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mechanisms,potentials and exploration practices of large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in and around an intracratonic rift:Taking the Sinian-Cambrian of Sichuan Basin as an example 被引量:5
1
作者 WEI Guoqi YANG Wei +9 位作者 XIE Wuren SU NanX IE Zengye ZENG Fuying MA Shiyu JIN Hui WANG Zhihong ZHU Qiuying HAO Cuiguo WANG Xiaod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3期530-545,共16页
By examining structures,sediments,reservoirs and accumulation assemblages in the Deyang-Anyue rift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four new understandings are obtained.First,during the initiation period of Deyang-Anyue rift,... By examining structures,sediments,reservoirs and accumulation assemblages in the Deyang-Anyue rift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four new understandings are obtained.First,during the initiation period of Deyang-Anyue rift,multiple groups of faults developed in the rift due to the effect of tensile force,bringing about multiple mound and shoal belts controlled by horsts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rift,the boundary faults of the rift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mound and shoal belts at the platform margin in the fourth member of Dengying Formation;during the shrinkage period of the rift,platform margin grain shoals of the Cambrian Canglangpu Formation developed in the rift margin.Second,four sets of large-scale mound and shoal reservoirs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Dengying Formation,the fourth member of Dengying Formation,Canglangpu Formation and Longwangmiao Formation overlap with several sets of source rocks such as Qiongzhusi Formation source rocks and Dengying Formation argillaceous limestone or dolomite developed inside and outside the rift,forming good source-reservoir-cap rock combinations;the sealing of tight rock layers in the lateral and updip direction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model of large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of oil pool before gas,continuous charging and independent preservation of each gas reservoir.Third,six favorable exploration zones of large-scale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sorted out through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namely,mound and shoal complex controlled by horst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rift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Dengying Formation,isolated karst mound and shoal complex of the fourth member of Dengyi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 of the rift,the superimposed area of multi-stage platform margin mounds and shoals of the second and fourth members of Dengying Formation and Canglangpu Formation in the north slope area,the platform margin mounds and shoals of the second and fourth members of Dengying Formation in the west side of the rift,the platform margin mound and shoal bodies of the fourth member of Dengyi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 slope area,etc.Fourth,Well Pengtan-1 drilled on the mound and shoal complex controlled by horsts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Dengying Formation in the rift and Well Jiaotan-1 drilled on the platform margin mound and shoal complex of the North Slope have obtained high-yield gas flows in multiple target layers,marking the discovery of a new gas province with reserves of(2-3)×10^(12) m^(3).This has proved the huge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large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 group related to intracratonic r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ratonic rift large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 accumulation mechanism Sichuan Basin sinian-cambrian Deying-Anyue rift mound and shoal belt
下载PDF
Discovery of Trace Fossils from the Sinian-Cambrian Boundary Beds in Eastern Yunna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Global Correlation
2
作者 Yin Jicheng, Li Daqing and He Tinggui Chengdu College of Geology, Chengdu, Sichuan Fei Zhenb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429-442,481-483,共17页
There are abundant and highly varied trace fossils in the Sinian-Cambrian boundary beds in eastern Yunnan. Collections from 27 sections and their study give altogether 45 ichnogenera and 87 ichnospecies. Among them, 2... There are abundant and highly varied trace fossils in the Sinian-Cambrian boundary beds in eastern Yunnan. Collections from 27 sections and their study give altogether 45 ichnogenera and 87 ichnospecies. Among them, 2 ichnogenera and 7 ichnospecies are new, and 31 known ichnogenera and 38 known ichnospecies first found in the region. According to their order of appearance in the boundary beds and their assemblage features, the trace fossils in the Sinian-Cambrian boundary beds in the region may fall into 4 trace fossil assemblage zones in ascending order. In the paper they are correlated with those in the equivalent horizons abroad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s discussed preliminar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ian-cambrian boundary beds trace fossil ichnogenus ichnospecies assemblage zone eastern Yunnan
下载PDF
原油裂解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技术创新与评价应用——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为例
3
作者 郭泽清 赵文智 +4 位作者 谢增业 王志宏 姜华 李剑 朱光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9-329,共21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和北部斜坡区先后获得了两个万亿级大气区的重大发现。为了明确该领域天然气的资源规模以及未来的勘探方向和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估方法,本次研...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和北部斜坡区先后获得了两个万亿级大气区的重大发现。为了明确该领域天然气的资源规模以及未来的勘探方向和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估方法,本次研究基于该区天然气为古油藏原油裂解的基本认识,按照干酪根生油,再到古油藏裂解生气的技术路线对原油裂解气的资源量进行计算。应用成因法,采用PetroMod 3D盆地模拟软件,输入地层等厚图、岩相古地理图、烃源岩综合评价图、剥蚀量展布图以及生油动力学参数图版,建立整个盆地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切分为5个区块分别计算生油量,然后探讨了石油运聚系数、石油裂解率、天然气散失率以及寒武系石油运移的分配系数,并创建了天然气散失系数计算公式。在以上基础上,恢复了盆地及5个构造单元的生油史,并明确了古油藏形成的关键时刻,最终得到全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13.43×10^(12)m^(3),其中寒武系为5.43×10^(12)m^(3),震旦系为8.0×10^(12)m^(3)。并指出除了川中地区以外,川南和川东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尤其是位于川南地区德阳—安岳裂陷槽两侧的台缘带和台内颗粒滩是下一步勘探的现实领域。本次研究在理论创新和勘探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寒武系 原油裂解气 资源量 原油裂解率 天然气散失率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寒武系不整合面成因——来自沉积学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攀 汪远征 +5 位作者 李双建 杨钹 王雅萍 印森林 陈恭洋 陈代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7-891,共15页
【目的】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地区广泛发育震旦系—寒武系平行不整合面,目前对其形成机制还存在争议。【方法】以沉积学方法为手段,基于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顶部的沉积相及其岩溶现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对上述不整合面... 【目的】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地区广泛发育震旦系—寒武系平行不整合面,目前对其形成机制还存在争议。【方法】以沉积学方法为手段,基于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顶部的沉积相及其岩溶现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对上述不整合面的成因开展研究。【结果】阿克苏地区奇格布拉克组顶部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和斜坡环境。台地边缘包括颗粒滩和台缘礁,岩相为厚层—块状鲕粒白云岩、中—厚层状砂屑白云岩以及块状叠层石礁白云岩。斜坡环境包括的岩相有滑塌角砾白云岩、浊积岩以及薄层状粒泥白云岩。震旦纪晚期,阿克苏地区东部的沉积水体更深,岩溶发育程度也明显强于西部,垂向上以潜流带为主。此外,寒武纪早期沉积的玉尔吐斯组保持了与奇格布拉克组顶部相一致的沉积趋势,两者自西向东均表现为水体加深的地层序列。【结论】该不整合面由震旦纪末期台缘构造活动诱导的掀斜运动形成,导致阿克苏西部发生抬升,并形成了向东流动的大气淡水水文系统,使得东部台缘带岩溶作用强烈。该研究可为该区域震旦系白云岩储层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寒武系 奇格布拉克组 不整合面 成因机制 阿克苏地区
下载PDF
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及应用——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为例
5
作者 施亦做 汪泽成 +9 位作者 徐秋晨 胡圣标 黄士鹏 姜华 江青春 付小东 李文正 刘人和 刘静江 翟秀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43,共15页
由于古温标样品稀缺、热史复杂、方法单一且难以进行有效表征等原因,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一直是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为此,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与寒武系沧浪铺组为例,探索了可指示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 由于古温标样品稀缺、热史复杂、方法单一且难以进行有效表征等原因,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一直是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为此,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与寒武系沧浪铺组为例,探索了可指示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的有效古温标组合与方法体系,将传统古温标与具有不同封闭温度的低温热年代学古温标相结合,恢复了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重点层系热史,分析了在不同构造阶段的地层热演化特征、主要构造—热事件的热效应以及古地温对油气成藏关键过程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不同古温标在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恢复中的适用性与应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古隆起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与沧浪铺组主要经历了2期升温和2期冷却过程,在2期升温过程中,川中古隆起高磨地区灯影组达到的最高古地温接近240℃,沧浪铺组约200℃,在该区域峨眉山地幔柱事件未产生决定性影响;②古地温控制下,德阳—安岳裂陷区下寒武统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高磨地区灯影组储集层的埋藏溶蚀高峰及油气充注成藏过程三者可相关联,而裂陷东翼下寒武统烃源岩热演化与之相比呈现出“滞后性”;③前陆盆地演化期的深埋藏升温是有机质向高—过成熟转化、原油裂解成气的主要阶段,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抬升可能为后2期的天然气充注提供了驱动力。结论认为,不同类型古温标可对叠合盆地古老地层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热演化过程与构造—热事件起到指示作用,对叠合盆地古老地层热史进行恢复,可采用多古温标—多地层联合的方法,并基于古温标数据分析,结合地层埋藏史与盆地古热流数值模拟等结果,可对关键时期的热史路径进行多手段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高石梯—磨溪地区 震旦系—寒武系 叠合盆地 热史反演 古温标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有效烃源岩与有利油气聚集区预测
6
作者 孙自明 卞昌蓉 +2 位作者 孙玮 刘光祥 董田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242-254,共13页
为了评价四川盆地东部震旦系—下寒武统天然气勘探前景,在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实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和二维地震数据,预测了下寒武统有效烃源岩;综合分析中三叠世末震旦系顶面古构造和下寒武统生烃中心分布,... 为了评价四川盆地东部震旦系—下寒武统天然气勘探前景,在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实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和二维地震数据,预测了下寒武统有效烃源岩;综合分析中三叠世末震旦系顶面古构造和下寒武统生烃中心分布,预测了有利油气聚集区。研究结果表明: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强烈的沉积--构造分异导致在中上扬子地区形成台内断陷/裂陷槽、台内凹陷和台内凸起;四川盆地东部主要位于台内凸起,有效烃源岩厚度为50~150 m;习水—南川—石柱一带厚度小于30 m,有效烃源岩发育较差;平面上围绕四川盆地东部发育4个由裂陷槽和台内凹陷控制的烃源岩厚度中心及其对应的生烃中心,能够为震旦系—下寒武统提供充足的油气;四川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前景较好,川中古隆起及其围斜区是有利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勘探前景 有利地区 下寒武统 震旦系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重力——地震联合剥层预测石柱东部裂陷槽分布
7
作者 吴鹏 王占斌 +2 位作者 王财富 赵文举 刘子豪 《物探装备》 2024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石柱东部存在震旦—寒武系裂陷槽已经得到地震资料证实,但由于资料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刻画裂陷槽展布特征。通过大量实测岩石样品和钻井资料分析研究,认识到石柱地区盐酸岩地层密度高,碎屑岩地层密度较低,且不同地层间存在一定的密度差,... 石柱东部存在震旦—寒武系裂陷槽已经得到地震资料证实,但由于资料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刻画裂陷槽展布特征。通过大量实测岩石样品和钻井资料分析研究,认识到石柱地区盐酸岩地层密度高,碎屑岩地层密度较低,且不同地层间存在一定的密度差,是重力资料研究深部结构良好的物性基础。因此在石柱地区开展了重力勘探工作,通过针对裂陷槽的重力—地震联合剥层反演技术,确定了石柱东部震旦—寒武系裂陷槽及深部断裂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寒武系裂陷槽 重力—地震联合剥层反演 密度差 深部结构分布特征
下载PDF
典型碳酸盐岩大气田规模聚集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和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邹才能 谢增业 +6 位作者 李剑 张璐 杨春龙 崔会英 王晓波 郭泽清 潘松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和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分别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总体规模最大和单层规模最大的两个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气田。基于对成藏体系理论中的气藏源-位结构、油气成藏过程及关键要素时-空配置等的解剖,认为安岳气田和靖边气...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和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分别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总体规模最大和单层规模最大的两个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气田。基于对成藏体系理论中的气藏源-位结构、油气成藏过程及关键要素时-空配置等的解剖,认为安岳气田和靖边气田发育多种源-位结构,烃源体-圈闭体高效配置,但安岳气田为继承性古隆起上的古油藏裂解气“原位”聚集成藏,而靖边气田为斜坡背景构造转换枢纽带调整成藏。三大关键因素控制安岳和靖边两类大气田的规模富集:(1)烃源体均经历异常热事件,热流值超过70 mW/m^(2)的热事件持续时间约70 Myr,不同类型烃源体已充分裂解并形成以甲烷为主的气体,气源充足;(2)发育有利岩相叠加岩溶作用的多层叠置规模优质储集体,有良好的储集空间;(3)发育构造、构造-岩性、地层-岩性、岩性等多类型规模圈闭体,具备规模有效聚集场所。古油藏范围内或邻近烃源体的高能滩体与岩性致密带匹配区是下一步寻找规模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震旦系 寒武系 奥陶系 安岳气田 靖边气田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川西震旦系—三叠系天然气成藏分析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帅燕华 李剑 +3 位作者 田兴旺 陈竹新 张斌 魏彩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6-1543,共18页
四川盆地蕴藏着丰富天然气资源,其中筇竹寺组页岩对盆地中下组合天然气聚集作出巨大贡献。通过对川西和川中震旦系—寒武系及上覆志留系—三叠系多层系储集层中天然气特征精细对比发现,以筇竹寺组页岩为主要烃源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类... 四川盆地蕴藏着丰富天然气资源,其中筇竹寺组页岩对盆地中下组合天然气聚集作出巨大贡献。通过对川西和川中震旦系—寒武系及上覆志留系—三叠系多层系储集层中天然气特征精细对比发现,以筇竹寺组页岩为主要烃源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类型多样:(1)既有典型原油裂解气,甲烷碳同位素较轻(<35‰),分布在资阳地区震旦系、太合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角探1井)及川西北河湾场/吴家坝的茅口组。它们成藏时间早,在岩性圈闭或岩性-构造圈闭得以长期保存;(2)页岩超晚期释放气,分布广泛,高石梯—磨溪、太合、威远等地区下组合震旦系—寒武系均以该类天然气补充成藏为主,甲烷碳同位素较重(>35‰),如未遭受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改造则具典型甲、乙烷碳同位素倒转(δ^(13)C_(1)>δ^(13)C_(2))特征,该类气藏具多期次复杂成藏过程,但超晚期页岩来源天然气的持续补充控制着聚集丰度;(3)中组合泥盆系—三叠系(须家河组之下)天然气以断层沟通的页岩超晚期释放天然气成藏为主。综合分析可见,筇竹寺组页岩(与页岩气)保存较好区域是形成关联大气藏的关键。勘探最为现实的领域是围绕绵阳—长宁拉张槽开展多层系立体勘探,尤其是考察拉张槽内及周缘震旦系—寒武系及上覆中组合是否存在好的成藏条件。同时对其他区域筇竹寺组页岩保存状况进行评估,可在高效保存区开展多层系立体勘探部署。本项研究可为该区及其他同类地区天然气勘探带来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四川盆地 震旦系—寒武系 超晚期成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震旦系台缘带和台内地区天然气成藏差异性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剑 杨春龙 +5 位作者 谢武仁 芮宇润 王晓波 张璐 谢增业 郭泽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5,共12页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相碳酸盐岩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3×10^(12)m^(3),其中震旦系灯影组占56.3%。目前灯影组勘探开发主要围绕灯影组四段台缘带展开,且台缘带单井产能明显高于台内地区。基于台...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相碳酸盐岩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3×10^(12)m^(3),其中震旦系灯影组占56.3%。目前灯影组勘探开发主要围绕灯影组四段台缘带展开,且台缘带单井产能明显高于台内地区。基于台缘带和台内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藏对比关系,结合成藏条件分析,探讨其成藏差异性。研究表明:(1)灯影组台缘带较台内地区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明显偏重,对应寒武系源岩古水体介质盐度高于震旦系,反映由台缘带到台内地区震旦系烃源岩贡献比例的增加;(2)台缘带与台内地区储层在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等方面一致,但台缘带储层内部溶蚀孔洞发育程度强于台内地区,主要受控于丘滩发育程度和表生岩溶作用强度;(3)台缘带和台内地区成藏组合存在差异,台缘带紧邻裂陷内烃源岩,储层侧向对接烃源岩,存在旁生侧储、上生下储等多种成藏组合,而台内地区距裂陷内烃源岩较远,需要通过沟通油、源的断裂输导油气,成藏组合单一;(4)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贡献比例的不同和优质储层发育位置及组合类型的差异,是导致台缘带和台内地区产能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川西北蓬莱—剑阁地区是未来深层灯影组台缘带的有利勘探领域,古隆起围斜部位台地内部构造-岩性气藏是灯影组台内地区主要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内地区 台缘带 成藏差异 碳酸盐岩 寒武系 震旦系 安岳气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破译结核中的沉积环境和同沉积构造活动信息——以黔湘边界地区黑色岩系为例
11
作者 王龙樟 刘灵 +2 位作者 谢兴友 石睿 冯开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6-935,共10页
黑色岩系赋存油气、煤、页岩气等能源资源和铁、锰、磷、钡等多种固体资源,沉积成藏和沉积成矿条件的恢复是资源预测的基石,古沉积环境和同沉积构造的恢复因而受到额外重视。在黔湘边界地区的黑色岩系中有大量结核,而结核对原始记录有... 黑色岩系赋存油气、煤、页岩气等能源资源和铁、锰、磷、钡等多种固体资源,沉积成藏和沉积成矿条件的恢复是资源预测的基石,古沉积环境和同沉积构造的恢复因而受到额外重视。在黔湘边界地区的黑色岩系中有大量结核,而结核对原始记录有封存特性,因此,在对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沉积作用—构造作用的一体化分析,发现不同层位的结核在矿物成分和结构类型上差别很大:(1)上震旦统—寒武系纽芬兰统留茶坡组(Z-C l)的结核是重晶石、钙质、磷质和硅质等多成分的集合体,砾屑或砂屑结构;两层结核的胶结温度不同,直接覆盖重晶石矿的结核层温度较高;(2)寒武系第二统杷榔组(-C_2p)的结核以黄铁矿为主要成分,发育三期生长构造:核心层呈草莓状结构,外面两层呈肾状结构;(3)寒武系第二统乌训组(-C_2w)结核的矿物成分为钙质和黄铁矿,并以钙质为主,黄铁矿呈星点状散布其中,有四期生长构造,第一和第三期黄铁矿含量较高。从不同层位的结核中分别破译出不同的古沉积环境条件和同沉积构造的活动信息:(1)留茶坡组含重晶石结核属低温热液成因,还原环境局限在断裂带附近;(2)杷榔组黄铁矿结核形成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环境具备高浓度活性铁的介质条件;(3)乌训组钙质—黄铁矿结核形成于低浓度铁的周期性还原环境,推测为基底的幕式陷落引发频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从而导致水介质氧化还原性的频繁变化。因此,结核研究有助于重建黑色岩系的介质条件,对资源预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黑色岩系 环境介质条件 上震旦统—寒武系 黔湘边界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德阳—安岳裂陷槽南段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黎荣 王永骁 +4 位作者 汪泽成 谢武仁 李文正 谷明峰 梁子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5-296,共12页
基于最新钻井、地震和野外露头资料,对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南段的地层发育与沉积充填演化等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裂陷南段地层发育较全,灯一+灯二段厚度较稳定,为400~550 m;灯三+灯四段... 基于最新钻井、地震和野外露头资料,对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槽南段的地层发育与沉积充填演化等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裂陷南段地层发育较全,灯一+灯二段厚度较稳定,为400~550 m;灯三+灯四段槽缘与槽内厚度差异较大,厚度差最大可达250 m;川南寒武系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厚度相对较薄,且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厚薄变化频繁。(2)灯四段沉积期德阳—安岳裂陷槽向南延伸,影响至川南地区。与裂陷槽中段和北段相比,南段总体具有宽、缓、浅的特征,且存在多个台阶,隆凹相间,呈指状展布。(3)川南地区灯一—灯二段沉积期以碳酸盐台地为主,沉积分异不明显;而灯四段沉积期存在较明显沉积分异,由槽内向槽缘发育盆地—斜坡—次级斜坡—斜坡—次级斜坡—台地边缘—局限台地。(4)川南地区裂陷槽的演化经历了灯一—灯二段沉积稳定期、灯三—灯四段开启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充填期以及沧浪铺组消亡期等4个关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阳—安岳裂陷槽 地质特征 次级斜坡 发育演化 寒武系麦地坪组 寒武系筇竹寺组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57
13
作者 周慧 李伟 +7 位作者 张宝民 刘静江 邓胜徽 张师本 单秀琴 张静 王晓波 姜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323,共14页
基于钻测井、地震和露头资料,从沉积、构造和岩溶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利用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的残余厚度、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的厚度及麦地坪组的岩相分区特点综合确定了台盆的展布... 基于钻测井、地震和露头资料,从沉积、构造和岩溶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期—寒武纪早期台盆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利用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的残余厚度、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的厚度及麦地坪组的岩相分区特点综合确定了台盆的展布,并揭示其对灯影组天然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台盆区表现为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残厚小、上覆充填的麦地坪组与筇竹寺组厚度大、麦地坪组以深水相的含磷碳硅泥岩为主,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青川—资阳—宜宾一带,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1灯影组一段、灯影组二段沉积期,四川盆地为一镶边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丘滩体发育,灯影组二段、灯影组三段之间的桐湾运动一幕作用形成了川西海盆的雏形,台盆与其两侧地貌存在差异;2灯影组三段沉积期,上扬子内克拉通由于拉张裂陷,形成了以磨溪、长宁、镇雄等为沉积中心的沉降带,控制着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灯影组四段沉积期,四川盆地演化为一内部发育台盆的镶边碳酸盐台地,灯影组末期的桐湾运动二幕作用使得四川盆地整体抬升遭受暴露,高部位风化剥蚀、低部位流体下切侵蚀,并使台盆区的范围达到最大;3寒武纪早期的麦地坪组为灯影组岩溶地貌基础上的第一套充填沉积,且平面上发育3个岩相区,麦地坪组与筇竹寺组之间的桐湾运动三幕作用对麦地坪组沉积后的地貌进行了局部改造;4筇竹寺组与沧浪铺组的持续充填,使四川盆地演化为一较平缓的碎屑岩缓坡。台盆的形成与演化不仅促进了其周缘灯影组四段台缘带优质储层的形成,而且控制着寒武系麦地坪组与筇竹寺组2套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环台盆灯影组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是最有利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寒武纪 碳酸盐岩 台盆 岩相古地理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1
14
作者 魏国齐 谢增业 +6 位作者 宋家荣 杨威 王志宏 李剑 王东良 李志生 谢武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2-711,共10页
利用高石梯—磨溪地区大量新钻探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开展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组分、同位素、轻烃组成、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储集层沥青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表明:1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均为典型的干气,... 利用高石梯—磨溪地区大量新钻探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开展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组分、同位素、轻烃组成、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储集层沥青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表明:1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均为典型的干气,以烃类气体为主。但灯影组干燥系数大、烃类组分含量低、非烃组分含量高。非烃气体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氦气方面。烃源岩成熟度不同和含硫矿物与烃类反应生成H2S是造成灯影组和龙王庙组天然气组成细微差别的原因。2灯影组和龙王庙组天然气δ13C2值差异明显,主要反映母质类型的差异。3灯影组和龙王庙组天然气甲烷δ2H值差异大,主要反映母质沉积水介质盐度的差异。4下寒武统页岩、灯影组泥岩、陡山沱组泥岩和灯影组碳酸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平均值分别为-32.8‰、-31.9‰、-30.7‰和-27.8‰。5灯影组储集层沥青4-甲基二苯并噻吩/1-甲基二苯并噻吩值介于筇竹寺组和灯影组烃源岩之间。研究认为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震旦系天然气来源于震旦系和寒武系烃源岩,寒武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特征 天然气成因 震旦系 寒武系 川中古隆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性质与作用 被引量:77
15
作者 李伟 刘静江 +2 位作者 邓胜徽 张宝民 周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6-556,563,共12页
近期在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而对于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剖面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震旦纪末的构造运动与寒武纪早期的构造运动存在明显差... 近期在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而对于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剖面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震旦纪末的构造运动与寒武纪早期的构造运动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认为桐湾运动是以整体隆升与沉降为特征,并发育三幕构造运动,即灯影组二段富藻层沉积末期的桐湾Ⅰ幕、灯影组二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Ⅱ幕与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Ⅲ幕,桐湾期的灯影组镶边碳酸盐台地还存在轻微裂化作用下的热液沉积。寒武纪早期的兴凯运动以裂陷为主,发育两幕构造运动,即麦地坪组沉积期的兴凯Ⅰ幕与筇竹寺组沉积期的兴凯Ⅱ幕,兴凯期的上扬子碳酸盐台地遭遇较强的裂解,热液作用普遍较强,但至兴凯Ⅱ期时,裂陷活动主要发生在川南—黔北地区,川中—川北较弱。桐湾期的隆升剥蚀不仅控制了三大岩溶风化壳的发育,且其形成的绵阳—宜宾—会东巨大侵蚀沟谷控制了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的泥岩与页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兴凯运动不仅控制了有利烃源岩的发育,且与桐湾运动一起控制了有利源-储配置区的分布。因此,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早寒武世发育两类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前者主要促进了储层的发育,后者主要促进了烃源岩的发育,二者共生组合形成了震旦系与寒武系的良好油气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寒武纪 桐湾运动 兴凯运动 灯影组 麦地坪组 筇竹寺组 岩溶 储层 烃源岩 热液作用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前震旦系裂谷及对上覆地层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32
16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4 位作者 张健 谢武仁 曾富英 苏楠 金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9,共11页
利用最新地震、大地电磁、野外露头和钻探等资料,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对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中部发育北东走向的前震旦系裂谷,裂谷内部受一系列与裂谷走向平行的正断层控制,发育地垒-地... 利用最新地震、大地电磁、野外露头和钻探等资料,分析四川盆地中部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对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中部发育北东走向的前震旦系裂谷,裂谷内部受一系列与裂谷走向平行的正断层控制,发育地垒-地堑结构,大型垒-堑结构及控制垒-堑结构的边界断层后期活动对上覆地层滩体有利相带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底差异性升降导致垒-堑结构的形成,地垒导致局部高地貌的形成,有利于滩体的发育,并在长期海相沉积环境中继承性发育,在震旦系—寒武系甚至二叠系中形成一系列上下叠置的丘滩体,形成大面积的有利沉积相带。前震旦系裂谷及相关正断层后期活动控制了上覆震旦系—寒武系颗粒滩和岩溶储集层以及烃源岩的规模发育并形成构造-岩性圈闭。通过综合评价,优选出高石梯—磨溪以北和高石梯—磨溪以南2个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有利勘探区,有望成为安岳特大型气田发现后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前震旦系 裂谷 垒-堑结构 震旦系-寒武系 成藏模式 构造-岩性圈闭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深层盐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31
17
作者 谷志东 殷积峰 +4 位作者 袁苗 薄冬梅 梁东星 张航 张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49,共13页
基于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周缘野外露头与钻井资料综合分析,通过对区内逾6×104 km2地震资料进行深层构造精细解释,刻画川东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层平面展布,探讨川东深层盐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川东... 基于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周缘野外露头与钻井资料综合分析,通过对区内逾6×104 km2地震资料进行深层构造精细解释,刻画川东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层平面展布,探讨川东深层盐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川东深层中下寒武统发育两套区域展布含膏盐岩层,其是川东区域性滑脱层,滑脱层之上发育断层相关褶皱,之下发育宽缓背斜;盐下发育6~7排北北东、北东向展布大面积构造圈闭。川东深层盐下具备良好天然气成藏条件,生储盖空间配置好:发育陡山沱组、灯三段与水井沱组3套烃源岩,以水井沱组为主;发育灯二段、灯四段与石龙洞组3套风化壳岩溶与颗粒滩型储集层;发育中下寒武统膏盐岩与水井沱组区域性盖层。川东深层盐下勘探应首选灯四段,石龙洞组与灯二段居次,首选油气运聚指向区、埋深适中且远离盆缘区域,红花店—华蓥山北、凉水井—蒲包山—雷音铺、大天池等3排构造是近期最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深层—超深层勘探 膏盐岩 盐下油气藏 震旦系 寒武系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判识 被引量:42
18
作者 魏国齐 谢增业 +4 位作者 白贵林 李剑 王志宏 李爱国 李志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49,共6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筇竹寺组、龙王庙组、洗象池组的天然气组成、同位素值在不同构造位置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造成了对其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等认识上的差异。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大量新钻探井资料,开展了该区天然气地球化学...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筇竹寺组、龙王庙组、洗象池组的天然气组成、同位素值在不同构造位置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造成了对其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等认识上的差异。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大量新钻探井资料,开展了该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总体上表现为典型的干气,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为74.85%~97.35%,以83.0%~96.0%为主;非烃气体含量的差别主要表现在N2和He,威远—资阳地区相对高N2、高He,高石梯—磨溪地区相对低N2、低He,这种差异与烃源岩中的泥质含量有关。②不同地区天然气δ13 C1值、δ13 C2值差异大:资阳震旦系天然气δ13 C1值最轻(-38.0‰^-35.5‰),其他地区则介于-33.9‰^-32.0‰,反映了捕获阶段的不同,早期捕获的天然气同位素值较轻;威远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δ13 C2为-36.5‰^-32.7‰,高石梯—磨溪龙王庙组天然气δ13 C2为-33.6‰^-31.8‰,高石梯—磨溪灯影组天然气δ13 C2则与上述天然气有较大差别,为-29.1‰^-26.8‰,主要反映了母质类型的差异。③天然气C6~C7轻烃组成均以环烷烃和异构烷烃为主,主要表现为原油裂解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寒武纪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成因 原油裂解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中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及其盐下勘探选区意义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杨海军 陈永权 +6 位作者 潘文庆 王斌 杨文静 黄少英 杨鹏飞 易艳 王晓雪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8,共15页
中深1井、柯探1井(京能)、轮探1井相继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展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沉积演化认识不清楚、沉积相图不准确,导致源储分布认识程度低是近年来一些探井失利的主要原因。基于新增的高精度地震资料探讨南华纪—中... 中深1井、柯探1井(京能)、轮探1井相继发现,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展现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沉积演化认识不清楚、沉积相图不准确,导致源储分布认识程度低是近年来一些探井失利的主要原因。基于新增的高精度地震资料探讨南华纪—中寒武世的构造—沉积演化并开展新一轮沉积相编图,旨在厘定寒武系盐下重要层系源储盖层分布,指导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勘探区带优选。研究发现,南华纪—寒武纪经历3期大型构造运动,即塔里木运动、库鲁克塔格运动与柯坪运动,形成南华系底、震旦系底与寒武系底3个大型不整合面,控制南华系裂陷—坳陷、震旦系坳陷—碳酸盐台地与寒武系缓坡—碳酸盐台地3层沉积结构;隆起演化经历南华纪“三坳两隆”、震旦纪“连片隆起”到寒武纪“马蹄形隆起”的演化过程。基于地质结构研究、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编制了重点层系的沉积相图。在新的沉积相认识指导下,提出3个继承性坳陷控制烃源岩广覆式发育,两个继承性隆起控制两套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发育,中寒武统蒸发盐岩区域盖层广泛分布的认识;指出轮南周缘与塔中—古城地区是盐下勘探优选区带,阿瓦提周缘与和田河气田周缘是潜在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南华系 震旦系 寒武系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大气田稀有气体特征 被引量:28
20
作者 魏国齐 王东良 +5 位作者 王晓波 李剑 李志生 谢增业 崔会英 王志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大气田为例,对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稀有气体进行全组分含量和同位素检测,并判别其成因。高石梯—磨溪大气田天然气中稀有气体He含量高于大气中He含量1~2个数量级,其中灯二段天然气中He平均含... 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大气田为例,对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天然气稀有气体进行全组分含量和同位素检测,并判别其成因。高石梯—磨溪大气田天然气中稀有气体He含量高于大气中He含量1~2个数量级,其中灯二段天然气中He平均含量为512×10^-6,达到工业利用标准;而Ne、Ar、Kr、Xe含量相对较低,低于大气含量值。稀有气体全组分含量总体由震旦系灯二段、灯四段至寒武系龙王庙组逐渐降低。高石梯—磨溪大气田天然气中稀有气体^3He/^4He值总体为10^-8量级,^40Ar/^36Ar值总体为1024-9559,^132Xe相对过剩而^129Xe相对亏损,表明He、Ar、Xe均为典型壳源成因,且气田深部没有活动性强的深大断裂和通幔断裂,构造活动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石梯—磨溪大气田 震旦系 寒武系 稀有气体 全组分含量 同位素组成 成因判识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