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喜马拉雅柴胡属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萍莉 溥发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4-43,共10页
本文报道了中国-喜马拉雅柴胡属(BupleurumL.)24种,7变种,2变型的花粉形态研究结果,全部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作了比较观察。有关柴胡属花粉形态的研究,除大苞柴胡(B.euphorbioidesNaka... 本文报道了中国-喜马拉雅柴胡属(BupleurumL.)24种,7变种,2变型的花粉形态研究结果,全部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作了比较观察。有关柴胡属花粉形态的研究,除大苞柴胡(B.euphorbioidesNakai)和红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外.其余均为首次报道,根据该属花粉粒的形态和萌发孔特征,其花粉形态可分为三个类型,即:近菱形角孔类型、矩形边孔类型及其二者之间的过渡类型。花粉形态资料支持德国植物系统学家德鲁特(O,Drude,1898)关于柴胡属的系统位置,将其隶于芹亚科(Apioideae),芹族(Apieae),葛缕子亚族(Carin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形态 中国-喜马拉雅 柴胡属 分类学
下载PDF
古地中海退却与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隆起在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高山植物区系的形成与发展上的意义 被引量:75
2
作者 孙航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88,共16页
横断山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开端是在晚白垩纪和早古近纪 (早第三纪 )。古植物资料表明在古近纪初期横断山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同古地中海沿岸一致的以照叶林为主的暖湿植物区系。古近纪后期和新近纪 (新第三纪 )以后古地中海气候逐步... 横断山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开端是在晚白垩纪和早古近纪 (早第三纪 )。古植物资料表明在古近纪初期横断山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同古地中海沿岸一致的以照叶林为主的暖湿植物区系。古近纪后期和新近纪 (新第三纪 )以后古地中海气候逐步旱化 ,原来的暖湿植物区系在地中海地区逐步消失 ,而在横断山及喜马拉雅和东亚其他地区得以保存和发展 ,现代横断山及东喜马拉雅的亚热带森林即是其后裔。古近纪中期以后由于古地中海的逐步退却 ,气候变得干旱 ,原暖湿植物区系逐步被现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所取代。新近纪以后 ,旱生的现代地中海植物区系由于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隆起而转向适应高山环境 ,逐步分化形成了现代的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横断山 -喜马拉雅地区硬叶高山栎林的起源 ;铁筷子属 ,绿绒蒿属 ,芒苞草属 ,假百合属及马桑属的地中海、喜马拉雅 -横断山间断分布的形成便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残遗的体现 ;黄花木属、独一味属等众多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就是古地中海祖先的后裔。这些代表类群的分析研究表明现代的喜马拉雅 -横断山的高山植物区系以及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起源于新生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发展 古地中海退却 喜马拉雅-横断山 高山植物区系 中国-喜马拉雅成分 起源
下载PDF
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中国-喜马拉雅分布成分(Sino–Himalaya,SH)的区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娅华 冯建孟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2-978,共7页
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区系分布信息,探讨了滇西北地区中国–喜马拉雅分布成分的区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从科到属,该区系成分的比重增加了18%左右,意味着滇西北地区可能是该区系成分的重要分化中心之一。对主要植物类群的组成分析表... 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区系分布信息,探讨了滇西北地区中国–喜马拉雅分布成分的区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从科到属,该区系成分的比重增加了18%左右,意味着滇西北地区可能是该区系成分的重要分化中心之一。对主要植物类群的组成分析表明,滇西北地区可能是该区系成分在科、属水平上的重要分布和起源中心。在属水平上,该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纬度和海拔高差的增加均呈递增趋势,这可能与纬度梯度上地壳的差异性抬升所致的区系分化强度的纬度分异有关。从南到北,该区系成分中年轻的多型属所占比重呈增加趋势,而古老的少(单)型属所占比重则呈递减趋势。这可能与纬度梯度上地层的差异性抬升和第四纪冰川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喜马拉雅分布成分 科水平 属水平 地理分布格局 滇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中不边界谈判历程回顾及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严祥海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2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自1984年首轮边界谈判正式开启以来,中国与不丹先后举行了24轮边界谈判和10次专家组会议,谈判具有五个阶段性特征。尽管各阶段时有起伏,但谈判总体上呈现出螺旋式发展。中不边界问题具有高度的地缘政治敏感性,印度始终是影响和干涉中不... 自1984年首轮边界谈判正式开启以来,中国与不丹先后举行了24轮边界谈判和10次专家组会议,谈判具有五个阶段性特征。尽管各阶段时有起伏,但谈判总体上呈现出螺旋式发展。中不边界问题具有高度的地缘政治敏感性,印度始终是影响和干涉中不边界问题解决的“第三方力量”,中印关系、印不关系与中不边界谈判呈现出“三角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不边界谈判 喜马拉雅地缘政治 中印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