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牙源性上颌窦炎患牙拔除后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修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韵莹 刘芸 +4 位作者 徐婷 刘珍珍 曹少萍 王张嵩 武东辉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且确诊为OMS,拔牙后6~8个月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纳入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但未诊断为OMS,拔牙后6~8个月因种植区域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部分上颌窦底骨质不连续及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13例,其余32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对照组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8例,其余40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术后6~8个月行二期修复治疗。种植术后21 d、3个月、8个月及修复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修复后24个月比较2组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pical bone height,ABH)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情况。结果研究组45例种植术前上颌窦黏膜厚度均值(1.556±0.693)mm,大于对照组(1.229±0.4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上颌窦底提升术均无上颌窦黏膜穿孔。修复后24个月,研究组SBG、ABH和MBL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OMS的患牙拔除后,上颌窦炎症减退、缺牙区骨质高度和密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及种植修复,可以达到与非OMS患牙拔除后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同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上颌窦炎 拔牙术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 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种植修复 上颌窦黏膜厚度 上颌窦内成骨高度 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 种植体边缘骨吸收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种植修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泽鸿 宁颖圆 +3 位作者 徐淑兰 詹捷玲 丁祥龙 高岩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8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由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相应区域缺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患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患者去除其牙源性致病因素,经牙槽嵴顶入路进行冲洗、引流、抗炎等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复查CBCT评估上颌窦炎治疗效果。在确定... 目的探讨由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相应区域缺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患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患者去除其牙源性致病因素,经牙槽嵴顶入路进行冲洗、引流、抗炎等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复查CBCT评估上颌窦炎治疗效果。在确定上颌窦炎愈合后行上颌窦提升手术同期或延期种植修复,术后随访。结果20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经牙槽嵴顶入路治疗,17例获得治愈,治愈率85%,对其中上颌窦炎治愈的17例患者行种植修复后随访1年,效果良好。结论经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可行,并为相应区缺牙的种植修复提供了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炎 牙源性 治疗 牙槽嵴顶入路 上颌窦提升术 种植 修复
下载PDF
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缺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毛俊木 刘潇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3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缺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柯陆式手术治... 目的观察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缺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柯陆式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牙槽嵴顶入路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相应缺牙区域种植修复,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有效期为18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二期种植手术时上颌窦黏膜发生黏膜穿孔率,随访期间牙源性上颌窦炎复发率,并在18个月时对患者种植修复牙相关问题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肿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二期种植手术时上颌窦黏膜发生黏膜穿孔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并无复发,而对照组患者在12、18个月随访时,各有1例复发,两组的牙源性上颌窦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咀嚼功能、满意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治疗,采取牙槽嵴顶入路治疗方案并对相应区域进行缺牙种植修复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二期种植手术时上颌窦黏膜发生黏膜穿孔与术后复发,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顶入路 牙源性上颌窦炎 相应区域 缺牙种植 治疗修复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