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小分子药物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成志 张晓青 +3 位作者 刘一帆 朱甜甜 刘培民 李东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I0034,共7页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目前最有潜力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与化疗、靶向等联合方案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可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改善免疫细胞活性,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目前最有潜力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与化疗、靶向等联合方案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可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改善免疫细胞活性,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抗肿瘤作用。中药小分子药物种类繁多,具有多靶标、多通路以及药理作用广泛等特点,一直是当前众多肿瘤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大量研究发现,抗肿瘤免疫中药小分子药物多归属于多糖类、黄酮类、二酮类以及类黄酮化合物等,可通过调节机体固有免疫系统(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髓系抑制细胞等)、适应性免疫系统(包括T淋巴细胞、B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akin,IL)-2、IL-4、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直接或间接改善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从而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收集近年来中药小分子药物在抗肿瘤免疫领域的相关研究,从中药小分子药物调节免疫细胞作用机制角度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实现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小分子药物 肿瘤免疫 机制研究
下载PDF
中药小分子介导铁死亡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雨萌 张晓青 +4 位作者 王成志 赵戈蕾 汪程敏睿 刘培民 李东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135,I0004,共7页
铁死亡是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热点,是一种由铁和脂质过氧化驱动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受铁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等多种细胞代谢途径的调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通过调控铁死亡通路中的相关靶点和通路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消化道抗肿瘤... 铁死亡是当今医学领域研究热点,是一种由铁和脂质过氧化驱动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受铁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等多种细胞代谢途径的调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通过调控铁死亡通路中的相关靶点和通路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消化道抗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降低消化道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我国是天然的中草药宝库、种类繁多。研究发现多成分、多靶点、毒性小、药理作用广的中药小分子能够促进铁死亡发生,如青蒿素及衍生物、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直接或间接地诱导铁死亡的发生,从而抑制相关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在抗消化道肿瘤发挥重要作用。从中药小分子通过调控铁死亡在消化道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消化道肿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小分子 铁死亡 消化道肿瘤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山西陈醋的小分子肽类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
3
作者 聂丽媛 范三红 +2 位作者 曹林旭 秦雪梅 李震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41,共11页
目的:明确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针对心血管等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成分。运用Genecards... 目的:明确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针对心血管等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成分。运用Genecards、Drugbank 5.0、DAVID等数据库对小分子肽类化合物靶点及通路进行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使用Autodock Dock 1.5.6和PyMol 2.5.5进行山西陈醋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共鉴定出41个小分子肽类化合物,其中包括27个环二肽、10个直链二肽和4个三肽类化合物。其发挥心血管和肥胖等保健作用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包含14个活性成分和109个药物靶点。通路富集分析得到5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yclo(Leu-Pro)、Val-Val、Pro-Phe、Cyclo(His-Pro)等成分可能与核心靶点F2、MAPK1,MMP9、VCAM1等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初步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山西陈醋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预防调节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疾病的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陈醋 小分子肽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疾病修饰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进展
4
作者 吴倩 姜福琼 +2 位作者 游淑琼 王媛 吴永卓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71-376,共6页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主要治疗方式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病情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BP疾病修饰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BP的靶向治疗受到很大关注,越来越多的新型...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主要治疗方式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病情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BP疾病修饰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BP的靶向治疗受到很大关注,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应用于临床。本文基于BP疾病修饰的相关研究,对当前BP新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靶向治疗 疾病修饰 治疗机制 小分子抑制剂
下载PDF
新型药物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鑫 吴一菲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4期222-229,241,共9页
白癜风是以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黏膜色素减退或脱失为特征的皮肤病,任何年龄及身体部位均可发病,多见于青年期,全球发病率可达0.1%~2%。易于诊断但难以治疗,传统的激素治疗、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治疗... 白癜风是以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黏膜色素减退或脱失为特征的皮肤病,任何年龄及身体部位均可发病,多见于青年期,全球发病率可达0.1%~2%。易于诊断但难以治疗,传统的激素治疗、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治疗效果仍不太令人满意,由于白癜风通常病程长、频繁复发,以及部分患者治疗抵抗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等原因,挖掘发现新型药物治疗白癜风显然是必要的,虽然目前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从免疫机制干预白癜风病情的疗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白癜风靶向免疫治疗方面的新型药物进行综述,为白癜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免疫机制 JAK抑制剂 细胞因子 小分子治疗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实验验证探讨黄芩素抑制PD-1/PD-L1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6
作者 郭妍 郭怡琳 +1 位作者 刘柏平 徐建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7,共8页
为研究黄芩素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通路的分子机制,本文首先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预测了黄芩素的抑制作用,然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了实验验... 为研究黄芩素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1/PD-L1)通路的分子机制,本文首先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预测了黄芩素的抑制作用,然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了实验验证。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黄芩素与PD-L1二聚体(PD-L1 dimer)的结合亲和力为-32.41±0.31 kcal/mol。结合能分解、接触数和非键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黄芩素主要结合在PD-L1 dimer的C-、C’-、F-和G-sheet区域,其中关键残基Tyr56、Met115、Ala121和Asp122与黄芩素之间的非极性相互作用在结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互相关矩阵和二级结构结果进一步表明,黄芩素可与PD-L1 dimer的sheet区域稳定结合。ELISA结果显示黄芩素对PD-1/PD-L1相互作用抑制率的IC_(50)为79.47μg/L。黄芩素可通过直接与PD-L1dimer结合抑制PD-1/PD-L1相互作用,本研究为该通路天然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天然小分子 黄芩素 分子动力学模拟 抑制机制
下载PDF
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朱铿 李娜 +1 位作者 李克安 童沈阳 《化学试剂》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7-21,53,共6页
评述了有机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 反应机理 探针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DZ改性HTPB型聚氨酯阻尼材料 被引量:6
8
作者 郭艳宏 赵小平 +2 位作者 陈蓉蓉 宋川 李占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10,共4页
采用添加有机小分子N,N-二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DZ)的方法,对HTPB型聚氨酯阻尼材料进行了改性研究。结果表明,DZ以熔融状态加入到聚氨酯复合材料反应体系时,所得复合材料的阻尼性有大幅度的改变,tgδ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有很大... 采用添加有机小分子N,N-二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DZ)的方法,对HTPB型聚氨酯阻尼材料进行了改性研究。结果表明,DZ以熔融状态加入到聚氨酯复合材料反应体系时,所得复合材料的阻尼性有大幅度的改变,tgδ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有很大的提高,最高值由改性前的0.3增大到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改性 阻尼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中药活性小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复方配伍机理研究新思路 被引量:17
9
作者 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6-1419,共4页
中药复方配伍机理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复方的复杂性使得目前研究方法难以适合其自身特点,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笔者提出药物配伍关系与其体内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分... 中药复方配伍机理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复方的复杂性使得目前研究方法难以适合其自身特点,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笔者提出药物配伍关系与其体内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多种主要药效成分的同时检测,可以阐明中药的体内代谢及相互作用关系,是进行复方配伍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小分子 单克隆抗体 复方配伍机理
下载PDF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诺 吴丹 +4 位作者 韩颜颜 蔡燕燕 李茹 赵燕芳 魏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5-1548,共4页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的反应机理对认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揭示核酸的生物功能与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命过程的模拟和生命本质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近年来该领域...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的反应机理对认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揭示核酸的生物功能与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命过程的模拟和生命本质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近年来该领域采用的荧光光谱法进行了综述,从温度、双分子猝灭过程的速率常数、荧光寿命以及吸收光谱的变化等方面作了论述,从而确定了核酸与有机小分子(染料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类型;总结了结合常数、荧光给体-受体间的作用距离、作用力类型及结合方式的多种求算方法,并分别阐述了核酸与染料及药物在不同结合数下生成常数的计算方法。这对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作用机理、开发新的核酸探针以及以核酸为靶标的药物分子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有机小分子 反应机理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中药小分子研究的思路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玉刚 谢伟东 +3 位作者 雷帆 王欣佩 杜力军 邢东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6期1018-1021,共4页
中药小分子是一类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按照现代药物发现类型的划分标准,中药小分子的发现主要依靠药效筛选。基于化合物的药学特性,构建和优化高精度、高通量新型药物筛选系统,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将... 中药小分子是一类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按照现代药物发现类型的划分标准,中药小分子的发现主要依靠药效筛选。基于化合物的药学特性,构建和优化高精度、高通量新型药物筛选系统,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将新的生物学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中药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的准确认识。本综述将重点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中对药物作用靶点的认识,为中药小分子研究思路提供借鉴。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利用前沿生物学技术研究小分子药理的实例,最后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对现代药物发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小分子 生物学 药理机制
下载PDF
Pt-Sn电极对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反应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晓英 廖钫 +2 位作者 蔡铎昌 李容 李明齐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Pt Sn电极对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的循环伏安图的分析及每一吸附锡原子占据铂原子数的测定 ,结合文献资料 ,对Pt Sn电极上甲醇、甲醛。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电催化氧化机理 铂-锡电极 电催化活性 循环伏安图 燃料电池
下载PDF
小分子药物调控胆固醇逆向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海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93-100,共8页
本文从小分子药物调控胆固醇逆向转运机制的视角,介绍胆固醇逆向转运关键蛋白参与小分子药物调控胆固醇外流和脂质代谢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不同化学结构类型小分子药物对介导胆固醇逆向转运不同药靶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药理学的研究... 本文从小分子药物调控胆固醇逆向转运机制的视角,介绍胆固醇逆向转运关键蛋白参与小分子药物调控胆固醇外流和脂质代谢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不同化学结构类型小分子药物对介导胆固醇逆向转运不同药靶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药理学的研究角度提供开展胆固醇逆向转运相关研究新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药物 胆固醇逆向转运 作用机制 分子药理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相关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兴旺 吴冰 +7 位作者 焦慎超 李晶晶 樊印波 刘丽娜 赵睿 李青青 刘丹 赵临襄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96-404,421,共10页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在蛋白翻译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密切相关。随着对eIF4E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eIF4E及相关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目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在蛋白翻译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密切相关。随着对eIF4E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eIF4E及相关信号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目前已有部分相关抗肿瘤药物上市或进入临床试验。本文综述了作用于eIF4E及相关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小分子抑制剂 作用机制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探讨小分子跨膜机制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中的氧化磷酸化
15
作者 王丹 张杰 +3 位作者 周小华 王洪辉 董立春 谭世语 《化工高等教育》 2013年第2期88-91,共4页
生物化学中氧化磷酸化是生物能学的关键点和难点,学生往往对此概念模糊,理解困难。我们通过对小分子跨膜机制进行探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 生物化学 氧化磷酸化 小分子跨膜机制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中结晶紫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16
作者 李昕 周静 杨昌英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8期20-21,共2页
文章对小分子染料结晶紫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小分子染料与DNA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进一步考察了pH、不同溶剂对其结合性质的影响,这一类研究对寻找合适的生物探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结晶紫 DNA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系统生物学驱动的小分子代谢组学策略创新驱动中药现代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欣 张文华 +5 位作者 罗夏琳 刘京净 王天宇 张宁 孙慧峰 吕海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3-341,共9页
基于系统生物学理念,聚焦小分子代谢物全局定性描述和定量表征的代谢组学策略,以其整体性表征复杂生物体系的代谢修饰与规律性调控的方法学优势,其正被宽口径应用于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尤其中药固有化学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和作用模式的系... 基于系统生物学理念,聚焦小分子代谢物全局定性描述和定量表征的代谢组学策略,以其整体性表征复杂生物体系的代谢修饰与规律性调控的方法学优势,其正被宽口径应用于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尤其中药固有化学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和作用模式的系统互作属性,均与代谢组学的研究理念深度契合,因此,近年来代谢组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现代研究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本文将以中药化学物质基础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研究和中药配伍规律研究为主线,重点论述代谢组学策略在这些研究领域的研究实践,以期引起中医药行业对代谢组学科学价值与应用潜力的共识与重视,未来更好地实践应用代谢组学及其相关方法策略系统解决中药现代进程中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代谢组学 中药现代研究 化学物质组 质量控制 作用机理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接枝炭黑填充PP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平 郭卫红 +1 位作者 陈静 吴驰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64,共4页
将炭黑与有机小分子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进行混合,通过高剪切力的作用,实现了有机小分子在炭黑表面的接枝改性。通过对比接枝改性后的炭黑(GCB)与接枝改性前的炭黑(CB)对聚丙烯(PP)性能的影响,发现GCB能更有效地促使PP基体发生异相成核... 将炭黑与有机小分子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进行混合,通过高剪切力的作用,实现了有机小分子在炭黑表面的接枝改性。通过对比接枝改性后的炭黑(GCB)与接枝改性前的炭黑(CB)对聚丙烯(PP)性能的影响,发现GCB能更有效地促使PP基体发生异相成核,提高基体的结晶温度,使聚丙烯的韧性和强度都有明显提高。TEM结果表明,炭黑表面经过接枝有机小分子后粒径变小,在聚丙烯中能更好地分散。DSC结果表明CB和GCB对PP基体的结晶行为都会产生影响,但GCB的影响更加显著。添加1%GCB后,PP的结晶峰值温度提高了11.6℃。添加量仅为1%时,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屈服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有机小分子 炭黑 接枝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小分子酸修饰的碳酸钙对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瞬钦 舒友 +7 位作者 苏胜培 李勇 黄剑英 向德轩 欧阳跃军 林红卫 胡扬剑 罗琼林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0期26-28,32,共4页
本文主要利用小分子酸(丙烯酸、草酸)作为碳酸钙的修饰剂,对碳酸钙进行干法修饰,而后再利用石蜡对修饰碳酸钙进行二次包覆制备了双修饰的有机活性碳酸钙,并将其作为高分子填料填充到聚乙烯(PE)中制备了修饰碳酸钙/PE复合材料。考察了修... 本文主要利用小分子酸(丙烯酸、草酸)作为碳酸钙的修饰剂,对碳酸钙进行干法修饰,而后再利用石蜡对修饰碳酸钙进行二次包覆制备了双修饰的有机活性碳酸钙,并将其作为高分子填料填充到聚乙烯(PE)中制备了修饰碳酸钙/PE复合材料。考察了修饰剂种类、修饰剂用量及填料用量对PE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填料用量为恒量,修饰剂的用量逐步增加时,修饰碳酸钙/PE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丙烯酸修饰剂用量为3%,填料用量为15 phr时,丙烯酸改性碳酸钙/PE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DSC测试表明加入修饰剂的改性碳酸钙/PE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得到了提高,能够使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得到提升。TGA测试表明修饰剂改性碳酸钙/PE复合材料在400℃范围内具有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包覆 小分子酸 熔融温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以CCR5为靶点的小分子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
20
作者 甘海峰 查晓明 吉民 《药学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151-155,共5页
综述趋化因子受体5 (CCR5 )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介绍若干具代表性的小分子CCR5拮抗剂,并探讨其构效关系。CCR5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是HIV- 1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以CCR5为为靶点的小分子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备受关注。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5 小分子CCR5拮抗剂 作用机制 构效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