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ple skin abscesses associated with bacteremia caused by Burkholderia gladioli:A case report
1
作者 Yi-Ting Wang Xue-Wen Li +2 位作者 Pan-Yang Xu Chun Yang Jian-Cheng X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7期2286-2293,共8页
BACKGROUND Burkholderia gladioli(B.gladioli)is regarded as a rare opportunistic pathogen.Only a few patients with abscesses caused by B.gladioli inf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and these are usually abscesses at the inc... BACKGROUND Burkholderia gladioli(B.gladioli)is regarded as a rare opportunistic pathogen.Only a few patients with abscesses caused by B.gladioli inf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and these are usually abscesses at the incision caused by traumatic surgery.CASE SUMMARY A 74-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abscesses and pain throughout his body for 1 mo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Some of the abscesses had ruptured with purulent secretions on admission.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of the body surface masses showed mixed masses 75 mm×19 mm,58 mm×17 mm,17 mm×7 mm,and 33 mm×17 mm in size in the muscle tissues of both the right and left forearms,the posterior area of the right knee and the left leg,respectively.Abscess secretions and blood cultures grew B.gladioli.The following 3 methods were used to jointly identify the bacterium:an automatic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system,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and full-length 16 S rDNA sequencing.After 27 d of treatment with meropenem,etimicin,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and other antibiotics,most of his skin abscesses were flat and he was discharged without any symptoms.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of multiple skin abscesses associated with bacteremia caused by B.gladioli.Our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s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gladioli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holderia gladioli Multiple skin abscesses BACTEREMIA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Case report
下载PDF
17例皮下结核性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垚 张亚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8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结核性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结核科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17例皮下结核性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疾病预后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皮下结核性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结核科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17例皮下结核性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疾病预后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6例皮下结核性脓肿患者病灶位于胸壁(35.29%),4例病灶位于颈部(23.53%),部分可见于腹部、肢体、腰部、腹股沟等。局部症状患者居多,多表现为局部疼痛、灼热(47.06%),部分出现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23.53%),少数患者无症状仅是触及肿块。17例患者中单纯的皮肤结核占17.65%,皮肤结核合并肺结核占70.59%,合并肺外结核的占64.71%,肺外结核中以骨结核居多。患者结核感染T细胞实验阳性占82.35%;结核菌素实验阳性率占70.59%;脓液结核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占76.47%;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者占68.75%;血沉增高者占40%。10例患者内科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最终治愈,7例患者抗结核治疗联合脓液穿刺抽液后好转。结论:对于出现皮下肿物尤其是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应高度警惕皮肤结核,需及时完善肿物结核分子生物学检查、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等确诊,对于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经强化抗结核治疗后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提高皮肤结核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皮肤 脓肿 疾病特征
下载PDF
Kostmann’s Neutropenia: A Case Report
3
作者 Khaoula Achir Ilham Tadmori +3 位作者 Mounia Lakhdar Idrissi Fatima Zahra Souilmi Mohamed Hbibi Moustapha Hida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24年第5期869-872,共4页
Kostmann syndrome, or severe congenital neutropenia, is a rare condition in children marked by a neutrophil count of less than 500/mm3. This congenital agranulocytos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genetic disorder, is ofte... Kostmann syndrome, or severe congenital neutropenia, is a rare condition in children marked by a neutrophil count of less than 500/mm3. This congenital agranulocytos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genetic disorder, is often first identified by a neonatal infectious syndrome. The deficiency in neutrophils increases susceptibility to bacterial and fungal infections. Prior to the availability of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the dis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early mortality.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17-month-old boy who was admitted to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 at Hassan II University Hospital in Fes with skin abs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stmann Syndrome Severe Congenital Neutropenia skin abscesses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愈巨大皮肤脓肿1例报告
4
作者 段雨倩 刘代明 +2 位作者 佘婷婷 田毅 向丽萍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给予2023年4月23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合并糖尿病的背部巨大皮肤脓肿患者在抗感染、调控血糖、托里消毒散加减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创面于脓肿切开引流术后采用湿润烧伤膏及负压封闭引流序贯循环治疗。治疗13周... 给予2023年4月23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合并糖尿病的背部巨大皮肤脓肿患者在抗感染、调控血糖、托里消毒散加减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创面于脓肿切开引流术后采用湿润烧伤膏及负压封闭引流序贯循环治疗。治疗13周后,创面明显缩小,基底部可见大量鲜红色肉芽组织生长,患者出院,并于门诊继续使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出院1周后随访,创面完全愈合,愈后皮肤遗留浅表性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负压封闭引流 脓肿切开引流 皮肤脓肿 糖尿病 祛腐生肌
下载PDF
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箍围法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IL-10、IL-1β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朝晖 马静 +7 位作者 朱朝军 张杨 徐强 郭悦 赵丽坤 刘婷婷 王婉莹 冀晓娜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箍围药红肿消外用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皮下脓肿模型。模... [目的]观察箍围药红肿消外用对皮肤脓肿大鼠血浆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皮下脓肿模型。模型组生理盐水换药,对照组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换药,预治疗组在注射细菌后4 h红肿消2 m L换药,治疗组红肿消2 m L换药,药物范围超过肿胀范围1 cm,换药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3、7、14、18 d心脏取血2 m L,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内IL-10、IL-1β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天的IL-10含量与空白组比较都呈增加趋势,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IL-10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各组IL-1β含量与空白组相比呈升高趋势,与空白组IL-1β含量相比,模型组、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时,各组的IL-10含量呈下降趋势,对照组、预治疗组数值下降明显,预治疗组、治疗组IL-10含量与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模型组IL-1β含量持续升高,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呈下降趋势接近正常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18 d时,预治疗组、治疗组IL-10含量呈下降趋势,模型组呈上升趋势,各组IL-10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药物干预能抑制IL-1β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 d,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IL-1β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药物干预能抑制IL-1β的表达。[结论]在肿疡期(第3天)应用箍围法指导下的红肿消和百多邦处理大鼠皮肤脓肿未起到"消散毒邪"的作用。在脓疡期(第7天)与百多邦相比箍围法(红肿消)可促进大鼠血浆内IL-10的表达,红肿消早期应用及形成硬结后干预(2 d)两者无明显差异,百多邦和红肿消均抑制血浆内IL-1β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护场形成。在溃疡期(14、18 d)均起到抑制IL-1β的表达,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场理论 箍围法 大鼠皮肤脓肿 红肿消 白介素-10 白介素-1Β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脓肿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德成 王星 +2 位作者 周文江 彭秀华 高谦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21-224,I0007,共5页
目的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小鼠皮肤脓肿感染模型,观察脓肿形成动态变化及药物对脓肿愈合的影响。方法 45只SPF级裸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感染组及给药组,用临床分离鉴定的ST-... 目的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小鼠皮肤脓肿感染模型,观察脓肿形成动态变化及药物对脓肿愈合的影响。方法 45只SPF级裸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感染组及给药组,用临床分离鉴定的ST-239型MRSA菌株皮下注射感染裸鼠,对脓肿的形成过程进行时相性观察,测定脓肿体积的变化,并通过H.E染色观察皮肤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PBS处理组小鼠皮肤无脓肿形成,显微镜下皮肤各层结构清楚;感染组和给药组可见到典型的脓肿,临床症状的时相性过程明显,感染组小鼠皮肤真皮层的胶原纤维消失,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给药组小鼠的脓肿体积在整个实验周期内低于感染组,且在第5天时与感染组相比有差异。结论成功建立MRSA小鼠皮肤脓肿感染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可为进一步研究来源于临床MRSA菌株的病原特性、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皮肤脓肿 裸鼠
下载PDF
护场理论指导下的箍围法治疗大鼠皮肤脓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朝晖 朱朝军 +6 位作者 张杨 徐强 郭悦 赵丽坤 刘婷婷 王婉莹 冀晓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观察在护场理论指导下应用箍围药红肿消酊治疗大鼠皮肤脓肿的疗效。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红肿消治疗组。采用于采用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1mL(3~5&#... 目的观察在护场理论指导下应用箍围药红肿消酊治疗大鼠皮肤脓肿的疗效。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红肿消治疗组。采用于采用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1mL(3~5×10^9cfu/mL)复制皮下脓肿模型,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换药;西药对照组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换药;红肿消预处理组于制模后4h用红肿消2mL换药;红肿消治疗组制模出现硬肿后用红肿消2mL换药,药物范围超过肿胀范围1cm。各组均每日换药1次。观察各组大鼠精神状态、体质量、皮肤温度、脓肿波及范围和形成时间、创面破溃及愈合时间,疮周经皮氧分压(TcPO2)的变化。结果①制模后大鼠活动量减少,食欲变差,进食减少,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②给药后3d起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值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g:8.75±9.85比31.67±7.92,P〈0.01),持续到给药后18d(g:27.13±11.70比98.00±8.94);给药后18d,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红肿消治疗组体质量增加值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g:53.28±19.69、49.12±7.23、44.71±12.42比27.13±11.70,均P〈0.05)。③给药后3d起,模型组脓肿周围皮肤温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33.75±0.68比35.03±0.41,P〈0.01),持续到给药后10d(℃:34.30±0.35比35.03±0.41,P〈0.01);给药后14d时,红肿消预处理组温度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明显降低(℃:33.97±0.83比35.10±0.57、35.01±0.68、35.25±0.23,均P〈0.01),红肿消治疗组温度较预处理组明显升高(℃:34.87±0.94比33.97±0.83,P〈0.05)。④给药后13、15、17d,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和红肿消治疗组肿胀波及范围缩小率均较模型组大,以给药后17d变化最显著[(96.37±5.09)%、(92.76±13.56)%、(98.41±3.85)%比(77.46±19.07)%,均P〈0.05]。⑤西药对照组、红肿消预处理组和红肿消治疗组脓肿范围局限时间均较模型组缩短(d:9.28±1.38、7.33±1.97、7.67±1.63比12.63±1.99,均P〈0.05);红肿消预处理组和红肿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d:17.67±1.03、16.83±1.51比19.92±2.33,P〈0.05)。⑥给药后7d,红肿消预处理组TcPO2较模型组明显升高(mmHg(1mmHg=0.133kPa):63.33±9.77比39.51±8.42],红肿消治疗组(44.25±6.41)较红肿消预处理组明显降低,给药后14d,红肿消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59.50±7.34比49.52±10.17),给药后18d,西药对照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37.71±5.63比54.33±7.74),红肿消预处理组、红肿消治疗组TcPO2均较西药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红肿消酊箍围消肿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改善大鼠体质量及精神状态,增加创周血供以抗感染、抗炎,进而促进护场形成。感染早期应用红肿消酊并不能减轻局部感染症状,不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但能使皮肤脓肿尽早局限,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场理论 箍围法 皮肤脓肿 红肿消 莫匹罗星软膏
下载PDF
自体脂肪填充术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 被引量:2
8
作者 杜伟 孙秋宁 +1 位作者 王辉 朱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8-180,共3页
报告2例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2例患者均为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术后相继发生脓肿,脓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培养鉴定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治疗。提醒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尤其在局部外伤... 报告2例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2例患者均为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术后相继发生脓肿,脓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培养鉴定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治疗。提醒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尤其在局部外伤、手术或局部穿刺后出现脓肿者,对可疑病例行分枝杆菌培养及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脓肿 皮肤
下载PDF
感染期耳前瘘管术中炎性皮肤保留的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蒋远伟 蔡志福 +2 位作者 谢冠峰 傅婷婷 胡娉婷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9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期耳前瘘管术中炎性皮肤保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和莆田涵江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5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 目的探讨感染期耳前瘘管术中炎性皮肤保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和莆田涵江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5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小梭形切口并向下延长1~2 cm,保留炎性皮肤。对照组采用大梭形或双梭形切口。术后随访观察1个月~1年,比较两组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局部瘢痕长度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的总有效率为88.00%,与对照组的9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局部瘢痕长度为(8.16±1.28)mm,短于对照组[(18.08±1.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为8.00%,与对照组的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期患者,适当控制炎症后采用小梭形切口进行手术,同时辅以术中炎性皮肤保留等手术技巧可以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瘢痕,且不增加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前瘘管 感染期 脓肿 炎性皮肤保留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ST23流行株皮肤脓肿感染及肥大细胞动态变化观察
10
作者 雷志强 刘冰靥 +3 位作者 张丁 鲁波勇 韩莉 王德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03-1008,共6页
为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 ST23型流行株经小鼠皮肤脓肿感染后的脓肿形成过程及肥大细胞动态变化。本研究将6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PBS对照组、KP常规感染组与免疫抑制KP感染组,同时取20只My D88KO小鼠接种KP作为免疫功能缺失... 为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 ST23型流行株经小鼠皮肤脓肿感染后的脓肿形成过程及肥大细胞动态变化。本研究将6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PBS对照组、KP常规感染组与免疫抑制KP感染组,同时取20只My D88KO小鼠接种KP作为免疫功能缺失感染组。除对照组外所有感染组小鼠均分别皮下接种50μL ST23型KP菌株悬液(5×10~8cfu/只),对各组小鼠皮肤变化进行时相性观察;同时取各组小鼠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比较肥大细胞在小鼠体内释放的主要介质的分布与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接种KP的小鼠皮肤均有典型脓肿形成,并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皮肤脓肿体积逐渐增大;接种KP的正常C57BL/6小鼠皮肤脓肿较快自愈,而My D88KO小鼠皮肤脓肿自愈延后;组织病理学显示感染KP后常规组与免疫抑制剂处理的小鼠真皮层胶原纤维消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脓肿区域有明显的肥大细胞及主要炎性介质的分布;同时显示My D88KO组小鼠皮肤有明显的组织病理损伤;而PBS对照组各方面均正常。本研究建立了KP小鼠皮肤脓肿感染模型,可为进一步研究KP皮肤感染的病原特性和发病机制等提供小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ST23 皮肤脓肿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下载PDF
推移皮瓣挂线术治疗瘘管性肛周脓肿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毅 谷云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推移皮瓣挂线术治疗瘘管性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例采用推移皮瓣挂线术,对照组10例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创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坠胀、尿潴留、创面分泌物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 目的:观察推移皮瓣挂线术治疗瘘管性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例采用推移皮瓣挂线术,对照组10例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创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坠胀、尿潴留、创面分泌物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术后疼痛及肛门漏气、漏液、漏固体等比对照组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移皮瓣挂线术治疗瘘管性肛周脓肿有较好效果,在保护肛门自制功能方面明显优于一次性切开挂线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瘘管性肛周脓肿 推移皮瓣挂线术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白犀牛皮肤脓肿诊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伟斌 胡翔 +6 位作者 彭超 王昂 邓华 杨玉钊 曹周燕 代飞燕 刘永张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9-162,共4页
昆明动物园饲养的一头3岁雄性白犀牛,右肩胛背侧自上而下连续出现肿块。肿胀部位皮肤发红、发亮,触诊发热,肿块表皮皮肤相继脱落。穿刺取样,肿块内容物为粉红色黏稠液体,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为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混... 昆明动物园饲养的一头3岁雄性白犀牛,右肩胛背侧自上而下连续出现肿块。肿胀部位皮肤发红、发亮,触诊发热,肿块表皮皮肤相继脱落。穿刺取样,肿块内容物为粉红色黏稠液体,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为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头孢喹肟钠。在肿块下缘设置引流管,引流、冲洗脓肿腔,外用可鲁凝胶和金万红软膏均匀涂抹,配以中药方剂喂服。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0 d后,该犀牛肩胛部脓肿疾患基本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犀牛 皮肤脓肿 球菌 药敏实验
下载PDF
小鼠皮肤脓肿模型构建及多枝雾水葛的药效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炜 邹国发 +5 位作者 古炽明 陶曙红 郭丽冰 唐春萍 杨超燕 陈艳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8-304,共7页
目的建立动物皮肤感染脓肿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筛选优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皮肤脓肿模型,并通过多枝雾水葛抗皮肤感染药效评价验证模型。方法在调研文献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皮肤感染脓肿模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 目的建立动物皮肤感染脓肿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筛选优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皮肤脓肿模型,并通过多枝雾水葛抗皮肤感染药效评价验证模型。方法在调研文献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皮肤感染脓肿模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小鼠分成4组,包括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高、中、低浓度组,观察记录19 d,综合评价小鼠皮肤脓肿模型;将筛选出的最佳小鼠皮肤感染脓肿模型运用于多枝雾水葛抗皮肤感染药效评价。结果所构建的动物皮肤感染脓肿模型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全面,指标权重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小鼠皮下注射1×10^13 cfu·L^-1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0.1 mL建立的脓肿模型成功率高、稳定性好,综合评分最高;多枝雾水葛软膏可有效促进脓肿消退,药物组脓肿体积明显减小,皮肤细菌含量明显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结论该实验成功构建了动物皮肤感染脓肿模型评价指标体系,优选的小鼠皮肤脓肿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皮肤感染疾病和治疗药物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多枝雾水葛软膏具有抗皮肤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雾水葛软膏 皮肤脓肿模型 层次分析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一起羊皮肤脓肿病例的病原诊断及其防治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永光 简莹娜 +6 位作者 贺胜 李秀萍 胡勇 王戈平 王光华 林伟山 马利青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3期26-29,共4页
无菌采集青海省民和县李二堡镇某合作社羊群中患病羊的皮下脓肿内容物,送检至实验室,进行致病细菌的分离鉴定,经37℃培养24 h,在鲜血平板培养基上,生长出中等大小,具有典型β溶血环的乳白色菌落,36 h后变为金黄色菌落。经染色镜检、细... 无菌采集青海省民和县李二堡镇某合作社羊群中患病羊的皮下脓肿内容物,送检至实验室,进行致病细菌的分离鉴定,经37℃培养24 h,在鲜血平板培养基上,生长出中等大小,具有典型β溶血环的乳白色菌落,36 h后变为金黄色菌落。经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PCR鉴定以及致病性研究,在脓肿患处分离培养到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其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以及新生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环丙沙星以及多粘菌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脓肿 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对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红志 白雪景 +3 位作者 张桂荣 张硕 王芝云 杨帆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2024-2027,共4页
目的 探讨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用于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急诊收治的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选取获得完全随访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均给予正规清创... 目的 探讨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用于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急诊收治的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选取获得完全随访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均给予正规清创后脓肿切开引流术,对照组患者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碘伏纱布填塞脓腔引流,外用无菌纱布包扎,换药至伤口干燥无渗出,再单以碘伏消毒,无菌纱布包扎,直至伤口愈合。研究组患者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给予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填塞脓腔引流,无菌纱布包扎,换药至伤口干燥无渗出,再单以碘伏消毒,无菌敷料包扎,直至伤口愈合。随访6~12个月。结果 研究组术后换药时纱布与创面粘连较轻,换药时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肉芽组织破坏较轻(P<0.05);研究组第14天及21天换药时术后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伤口换药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应用于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填塞脓腔换药的治疗过程中,纱布与创面黏连轻,伤口渗血少,换药过程中患者疼痛痛苦小,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愈合时间短,换药次数少,换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克瑞纱布创面敷料 碘伏敷料 皮肤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 伤口愈合
下载PDF
肛周皮下脓肿术后分别应用康复新液和微赛恩凝胶换药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兆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肛周皮下脓肿术后分别应用康复新液和微赛恩凝胶敷料换药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6例肛周皮下脓肿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消毒换药加康复新纱条湿敷方案组(治疗组1)和常规消毒换药加微赛恩凝胶敷料换药组(治疗组2),每组... 目的:探讨肛周皮下脓肿术后分别应用康复新液和微赛恩凝胶敷料换药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6例肛周皮下脓肿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消毒换药加康复新纱条湿敷方案组(治疗组1)和常规消毒换药加微赛恩凝胶敷料换药组(治疗组2),每组各58例,观察两组在伤口愈合指标及并发症控制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2微赛恩凝胶敷料换药在促进肉芽生长、伤口愈合、降低患者换药疼痛方面优于治疗组1康复新纱条换药,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赛恩凝胶敷料治疗对肛周皮下脓肿术后换药有一定优势,其能够促进创面生长,缩短病程,并且减少患者换药时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微赛恩凝胶敷料 肛周脓肿 换药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椎间神经鞘瘤切除术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燕燕 王璨 +2 位作者 杨昕炜 孔文强 胡雪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77-2280,共4页
目的为治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椎间神经鞘瘤切除术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分析。临床药师根据创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针对... 目的为治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椎间神经鞘瘤切除术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方案进行分析。临床药师根据创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针对患者服用阿米卡星(0.4 g,静脉滴注,q12 h)后引起的耳鸣,建议停用阿米卡星,改为利奈唑胺,但该患者在服用利奈唑胺后出现膝关节痛,临床药师再次建议停用利奈唑胺,继续使用阿米卡星,并将剂量调整为0.8 g,静脉滴注,q24 h;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并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结果临床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该患者未再出现耳鸣、膝关节痛等不适,肝肾功能也无异常。结论临床药师及时协助临床医师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脓肿分枝杆菌 皮肤 软组织 感染 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高位括约肌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18
作者 邱磊 区小卫 +1 位作者 梁兆煜 于洪顺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高位括约肌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20例高位括约肌间脓肿,术前外院误诊8例,确诊12例,全部行一期手术根治治疗,采用扩大内口,粘腹挂线分离,肛管皮肤切开外引流.结果:2... 目的:探讨高位括约肌间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20例高位括约肌间脓肿,术前外院误诊8例,确诊12例,全部行一期手术根治治疗,采用扩大内口,粘腹挂线分离,肛管皮肤切开外引流.结果:20例均获随访1~2年,均无复发。结论:肛门指诊、肛窥镜检查和直肠腔内B超能明确诊断高位括约肌间脓肿,治疗措施安全,操作简易,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括约肌间脓肿 诊断 外科手术 直肠
下载PDF
高压电击伤致头皮缺损及脑脓肿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尚银武 王飞 +1 位作者 刘建雄 金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总结高压电击伤致头皮缺损并发脑脓肿的治疗方法。1例51岁女性患者,因“高压电致头皮缺损、双上肢及右下肢灼伤约12 h”就诊,可见顶枕部皮肤及全身多处皮肤烧伤,行颅脑CT提示开放型颅脑重型损伤。入院后头部创面可见焦炭样颅骨外露,复... 总结高压电击伤致头皮缺损并发脑脓肿的治疗方法。1例51岁女性患者,因“高压电致头皮缺损、双上肢及右下肢灼伤约12 h”就诊,可见顶枕部皮肤及全身多处皮肤烧伤,行颅脑CT提示开放型颅脑重型损伤。入院后头部创面可见焦炭样颅骨外露,复查颅脑CT示:左侧枕颞叶见大片高低密度影,左侧侧脑室受压。给予脱水降颅压及皮瓣移植手术,后颅脑水肿较前减轻,复查颅脑核磁示颅骨缺损处硬膜下脓肿。行坏死颅骨切除术+硬膜下脓肿切除术+皮瓣移植术,术后给予腰大池引流及抗感染治疗,经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高压电击伤致头皮缺损颅内损伤严重,后期易形成脑脓肿,应早期行手术治疗,并给予脱水降颅压及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伤 头皮缺损 脑脓肿 颅脑损伤 皮瓣移植术 脑水肿
下载PDF
黄绵马酸BB对MRSA和MSSA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聪 庄素琪 +5 位作者 江涛 沈志滨 陈艳芬 司徒莹 杨超燕 唐春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15-2621,共7页
目的探究黄绵马酸BB对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主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绵马酸BB对10株MRSA和13株MS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 目的探究黄绵马酸BB对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主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绵马酸BB对10株MRSA和13株MS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平板法绘制MRSA11和MSSA23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黄绵马酸BB与莫匹罗星的联用抑菌效果;建立小鼠皮肤脓肿模型,评价0.5%、1%、2%黄绵马酸BB乳膏对MRSA11、MSSA23菌株的体内抗菌作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黄绵马酸BB对MRSA11、MSSA23菌株形态的影响,并检测两种菌株的核酸外渗含量和胞外蛋白含量。结果黄绵马酸BB对10株MRSA的MIC为6.30~80.00μg/mL,MBC为40.00~640.00μg/mL;对13株MSSA的MIC为40.00~80.00μg/mL,MBC为63.50~126.99μg/mL。黄绵马酸BB干预MRSA11、MSSA23菌株36 h后,杀菌率可达99.9%。黄绵马酸BB与莫匹罗星联用对MRSA菌株的作用为相加,对MSSA菌株的作用为相加或协同。0.5%、1%、2%黄绵马酸BB乳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皮肤脓肿模型小鼠皮肤脓肿体积和降低细菌含量(P<0.05),改善模型小鼠皮肤脓肿部位的炎症病理变化。黄绵马酸BB可使MRSA11、MSSA23菌体细胞皱缩、破裂以及核酸外渗含量和胞外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黄绵马酸BB对MRSA、MSSA均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绵马酸BB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 皮肤脓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