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82 CASES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嫒芳 张定国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distinctiv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and assess prognosis of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f the data of ... Objective To explore distinctiv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and assess prognosis of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f the data of 82 cases of SSSS hospitalized at Xinhua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1993 to September 2003. Results The disease in all the 82 patients occurred in their first decade (mean 2.5 years). Possible predisposing factors were found in 48 (58. 5% ). Fever was present in 78 (95. 1% ). Radial spokes of crusting around mouth were present in 80 ( 97. 6% ). Erythema began on the face, especially around the mouth and eye in 63 ( 76. 8% ). The course was acute in all cases and the eruptions quickly spread to the whole body within one day to two days. Of the 82 cases of SSSS, 47 were complete form of SSSS, 27 were abortive form of SSSS, and 8 were between the two forms. Staphylococcus aureus with positive staphylocoagulase was isolated from the possible primary infection sites including pharynx, eyelid, conjunctiva, nose, ear, and skin in 18 of 31 patients. Microbiological cultures of bullae and little pustulae developed after the onset were negative in 16 cases. All the 82 patients completely recovered after receiving antibiotic therapy ( ceftriaxone, oxacillin)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human immunoglobulin (IVIG) therapy. Additional IVIG therapy was used in those patients who had systemic involvements such as pneumonia, fever higher than 38. 5℃ or leukocytosis. Conclusion SSSS is a spectrum disease. Besides abortive and complete forms, presenting between the two forms a new form might be appeared in 8 cases who developed both scarlatiniform rash and flaccid bullae. The abortive form and complete form are usually misdiagnosed clinically. Radial spokes of crusting around mouth seem to be characteristic manifestation of SSSS. All the patients in this study had favorable prognosis after receiving prompt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diagnosis treatment prognosis
下载PDF
Neonatal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A Case Report
2
作者 Yuan-Xia Zou Jia-Yu Zhang +3 位作者 Xiao-Xiu Ye Hui Zhou Run Li Gui-Ping Li 《TMR Integrative Nursing》 2021年第3期115-119,共5页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neonatal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with SSSS was analyzed,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was reviewed.Resu...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neonatal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with SSSS was analyzed,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was reviewed.Results:The acute onset of the disease was characterized by generalized erythema,epidermis exfoliation,skin non-touch,radial chapping around the mouth,and positive Nissl sign.The culture of binocular secretions and neck exudates show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was diagnosed as SSS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ity of secretions and exudates,vancomycin was selected for anti-infective treatment,and skincare and symptomatic support were given simultaneously.The child was cured and discharged after ten days of treatment.Conclusion:SSSS belongs to neonatal acute and critical illness.Improving eti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timely targeted anti-infective treatment is the key to correct diagnosis and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BORN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ASTITIS
下载PDF
藻蓝蛋白对小鼠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
3
作者 邵丽林 解佑银 张雷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41-150,共10页
为探讨藻蓝蛋白(CPC)对小鼠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将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模型组(Mod)、空白敷料组(BD)、藻蓝蛋白敷料组(CPC TDD)和藻蓝蛋白敷料+藻蓝蛋白腹腔注射组(CPC+ip.)5个处理组进行小鼠烫伤试验。结果表明,CPC TDD组和CP... 为探讨藻蓝蛋白(CPC)对小鼠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将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模型组(Mod)、空白敷料组(BD)、藻蓝蛋白敷料组(CPC TDD)和藻蓝蛋白敷料+藻蓝蛋白腹腔注射组(CPC+ip.)5个处理组进行小鼠烫伤试验。结果表明,CPC TDD组和CPC+ip.组伤口愈合时间最短,可以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藻蓝蛋白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对皮肤损伤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小鼠 皮肤损伤 伤口愈合 烫伤 海水浸泡
下载PDF
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损伤及愈合情况的病理学评价
4
作者 肖洒 孙军 +3 位作者 彭冬冬 唐海亮 姜德建 张妙红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损伤的影响及不同时间段创面皮肤愈合的病理学评价。方法 实验选用SD大鼠78只,雌雄各半,分为正常对照组(14只)、烧伤模型组(24只)、烫伤模型组(24只)和全切皮肤模型组(16只)。其中烫伤模型组采用台式超级控... 目的 探讨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损伤的影响及不同时间段创面皮肤愈合的病理学评价。方法 实验选用SD大鼠78只,雌雄各半,分为正常对照组(14只)、烧伤模型组(24只)、烫伤模型组(24只)和全切皮肤模型组(16只)。其中烫伤模型组采用台式超级控温烫伤仪烫伤皮肤组织,并于创面滴入混合菌,建立浅II度烫伤合并伤口感染模型。烧伤模型组采用自制烧伤锥形瓶烧烫伤皮肤组织,并于创面滴入混合菌,建立浅II度烧伤合并伤口感染模型。全切皮肤模型组采用无菌手术刀对皮肤进行面积为3 cm×3 cm切除,切除不伤及肌肉,建立皮肤全切模型。正常对照组分别于D1、3、4、5、7、10、14取2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烧伤和烫伤+细菌感染模型组分别于D1、3、5、7、10、14各取4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全切皮肤模型于D4、7、10、14各取4只动物进行解剖取材,对创面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体观察发现,不同模型造模初期皮肤均出现不同程度创面损伤;中期皮肤损伤部位周围均出现红肿、水泡等局部反应;末期皮肤愈合较为完整。显微镜观察发现,各模型初中期皮肤主要表现为表皮变性坏死,角化不全,颗粒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缺乏,真皮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末期皮肤表皮各层结构较为完整,真皮层可见大量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聚集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通过对造模不同阶段皮肤组织的病理学评价,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不同造模方法对皮肤的损伤与愈合情况,为后续药物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II度烧烫伤 细菌感染 皮肤全切 损伤 愈合
下载PDF
Review of the initial treatment and avoidance of scald injuries 被引量:1
5
作者 Ryan T Bourdon Brittany B Nelson-Cheeseman John P Abraham 《World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7年第2期17-26,共10页
Scald injuries,which describe burns to living tissue from hot liquids,are a very common injury that occur across geographical,social,economic,and national boundaries.Despite their ubiquitous nature,a complete understa... Scald injuries,which describe burns to living tissue from hot liquids,are a very common injury that occur across geographical,social,economic,and national boundaries.Despite their ubiquitous nature,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itions which are required to cause scald burns is not yet available.In addition,clear guidance to medical practitioners is available through various guidelines however in actual situations,the extent of the burn is not fully known and this lack of knowledge complicates care.Here,a comprehensive review is made of the available knowledge of temperatures and scald durations which lead to skin-burn injuries.The range of volumes and liquid temperatures are typical of those found in heated consumer beverages.This review can help medical practitioners design initial treatment protocols and can be used by manufacturers of hot-liquid products to avoid the most severe burns.Next,within the context of this ability to quantify burn depths,a review of current burn treatment guidelines is given.Included in this review is a visual recognition of the extent of burns into the dermal layer as well as decision guidelines for selection of patients which would benefit from referral to a dedicated burn center.It is hoped that by bringing together both the quantified burn-depth information and current treatment guidelines,this review can be used as a resource for persons in the medical,manufacturing,beverage service,and other industries to reduce the human impact of scald inj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ld injury skin BURNS Biological heating Hot beverages BURN depth
下载PDF
乌拉草提取物对大鼠皮肤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宏宇 陈子涵 +2 位作者 崔佰吉 冯宪敏 刘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7-384,共8页
目的:探讨乌拉草提取物黄酮类成分对大鼠皮肤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的抑菌作用,为新型抗感染中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水醇提取法提取乌拉草有效成分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黄酮含量,采用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检测... 目的:探讨乌拉草提取物黄酮类成分对大鼠皮肤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的抑菌作用,为新型抗感染中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水醇提取法提取乌拉草有效成分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黄酮含量,采用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检测乌拉草有效成分对细菌的抑菌活性,试管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24只SD大鼠采用自制烫伤仪构建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青霉素钠(NaBP)对照组和乌拉草提取物CM-70治疗组,每组8只。3组大鼠创面皮内多点注射接种20μL(1.0×10^(8)CFU·mL^(-1))S.aureus,次日3组大鼠分别涂抹无菌生理盐水(0.5 g无菌脱脂棉吸附生理盐水0.5 mL·cm^(-2))、NaBP(0.5 g无菌脱脂棉吸附NaBP,5000 U·kg^(-1)体质量)和10 g·L^(-1)乌拉草CM-70提取物稀释液(0.5 g无菌脱脂棉吸附0.5 mL·cm^(-2)乌拉草CM-70提取液)。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感染情况,采用创面痂下细菌定量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烫伤后第1、2、3、4、5、6和7天创面细菌数(CFU·g^(-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烫伤前和烫伤后第1、3、7及14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体外抑菌活性检测,不同稀释浓度乌拉草CM-70提取物稀释液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不同大小抑菌圈,针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未形成抑菌圈。MIC检测,乌拉草有效成分对S.aureus的MIC值为2.5 g·L^(-1)。各组大鼠烫伤创面感染和愈合情况观察,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感染后第3天,乌拉草CM-70提取物治疗组大鼠伤口浆液渗出较少;感染后第7天,伤口浆液渗出减少;红肿减轻,伤口面积缩小;感染后第14天,伤口创面已完全干燥,无浆液渗出,表面形成痂皮,伤口愈合良好,与NaBP对照组相近。烫伤创面痂下细菌定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同一时间点乌拉草CM-70提取物治疗组大鼠创面痂下细菌数明显减少(P<0.01)。ELISA法检测,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乌拉草CM-70提取物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10水平在烫伤后第1和3天明显升高(P<0.05),在第7和14天明显降低(P<0.05);乌拉草CM-70提取物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水平在烫伤后第1、3、7和14天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拉草有效成分可明显抑制大鼠皮肤烫伤后S.aureus感染,通过调控血清IL-1β、IL-10和TNF-α水平发挥抗炎和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草 皮肤烫伤 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炎症因子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外用康复新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对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尚高峰 王炳征 +2 位作者 韩伟波 李静 袁绿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515-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外用康复新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对血清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儿科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SSSS住院患... 目的探讨外用康复新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对血清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陕西省武功县人民医院儿科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SSSS住院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清洁创面褶皱部糜烂皮肤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00 mg/(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次/天,治疗7~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基础上采用消毒棉签蘸取康复新液外涂创面后暴露,4次/天,治疗7~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免疫功能(包括CD3^(+)、CD4^(+)和CD8^(+))、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皮疹消退、尼氏征转阴、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RP、PCT、SAA、CD8^(+)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CD3^(+)、CD4^(+)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CRP、PC T、SAA、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13.3%vs.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康复新液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小儿SSSS安全性高,能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及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加速皮损愈合,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儿童
下载PDF
机体保护多肽157对皮肤烫伤和切割伤的保护作用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8
作者 李招招 杜海琛 +8 位作者 谢飞 史佳欣 孟赛男 石格格 邱玥媛 王昭维 李萌 张英起 何磊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148-1154,共7页
目的研究机体保护多肽157(BPC157)对小鼠皮肤烫伤和大鼠切口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小鼠和大鼠分别分为5组: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0.1 mL/20 g体质量),阳性对照组(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300 IU/cm^(2)),BPC157剂量组(10、20、4... 目的研究机体保护多肽157(BPC157)对小鼠皮肤烫伤和大鼠切口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小鼠和大鼠分别分为5组: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0.1 mL/20 g体质量),阳性对照组(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300 IU/cm^(2)),BPC157剂量组(10、20、40μg/kg)。小鼠在脱毛处用台式超级恒温烫伤仪接触8 s,造成面积为2 cm ^(2)的Ⅲ度烫伤模型。大鼠背部脱毛后,用无菌手术刀平行于脊柱方向划一个4 cm长的皮肤切口,构建皮肤切口模型。模型建立后连续给予BPC157治疗7 d,观察创口的愈合情况,同时用ELISA法检测创面胶原蛋白和羟脯氨酸的表达,随后分别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探究病理性变化情况,并用小鼠进行用药安全性评价。结果与模型组相比,BPC157剂量组促进了皮肤烫伤和切口伤愈合,增加了胶原蛋白、羟脯氨酸表达水平以及皮下胶原纤维。在安全性评价方面,小鼠持续1周用药后,体质量和各主要器官质量未发生明显改变,无明显毒性反应。结论研究表明BPC157可显著促进皮肤烫伤的修复和皮肤创面的愈合,且安全性良好,为其广泛应用于皮肤创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体保护多肽157 皮肤烫伤 切口伤 伤口愈合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小鼠皮肤烫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9
9
作者 任鹏 官大威 +2 位作者 赵锐 马文翔 张书韬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92-94,99,共4页
目的建立用于热损伤研究的小鼠皮肤烫伤动物模型。方法小鼠麻醉后,使用沸水在其背部烫出直径1 cm的圆形烫伤区,沸水接触时间分别为10 s和25 s。烫伤后1、3、5、7和10 d处死动物。对不同损伤时间点皮肤取材,进行肉眼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 目的建立用于热损伤研究的小鼠皮肤烫伤动物模型。方法小鼠麻醉后,使用沸水在其背部烫出直径1 cm的圆形烫伤区,沸水接触时间分别为10 s和25 s。烫伤后1、3、5、7和10 d处死动物。对不同损伤时间点皮肤取材,进行肉眼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10s烫伤组,烫伤累及全层皮肤,程度为深Ⅱ°;25s烫伤组烫伤累及全层皮肤及背部肌肉,程度为Ⅲ°。结论该模型采用简单的方法成功制作出较为稳定的皮肤烫伤模型,为以后的皮肤热损伤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模型 动物 皮肤 烫伤 小鼠
下载PDF
罗非鱼皮多肽的制备及其对烫伤修复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高荣 欧阳茜茜 +5 位作者 杨萍 陈法锦 黄娜 李普旺 李思东 罗荣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88-95,176,共9页
以罗非鱼皮为原料,通过酶的筛选和酶解正交试验,分别获得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罗非鱼皮的最优酶解条件,在两种酶的最优酶解条件下进行分步复合酶解制备罗非鱼皮多肽,并探究罗非鱼皮多肽对新西兰兔皮肤烫伤创面的修复作用。结果表... 以罗非鱼皮为原料,通过酶的筛选和酶解正交试验,分别获得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罗非鱼皮的最优酶解条件,在两种酶的最优酶解条件下进行分步复合酶解制备罗非鱼皮多肽,并探究罗非鱼皮多肽对新西兰兔皮肤烫伤创面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最优酶解条件分别为pH6.5、温度55℃、底物浓度30%、酶用量0.5%和pH9.5、温度45℃、底物浓度35%、酶用量0.4%,相应的蛋白质回收率为90.54(±1.72)%和89.22(±2.14)%,复合酶解所得的蛋白质回收率比最优酶解条件下的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分别提高了5.03%和6.58%。烫伤愈合实验结果表明:伤口处理后17 d,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均已达到95%以上,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未见明显差异,愈合效果相近。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烫伤创面恢复情况最好,表明罗非鱼皮多肽对皮肤烫伤创面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皮 多肽 复合酶解 皮肤烫伤 修复
下载PDF
内生场肿瘤热疗致皮肤烫伤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小红 张浩伟 +1 位作者 赵明钢 张阳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74-1276,共3页
目的探讨内生场肿瘤热疗导致病人皮肤烫伤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该院热疗中心2007年2~12月采用肿瘤内生场热疗方法治疗病人130人次,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皮肤烫伤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该组发生皮肤烫伤2例,发生率为1.53%。结论... 目的探讨内生场肿瘤热疗导致病人皮肤烫伤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该院热疗中心2007年2~12月采用肿瘤内生场热疗方法治疗病人130人次,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皮肤烫伤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该组发生皮肤烫伤2例,发生率为1.53%。结论内生扬肿瘤热疗导致皮肤烫伤的主要原因是:热疗前准备不充分;电极板与皮肤直接接触;热疗部位有脂肪聚集或疤痕组织;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病人对高温感觉不敏感或者合并呼吸困难等合并症,分散病人对热的注意,不能及时反应情况;操作不当、温度控制不合理。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如掌握好热疗适应证,向病人交代好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注意事项,加强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巡视,正确操作,温度控制恰当等能有效地降低皮肤烫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热疗 内生场 烫伤
下载PDF
皮肤组织热水烫伤传热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江世臣 李和杰 +1 位作者 马宁 张学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研究生物组织热水烫伤过程的传热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由此进行烫伤程度预测。方法基于Pennes生物传热方程 ,建立热水洒落皮肤组织所致烫伤过程的一般模型 ,研究生物组织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 ,并对生物组织烫伤程度进行预测。结果通过数... 目的研究生物组织热水烫伤过程的传热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由此进行烫伤程度预测。方法基于Pennes生物传热方程 ,建立热水洒落皮肤组织所致烫伤过程的一般模型 ,研究生物组织内部的温度变化规律 ,并对生物组织烫伤程度进行预测。结果通过数值计算 ,得到生物组织内部的温度分布 ,以及生物组织烫伤发生的开始时间。研究表明 ,皮肤及内部组织初始温度分布、热水与皮肤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及热水的温度对于烫伤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该模型可用于生物组织热水烫伤过程传热分析和烫伤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组织 生物传热 烫伤 皮肤 模型
下载PDF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启文 李建红 +2 位作者 刘建中 李萍 冯进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5期349-350,共2页
目的:分析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绝大部分SSSS患儿均具有触痛性红斑、松弛性大疱、表皮剥脱;102例患儿眼周首发红斑,135例... 目的:分析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绝大部分SSSS患儿均具有触痛性红斑、松弛性大疱、表皮剥脱;102例患儿眼周首发红斑,135例患儿口周首发红斑及放射状裂纹;另各有3例患儿分别表现为泛发性大疱、弥漫性红斑。结论:眼周红斑、口周红斑伴放射状裂纹及皮肤触痛可提示本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眼周红斑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氦氖激光照射对大鼠皮肤烫伤愈合后期再创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筑闻 王春燕 +2 位作者 马宗廉 周康 戚智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4-56,共3页
用波长为6328nm的低强度氦氖激光以三种不同剂量对40只大鼠,40个皮肤烫伤创面照射,观测到:一、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均较未照射激光的创面缩短。二停止照射后即行切除全皮的新创面愈合时间则较未照射激光的新创面出现延长... 用波长为6328nm的低强度氦氖激光以三种不同剂量对40只大鼠,40个皮肤烫伤创面照射,观测到:一、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均较未照射激光的创面缩短。二停止照射后即行切除全皮的新创面愈合时间则较未照射激光的新创面出现延长。三、以上两项效果均与照射剂量有关,愈合过程中各阶段的愈合速率也有不同。初步认为低强度氦氖激光(6328nm)照射对大鼠皮肤烫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对停止照射后即受到之新的开放性创伤有延迟愈合的抑制作用趋势;以小剂量照射效果更为明显,且此效果主要显示在愈合后期。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须注意被照射之创面痊愈前不可再受新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 皮肤烫伤 氦氖激光照射
下载PDF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0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霞 马琳 刘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208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部分病原菌进行表皮剥脱毒素及药敏检测,了解本地区致病菌分泌表皮剥脱毒素血清型别及药敏情况。方法记录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SA)应用... 目的回顾分析208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部分病原菌进行表皮剥脱毒素及药敏检测,了解本地区致病菌分泌表皮剥脱毒素血清型别及药敏情况。方法记录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SA)应用反向乳胶凝集法检测表皮剥脱毒素,对51株SA应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了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 30株SA中,21株表皮剥脱毒素A,B均阳性,8株单纯表皮剥脱毒素B阳性。51株SA药敏青霉素耐药率为96.08%,对红霉素耐药率为82.35%。对苯唑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莫匹罗星、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均未发现耐药菌。结论引起本病的SA以表皮剥脱毒素A,B均阳性的菌株为主。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不适合治疗本病。头孢菌素、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可作为可选择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表皮剥脱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敏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树叶 罗勇奇 +2 位作者 曾迎红 周斌 汤建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葡萄球茵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和药敏分析。方法:对40例MRSA引起的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药敏试验及治疗情况。结果:40例M...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葡萄球茵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和药敏分析。方法:对40例MRSA引起的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药敏试验及治疗情况。结果:40例MRSA阳性患儿中男女比为1.2∶1,农村城市比为2.6∶1,<3岁婴幼儿发病比例为85.0%;SSSS高发季节是秋季(42.5%)。MRSA引起的SSSS患儿发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SSSS患儿;实验室检查示WBC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血培养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其他SSSS患儿;予静脉滴注夫西地酸或替考拉宁治疗有效。结论:MRSA引起的SSSS患儿临床症状具有特殊性,夫西地酸或替考拉林治疗MRSA引起的SSSS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夫西地酸 替考拉宁
下载PDF
湖南省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粟娟 李吉 +6 位作者 罗海燕 肖政辉 罗彬萍 陈翔 李捷 刘盼盼 朱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9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结果:290例患者中<3岁患者占76.6%,109例有诱发因...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9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结果:290例患者中<3岁患者占76.6%,109例有诱发因素,177例患者有白细胞升高,168例患者合并发热,34例合并腹泻,58例合并败血症。119例患者行细菌培养,其中85例取皮肤分泌物进行培养,21例行咽拭子培养,13例患者同时取皮肤分泌物和咽拭子进行培养。培养结果示细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通过抗感染治疗后所有患者获得治愈。皮损改善时间为3.26 d;平均住院日为6.55 d;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48 d。结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3岁以内儿童,且易合并系统症状,早期诊断和早期积极的抗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红斑 败血症 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冬芹 宋青蔓 +1 位作者 张海璐 王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疗效,指导临床诊治,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6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将92例轻症患儿和64例重症患儿随机各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疗效,指导临床诊治,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6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将92例轻症患儿和64例重症患儿随机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病程。结果 156例患者发病年龄平均(3.51±0.24)岁,男∶女为1.29∶1,9~11月份发病率明显增高,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40例(25.6%),在当地医院误诊56例(35.9%)。64例重症患儿,治疗组较对照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明显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3~5岁儿童,男多于女,秋季常见;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基层医院误诊率较高;重症SSSS患者可短期联合应用小量糖皮质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抗生素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体液免疫状态及治疗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湘湘 杜立中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发病的临床特点、体液免疫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11月住院的41例SSSS患儿临床资料,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治疗尤其是激素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1例中38例(92.68%)...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发病的临床特点、体液免疫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1月~2006年11月住院的41例SSSS患儿临床资料,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治疗尤其是激素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1例中38例(92.68%)为6岁以下儿童;22例(53.66%)发病前有咽炎或扁桃体感染;27例(65.85%)有血清IgA水平下降,仅1例(2.44%)有血清IgG水平下降;41例经(8.90±2.06)d抗生素或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痊愈,抗生素组与抗生素联合激素组间在皮肤红斑疱疹停止发展时间[(2.15±0.99)dvs(2.50±0.84)d]、表皮剥裸区干燥时间[(3.77±0.83)dvs(3.57±1.23)d]、平均住院天数[(8.38±2.14)dvs(9.14±2.01)d]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SS好发于6岁以下儿童,咽炎和扁桃体炎是重要的发病诱因,患儿常伴血清IgA水平降低,有效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激素应用并不能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体液免疫 治疗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景良 陈丽莉 +2 位作者 宗春光 李雪飞 段昕所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50-351,共2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0~3岁婴幼儿组(A组)97例,3~6岁(B组)143例,6~10岁(C组)21例。结果 A组易伴发热,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0~3岁婴幼儿组(A组)97例,3~6岁(B组)143例,6~10岁(C组)21例。结果 A组易伴发热,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B组易伴发热,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组间白细胞及细菌培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SSSS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可结合血常规及细菌培养进一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不同年龄段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