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20世纪中国文化在塞尔维亚的传播
1
作者 《国际汉学》 2024年第4期50-60,156,共12页
在全球史观视野下,文化交流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重新审视和演绎中国与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史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从塞尔维亚出版和发表的有关中国研究的专著、论文、报刊文章以及翻译的相关研究文献着手,考证并梳理自18世纪... 在全球史观视野下,文化交流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重新审视和演绎中国与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史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从塞尔维亚出版和发表的有关中国研究的专著、论文、报刊文章以及翻译的相关研究文献着手,考证并梳理自18世纪至20世纪末南斯拉夫解体这三百年里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文化在塞尔维亚传播的轨迹以及塞尔维亚中国研究的发展历程。此外还着重介绍在塞尔维亚和中国文化关系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出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尔维亚 中国 历史 文化交流 文字资料
下载PDF
黄遵宪《日本国志》征引书目考释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宝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20,共8页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是,要准确评估该书的学术价值,首先有必要搞清它的征引文献,从而分清哪些是黄遵宪的独创,哪些转引自其他资料。黄遵宪的《日本国...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是,要准确评估该书的学术价值,首先有必要搞清它的征引文献,从而分清哪些是黄遵宪的独创,哪些转引自其他资料。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在地理志、物产志、学术志、礼俗志和工艺志中大量征引了《日本地志提要》、《艺苑日涉》和《国史纪事本末》三书,证明了这部分内容并非完全是作者的原创。《日本国志》中征引的这些书皆为学术性很强的著作,黄遵宪在东瀛浩瀚的文献中能钟情于此,说明他具有良好的鉴别资料的识见。征引时,黄遵宪以我为主,态度严谨,有力地保证了《日本国志》的学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宪 《日本国志》 资料来源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元朝与高丽“舅甥之好”关系下的物质文化交流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红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5-97,共3页
元朝与朝鲜半岛的高丽政权在元至元十一年(高丽元宗十五年,1274年)确立了"舅甥之好"的姻亲关系。元丽姻亲关系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物质文化的交流。有元一代,双方物质文化交流的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仅就"舅甥之好"... 元朝与朝鲜半岛的高丽政权在元至元十一年(高丽元宗十五年,1274年)确立了"舅甥之好"的姻亲关系。元丽姻亲关系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物质文化的交流。有元一代,双方物质文化交流的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仅就"舅甥之好"关系带动下双方在物品、饮食、服饰等方面的交流情况加以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高丽 舅甥之好 物质文化交流
下载PDF
六朝时期的海上交通与对外造物文化交流述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文涛 《创意与设计》 2016年第5期48-59,共12页
伴随六朝南方政权的海上经营以及佛教传播,几条海上交通路线日益重要并且通畅:南线海路从广州地区出海南下沿马来半岛到南海各地;由南向西形成西线,经印度洋、波斯湾接上西方海上航线延伸至北非或罗马;另一分路为东线,从东部出海到朝鲜... 伴随六朝南方政权的海上经营以及佛教传播,几条海上交通路线日益重要并且通畅:南线海路从广州地区出海南下沿马来半岛到南海各地;由南向西形成西线,经印度洋、波斯湾接上西方海上航线延伸至北非或罗马;另一分路为东线,从东部出海到朝鲜半岛南部再抵日本列岛。这一时期海上交通线的开拓沟通了南部中国与海外诸国物质文化的多方面交流。本文结合物质史料对六朝的几线海路进行考订,建立起三至六世纪以中国南方政权为中心,东西文明区域之间海上物质文化交流的总路线图,并对六朝海上交通的成因以及对中国、东亚甚至西方所产生造物文化影响进行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海路 造物 交流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传日史料──《赍来书目》所载相关著作
5
作者 廖育群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7年第4期3-10,共8页
《赍来书目》是中国商船抵达日本长崎港时向地方官长呈报的泊载书目。长崎是江户时期日中贸易的唯一通商港口,因而通过船主呈报的书目,这一原始资料,可以了解到有哪些科技著作在这一时期经贸易渠道传入日本,以及各种著作的传入数量... 《赍来书目》是中国商船抵达日本长崎港时向地方官长呈报的泊载书目。长崎是江户时期日中贸易的唯一通商港口,因而通过船主呈报的书目,这一原始资料,可以了解到有哪些科技著作在这一时期经贸易渠道传入日本,以及各种著作的传入数量。这些著作中,有些是以“和纸”刊印的;宁波、南京、广东船的泊载书籍又各有特点,凡此种种均对研究中国科技史不无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赍来书目 文化交流 科技史料 中国
下载PDF
从辽河到太湖——史前中国东部玉路初探
6
作者 谷娴子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30-41,共12页
以良渚为代表的史前环太湖地区玉器的玉料来源问题始终存有争论,前人虽然倾向于“就近取材”,但至今仍未找到关键证据。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及良渚文化典型器之玉龙、玉龟、玉琮形器的出土地点梳理,以长江下游史前遗址出土... 以良渚为代表的史前环太湖地区玉器的玉料来源问题始终存有争论,前人虽然倾向于“就近取材”,但至今仍未找到关键证据。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及良渚文化典型器之玉龙、玉龟、玉琮形器的出土地点梳理,以长江下游史前遗址出土玉器整体材质的特征为切入点,结合学者们对史前辽东半岛、海岱地区与环太湖地区的文化交流的研究成果,认为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环太湖地区史前玉器所用玉料有远程输送可能,同时认为史前中国东部存在辽宁岫岩(一带)玉料自北向南的传播通道,是燕辽、海岱、环太湖三地上层交流的一部分,且水路在南北物质文化交流中承担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器 玉料来源 东部玉路 跨区域文化交流
下载PDF
明清时期贡赏制度与虾夷锦文化现象
7
作者 竺小恩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0-64,共5页
明清时期,在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分别实行贡赏制度和贡貂赏乌綾制度,以致中华服饰及大量丝绸锦缎东传日本北海道,形成了特有的"虾夷锦"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促进了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它反映了两国... 明清时期,在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地区分别实行贡赏制度和贡貂赏乌綾制度,以致中华服饰及大量丝绸锦缎东传日本北海道,形成了特有的"虾夷锦"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促进了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它反映了两国人民要求和平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贡赏制度 贡貂赏乌綾 虾夷锦文化现象 中日服饰文化交流
下载PDF
文化温泉及其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树平 王艳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文化温泉是指以温泉资源为契机和线索,整合并创新性地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遗产的温泉综合体。其具备以下行动标准,其中包括具备天然温泉、地热温泉、符号温泉以及汤温泉等特征的优质、保量的热水资源做保障;有卓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或者... 文化温泉是指以温泉资源为契机和线索,整合并创新性地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遗产的温泉综合体。其具备以下行动标准,其中包括具备天然温泉、地热温泉、符号温泉以及汤温泉等特征的优质、保量的热水资源做保障;有卓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或者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域文化;行为主体拥有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拥有挚爱传统文化的专业团队,并以文化温泉为载体创新地传承、保护与利用传统文化遗产等。地域环境与温泉关系密切,地域环境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其可以来自温泉域外,也是文化温泉形成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温泉则起着留住客人的作用。文化温泉可以被建设在原本没有温泉的地方,其可以以汤温泉为资源,以创新性保护地域文化遗产为使命。通过天沐温泉产业系列、日系汤温泉及大朝阳温泉度假山城实践运营等文化温泉的比较分析,温泉研究界和企业应开展文化温泉理论研究,创新现代温泉服务产业模式,挖掘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推进休闲康复文化温泉产业,引进域外或温泉域外的文化发展经验,构建各种特色的文化温泉,温泉产业与现代娱乐业结合,打造文化的温泉综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温泉 域外语境 行动标准 文化遗存 天沐温泉 日系汤温泉 大朝阳山城
下载PDF
从10世纪以前的中日物质文化交流看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学习
9
作者 臧天杰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6-41,共6页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两国人民始终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本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在日本发现的大量中国文物,结合文献...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两国人民始终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本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在日本发现的大量中国文物,结合文献资料,从宏观上回顾了10世纪以前的中日物质文化交流。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与日本发现的唐代铜镜为主要依据,在微观上对中日物质文化交流的实态、意义以及日本民族对待先进外来文化积极继承和发扬的态度进行思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 交流 唐代 铜镜 10世纪
下载PDF
越南汉喃四字蒙学文献述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皓 黄岭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74-181,206,共9页
蒙学古籍是越南汉喃文献中的一批重要典籍,尤其是四言体教材占据着较大比重,表现了越南古代蒙学教材编撰需协韵、易吟诵、便记忆的特点.越南四字蒙学文献主要包括识字类、历史类、综合知识类、社会伦理类四个类型,它们不仅体现了越南古... 蒙学古籍是越南汉喃文献中的一批重要典籍,尤其是四言体教材占据着较大比重,表现了越南古代蒙学教材编撰需协韵、易吟诵、便记忆的特点.越南四字蒙学文献主要包括识字类、历史类、综合知识类、社会伦理类四个类型,它们不仅体现了越南古代初等教育的知识结构,还体现了越南启蒙教育的中国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叹喃文献 蒙学古籍 四字蒙学文献 中越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论校园手绘宣传品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1
作者 高晓燕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9-51,共3页
对校园手绘宣传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手绘系列宣传品在高校校园存在的价值,进而分析了校园手绘宣传品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指出了手绘宣传品是承载高校校园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媒介,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重... 对校园手绘宣传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手绘系列宣传品在高校校园存在的价值,进而分析了校园手绘宣传品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指出了手绘宣传品是承载高校校园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媒介,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高校校园要加强文化建设,需要有特色高质量的手绘宣传品涌入校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绘宣传品 校园文化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清代入华耶稣会士刘松龄研究述评
12
作者 柯卉 《国际汉学》 CSSCI 2021年第1期51-58,203,共9页
清代入华耶稣会士刘松龄长期担任钦天监西洋监正,主持制造天文测量仪器,订补纂修《仪象考成》等重要天文学典籍,协同绘制皇家木兰猎场地图以及西北边疆地图。与此同时,他还是欧洲科研机构在华通讯员、成就斐然的西方天文学家。斯洛文尼... 清代入华耶稣会士刘松龄长期担任钦天监西洋监正,主持制造天文测量仪器,订补纂修《仪象考成》等重要天文学典籍,协同绘制皇家木兰猎场地图以及西北边疆地图。与此同时,他还是欧洲科研机构在华通讯员、成就斐然的西方天文学家。斯洛文尼亚学者和中国学者是目前刘松龄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学术成果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多语种资料文献的发掘与整理,包括刘松龄的西文书信、著作,相关中文档案,18世纪朝鲜使臣记述等;二、分析和评价刘松龄在18世纪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与地位;三、介绍刘松龄作为他者对乾隆时代中国社会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松龄 多语种文献 “他者”视角 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
下载PDF
从旅行史料看中国历代行者对印度文化的认知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明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9,158,共11页
自古以来,中印交流密切。从晋唐的求法高僧,到近代肩负使命的官员,乃至现代的学人与普通民众,国人赴印不绝于途,留下了大量的旅行史料。这些跨文化旅行的游记记录了国人对不同时期印度文化的认知,对深入理解印度文化沿革及其价值观的演... 自古以来,中印交流密切。从晋唐的求法高僧,到近代肩负使命的官员,乃至现代的学人与普通民众,国人赴印不绝于途,留下了大量的旅行史料。这些跨文化旅行的游记记录了国人对不同时期印度文化的认知,对深入理解印度文化沿革及其价值观的演变,无疑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史料 跨文化旅行 中印互鉴 文化认知
原文传递
科技、现代性与近代中国饮食习惯的变迁——可口可乐在中国早期发展历程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靓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60,共9页
由于中西方自然科学体系不同造成的饮食习惯差异,可口可乐早期进入中国时并没有被中国消费者广泛接受。但是,随着二战以来可口可乐公司加强以科技和现代性为主题的营销宣传,可口可乐被包装成了科技和现代性的物质呈现,逐渐受到中国民众... 由于中西方自然科学体系不同造成的饮食习惯差异,可口可乐早期进入中国时并没有被中国消费者广泛接受。但是,随着二战以来可口可乐公司加强以科技和现代性为主题的营销宣传,可口可乐被包装成了科技和现代性的物质呈现,逐渐受到中国民众的欢迎。在二十世纪初的现代化语境中,可口可乐公司的宣传不仅影响了近代中国人对科技和现代性的理解,而且把可口可乐塑造成了消费者渴求的现代性的符号。本文以可口可乐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的曲折发展为例,从科技的视角出发,剖析了可口可乐从遭受冷遇到受到欢迎的科技层面的原因,揭示出科技是可口可乐商业推广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并在推动大众饮食习惯的变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中西方科技和物质文化交流 广告宣传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从物之图像到物之话语:17世纪至19世纪“中国白”图像的全球传播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永松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31,共9页
德化白瓷及其图像作为社会事实的视觉性图景,见证了中国传统艺术在海外尤其是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从模仿、吸收到再现,作为他者目光下的异域元素,德化白瓷成为西方艺术史上被描绘的对象。相关视觉材料揭示了此类瓷器对当地物质文化生... 德化白瓷及其图像作为社会事实的视觉性图景,见证了中国传统艺术在海外尤其是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从模仿、吸收到再现,作为他者目光下的异域元素,德化白瓷成为西方艺术史上被描绘的对象。相关视觉材料揭示了此类瓷器对当地物质文化生活的长久影响,折射出法国东方陶瓷研究的技术史与文化史转向。本文聚焦17世纪至19世纪表现德化窑白釉梅花杯、镂空杯与马可·波罗香炉的绘画与印刷品,从物之图像回归物之话语,展现出被传统艺术史视角所忽略的中西艺术交流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化白瓷 物质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 中西艺术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