoir if the pollutants are not controlled. Cluster analysis (CA)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hending River is heavily polluted, that the Jianghe, Sihe, and Jianhe rivers are moderately polluted, and that they should be the focus of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single factor evaluation method Mann--Kendall test Numerical modeling Cluster analysis Dangjiangkou Reservoir
下载PDF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Dachangshan ArtificialHabitat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2
作者 Zhang Lu Tian Tao +4 位作者 Ma Zhi Liu Yonghu Yang Jun Liu Hanchao li xue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8年第4期226-230,240,共6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valuate the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 in Dachangshan artificial habitat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Method] From 2013 to 2015, an environmental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eight voyages ...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valuate the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 in Dachangshan artificial habitat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Method] From 2013 to 2015, an environmental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eight voyages in Dachangshan artificial habitat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of Changhai County, Dalian City, and 20 hydrochemical indexes including salinity, pH, and COD were monitored.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sea area was analyz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ingle factor index method. [Result] Except for that the control area of the August 2014voyage belonged to IIclass sea water standard, the water quality in other stations of all voyages conformed toIclass sea water standard. Totally 20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were synthesized into six principal components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hich explained 79.165% of the results;th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 was ranged from -1.536 to 3.706; the score in August 2014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basically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index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is good in Dachangshan artificial habitat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changshan Artificial habitat development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ingle factor index method
下载PDF
基于两种评价方法的内蒙古哈素海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3
作者 乌兰 王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27-433,共7页
为明确哈素海水质状况,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夏季(7月)和秋季(10月),对哈素海六个监测点的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其水环境质量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素海夏季单因子评... 为明确哈素海水质状况,推进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夏季(7月)和秋季(10月),对哈素海六个监测点的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其水环境质量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素海夏季单因子评价法各监测点水质为Ⅴ类及以上,秋季各监测点水质为Ⅳ类或Ⅴ类;哈素海夏季模糊综合评价法各监测点水质为Ⅴ类或以下,秋季各监测点水质为Ⅲ类或Ⅳ类;两种方法均表明哈素海秋季水质优于夏季。夏季后河进水口和东南湖区的水质较好,秋季黄河进水口的水质较差,且总氮、总磷是影响哈素海水质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哈素海水质类别评价有差异,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的水质等级优于单因子评价法,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建议采用两种方法联合评价哈素海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素海 模糊综合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 水环境质量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小河流水质评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史陈雪 刘庆庆 +3 位作者 杨艳霞 安东妹 刘玥 祖国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7,I0004,共13页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覆盖了全国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是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的接纳者.开展中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制订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覆盖了全国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是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的接纳者.开展中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制订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南省2条典型中小河流为研究对象,在识别河流水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4种方法对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了不同方法在中小河流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条中小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NH_(3)-N、挥发酚及TP;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可靠性分析中的水质评价结果一致性最高,该方法得到的水质类别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质标识法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评价方法适用性研究
5
作者 袁小梦 李涛 +5 位作者 孙超 梁子斌 高伟涛 李立 康东生 王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49,共6页
为探究城市景观湖泊水质特征及其水质评价的适用性方法,以兴庆湖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采样点,根据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水体逐月pH值及TP、NH_(3)-N、DO、COD浓度监测值,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水质指数评估法、水质健康综合评估法和熵权-... 为探究城市景观湖泊水质特征及其水质评价的适用性方法,以兴庆湖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采样点,根据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水体逐月pH值及TP、NH_(3)-N、DO、COD浓度监测值,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水质指数评估法、水质健康综合评估法和熵权-TOPSIS法对兴庆湖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兴庆湖水质指标存在时空分布差异,水体进入兴庆湖后,除氨氮外,其他水质指标值增大;pH值春夏两季高于秋冬两季,TP质量浓度夏秋两季高于春冬两季,COD、NH_(3)-N质量浓度秋冬季高于春夏季;4种水质评价方法对兴庆湖水质评价结果有差异,经综合比较分析,熵权-TOPSIS法不受指标数量、数据分布等的限制,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准确反映水体水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水质指数评估法 水质健康综合评估法 熵权-TOPSIS法 湖泊水质
下载PDF
基于3种水质指数方法的鄱阳湖五河水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方琪 计勇 +2 位作者 惠源 章晨晖 成玉祥 《人民珠江》 2024年第7期84-91,共8页
为了研究鄱阳湖五大水系的污染现状,采用灰色关联法、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和总磷5个评价因子,对赣江、信江、抚河、修河和饶河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水域水质总体为Ⅰ—... 为了研究鄱阳湖五大水系的污染现状,采用灰色关联法、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和总磷5个评价因子,对赣江、信江、抚河、修河和饶河水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水域水质总体为Ⅰ—Ⅲ类,由于农业污水排放导致五河全年总氮含量均过高,同时由于七八月份温度过高导致溶解氧含量过低。运用灰色关联法、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3种方法的优缺点,对比综合分析其评价结果,其中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灰色关联法得出的结果较为客观,其产生的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五河水污染防治以及水质综合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灰色关联法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 五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多种方法的淮河流域驻马店段水质综合评价
7
作者 许文博 杨旭 陈振宙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6期20-24,19,共6页
为了解驻马店市淮河流域重要支流的水质现状,选取市内5个国控断面,分别使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得出各断面的综合水质类别,并对比三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直观合理,... 为了解驻马店市淮河流域重要支流的水质现状,选取市内5个国控断面,分别使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得出各断面的综合水质类别,并对比三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直观合理,计算方法简单,更适合该地区断面的水质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马店市 河流水质评价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基于水质单因子指数的水体污染源识别与指标阶段变化监测研究
8
作者 郭昊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9期129-133,共5页
为实现对水体污染源的准确识别,提出基于水质单因子指数的水体污染源识别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后,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布设监测点位置。然后选定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重金属污染浓度以及细菌总数量6项指标用于反映水体的营... 为实现对水体污染源的准确识别,提出基于水质单因子指数的水体污染源识别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后,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布设监测点位置。然后选定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重金属污染浓度以及细菌总数量6项指标用于反映水体的营养物质含量、有机污染程度和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酸碱度等。根据指标测定结果,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精准识别水体污染源。然后,在已确定的水污染源附近,定期采集水样和检测指标,监测水质指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水域污染治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单因子指数 水污染源 污染源识别 污染源监测 采样点布设
下载PDF
水质标识指数法的缺陷分析及修正
9
作者 李明 王左栋 +2 位作者 张凯 王少伟 李斌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9期105-110,共6页
现行的水质标识指数法存在的缺陷包括溶解氧计算有遗漏,数字修约不恰当,水质级别易被误导,评价指标选择不全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1)增加溶解氧的计算公式;(2)通过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字9的尾数只舍不入的办法解决... 现行的水质标识指数法存在的缺陷包括溶解氧计算有遗漏,数字修约不恰当,水质级别易被误导,评价指标选择不全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1)增加溶解氧的计算公式;(2)通过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字9的尾数只舍不入的办法解决因数字修约导致跨水质类别问题;(3)综合水质级别不一定代表水质类别;(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弥补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受单因子指标数量影响的缺陷。选取20年时间间隔的相同监测点位数据进行验证分析,使修正后的水质标识指数法计算方法更为严谨,分析结果更为直观,评价结论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水质标识指数 方法缺陷 修正
下载PDF
2010~2021年重庆市主要河流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范家贞 李荣荣 +3 位作者 席宁哲 赵文艳 张陶 蒲俊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9,共8页
重庆市地处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区,揭示其地表水水质变化特征对评估长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其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地表水质特征分析还较为欠缺。基于2011~2021年重庆市主要流域中的18条河流,共44个河流... 重庆市地处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区,揭示其地表水水质变化特征对评估长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其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地表水质特征分析还较为欠缺。基于2011~2021年重庆市主要流域中的18条河流,共44个河流监测断面的11 a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和水质类别比例法对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庆市河流水质情况整体较好,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从2012年开始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水质状况评价均为优。②总体河流水质在汛期与非汛期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非汛期Ⅳ~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低于汛期,整体非汛期水质更好。③川江流域段下游水质明显好于上游,整体上自三峡水库2010年达到175.00 m蓄水位以来,川江流域的水质一直维持较好状态,水质类别多维持在Ⅱ类,实现了国定目标。④不同流域之间水质存在一定差异,水质最好的为嘉陵江流域,其次是涪江、川江和乌江流域。⑤川江、嘉陵江和涪江流域在汛期的水质状况比非汛期差,而乌江流域在两个时段水质状况变化一致。通过对重庆市地表河流进行长时间序列的水质评价,可为河流水资源保护及治理提供参考,以期提升市域水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时空变化 单因子分析法 水质类别比例法 影响因素 重庆市
下载PDF
地表水污染状态实时监测与污染物特征分布研究
11
作者 黎如昊 严惠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在广东省黄冈河流域,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大量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地表水污染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为降低损失,文章实施了实时监测并分析污染物特征分布。首先,对地理、气候、地表水利用及污染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利用地表水微波检... 在广东省黄冈河流域,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大量降雨导致的土壤侵蚀,地表水污染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为降低损失,文章实施了实时监测并分析污染物特征分布。首先,对地理、气候、地表水利用及污染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利用地表水微波检测法进行实时监测;最后,基于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对地表水污染物特征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章研究成功实现了实时监测,并展示良好的污染物特征分布分析能力,为地表水污染防治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污染 污染监测 污染物特征分析 微波检测法 单因子指数评价法
下载PDF
基于三种水质指数方法的万泉河口健康评价
12
作者 罗亦斯 王智豪 +3 位作者 洪李川 姚祖兵 谢松光 宋一清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为了解海南万泉河口的水质变化特征现状,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溶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以及五日生化需氧量为水质指标,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三种评价方法... 为了解海南万泉河口的水质变化特征现状,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溶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以及五日生化需氧量为水质指标,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三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万泉河口各个位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多数位点的溶氧量和总氮含量超过中国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中以位于沙美内海最南端的位点和位于河口北侧狭窄河道的位点污染最为严重,总氮和生化需氧量含量超过中国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并且污染程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旱季的污染程度较雨季更高.同单因子评价法与综合污染指数法相比,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较为全面且客观地评价污染物的影响,并能判断主要的污染物类别,可有效地进行水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万泉河口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深圳龙岗沙湾河水污染特征及水质评价
13
作者 苏芬芬 梁紫湾 陶益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107-113,共7页
2021年,研究团队选取深圳市龙岗区沙湾河进行水质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评价法与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一致得出氨氮、总磷是... 2021年,研究团队选取深圳市龙岗区沙湾河进行水质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评价法与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一致得出氨氮、总磷是沙湾河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沙湾河水质污染程度基本达到“较清洁”状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沙湾河水质基本满足地表水Ⅲ类要求;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显示,河流受有机物、营养盐影响较为显著,雨季水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研究表明各种水质评价方法结果虽有差异,但能从不同角度反映河流水质状况,使用多种评价方法能充分挖掘水质数据的意义、更好反映河流水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湾河 水质评价 因子评价法 水质标识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西藏拉鲁湿地水系水质评价及污染源分析
14
作者 苏思强 冯源强 +4 位作者 周会东 邵蓓 李永林 李梁婷 王祝 《西藏科技》 2024年第8期20-30,共11页
以西藏拉鲁湿地及补、排水干渠为研究对象,分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拉鲁湿地水系8个点位的水质进行监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2个时期的水质综合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拉鲁湿地水系不同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污染,枯水期拉鲁湿地水系水质等级... 以西藏拉鲁湿地及补、排水干渠为研究对象,分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拉鲁湿地水系8个点位的水质进行监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2个时期的水质综合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拉鲁湿地水系不同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污染,枯水期拉鲁湿地水系水质等级为Ⅲ类、Ⅳ类和劣Ⅴ类,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总磷和氨氮,最大超标倍数分别达到11.20倍、2.67倍和1.29倍;丰水期拉鲁湿地水系水质等级为Ⅳ类、Ⅴ类和劣Ⅴ类,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石油类和总磷,超标倍数分别达到6.90倍、2.80倍和1.10倍。通过污染源分析,确定污染来源主要是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进入拉鲁湿地上游干渠,此外,枯水期、丰水期拉鲁湿地水体溶解氧下降严重,主要是湿地内水生动植物及微生物消耗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鲁湿地 水质评价 单因子指数法 污染源
下载PDF
布尔哈通河氮磷污染物分析及其水质治理方案研究
15
作者 陈天意 杨舒月 +3 位作者 臧津悦 王雨淇 刘鑫 尹振浩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研究布尔哈通河水质现状,该试验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结合QUAL2K水质模型,针对布尔哈通河污染物主要来源进行情景模拟并提出污染治理建议。试验结果表明:布尔哈通河干流总磷(TP)和氨氮(NH_(3)-N)未超标,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五日生化... 为研究布尔哈通河水质现状,该试验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结合QUAL2K水质模型,针对布尔哈通河污染物主要来源进行情景模拟并提出污染治理建议。试验结果表明:布尔哈通河干流总磷(TP)和氨氮(NH_(3)-N)未超标,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指标超标30%,总氮(TN)指标超标70%,主要污染因子为TN,布尔哈通河下游TN污染严重,延吉市污水处理厂(简称“延吉污”)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可通过减少TN的排放和引水冲污来改善TN超标的问题,建议延吉市污水处理厂将TN去除率提高至80%,同时增加朝阳河上游水库的放流量,7月份无需增加放流量,4月份需增加放流7 m^(3)/s。结合实际污染情况,可采取减少污水排放量和增加水量的污染治理方案。该文以期为缓解布尔哈通河水质恶化和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哈通河 单因子指数法 QUAL2K模型 水质治理
下载PDF
多种方法对典型水库和沟渠水质的评价与分析
16
作者 张帅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7期8-12,21,共6页
我国西北地区水源严重不足,适宜的水质评价方法对于水资源高效利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西北地区的7个地表水源点水质进行采样检测,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四种方法分别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 我国西北地区水源严重不足,适宜的水质评价方法对于水资源高效利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西北地区的7个地表水源点水质进行采样检测,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四种方法分别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系统讨论。结果显示,7个采样点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等级均为Ⅴ类,与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水平接近;灰色关联度法评估结果均在Ⅱ类以上,评价等级偏优。结合四种考核方式的特点,模糊综合评价法对7个点位的考核更适用,对于水资源的用途和实际情况,可考虑四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单因子评价法 内梅罗指数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灰色关联度法
下载PDF
S流域QL断面水质变化及主要污染物分析
17
作者 黄艳贞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73-75,共3页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D市S流域QL断面2021-2023年TP、DO、COD_(Cr)、COD_(Mn)、NH_(3)-N、BOD_(5)等6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三年的流域综合整治,QL断面水质整体得到改善,特别是高锰酸盐指数含量大幅下降,Ⅱ类水质占比提高至7...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D市S流域QL断面2021-2023年TP、DO、COD_(Cr)、COD_(Mn)、NH_(3)-N、BOD_(5)等6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三年的流域综合整治,QL断面水质整体得到改善,特别是高锰酸盐指数含量大幅下降,Ⅱ类水质占比提高至75%,占比增长了约8倍,有机物含量较低,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除极个别月份为Ⅲ类水质外,其余均为Ⅰ类水质,氨氮总磷仍为该断面主要污染物,氨氮Ⅳ~Ⅴ类水质占比超过50%,是影响断面水质类别的一个关键指标,总磷水质变化不大,仍然长期处于Ⅳ~Ⅴ类水质。相关部门应在巩固前期流域治理行动成果的同时,多措并举降低流域氨氮总磷含量,以期进一步提升流域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子评价法 污染物 水质
下载PDF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流域自动监测站2022年水质时空变化分析
18
作者 刘德琴 何军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单因子法分析评价重庆市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流域内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022年水质数据,选取水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5个因子研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8个水质监测参数相关...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单因子法分析评价重庆市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流域内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022年水质数据,选取水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5个因子研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8个水质监测参数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了降雨对水质的影响及强降雨期间渝中区污水预处理厂溢流对下游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嘉陵江的出境断面均略优于入境断面,表明渝中区段水质未受到影响;从时间变化来看,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3种污染物均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高值基本出现在5—6月、9—10月;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降雨量与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与总磷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通过对8个水质监测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知,高锰酸盐指数与总磷是影响我区两江水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时空变化 单因子法 Pearson相关系数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三种水质评价方法运用于嘉陵江汉中段水质分析对比
19
作者 宋英鸿 吴来奇 蒋丹哲 《陕西水利》 2024年第1期95-97,103,共4页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灰色聚类法三种水质分析方法 ,对2022年1月~12月嘉陵江汉中段主干断面水质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三种分析方法的评价结果 ,对比分析可得:单因子评价法,简单易行,并且对评价结果要求更严格;综合水质...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灰色聚类法三种水质分析方法 ,对2022年1月~12月嘉陵江汉中段主干断面水质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三种分析方法的评价结果 ,对比分析可得:单因子评价法,简单易行,并且对评价结果要求更严格;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更适用于污染程度大的水质分析;灰色聚类法适用于同一水质类别的水质状况优劣程度的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分析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 灰色聚类法
下载PDF
广东某发电厂建设场地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0
作者 薛灵 《地下水》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广东某发电厂建设场地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局部地区存在亚硝酸盐、COD、矿物油等指标超标现象。地下水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区域主要分布... 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广东某发电厂建设场地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局部地区存在亚硝酸盐、COD、矿物油等指标超标现象。地下水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部分谷地低洼地段,这些低洼地段大多是地下水排泄区和农业生产活动集中区域。在水文地质条件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共同作用下,这些低洼地段地下水亚硝酸盐逐渐富集。本研究可以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地下水 单因子指数法 现状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