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Game Theory--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Nie Zhenzhao
1
作者 HUANG Kai-hong NIE Zhen-zhao HE Qiong(Translator)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3期207-214,共8页
In 2014,Huang Kaihong,a professor a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viewed the Doctoral advisor Professor Nie Zhenzhao during the period of his academic vi... In 2014,Huang Kaihong,a professor a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viewed the Doctoral advisor Professor Nie Zhenzhao during the period of his academic visiting to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As early as in 2005,Huang Kaihong conducted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Nie Zhenzhao on the topic of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So around 11 years later,the second interview mainly covers not only the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theory,but the game theo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s well.Professor Nie thinks whether the game theory can be applied to literature research is still under discussion.The theory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is a kind of methodology based on science and it can get the attention of literary critics at home and abroad,which is because it fits the practical needs of literary criticism,draws the literary criticism away from only emphasizing criticism genres and the research of criticism terms,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true nature of the literary text in literature research.After consulting Professor Nie Zhenzhao about some related qu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Huang Kaihong gets some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concern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s the latest core terms and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method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ructing and aesthetic functions of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game theory relationship methodology application
下载PDF
自创生:媒介及新媒介文艺意义生成
2
作者 单小曦 刘千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38,160,F0003,共15页
“自创生”是用以描述系统自我生成性质的重要概念,“自创生系统”是能够自主生产、递归进化的系统。自创生理论以生成论为哲学基础,在去“本体”化的过程中建构了独特的“自体论”。按照自创生理论,媒介是典型的自创生系统。进入现代社... “自创生”是用以描述系统自我生成性质的重要概念,“自创生系统”是能够自主生产、递归进化的系统。自创生理论以生成论为哲学基础,在去“本体”化的过程中建构了独特的“自体论”。按照自创生理论,媒介是典型的自创生系统。进入现代社会,媒介系统将物质性与技术性转化为自身的生产力,展现出更为强劲的自主性,并在进阶演化和更新迭代的螺旋式生成运动中表现出递归性以及人、物、媒介之间新的缔合关系。数字新媒介系统的自创生进入了“数智化”阶段,形成了以计算法则为主导的信息生产方式,也带来了新世界即赛博空间的涌现。新媒介的数智化自创生,建构了新媒介文艺意义生成的自创生性质。从自创生视角看,新媒介文艺实践不过是数字化的人类行动者与媒介性行动者在互动耦合过程中,联合其他生产要素共同开展的自创生性文艺意义生产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媒介性与文艺性交叠衍生,数字文艺性也由此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创生 耦合关系 新媒介文艺 数字文艺性
下载PDF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论左翼文艺运动三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3
作者 周建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49-356,共8页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三大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生动地反映了从革命文学论争到文艺大众化讨论进程中的左翼文艺运动历史风貌,对于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范型作用。“革命”竖起了左翼文艺的...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三大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生动地反映了从革命文学论争到文艺大众化讨论进程中的左翼文艺运动历史风貌,对于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范型作用。“革命”竖起了左翼文艺的道德标杆,确立了革命文学生存与发展的伦理优势;“无产阶级”标明了左翼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明确了革命文学的主体及思想立场;“大众化”初步型构了无产阶级文艺范式,解决了革命文学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方法。“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以其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形象地演绎了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形成的关键历史进程,揭示了无产阶级文学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无产阶级 大众化 逻辑关系 左翼文艺运动
下载PDF
从晚清到五四:外国文学翻译走向现代之路
4
作者 张智中 赵曼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盛况空前,任淑坤《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言说与实践》一书研究视角切中该时期多维的翻译言说与实践关系,披沙拣金,突破五四时期翻译史研究以言说为依据、默认翻译实践与言说一致的模式,使言说与实践的多维关系... 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盛况空前,任淑坤《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言说与实践》一书研究视角切中该时期多维的翻译言说与实践关系,披沙拣金,突破五四时期翻译史研究以言说为依据、默认翻译实践与言说一致的模式,使言说与实践的多维关系从隐身走向现形。一则见解高卓,从宏观视角对五四时期的译本作系统和整体考察;再则其探骊得珠,以《新青年》为典例,从微观角度探究五四时期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传入盛况。引而申之,触类而长,其研究对当今中国文学走出去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外国文学翻译 言说与实践 多维关系 《新青年》
下载PDF
现代师承与文学社团的“合作”与“抵牾”——以“后五四”时期鲁迅与青年的关系为中心
5
作者 高晓瑞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8,共8页
现代文学社团的出现从文学制度层面宣告了“五四”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巨大差异。文学制度从章程、刊物、出版、机构运作等几个层面保证了文学社团的现代属性,但部分文学社团的成员却由传统人际关系影响下的师徒、同门、同乡构成。从师... 现代文学社团的出现从文学制度层面宣告了“五四”新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巨大差异。文学制度从章程、刊物、出版、机构运作等几个层面保证了文学社团的现代属性,但部分文学社团的成员却由传统人际关系影响下的师徒、同门、同乡构成。从师承关系的角度切入,可以发现新文化运动之后作为“文坛大师”的鲁迅在“后五四”时期并未消极隐退,而是借助其影响力找寻“同路人”,积极培养和扶植莽原、未名等文学社团,并从批评和翻译两个方面对弟子的文学活动进行引导。但是,“五四”的反权威意识和对话语权的争夺使鲁迅很快面临弟子和追随者们的“倒戈”,这种关系的破裂体现了文人师承在面对文学制度的话语力量时的式微,这一冲突背后隐藏的是“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继承“五四”传统时的认知差异与代际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承关系 文学制度 文学社团 “后五四”时期 鲁迅
下载PDF
再说“才将”
6
作者 王宝红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5-60,共6页
在现代汉语方言里,“才将”用作时间副词,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相当于普通话的“刚、刚刚、刚才”等词。“才将”见用于多个方言,同时并用的,有其逆序词“才将”、单音词“将”及其重叠形式等。在表示“刚才”这一意义上,一些... 在现代汉语方言里,“才将”用作时间副词,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相当于普通话的“刚、刚刚、刚才”等词。“才将”见用于多个方言,同时并用的,有其逆序词“才将”、单音词“将”及其重叠形式等。在表示“刚才”这一意义上,一些方言里“才将(将才、将)”等词与普通话的“刚才(才刚、刚)”等词构成两个同义词系列。对于“才将”之“将”与“刚才”之“刚”的语音及语义关系,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梳理“才将(将才、将)”等词在近代文献及现代方言中的用例,结合“刚”的语法化过程及副词“将”的近过去时的用法,认为在表示“刚才”义上,因“才将”类词与“刚才”类词发生语义重叠,所以出现两种写法混用的情形。其实,“才将”“刚才”两类词各有其来源,“将”“刚”二字之间不存在音义上的分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将 刚才 音义关系 文白异读 汉语方言
下载PDF
论唐文“三变”史观与文学代际演变
7
作者 许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2,共12页
文学“三变”说由《新唐书·文艺传序》提出,专指唐文三变,这与宋人文学史观的形成有极大的关联。追踪其源,又与汉人的三代文质观承接,宋人对韩、柳古文的赞述,是渊承《汉书·儒林传序》中汉人对孔子与“六经”的推尊,其核心是... 文学“三变”说由《新唐书·文艺传序》提出,专指唐文三变,这与宋人文学史观的形成有极大的关联。追踪其源,又与汉人的三代文质观承接,宋人对韩、柳古文的赞述,是渊承《汉书·儒林传序》中汉人对孔子与“六经”的推尊,其核心是“一王法”思想由“儒林”向“文艺”的变移。唐文“三变”之“变”,关键在尊“统”,其中由道统到文统,由文统回归道统的交互书写,正是汉、宋两朝论儒术与文艺内涵的逻辑演进。而“三变”说作为文学发展的重要指向,凸显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代际演变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文三变 三代文质 一王法 道统与文统 文学代际演变
下载PDF
私欲激荡下的伦理悲怆——玛丽娜·卡尔悲剧三部曲的文学伦理学探析
8
作者 夏侯勤 黄红兵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爱尔兰当代杰出剧作家玛丽娜·卡尔创作的《梅》《鲍西娅·考夫兰》及《猫原边……》悲剧三部曲中,压抑闭塞的生存空间致使处于身份困境的爱尔兰女性伦理意识混沌,弑婴、婚外情、家庭暴力、乱伦等社会个体伦理选择失范场景频繁... 爱尔兰当代杰出剧作家玛丽娜·卡尔创作的《梅》《鲍西娅·考夫兰》及《猫原边……》悲剧三部曲中,压抑闭塞的生存空间致使处于身份困境的爱尔兰女性伦理意识混沌,弑婴、婚外情、家庭暴力、乱伦等社会个体伦理选择失范场景频繁上演,最终引发伦理悲剧。剧作聚焦被边缘化的爱尔兰女性身处的社会生存伦理困境,痛斥了“房中天使”的他者身份对于女性所造成的深度戕害,并通过鞭挞人性之恶,疾呼社会大众提升自我伦理修养,规范自身伦理修为。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析这三部剧作,有助于读者洞悉深嵌于剧本字里行间的伦理道德教诲意义,激励受众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亲子及婚恋关系伦理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娜·卡尔悲剧三部曲 直面戏剧 亲子关系伦理 婚恋伦理
下载PDF
清人对散曲的多重称谓考论
9
作者 王丹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7-592,共6页
清人对散曲文体的认识,因受前代词曲观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称谓。经文献考疏,相关称谓有十种,可分为从“词本位”衍生的词、词余、小令、叶儿,以及从“曲本位”衍生的乐府、散曲、散套、曲、南北曲、清曲两大类。各称谓之间的范围与所指不... 清人对散曲文体的认识,因受前代词曲观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称谓。经文献考疏,相关称谓有十种,可分为从“词本位”衍生的词、词余、小令、叶儿,以及从“曲本位”衍生的乐府、散曲、散套、曲、南北曲、清曲两大类。各称谓之间的范围与所指不尽相同,仍需具体辨析。研究结果表明:清人对散曲称谓多沿用元明两代,且没有形成共识,展现出清代散曲成熟性与灵活性并存的特点;以词称曲作为清代散曲的主流称谓,一定程度反映了清词“中兴”而清代散曲衰落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散曲 文体称谓 词曲关系
下载PDF
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与早期桐城文派关系考察
10
作者 张莹洁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3-20,共8页
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与早期桐城文派的文学观念皆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与早期桐城文派关系考察可见二者存在相关性。桐城文派提炼完善了康熙选家的古文文体论,使古文定义趋于规范明确,试图改进古文选本编纂体例;桐... 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与早期桐城文派的文学观念皆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与早期桐城文派关系考察可见二者存在相关性。桐城文派提炼完善了康熙选家的古文文体论,使古文定义趋于规范明确,试图改进古文选本编纂体例;桐城文派关于古文义理与艺术要素之关系的阐释倾向康熙古文选家的调和论,以义理为古文要旨,又认为义理与各艺术要素可兼容共存,反对以单一标准缩小古文的成长空间。二者的古文功用论如出一辙,都认为学习古文有益于时文写作,又于举业之外有更高的理想,指出学习古人文章是提高修养的关键所在。康熙时期古文选本体现的古文文体论、义理观、功用论是考察早期桐城文派文章思想形成的因素之一,显示出清初古文选本在选本发展史与文学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时期 古文选本 桐城文派 文章思想 关系考察
下载PDF
翻译等值理论:回顾与展望
11
作者 郭小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0期185-188,共4页
翻译等值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等值关系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保持等值。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机器翻译虽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仍无法实现翻译完全等值,尤其针对文学文本翻译而言难度更大... 翻译等值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等值关系及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保持等值。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机器翻译虽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仍无法实现翻译完全等值,尤其针对文学文本翻译而言难度更大。基于此,该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西方翻译等值理论的起源以及后期的发展。西方翻译等值理论最早由里乌提出,经过雅各布森、卡特福德及奈达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阐释,可以看出其理论的复杂程度。其次,该文分析了翻译等值理论在机器翻译和文学翻译实践中应用的局限性,从而找出其可发展的空间,进而提出未来翻译等值理论可发展的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该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等值理论 等值关系 机器翻译 文学翻译 应用领域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实用说”下的文学接受、文学形式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长利 刘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62,共7页
以长期被忽视的"实用说"为讨论场域,分析了这一范式下的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在文学形式方面,作为总体形式观念的"表述形式",其性质是一种"权力性关系话语",体现为修辞形式... 以长期被忽视的"实用说"为讨论场域,分析了这一范式下的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在文学形式方面,作为总体形式观念的"表述形式",其性质是一种"权力性关系话语",体现为修辞形式、类型形式、中心形式三个认识层次;在意识形态方面,王权政治、新教伦理、自然人性为政治、宗教、哲学方面的特征;在文学接受方面,趣味阅读与理性旨向是阅读理解方面的特征。本文对"实用说"文学范式具有认识价值,对文学内部与文学外部关系的范式研究具有开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说 文学接受 文学形式 意识形态 关系
下载PDF
地理的空间与文学的意象——以贾平凹小说创作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萌 赵学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人地关系对文学创作具有深刻影响。贾平凹其人其文在创作理念、叙事方式、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本文以贾平凹代表性小说作品为例,考量了商州的地域文化地理要素对贾平凹小说创作产生影响的机制。论文认为,自然地理环... 人地关系对文学创作具有深刻影响。贾平凹其人其文在创作理念、叙事方式、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本文以贾平凹代表性小说作品为例,考量了商州的地域文化地理要素对贾平凹小说创作产生影响的机制。论文认为,自然地理环境能够构成文学创作的自然意象,人文地理环境能够生发文学创作的民俗文化意象、丰富其地域文化意象,并促成便于营造意象的艺术风格及其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文学创作 影响机制 贾平凹
下载PDF
文学形式的构成与多边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南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20,共15页
文学形式经常被认为是谜一般的概念。相当长的时期内,形式始终是一个遭受压抑的对象。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学者试图在"道"、主体或者历史内容之外寻求建立一个独立自足的文学形式体系。这篇论文考察了文学形式的构成以及周边... 文学形式经常被认为是谜一般的概念。相当长的时期内,形式始终是一个遭受压抑的对象。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学者试图在"道"、主体或者历史内容之外寻求建立一个独立自足的文学形式体系。这篇论文考察了文学形式的构成以及周边的复杂关系,尤其是文学形式与历史内容之间的关系。历史不断地介入文学形式的坚固结构,"内容"往往成为二者之间中转的驿站。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期以来内容与形式的主从之争更像是一种理论的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形式 内容 历史 关系 结构
下载PDF
论作为文学空间的世界文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孟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9-214,57,共7页
世界文学具有多重含义。学界在讨论世界文学时,往往并没有注意区分学科设置中的世界文学、实际教研中的世界文学和作为前沿学术问题的世界文学。就最后一层含义来说,国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主要针对世界文学机制,而非世界文学作品。... 世界文学具有多重含义。学界在讨论世界文学时,往往并没有注意区分学科设置中的世界文学、实际教研中的世界文学和作为前沿学术问题的世界文学。就最后一层含义来说,国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主要针对世界文学机制,而非世界文学作品。这种思考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世界的重新认识,而这种机制实际上是世界机制。但这一世界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而是独特的文学世界,即一种空间。这种空间里的实质内容,是更加复杂和精微的文学关系。因此,作为空间的世界文学,是文学研究的新范式,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机制 空间 关系 比较文学
下载PDF
澄清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中的几个概念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佘协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54,共3页
本文对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主要区别,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的异同,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比较文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试图澄清某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与模糊认识.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文学 概念 关系 认识
下载PDF
视觉批评何以可能——图像时代文学阐释的视觉转向与审美创构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3,共7页
随着现代社会图像表征的愈渐成熟与主流,图像对文学的挤压造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图—文"张力,也使得传统的文学批评场域发生了与图像时代相匹配的视觉转向,孕化出视觉批评这一新的文本阐释形态。视觉批评在延续传统文学批评主... 随着现代社会图像表征的愈渐成熟与主流,图像对文学的挤压造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图—文"张力,也使得传统的文学批评场域发生了与图像时代相匹配的视觉转向,孕化出视觉批评这一新的文本阐释形态。视觉批评在延续传统文学批评主体特征的同时对文学母本的意义延展、审美内涵以及阐释者的主体身份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营造出文学批评视觉化的现代景观,这一批评范式的形成得益于速度社会、消费意识乃至日常生活审美化等多元文化因素的现实滋养,而其本身的图像主导机制却又使得这一批评范式显露出难以回避的表意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批评 文学阐释 图像表征 “图-文”关系
下载PDF
明代状元:仕途与文学创作的多重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文新 郭皓政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2,共7页
明代状元及第后,直接供职于翰林院,其仕途起点高于其他新科进士。科举及翰林制度下的文学生态,以及翰林文人的特殊心态,都对状元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一方面,明代状元的仕途,决定了其文学创作是馆阁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 明代状元及第后,直接供职于翰林院,其仕途起点高于其他新科进士。科举及翰林制度下的文学生态,以及翰林文人的特殊心态,都对状元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一方面,明代状元的仕途,决定了其文学创作是馆阁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状元的诗文创作又不完全受制于馆阁文学,特别是在仕途受挫后,其创作更呈现出与馆阁文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作者从明代状元的仕途、文学对明代状元仕途的影响和仕途对状元文学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梳理明代状元之仕途与文学创作的多重关系,以期对明代文学和明代社会获得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状元 翰林制度 仕途 文学创作 多重关系
下载PDF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茂生 陈琴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小说。它揭示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种种社会问题,对那个时代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主人公裘德的情欲婚姻和精神婚姻都以失败而告终,归因于其夫...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小说。它揭示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种种社会问题,对那个时代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主人公裘德的情欲婚姻和精神婚姻都以失败而告终,归因于其夫妻关系处理的不当。其子时光被生母当作包袱丢给裘德后又与继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受社会的不公,裘德身上承载了太多的伦理重荷而无法释放。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无名的裘德》中所呈现出的各式各样的家庭伦理关系,揭示小说中主要人物悲剧结局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夫妻关系 母子关系 《无名的裘德》
下载PDF
印刷资本主义的兴起与英-印文学交往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梅晓云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共6页
印刷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书写文明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 -印文学关系中 ,更是起到别的历史条件不能起到的作用。英国文学自 1 7~ 1 9世纪以来的巨大成就、英国哲学与思想的传播 ,印度现代文学的兴起 ,以及两国文学的交往关系 ,都与此... 印刷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书写文明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 -印文学关系中 ,更是起到别的历史条件不能起到的作用。英国文学自 1 7~ 1 9世纪以来的巨大成就、英国哲学与思想的传播 ,印度现代文学的兴起 ,以及两国文学的交往关系 ,都与此有密切联系。这主要表现在 :印刷语言 (英语 )的广泛社会效率、印度近代知识分子的形成、欧洲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民族主义的启蒙以及欧洲对印度古老文明的了解、对印度文学传统的学习和研究等。正是建立在印刷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条件之上的书写文本层面的英 -印交往 ,体现了帝国对殖民地印度的意识形态统治 ;同时 ,也正是这一历史条件创造了殖民地人民与英国斗争的武器现代印度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文学 文学关系 广泛 现代文学 英国文学 启蒙 兴起 英国哲学 交往关系 历史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