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MS法检测婴儿配方奶粉甘油三酯中Sn-2位棕榈酸 被引量:3
1
作者 林曼 陈历俊 +2 位作者 董学艳 闵伟红 姜铁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1-283,288,共4页
研究建立一种高效、准确测定婴儿配方奶粉甘油三酯中Sn-2位棕榈酸含量的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14156的方法提取脂肪,利用猪胰脂酶专一水解甘油三酯Sn-1,3位脂肪酸,通过氨基固相萃取柱法分离水解产物中单甘油酯,甲酯化后用... 研究建立一种高效、准确测定婴儿配方奶粉甘油三酯中Sn-2位棕榈酸含量的方法。采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14156的方法提取脂肪,利用猪胰脂酶专一水解甘油三酯Sn-1,3位脂肪酸,通过氨基固相萃取柱法分离水解产物中单甘油酯,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Sn-2位棕榈酸。结果表明用氨基固相萃取柱法取代传统薄层层析法分离单甘油酯不仅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而且回收率高,测定结果准确,GC-MS法检测3种婴儿配方奶粉中Sn-2位棕榈酸占总棕榈酸的含量分别为40.5%、40.3%和40.8%,添加回收率范围为91.7%-98.5%,RSD为1.56%,重现性良好,完全适用于婴儿配方奶粉甘油三酯Sn-2位棕榈酸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配方奶粉 sn-2位棕榈酸 氨基固相萃取柱(SP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下载PDF
Sn-2棕榈酸酯对婴幼儿健康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普煜 张虹 +4 位作者 刘浚辰 胡晋语 万建春 张亚琼 俞良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5,68,共6页
母乳是公认的婴幼儿生命初期最理想的食物,能够提供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面营养成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逐渐意识到母乳脂肪中棕榈酸特异性的酯化位置(约70%的棕榈酸酯化在甘油三酯的Sn-2位)对婴幼儿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母... 母乳是公认的婴幼儿生命初期最理想的食物,能够提供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面营养成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逐渐意识到母乳脂肪中棕榈酸特异性的酯化位置(约70%的棕榈酸酯化在甘油三酯的Sn-2位)对婴幼儿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母乳为黄金标准,通过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Sn-2棕榈酸酯的比例进行调整,可明显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营养和生理功能。介绍了Sn-2棕榈酸酯对促进婴幼儿体内脂肪酸和矿物类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骨骼生长速度及骨矿物质含量及密度,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减少婴儿啼哭,促进大脑发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2棕榈酸酯 棕榈酸 婴幼儿配方乳粉 甘油三酯 母乳
下载PDF
酶催化棕榈硬脂分子内重排制备sn-2位富含棕榈酸甘油三酯的研究
3
作者 蒋志磊 梁少华 倪常程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4,共7页
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在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作用下,通过分子内重排的形式制备sn-2位富含棕榈酸的甘油三酯,用于后期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原料。以酯交换产物中sn-2位棕榈酸含量为响应值,考察各反应因素对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在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作用下,通过分子内重排的形式制备sn-2位富含棕榈酸的甘油三酯,用于后期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原料。以酯交换产物中sn-2位棕榈酸含量为响应值,考察各反应因素对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79℃,反应时间为13 h,加酶量为6%(以总底物质量计)时,sn-2位棕榈酸含量可达58.01%,可满足制备人乳脂替代品的原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硬脂 脂肪酶 分子内重排 sn-2位富含棕榈酸的甘油三酯
下载PDF
人乳替代脂鲳鱼油和巴沙鱼油的脂肪酸、甘油三酯组成及含量分析
4
作者 王小三 刘柯缨 +3 位作者 陈烨 高雅慧 黄健花 常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0-95,共6页
为寻找与中国人乳脂脂质组成高相似的天然人乳替代脂,分析比较了3种鱼油(金鲳鱼油、银鲳鱼油和巴沙鱼油)的总脂肪酸、sn-2位脂肪酸、甘油三酯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金鲳鱼油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4.93%、25.61%和26.52%,其... 为寻找与中国人乳脂脂质组成高相似的天然人乳替代脂,分析比较了3种鱼油(金鲳鱼油、银鲳鱼油和巴沙鱼油)的总脂肪酸、sn-2位脂肪酸、甘油三酯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金鲳鱼油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4.93%、25.61%和26.52%,其中sn-2位棕榈酸的含量为39.71%,占总棕榈酸比例为53.10%;在3种鱼油中,金鲳鱼油总脂肪酸组成最接近中国人乳脂;甘油三酯组成分析结果证实,金鲳鱼油中富含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24.36%),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鱼油,且其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含量(16.79%)接近报道的中国人乳脂的平均含量(15.84%)。因此,金鲳鱼油是理想的中国婴儿配方奶粉专用油脂基料油,在人乳替代脂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鲳鱼油 巴沙鱼油 人乳替代脂 OPL OPO sn-2位棕榈酸
下载PDF
人乳甘油三酯sn-2棕榈酸结构的生理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贝斐(综述) 孙建华(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8-60,共3页
人乳中棕榈酸在甘油三酯sn-2位上含量较高,这一结构可促进婴儿脂肪酸吸收、软化粪便并预防钙的吸收不良,同时也能提高婴儿生后早期骨代谢和发育、调节肠道菌群,在降低肠道损伤后炎症反应、调节婴儿啼哭等行为中可能也发挥作用.
关键词 棕榈酸 婴儿 sn-2棕榈酸酯 人乳
原文传递
高sn-2位棕榈酸配方乳对婴儿粪便脂肪酸及钙镁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庄佳璐 贝斐 +2 位作者 秦逸诗 孙建华 吴圣楣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14-220,共7页
目的 了解高sn-2位棕榈酸配方乳(HPIF)喂养对婴儿排便状况、粪便脂肪酸及钙镁排泄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出生的健康、足月、单胎、适于胎龄儿共94例,于生后21 d内入组.配方乳喂养婴儿随... 目的 了解高sn-2位棕榈酸配方乳(HPIF)喂养对婴儿排便状况、粪便脂肪酸及钙镁排泄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出生的健康、足月、单胎、适于胎龄儿共94例,于生后21 d内入组.配方乳喂养婴儿随机纳入普通配方乳(IF)组和HPIF组,同时以母乳喂养儿(BF)作为对照组,随访至日龄90 d.动态监测3组婴儿的生长指标和排便状况,同时检测粪便的脂肪酸以及钙镁含量.结果 3组婴儿在入组时、42 d和90 d时的头围、身长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配方乳组(IF组、HPIF组)在日龄42 d和90 d时的排便次数、糊状便次数均显著低于BF组婴儿;成形便的次数则显著高于BF组.日龄42 d时,IF组和HPIF组婴儿粪便棕榈酸(C16:0)含量[(31.1±9.8) mg/g和(30.9±10.7) mg/g干燥粪便]明显高于BF组婴儿[(10.8±8.8) mg/g干燥粪便];日龄90 d时,HPIF组婴儿粪便C16:0含量显著低于IF组婴儿[(24.3±9.8) mg/g比(29.9± 7.9) mg/g干燥粪便],但均明显高于BF组婴儿[(8.9±8.4) mg/g干燥粪便].日龄42 d时,HPIF组与IF组婴儿粪便钙含量[(38.3±14.0) mg/g比(38.8±15.5) mg/g干燥粪便]明显高于BF组婴儿[(21.3±13.7) mg/g干燥粪便];日龄90 d时,HPIF组婴儿粪便钙含量显著低于IF组婴儿[(31.1±11.2) mg/g比(45.9±16.5) mg/g干燥粪便],但仍显著高于BF组[(21.5±9.9)mg/g干燥粪便](P=0.045).HPIF组与IF组婴儿在42 d和90 d时婴儿粪便镁含量相仿,均显著高于BF组.3组婴儿粪便钙含量与粪便C16:0含量显著正相关(r=0.43,P<0.01).结论 婴儿喂养应首选母乳.与普通配方乳喂养相比,HPIF喂养可显著减少婴儿肠道C16:0的丢失以及粪便钙的排泄,使之更接近于母乳喂养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配方乳 脂肪酸 棕榈酸 sn-2位棕榈酸
原文传递
小黄鱼内脏油的提取及其棕榈酸甘油酯低温结晶富集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许韬 周晓红 +7 位作者 陈玉洁 刘同杰 易华西 李思铭 肖光辉 公丕民 张兰威 冷友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19-225,共7页
以小黄鱼内脏为原料,采用稀碱水解法、酶解法和微波辅助法提取鱼油。以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气相色谱(GC)检测不同工艺提取的小黄鱼内脏油中脂肪酸组成,比较脂肪酸含量与分布的差异。并以棕榈酸为指标,研究晶体传质模型以及低温富集内脏油... 以小黄鱼内脏为原料,采用稀碱水解法、酶解法和微波辅助法提取鱼油。以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气相色谱(GC)检测不同工艺提取的小黄鱼内脏油中脂肪酸组成,比较脂肪酸含量与分布的差异。并以棕榈酸为指标,研究晶体传质模型以及低温富集内脏油中棕榈酸的条件。结果表明:稀碱水解法小黄鱼内脏油的提取率最高,达到84.26%±5.15%;所提鱼油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0.47%±0.28%)、花生四烯酸(ARA,1.16%±0.02%)含量和sn-2位棕榈酸含量(39.94%±1.11%)、相对棕榈酸含量(50.55%±1.06%)均高于酶解法和微波辅助法,适合作为高棕榈酸甘油酯的富集原料。低温结晶富集小黄鱼内脏油的棕榈酸,传质模型预测不同温度下晶体质量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7,棕榈酸质量方程的R^2>0.94;并确定低温结晶富集棕榈酸的最佳条件为:油/正己烷比例1∶6、低温-40℃、结晶时间2.6 h,此时晶体中棕榈酸含量富集至42.62%±2.67%,比内脏油的棕榈酸含量提高了61.01%;sn-2位棕榈酸含量为68.19%±1.47%;棕榈酸得率为80.50%±4.39%。该模型准确模拟了内脏油棕榈酸富集的最佳条件,富集的棕榈酸甘油酯具有应用到婴儿奶粉以提高sn-2棕榈酸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内脏油 稀碱水解 脂肪酸 sn-2棕榈酸 低温结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