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s a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y against retinal and optic neuropathy: a review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trials 被引量:2
1
作者 Ye Tao Tao Chen +5 位作者 Bei Liu Li-Qiang Wang Guang-Hua Peng Li-Min Qin Zhong-Jun Yan Yi-Fei Hu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6期914-919,共6页
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S) is 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activate the retina and related downstream structures. TES has multiple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treatments, such as being minimally in... 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S) is 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activate the retina and related downstream structures. TES has multiple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treatments, such as being minimally invasive and readily applicable in a routine manner. Series of animal experiments have shown that TES protects the retinal neuron from traumatic or genetic induced degeneration. These laboratory evidences support its utilization in ophthalmological therapies against various retinal and optical diseases including retinitis pigmentosa (RP),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AION), and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s (RAOs). Several pioneering explorations sought to clarify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ES. It seems that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should not be attributed to a solitary pathway, on the contrary, multiple mechanisms might contribute collectively to maintain cellular homeostasis and promote cell survival in the retina. More precise evaluations y/a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techniques would determine the exact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emarkabl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TES. Further studie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arameters and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ES are crucial to justif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to establish TES as a popularized therapeutic modality against retinal and optic neur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orn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eutic strategy retinal disease optic neuropathy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英 赵雁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无锡市康复医院收治的112例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无锡市康复医院收治的112例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漏尿情况、盆底肌肌力及肌纤维平均肌电值、尿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及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下降,观察组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及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及肌纤维平均肌电值均明显升高,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及肌纤维平均肌电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压漏尿点压(ALPP)、功能性尿道长度(SFL)、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均明显升高,观察组ALPP、SFL、MUP、MUC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SUI可改善漏尿情况,提升盆底肌力,改善尿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 压力性尿失禁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补血生乳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产后缺乳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冯桂华 胡艳梅 +3 位作者 叶华 雷琳君 周林菊 肖棋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72-75,80,共5页
目的探究补血生乳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产后缺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目的探究补血生乳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产后缺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1患者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试验组2患者行补血生乳颗粒治疗,试验组3患者行补血生乳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4周,试验组3的乳房充盈程度评分低于试验组1与试验组2,泌乳量高于试验组1与试验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试验组3的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试验组1与试验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试验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将补血生乳颗粒与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应用于产后缺乳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乳汁分泌情况,并能够对患者起到补血益气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生化指标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血生乳颗粒 低频脉冲电刺激 产后缺乳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4
作者 江秋 林忠 +1 位作者 覃晓玲 张宾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收治的96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收治的96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予以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后,测定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形态分型以及血流分型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统计两组治疗后12个月内妊娠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较对照组大(P<0.05);子宫内膜形态分型中A型患者所占比例较高,B型及C型患者所占比例较低(P<0.05);子宫内膜血流分型中Ⅲ型患者所占比例较高,Ⅰ型及Ⅱ患者所占比例较低(P<0.05);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较低(P<0.05)。治疗后12个月内,观察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1.25%vs.62.50%,P<0.05)。观察组平均妊娠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盆腔炎治疗仪结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有利于改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妊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薄型子宫内膜 盆腔炎治疗仪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脑电图特点与疗效的相关性
5
作者 王秀英 彭炳蔚 +4 位作者 朱海霞 李小晶 宁书尧 陈文雄 冯芳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31,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患儿的脑电图特点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2020年符合条件的ESES病例。分析出现ESES的年龄、ESES持续时间、清醒期棘波指数(SWI)、棘波分布、临床综合征、药物治疗后... 目的探讨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患儿的脑电图特点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2020年符合条件的ESES病例。分析出现ESES的年龄、ESES持续时间、清醒期棘波指数(SWI)、棘波分布、临床综合征、药物治疗后转归。根据棘波分布将ESES分为4组:局灶性ESES、一侧性ESES、双侧不对称性ESES、多灶性ESES;根据ESES期间清醒期SWI分为3组:≤20%、21%~49%、≥50%;根据治疗后转归分为3组:预后良好组、控制组、无效组。结果总计纳入50例病例,男32例,女18例。ESES的平均起始年龄为6岁7个月,平均持续时间为28个月。ESES的棘波分布与疗效相关:双侧不对称性ESES较多灶性ESES疗效好;ESES的持续时间与疗效有显著相关性,持续时间超过1年疗效更差;ESES期间清醒期SWI与疗效相关,清醒期放电指数≤20%疗效较好;ESES的起病年龄与ESES持续时间、清醒期SWI指数呈负相关,ESES持续时间与清醒期SWI指数呈正相关。结论ESES起始时间、棘波分布、持续时间、清醒时SWI均与疗效相关,清醒期放电指数≤20%疗效较好,ESES持续1年以上的患者往往出现不良结果。ESES起病年龄越早,ESES持续时间会越长,清醒期棘波指数会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 ESES起始年龄 ESES棘波分布 ESES持续时间 清醒期棘慢波指数 疗效
下载PDF
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6
作者 蔡云 邹志伟 肖翔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743-174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经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后的疗效及对认知、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30例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归为对照组,另30...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经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后的疗效及对认知、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30例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归为对照组,另30例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进行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I,CGI-SI))、脑电活动特征(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症状改善情况(现状精神病症状检查(Present State Examination,PSE))、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点挑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结果:治疗后两组CGI-SI评分、AIMS评分、PSE各维度评分、ADL评分及SDS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不自主运动症状及认知功能均可得到明显缓解,而且其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可作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药物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疗效 脑电活动特征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下载PDF
Bridging larger gaps in peripheral nerves using neural prosthetics and physical therapeutic agents 被引量:1
7
作者 Muhammad Sana Ullah Sahar Matthew Barton Geoffrey Douglas Tansley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109-1115,共7页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are relatively common and can b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traumatic events such as motor vehicle accidents.They can lead to long-term disability,pain,and financial burden,and contribute to poor... 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are relatively common and can b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traumatic events such as motor vehicle accidents.They can lead to long-term disability,pain,and financial burden,and contribute to poor quality of life.In this review,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on peripheral nerve gap management using nerve prostheses in conjunction with physical therapeutic agents.The use of nerve prostheses to assist nerve regeneration across large gaps(> 30 mm) has revolutionized neural surgery.The materials used for nerve prostheses have been greatly refined,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repairing large nerve gaps.However,research on peripheral nerve gap management using nerve prostheses reports inconsistent functional outcomes,especially when prostheses are integrated with physical therapeutic agents,and thus warrants careful investigation.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effectiveness of nerve prostheses for bridging large nerve gaps and then addresses thei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physical therapeutic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pair NERVE CONDUITS NERVE PROSTHESIS PHYSICAL therapeutic agents electric stimulation NERVE gap AXONAL growth NERVE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疏气定痛方化裁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钟小蓓 王迪华 +1 位作者 罗前 何跃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6-90,共5页
目的 探讨疏气定痛方化裁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3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疏气定痛方... 目的 探讨疏气定痛方化裁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3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疏气定痛方化裁),每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学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带下异常、腰骶胀痛、下腹胀痛、神疲乏力症状积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CD8^(+)的变化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率及血浆黏度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予以疏气定痛方化裁联合TEAS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疏气定痛方 化裁 经皮穴位电刺激 疗效 免疫学指标 血流动力学 复发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在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作用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夏敬梅 李长华 李相相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7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在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作用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淮安市洪泽区中医院收治120例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产后使用生物反馈电刺...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在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作用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淮安市洪泽区中医院收治120例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产后使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产后不进行盆底肌力的相关治疗,比较两组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张力正常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力康复治疗,可有效地提高盆底肌力,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 盆底肌张力 压力性尿失禁 生命质量评分
下载PDF
电力系统中变电运维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相茹 于樊雪 《模具制造》 2023年第11期202-204,共3页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使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已然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应当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改造运维技术是比较重要的技术之一,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在分析电力系统变电站运维技术特点及...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使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已然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应当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改造运维技术是比较重要的技术之一,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在分析电力系统变电站运维技术特点及故障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变电站运维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分析变电站运维的技术特点,讲解分析变电站运维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系统 变电站运维技术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孟春想 范穗强 +1 位作者 张博锋 曹凤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Fugl-Meyer评估量表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SS评分、Fugl-Meyer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电针 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治疗性沟通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翟欢 张丽丽 常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1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MECT的1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MECT的1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症状、消极应对评分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在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病情,改善焦虑症状,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沟通 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下载PDF
芬吗通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效果分析
13
作者 黎肖梅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29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PFD)采用芬吗通联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8例围绝经期PF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芬吗通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PFD)采用芬吗通联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78例围绝经期PF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芬吗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围绝经期症状、盆底肌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Kupperma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静息肌电值、最大收缩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静息肌电值低于对照组,最大收缩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PFD采用芬吗通联合电刺激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提升盆底肌功能,并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围绝经期 芬吗通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蔡蓉蓉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3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性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疾...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性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130例患者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时间为(15.15±5.25)min、术中失血量为(12.58±9.48)ml、住院时间为(4.14±2.13)d;术后3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术前,月经失血图评分低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5%,疾病总复发率为1.54%。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效果确切,患者创伤小、术后月经恢复快、性激素水平影响小、并发症与疾病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内膜息肉 治疗效果 子宫内膜厚度 性激素
下载PDF
氨茶碱膜剂的经皮吸收及穴位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建平 李运曼 +1 位作者 仇裕丰 周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2-354,共3页
氨茶碱膜剂为穴位经皮吸收制剂。采用离体鼠皮进行膜剂体外渗透试验 ,用蛋清引喘实验考察膜剂的平喘作用 ,通过穴位给药过程中穴位电阻的变化 ,考察穴位对药物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 ,氨茶碱膜剂以零级动力学经皮渗透 ,0~ 12h... 氨茶碱膜剂为穴位经皮吸收制剂。采用离体鼠皮进行膜剂体外渗透试验 ,用蛋清引喘实验考察膜剂的平喘作用 ,通过穴位给药过程中穴位电阻的变化 ,考察穴位对药物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 ,氨茶碱膜剂以零级动力学经皮渗透 ,0~ 12h累积渗透量 44 .7% ,渗透速率 16 .5 8μg/cm2 ·h。穴位较非穴位电阻值小 ,穴位用药后的电阻值降低 ;膜剂穴位给药能显著延长蛋清所至豚鼠哮喘的潜伏期 ,其中肺腧穴给药的作用优于膻中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苯碱膜剂 经皮吸收制剂 平喘作用 穴位效应
下载PDF
电刺激经络导通仪的设计及临床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鹏 王明时 +2 位作者 葛家怡 赵欣 李宁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利用电刺激经络导通的方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偏瘫、风湿、关节炎、颈腰椎疾病已被中外医学界广泛认可,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电刺激的经络导通仪。从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流程两方面入手,介绍了仪器的设计组成,给出了设计框图... 利用电刺激经络导通的方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偏瘫、风湿、关节炎、颈腰椎疾病已被中外医学界广泛认可,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电刺激的经络导通仪。从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流程两方面入手,介绍了仪器的设计组成,给出了设计框图和器件的选型。同时设计了针对不同病症的电刺激经络导通临床处方,大量临床试验证明本仪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导通 穴位 电刺激 治疗仪
下载PDF
基于偏瘫康复治疗的针灸电刺激仪的设计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学民 温奇 马舜尧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6年第3期27-28,共2页
设计一台基于偏瘫康复治疗、模拟针灸作用功能的电刺激仪,采用51系列单片机和CPLD作为控制核心,实现参数设定、数值显示、多通道独立输出控制。
关键词 经络导通 电刺激 治疗仪
下载PDF
采用杠杆定位手法结合电磁经络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7
18
作者 吕立江 包家立 +3 位作者 朱朝阳 王晓东 范炳华 应晓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55-3761,共7页
为比较杠杆定位扳法结合电磁经络通与电磁经络通单独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以23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统计比较。被观察患者包括男127例、女106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其中50岁以上39例;患者病症包括膨出型97例、突出... 为比较杠杆定位扳法结合电磁经络通与电磁经络通单独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以23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统计比较。被观察患者包括男127例、女106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其中50岁以上39例;患者病症包括膨出型97例、突出型85例、游离型51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合组(118例)和对照组(115例)。结合组采用杠杆定位扳法结合电磁经络通仪中的频脉冲电场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电磁经络通仪单独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指标积分,并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比较了2种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治疗1个疗程后,结合组的症状与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中P〈0.001)。因此采用杠杆定位扳法结合电磁经络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电磁经络通 正骨手法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单穴电针仪的研制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堂义 杨华元 +2 位作者 蒯乐 高明 徐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1-243,共3页
通过分析传统电针的特点及临床和实验中应用单穴电针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传统针刺疗法的特点,提出"单穴电针"和"单穴电针疗法"的概念,并设计"单穴电针"的制作方法和治疗方法,建立一种具有传统针灸特色的... 通过分析传统电针的特点及临床和实验中应用单穴电针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传统针刺疗法的特点,提出"单穴电针"和"单穴电针疗法"的概念,并设计"单穴电针"的制作方法和治疗方法,建立一种具有传统针灸特色的电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仪 单穴电针仪 单穴电针疗法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44
20
作者 周萍 罗小婉 +2 位作者 何一雄 林钰叶 吴美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5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轻中度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轻中度FPFD患者为病例来源,按入院先后,将86例FPF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盆底功能、尿失...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轻中度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轻中度FPFD患者为病例来源,按入院先后,将86例FPF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盆底功能、尿失禁和子宫脱垂构成比和程度1∶1匹配另外FPFD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治疗6个月后,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盆底功能指标、子宫脱垂、尿失禁、生命质量及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在盆底肌力(Ⅱ级~Ⅴ级)、盆底功能指标(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静息状态肌电值和最大尿流率)、子宫脱垂和尿失禁方面,观察组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7.910、7.603、4.233、6.888、3.982、4.251、5.499、6.717、6.988、6.540、4.912,均P<0.05);在性生活及生命质量方面,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69、2.682,均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轻中度FPFD患者康复,改善患者性生活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肌肉锻炼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