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pulsion Challenges for Small Spacecraft: 2005 被引量:5
1
作者 Vadim Zakirov 李路明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6年第5期507-514,共8页
Small (〈100 kg) spacecrafts are being developed in many countries but their propulsion systems still have many challenges. Although there is demand for small spacecraft propulsion, the number of missions at present... Small (〈100 kg) spacecrafts are being developed in many countries but their propulsion systems still have many challenges. Although there is demand for small spacecraft propulsion, the number of missions at present is small due to several commercial and technical reasons. Poor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small spacecraft propulsion systems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small number of missions. Several reasons are given for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small spacecraft propulsion. Suggested improvements focus on small spacecraft and propulsion hardware mass optimization rather than on specific impulse enhancement. Propellantless propulsion systems are also recommended for small spacecraft interplanetary mi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ULSION small spacecraf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PAYLOAD
原文传递
A Pathway to Small Satellite Market Growth 被引量:1
2
作者 Anders Kose Nervold Joshua Berk +1 位作者 Jeremy Straub David Whalen 《Advances in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
The United States is experiencing a renaissance in interest in space due to the advent of new lowercost small spacecraft. New launch entrants, such as Interorbital Systems, promise to lower launch cost levels. Many de... The United States is experiencing a renaissance in interest in space due to the advent of new lowercost small spacecraft. New launch entrants, such as Interorbital Systems, promise to lower launch cost levels. Many developers also benefit from free-to-developer launch services from NASA or the ESA. Unfortunately, existing commercial off the shelf (COTS) CubeSat hardware is priced based on amortization of design costs across low-sales volume. A lack of trained staff in any one of the numerous disciplines required for spacecraft design or other resources required for in-house development restricts entry into the small satellite industry to those who can afford expensive COTS hardware or pay for significant design expenses. With entry-level satellite hardware still priced in the six-figure range, limited market growth is expected even as the average CubeSat launch cost continues to decline. A new archetype could lower barriers to entry for building small satellites. A free, public-domain architecture for building a small satellite could allow low-cost, in-house satellite development. Under this paradigm, the expenses for initiating a small satellite program are limited to component and launch vehicle costs.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llows for broad access to small satellite hardware, greatly 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small satellite developer commun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small satellite market, freely offering plans to construct an entry-level satellite will court new non-traditional actors into building space hardware for launch on commercial and government small satellite launchers. The low-cost, high flight rate possible with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aunch systems affords operators the freedom to experiment and innovate in a risktolerant environment. Successfully demonstrat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utilizing low-risk, publicdomain plans will stimulate demand for mature and more capable flight systems in the retail marketplace. If technical schools, community colleges, universities, small businesses and even amateurs can enter into the small satellite ecosystem, at an affordable entrance price, a positive spiral of increasing demand and decreasing cost may be created over time. A free, public domain satellite architecture may, thus, open the door to sustained growth and commercial opportunity for the small satellite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ESAT small spacecraft Educational Economics Market Growth
下载PDF
补偿型航天器分离装置设计
3
作者 丁星 尚宇晴 +2 位作者 张晓宏 张兴勇 华洲 《强度与环境》 CSCD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了满足新一代航天器小型化及分离姿态可控的需求,确保航天器的可靠分离,提出了一种补偿型航天器分离装置设计方法。通过ADAMS软件建立了分离装置动力学模型,对其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及试验验证,评估了该分离装置对分离姿态的补偿效果... 为了满足新一代航天器小型化及分离姿态可控的需求,确保航天器的可靠分离,提出了一种补偿型航天器分离装置设计方法。通过ADAMS软件建立了分离装置动力学模型,对其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及试验验证,评估了该分离装置对分离姿态的补偿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调整各弹簧装置的空间分布位置,可完全补偿弹簧推力偏差、航天器质心偏移带来的分离扰动,有效调节航天器分离姿态。相比于常规分离装置,其质量及占用空间可降低30%以上。研究结果对小型航天器分离装置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装置 小型航天器 分离姿态 补偿
下载PDF
多小型飞行器自主编队姿态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梁海朝 王剑颖 +1 位作者 孙兆伟 张昱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9,共7页
针对多小型飞行器空间自主编队姿态协同飞行任务,研究了空间多小型飞行器自主编队在空间干扰影响下的姿态协同控制问题.考虑到编队无法获取外界参考信息,需要进行自主编队的情况,提出一种编队姿态协同控制方法.首先,提出的控制方法基于... 针对多小型飞行器空间自主编队姿态协同飞行任务,研究了空间多小型飞行器自主编队在空间干扰影响下的姿态协同控制问题.考虑到编队无法获取外界参考信息,需要进行自主编队的情况,提出一种编队姿态协同控制方法.首先,提出的控制方法基于小型飞行器绝对姿态信息实现编队姿态协同,能够适应多种编队通信拓扑结构,并且对于外干扰力矩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然后,根据Lyapunov定理,从理论上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及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在干扰力矩作用下,利用小型飞行器绝对姿态信息实现编队姿态协同,且能够适应多种编队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飞行器 自主编队 分布式控制 姿态协同 鲁棒控制
下载PDF
新型非火工星箭连接分离技术 被引量:27
5
作者 白志富 果琳丽 陈岱松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7,共7页
对国外新型非火工星箭连接分离装置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简要分析了各类装置的主要性能特点。通过对比分析,从此类装置在小型运载火箭上的应用模式角度将这些装置进行了分类。针对日益增长的小型运载火箭和卫星的使用需求,提出了进一... 对国外新型非火工星箭连接分离装置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简要分析了各类装置的主要性能特点。通过对比分析,从此类装置在小型运载火箭上的应用模式角度将这些装置进行了分类。针对日益增长的小型运载火箭和卫星的使用需求,提出了进一步开发新型非火工星箭分离装置的初步建议,为此类装置的深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火工装置 连接 分离 小型航天器
下载PDF
绕飞过程中小天体三维模型重构及探测器运动估计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崔平远 邵巍 崔祜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1-1389,共9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绕飞段拍摄序列图像对小天体三维模型进行重构,同时估计探测器位置姿态的方法。利用PCA-SIFT算法对探测器绕飞小天体过程中拍摄的序列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及匹配,得到稳定的特征点序列。在窄视场拍摄条件下,通过弱透视投... 提出了一种利用绕飞段拍摄序列图像对小天体三维模型进行重构,同时估计探测器位置姿态的方法。利用PCA-SIFT算法对探测器绕飞小天体过程中拍摄的序列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及匹配,得到稳定的特征点序列。在窄视场拍摄条件下,通过弱透视投影变换简化成像模型,并利用SVD因式分解算法重构了小天体的三维模型,同时估计出探测器的位置和姿态。通过实际拍摄的图像以及人工数据分析了距离远近、特征点个数、图像帧数以及视场角等因素对三维重构精度以及探测器位姿估计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的用于小天体模型重构以及探测器的运动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体三维重构 探测器运动估计 绕飞小天体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强化传热的微小飞行器热控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兴丽 陶国柱 叶东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9-514,共6页
文章针对微小飞行器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化带来的热控风险,以某微小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轨道参数和结构性能的基础上,提出采取不同厚度的石墨烯导热层等温强化传热的热控设计方案;通过热分析软件建立飞行器在轨状态的热模型,仿真计... 文章针对微小飞行器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化带来的热控风险,以某微小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轨道参数和结构性能的基础上,提出采取不同厚度的石墨烯导热层等温强化传热的热控设计方案;通过热分析软件建立飞行器在轨状态的热模型,仿真计算飞行器在高温和低温工况下的外热流及不同厚度的石墨烯导热层方案下的瞬态温度分布,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石墨烯导热层等温强化传热的热控方案可明显降低微小飞行器内部单机的温差,解决高低温工况下单机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同时,通过实验方法验证了利用石墨烯导热层实现微小飞行器等温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飞行器 石墨烯导热层 热控设计 等温化
下载PDF
批产航天器设备布局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孝伦 武向军 +2 位作者 郝文宇 丛飞 梁翠娜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分析了批产航天器小批量、多状态的特点,描述了这些特点给航天器研制带来的设备布局设计难题;提出了以舱板布局作为基本配置单元进行设备布局的方案,通过特殊设备识别、配置矩阵制定、配置状态转化、配置状态编码和配置组合等步骤,实现... 分析了批产航天器小批量、多状态的特点,描述了这些特点给航天器研制带来的设备布局设计难题;提出了以舱板布局作为基本配置单元进行设备布局的方案,通过特殊设备识别、配置矩阵制定、配置状态转化、配置状态编码和配置组合等步骤,实现批产航天器设备布局状态控制;最后,结合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说明了导航卫星设备布局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小批量 多状态 布局
下载PDF
空间飞行器小模数齿轮接触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广玉 齐立群 +1 位作者 董惠娟 单小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70,共6页
为研究空间某飞行器中小模数齿轮在真空环境下的接触力学与摩擦学行为,首先建立了齿轮啮合面接触应力的数学模型,得出了齿轮啮合面的应力分布规律;然后搭建了真空齿轮系统摩擦磨损实验平台,并对比研究了真空条件和空气中常压条件下齿轮... 为研究空间某飞行器中小模数齿轮在真空环境下的接触力学与摩擦学行为,首先建立了齿轮啮合面接触应力的数学模型,得出了齿轮啮合面的应力分布规律;然后搭建了真空齿轮系统摩擦磨损实验平台,并对比研究了真空条件和空气中常压条件下齿轮的主要磨损形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啮合面不同位置的磨痕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齿轮摩擦磨损行为与啮合面接触应力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真空条件下齿轮副比常压条件下更易发生粘着磨损,接触应力分布与粘着磨损密切相关;接触应力大小对轮齿的粘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空间齿轮机构在真空环境下的磨损形式主要为粘着磨损,空气环境下的磨损形式主要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飞行器 小模数齿轮 摩擦 磨损 接触应力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矢量测量和UKBF的飞越小天体自主导航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明 崔平远 崔祜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65-2670,共6页
以估计航天器和小天体在日心惯性系中的位置和速度为目的,提出了基于视线矢量测量的飞越小天体自主导航方法。该方法利用导航相机和激光高度计构建航天器到目标天体的视线矢量,同时为避免系统方程线性化和离散化所带来的模型误差,采用UK... 以估计航天器和小天体在日心惯性系中的位置和速度为目的,提出了基于视线矢量测量的飞越小天体自主导航方法。该方法利用导航相机和激光高度计构建航天器到目标天体的视线矢量,同时为避免系统方程线性化和离散化所带来的模型误差,采用UKBF(Unscented Kalman-Bucy Filter)算法对相应位置和速度进行估计。分析了导航系统的能观性,并以坦普尔一号为目标天体进行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皆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小天体 绕飞 视线矢量 自主导航 能观性
下载PDF
火工切割器的一种小样本可靠性验证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世毅 刘志全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9,共7页
提出了火工切割器的一种小样本计量型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及偏保守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将火工切割器的燃气压力峰值作为可靠性特征量进行可靠性验证试验,分别测试额定工况(双边点火工况)下的燃气压力峰值和单边点火工况下的燃气压力峰值。... 提出了火工切割器的一种小样本计量型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及偏保守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将火工切割器的燃气压力峰值作为可靠性特征量进行可靠性验证试验,分别测试额定工况(双边点火工况)下的燃气压力峰值和单边点火工况下的燃气压力峰值。基于应力—强度干涉理论,用小样本可靠性验证试验数据开展可靠性评估。这种验证方法既可避免特征量临界值分布规律摸底试验中消耗一定数量的产品,又能实现计量法代替计数法,还避免了人为设定强化系数,评估结果能够反映产品在加严条件下的可靠度水平。文章给出了用60个火工切割器样本进行可靠性验证试验及可靠性评估的应用实例,为航天器火工装置小样本可靠性验证提供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工切割器 可靠性验证 小样本 可靠性评估 航天器
下载PDF
载人小行星着陆探测模式设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江凯 白明生 +1 位作者 苟仲秋 闫鑫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基于目前小行星探测技术特点,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空间活动中两种典型探测模式,针对未来载人小行星着陆探测需求,提出了爬行式和基于小型机动操作载人飞船的两种探测模式,并对两种模式进行评价比较,基于小型机动操作载人飞船的探测模式具... 基于目前小行星探测技术特点,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空间活动中两种典型探测模式,针对未来载人小行星着陆探测需求,提出了爬行式和基于小型机动操作载人飞船的两种探测模式,并对两种模式进行评价比较,基于小型机动操作载人飞船的探测模式具有机动性强、探测范围广、安全性高及对航天员操作能力要求低等特点,可为我国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任务中微重力环境下星体表面作业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小行星探测 微重力 着陆探测 小型机动操作载人飞船
下载PDF
基于联合建模的中小型航天器对接杆缓冲性能分析
13
作者 张翔 黄奕勇 +1 位作者 韩伟 陈小前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基于中小型航天器对接过程可以考虑在对接杆部分实现缓冲的思想,改变对接杆构型,采用变形能力大的对接杆提高对接冲击的缓冲性能.通过Pro/ENGINEER与MSC Patran和MSC Dytran的配合使用,对普通圆柱直杆、弓形杆和球形杆等3种构型的对接... 基于中小型航天器对接过程可以考虑在对接杆部分实现缓冲的思想,改变对接杆构型,采用变形能力大的对接杆提高对接冲击的缓冲性能.通过Pro/ENGINEER与MSC Patran和MSC Dytran的配合使用,对普通圆柱直杆、弓形杆和球形杆等3种构型的对接杆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其在正碰和斜碰情形下的缓冲性能,并通过改变碰撞初始相对速度讨论初始条件对缓冲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大变形能力的对接杆可以明显提高对接冲击的缓冲性能;变形能力越大的杆构型对初始相对条件改变的适应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航天器 对接杆 碰撞缓冲 空间柔性对接 PRO/ENGINEER MSCPatran MSC Dytran
下载PDF
基于PCA和WPSVM的航天器电特性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可 刘祎 +2 位作者 杜少毅 孙毅 王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7-1182,共6页
针对航天器电特性监测系统识别过程中存在测试数据量大、特征维数高、样本少、计算速度慢和识别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特征提取和加权近似支持向量机(WPSVM)的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实现了对信号故障特征的主成分分析、选择... 针对航天器电特性监测系统识别过程中存在测试数据量大、特征维数高、样本少、计算速度慢和识别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特征提取和加权近似支持向量机(WPSVM)的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实现了对信号故障特征的主成分分析、选择和提取,并对高维特征数据实现了降维,提高了航天器电特性在线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针对PCA中的结果选取问题,提出运用数据贡献度阈值进行数据截取的方法,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与一致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航天器电特性监测系统的有用数据特征,有效提高了识别的精度,且计算时间较短,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主成分分析(PCA) 降维 小样本 支持向量机(SVM) 电特性识别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仿真的小型空间飞行器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婷 刘更 +2 位作者 张展智 倪江涛 童科伟 《强度与环境》 2016年第3期17-22,共6页
面向一种小型空间飞行器结构系统,基于ANSYS和Pro/E,结合Pro/E和ANSYS二次开发语言Pro/TOOLKIT、APDL和VC,提出了针对系列小型空间飞行器集成化仿真的实施方案,并研究开发了7个参数的动静态仿真分析平台。基于该平台,研究了侧壁厚度、... 面向一种小型空间飞行器结构系统,基于ANSYS和Pro/E,结合Pro/E和ANSYS二次开发语言Pro/TOOLKIT、APDL和VC,提出了针对系列小型空间飞行器集成化仿真的实施方案,并研究开发了7个参数的动静态仿真分析平台。基于该平台,研究了侧壁厚度、支撑板厚度、安装板厚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以轻质化为目标,基于分析结果确定了较优的结构参数,给出了合理、可靠的小型空间飞行器结构方案,重量减轻了17.7%。为航天器的快速可靠设计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飞行器 结构系统 仿真平台 轻质化
下载PDF
航天器舱外载荷适配器技术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康永 周晖 +2 位作者 马少君 高波 谭立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4-111,共8页
航天器舱外载荷适配器是一种轻小型空间对接机构,根据操作方式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大类。文章介绍了日本设备调换装置(EEU)、美国飞行可释放连接机械装置(FRAM)等国内外舱外载荷适配器,总结了其引导定位、机械锁紧和电连接的功能实现... 航天器舱外载荷适配器是一种轻小型空间对接机构,根据操作方式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大类。文章介绍了日本设备调换装置(EEU)、美国飞行可释放连接机械装置(FRAM)等国内外舱外载荷适配器,总结了其引导定位、机械锁紧和电连接的功能实现方式。针对空间机械臂操作、人机工效学存在的无法精确定位和驱动力不足的问题,分析了舱外载荷适配器的工作模式、关键部件、地面试验等关键技术和解决措施。针对未来我国先进载荷任务需求,提出了开展功能强大、承载能力强的主动式适配器研究建议;针对大型高轨航天器,提出了开展被动式适配器技术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小型空间对接机构 航天器舱外载荷适配器 引导定位 机械锁紧 人机工效学
下载PDF
一种小推力航天器变轨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迟进梓 余红英 张子雄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共8页
针对连续小推力航天器在轨道转移及制导控制过程中,传统方法需优化大量参数,且无法保证得到近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轨道转移和规划算法。该算法将电推进式小推力卫星模型的变轨过程转化为最优控制中两点边值问题,引入混合遗传算法,... 针对连续小推力航天器在轨道转移及制导控制过程中,传统方法需优化大量参数,且无法保证得到近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轨道转移和规划算法。该算法将电推进式小推力卫星模型的变轨过程转化为最优控制中两点边值问题,引入混合遗传算法,实现了小推力航天器由低轨向高轨的飞行轨道规划及优化,并在开源的科学工程计算软件SCILAB6.0.1上进行实验,将各算法封装成算法模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小推力航天器变轨飞行轨道的规划具有良好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小推力 轨道转移 最优控制
下载PDF
组合体航天器的PRA技术应用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昊澄 杨宏 +1 位作者 侯永青 夏侨丽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48,64,共5页
组合体航天器具有高可靠性、小字样的工程特点,为解决组合体航天器风险评估工作中遇到的试验及在轨数据不足的难题,提出应用概率风险评估(PRA)技术对组合体航天器进行风险评估,以满足组合体航天器这类复杂大系统的风险评估需求。结合组... 组合体航天器具有高可靠性、小字样的工程特点,为解决组合体航天器风险评估工作中遇到的试验及在轨数据不足的难题,提出应用概率风险评估(PRA)技术对组合体航天器进行风险评估,以满足组合体航天器这类复杂大系统的风险评估需求。结合组合体航天器的工作特点,对定性、定量、综合性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组合体航天器控推系统融合性设计为例,详细分析了PRA技术应用的基本流程。通过相对评估方法对比了组合体航天器特有的融合性设计对系统可靠性的贡献,充分验证了PRA技术适用于组合体航天器的风险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体航天器 小子样 概率风险评估 融合性设计
下载PDF
大型低轨航天器与星座卫星的碰撞风险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翠兰 欧阳琦 +1 位作者 陈明 刘静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8-1165,共8页
针对商业小卫星星座迅猛发展对航天器飞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问题,以600 km高度星座和大型低轨航天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方法(BOX)和碰撞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分析了星座与大型低轨航天器的碰撞风险。根据星座轨道演化分析表明,整个星座... 针对商业小卫星星座迅猛发展对航天器飞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问题,以600 km高度星座和大型低轨航天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方法(BOX)和碰撞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分析了星座与大型低轨航天器的碰撞风险。根据星座轨道演化分析表明,整个星座卫星与大型低轨航天器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相对集中,持续时间约1~2年。BOX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每颗卫星与大型低轨航天器交会,并进入红色预警门限的交会次数约10次左右。碰撞概率计算结果表明,约有5%的卫星进入红色预警门限,星座如果在寿命末期采取无控再入将对大型低轨航天器在1~2年内产生较大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小卫星星座 大型低轨航天器 碰撞风险
下载PDF
Local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of spacecraft attitude by two single-gimbal control moment gyros 被引量:5
20
作者 Gui Haichao Jin Lei Xu Shiji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218-1226,共9页
The attitude control problem of a spacecraft underactuated by two single-gimbal control moment gyros (SGCMGs) is investigated. Small-time local controllability (STLC) of the attitude dynamics of the spacecraft-SGC... The attitude control problem of a spacecraft underactuated by two single-gimbal control moment gyros (SGCMGs) is investigated. Small-time local controllability (STLC) of the attitude dynamics of the spacecraft-SGCMGs system is analyzed via nonlinear controllability theory. The conditions that guarantee STLC of the spacecraft attitude by two non-coaxial SGCMGs are obtained with the momentum of the SGCMGs as inputs, implying that the spacecraft attitude is STLC when the total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whole system is zero. Moreover, our results indi- cate that under the zero-momentum restriction, full attitude stabilization is possible for a spacecraft using two non-coaxial SGCMGs. For the case of two coaxial SGCMGs, the STLC property of the spacecraft cannot be determined. In this case, an improvement to the previous full attitude stabilizing control law, which requires zero-momentum presumption, is proposed to account for the singu- larity of SGCMGs and enhance the steady state performa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dvantages of the new control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itude control Single-gimbal control moment gyro SINGULARITY small-time local controllability Underactuated spacecraf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