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σ理论在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7
1
作者 胡晓波 季慧峰 +2 位作者 姚文瑛 熊立凡 金大鸣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QC)数据的σ值研究,探讨如何应用σ值来判断方法性能和选择QC规则。方法从我院2005至2006年Sysmex K-4500和Sysmex KX-21参加上海地区血液分析仪室内QC的数据中抽取12次,采用公式σ值=[允许总误差(TEa)-偏... 目的通过对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QC)数据的σ值研究,探讨如何应用σ值来判断方法性能和选择QC规则。方法从我院2005至2006年Sysmex K-4500和Sysmex KX-21参加上海地区血液分析仪室内QC的数据中抽取12次,采用公式σ值=[允许总误差(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允许误差标准,得出各项的σ值。同时与仪器厂商、血液分析仪组和Sysmex组σ值比较。结果Sysmex K-4500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量、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计数等项目σ均值分别为11.09、7.35、11.68、6.01和9.35,Sysmex KX-21分别为8.51、7.55、10.40、6.39和8.55,Sysmex组分别为4.37、3.81、5.63、2.18、5.33,与我院2台仪器比较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室Sysmex K-4500和Sysmex KX-21血液分析仪的σ值已达6.0以上,采用13.0s(n=2)QC规则就能满足质量要求,但应注意仪器校准和分析前、后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血液分析仪
下载PDF
基于西格玛度量优化临床检验风险分析质量控制计划 被引量:9
2
作者 章晓燕 王薇 王治国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54-156,158,共4页
六西格玛(6σ)是一种允许对过程性能进行客观评估的技术,可用σ度量量化分析检测过程的性能和风险。EP23A为实验室提供了可选择的多种风险评估技术,以设计个性化的质量控制计划。方法决定图是区分σ性能的工具,使用方法性能数据产生... 六西格玛(6σ)是一种允许对过程性能进行客观评估的技术,可用σ度量量化分析检测过程的性能和风险。EP23A为实验室提供了可选择的多种风险评估技术,以设计个性化的质量控制计划。方法决定图是区分σ性能的工具,使用方法性能数据产生可接受性的直观评估,而操作规范图是基于σ性能确定试验所要求质量控制的直观工具。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是风险评估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可用于观察医疗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弱点。合理使用6σ质量控制设计工具能促进FMEA,风险评估过程和QC计划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西格玛度量 风险管理 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 质量控制计划
下载PDF
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在酶学参考测量室间比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汪静 曾洁 +9 位作者 闫颖 张传宝 马嵘 张天娇 张江涛 周伟燕 赵海建 胡翠华 王冬环 陈文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4期1889-1892,共4页
目的:采用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分析2013年全国酶学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REEQA)数据,说明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在REEQA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计算2013REEQA参评实验室各项目的西格玛(σ)值及质量目标指数,分析比较不同项目的σ值分布... 目的:采用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分析2013年全国酶学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REEQA)数据,说明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在REEQA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计算2013REEQA参评实验室各项目的西格玛(σ)值及质量目标指数,分析比较不同项目的σ值分布,评价酶学参考测量水平与实验室检测性能状况。参照各项目σ值选择室内质控程序并评价现行经验方法的合理性。计算国际参考实验室室间比对(REL A )预期总误差( T EREL A )及酶学参考测量预期室内变异系数,将 TERELA与两种由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总误差指标相比较,分析 TERELA能否满足常规检测溯源性需求,计算实验室实际室内变异对预期指标的符合率,判断预期指标的可行性。结果总误差为1/2最佳总误差(TEBO )与1/2总误差指标(TEWS/T )时,各项目的σ值范围分别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0.0~16.2、0.1~21.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0~9.9、3.9~20.2)、γ-谷氨酰转移酶(GGT )(0.0~26.6、0.4~26.3)、乳酸脱氢酶(LDH)(0.0~18.9、0.8~37.5)、肌酸激酶(CK)(3.8~34.5、3.7~34.1)、α-淀粉酶(AMY)(0.0~10.1、3.3~25.2)、碱性磷酸酶(ALP)(0.0~7.9、3.1~42.9)。总误差为1/2TEWS/T时,AST、CK、AMY、ALP的σ>5比例超过80.0%且没有σ<3的情况,ALT 的σ>4比例超过80.0%,σ<3比例为10.3%,GGT 与LDH的σ>4比例分别为77.8%与76.9%,σ<3比例分别为11.1%与17.9%。总误差为1/2TEBO时,CK的σ>5比例超过80.0%,其余项目σ>4的比例均不足80.0%。除GGT、CK外其余项目的σ>6比例从56.4%~83.3%下降至13.3%~48.7%,σ<3比例从0.0%~17.9%上升至23.1%~60.0%。项目的σ≥6与5≤σ<6时,分别采用13s ,n=2与12.5s ,n=2规则,经验性室内质控程序与之等效。4≤σ<5时选用13s/22s ,n=4规则。σ<3时必须重新确认项目性能。全部参评实验室检测性能良好比例为20.0%~94.4%。各实验室精密度不佳比例为0.0%~46.7%,准确度不佳比例为0.0%~33.3%,二者均不佳比例为0.0%~16.7%。7种酶学项目的 T ERELA范围为6.3%~7.1%,其中ALT、AST、AMY、ALP的 TERELA介于1/2TEBO与1/2TEWS/T之间,GGT、LDH的 TERELA高于1/2TEWS/T ,CK的 TERELA则低于1/2TEBO 。7种酶学参考测量预期室内变异系数(CV)EBO及CVEWS范围分别为0.5%~1.3%与0.9%~1.5%,参评实验室实际室内变异系数与各预期指标相符比例分别为37.8%~97.0%与76.9%~100.0%。结论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在REEQA中的应用使该比对计划不仅限于评价的准确性,还可向实验室提供更多有关质量改进的信息,成为保证酶学参考测量长期稳定高质量运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质量标准 酶学参考测量 质量评价
下载PDF
6σ方案评估临床定量检验质量及室内质控规则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建忠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152-153,157,共3页
目的应用6σ质量管理体系对临床定量检验项目质量进行评估,根据sigma水平可以对质控规则进行合理选择,为医学实验室提供了质量改进的客观依据。方法对该实验室常规开展的32项临床化学项目,利用室内质控得到的平均CV和卫生部EQA获得... 目的应用6σ质量管理体系对临床定量检验项目质量进行评估,根据sigma水平可以对质控规则进行合理选择,为医学实验室提供了质量改进的客观依据。方法对该实验室常规开展的32项临床化学项目,利用室内质控得到的平均CV和卫生部EQA获得的偏倚计算sigma值。结果该室参加质控的32个检验项目其中18个检验项目的性能达到6σ水平,占检验项目的56.3%;5个项目达到5~6d水平,占总项目的15.6%,5σ水平以上可以采用单一的质控规则;3个项目达到4~5d水平,占总项目的9.4%;6个项目在4口水平以下,占总项目的18.7%,需采用westgurd多规则控制质量。结论应用6σ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临床定量检验质量及室内质控规则设计等以实现实验室质量改进的过程中,6σ体系依据数据进行决策,以实际调查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在建立目标、确定关键因素以及提出改善方案上有更强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控规则
下载PDF
运用六西格玛方法来度量和分析移动软件开发
5
作者 黄智全 李立锋 《电子质量》 2019年第8期63-68,共6页
通过引入六西格玛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软件开发的过程数据,减少一些主观性和盲目性的判断,改进软件质量,优化软件开发过程,提升软件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关键词 六西格玛 软件崩溃率 软件过程改进 软件度量 SPC控制图
下载PDF
特种蛋白检验项目室内质控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余琳 陈涛 +1 位作者 高月亭 刘忠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评价特种蛋白检测项目的分析性能,优化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西格玛(σ)=[允许总误差(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公式,计算并评价每一检验项目的σ水平。另根据操作过程规范图(OPS图)选择最佳的质控方案,通过计算质量目标指数(... 目的评价特种蛋白检测项目的分析性能,优化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西格玛(σ)=[允许总误差(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公式,计算并评价每一检验项目的σ水平。另根据操作过程规范图(OPS图)选择最佳的质控方案,通过计算质量目标指数(QGI值)以判断优先改进精密度或准确度。结果按6σ标准IgG、IgA性能为优秀,IgM、C3为良好,C4为临界;依据OPS图法,当N=2时,IgG和IgA分别采用13s和13.5s/R4s/9X质控规则,其他三项均采用13s/22S/R4S/10X质控规则;误差检出概率(Ped)达到90%(C4为50%),假失控概率(Prf)要小于5%。根据QGI结果 ,5项特种蛋白检测方法均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结论联合应用6σ方法和OPS图法对临床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是必要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过程规范图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emoglobin Alc Measurement Systems' Performance for 135 Laboratories in 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Hai-Jian Zhao Tian-Jiao Zhang +3 位作者 Jie Zeng Cui-Hua Hu Rong Ma Chuan-Bao Z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079-1084,共6页
Background: Hemoglobin A 1 c (HbA1 c) measurement is of great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diabetes. Many manufacturers have developed various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HbAlc concentration. However,... Background: Hemoglobin A 1 c (HbA1 c) measurement is of great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diabetes. Many manufacturers have developed various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HbAlc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longitudinal use of these tests requires strict quality management.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quality of HbAlc measurement systems in China using six sigma techniques to help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s. Methods: A total of 135 laboratories were involv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in 2015. Bias values and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collected from an HbA 1 c trueness verification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program and an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program 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Center of Clinical Laboratories in China. The sigma (σ) values and the quality goal index (QGI)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s of different groups, which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principles and instruments.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88, 65.2%) were scored as "improvement needed (σ 〈 3)", suggesting that the laboratories needed to improve their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Only 8.2% (11/135) of the laboratories were scored as "world class (σ≥ 6)". Among all the 88 laboratories whose σ values were below 3, 52 (59.1%) and 23 (26.1%) laboratories needed to improve measurement precision (QGI 〈8.0) and trueness (QGI 〉 1.2), respectively; the remaining laboratories (13, 14.8%) needed to improve both measurement precision and trueness. In addition, 16.1% (5/31) and 15.0% (3/20) of the laboratories in "TO SOH" and "ARKRAY" groups, respectively, were scored as "world class", whereas none of the laboratories in "BIO-RAD" group were scored as "world class". Conclusion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were laboratories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in China, the performances were still unsatisfactory.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HbAlc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before we can include HbAlc assays in diabetes diagnosi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globin Alc Quality Assurance six sigma metri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