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1
作者 邓立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8-80,共3页
甲午战争的起因是朝鲜事件,对日方来说是明治维新之后急于向外扩张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不以中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在战争中海陆军均遭惨败,其后承受的条约之苛、屈辱之深前所未有。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 甲午战争的起因是朝鲜事件,对日方来说是明治维新之后急于向外扩张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不以中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在战争中海陆军均遭惨败,其后承受的条约之苛、屈辱之深前所未有。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中国的失败不是武器和战争指挥的问题,而是落后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全国军族皆腐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中日命运
下载PDF
民族和解的德法模式及其对中日和解的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高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1,共7页
民族和解是敌对民族之间结束冲突、实现稳定和平的根本。二战时期,中日民族与德法民族都曾发生过战争,但今天二者却面临完全不同的命运。德法民族已经实现了彻底的和解,重新塑造了欧洲地缘秩序。民族和解的德法模式包含三个特征:加害民... 民族和解是敌对民族之间结束冲突、实现稳定和平的根本。二战时期,中日民族与德法民族都曾发生过战争,但今天二者却面临完全不同的命运。德法民族已经实现了彻底的和解,重新塑造了欧洲地缘秩序。民族和解的德法模式包含三个特征:加害民族积极承担战争责任,并实现对国内社会的系统改造;实力强大的"第三者"积极推动,为民族和解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加害民族与受害民族相向而行,推动民族和解的动力从共同利益转向共同认同。与德法和解形成明显对照,目前中日和解正面临着"烂尾化"的风险,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明显的单边和解倾向、共同认同的缺失、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二元分离等等。当前,中国正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借鉴民族和解德法模式的积极经验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和解 德法关系 中日关系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新时代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展望与课题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海涛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2,共6页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正面临着重新定位、建立新的战略合作基础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现实课题。2017年以来,日本政府转变立场,积极回应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念...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正面临着重新定位、建立新的战略合作基础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现实课题。2017年以来,日本政府转变立场,积极回应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念,中日关系重新出现全面改善的趋势。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既要以四个政治文件为基础,积极扩大共同利益,增进中日双方的战略互信,也应正视中日两国间存在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求同存异,正确把握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旋律和主要方向,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通过扩大教育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促进相互理解和民心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日关系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间交流 战略互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